要点:
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斯凯奇宣布以94亿美元私有化,在关税阴影与市场重压下寻求战略重塑,迎来其发展的新转折点。
近日,凭借大众化定位和舒适性优势在全球鞋类市场“杀”出重围的斯凯奇/SKECHERS,突然宣布私有化决定。作为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两度入选“财富500强”的行业巨头,这一举措引发市场震动。
如今,这家靠务实路线走红的美国运动品牌,正站在命运的新转折点上。斯凯奇被3G资本以94亿美元收购不仅震动资本市场,也让人重新审视它的品牌战略与未来新走向。
SKECHERS斯凯奇: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
斯凯奇/SKECHERS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曼哈顿海滩。品牌创始人罗伯特·格林伯格曾是LA Gear的创办人,在那段美国有氧健身潮流退却、公司破产后,他并未止步,反而从街头文化中重新发现了商机。他为斯凯奇品牌推出的第一款产品“Chrome Dome”光头靴,凭借粗犷的街头风格迅速走红,单月销量突破十万双,为品牌打下了第一桶金。

随后,斯凯奇避开耐克、阿迪达斯等巨头主攻的专业运动领域,转而聚焦“休闲运动”市场,尤其是在女性鞋履方面精准布局。品牌主打舒适性,釆用轻盈透气的材料与柔软结构,在没有复杂科技术语加持的前提下,用“穿得舒服”赢得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认可。
2000年,斯凯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推出的“GO WALK”系列被称作“老头鞋”,但却恰好契合了中国中老年消费者对舒适鞋履的需求。虽然斯凯奇的产品一度被指“设计土”、“不时尚”,但这种“不迎合潮流”的态度,反而在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务实化的背景下脱颖而出。正如网友调侃道,“我很丑,但我很舒适。”舒适成为了斯凯奇最强有力的品牌标签。
而在2014年,一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带火了D'Lites“熊猫鞋”系列,该系列融合复古与街头风格,单季销量突破百万双,累计在中国销售超过300万双。这次爆款效应也让斯凯奇意识到本土化经营的必要性。

此后,斯凯奇在中国不断加码投资:在江苏太仓建立了30亿元的智慧物流中心、上海虹桥总部升级为亚太研发中心、广东东莞设立了2000平米的直播基地,日均带货超过1万单。品牌90%的在华销售产品实现了本土设计和生产,并不断推出闪灯童鞋、国潮联名款等面向本地市场的定制产品。
2024年,斯凯奇首度推出瑜伽系列鞋款,主攻女性市场,效果显著,当年女性消费者占比上升至58%。同年11月,公司宣布在山东汶上县投资8000万美元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研发与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后年销售额将达12亿元,并带动4000人就业。
与强调潮流与品牌调性的耐克、阿迪达斯不同,斯凯奇坚持“舒适科技+高性价比”的务实路线。 2023年,公司首次跻身“财富”全球500强,运动鞋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三。
但与此同时,斯凯奇的市场表现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有消费者感叹,“明明就是一双'老头鞋',居然能卖全球第三?”但也有人认为,“脚踏实地、不靠噱头,这才是真本事。”尽管仍有人吐槽其“厚底设计像踩砖头”,但更多人认同,“土也好,丑也罢,能穿一整天脚不累,才是真正的好鞋。”
斯凯奇用舒适走出了一条差异化之路,从一个小众街头品牌,成长为全球数十亿美金规模的运动鞋巨头。尽管斯凯奇全球市场业绩亮眼,但作为海外市场中最大的市场,近年来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速明显放缓。而如今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更是成为了斯凯奇的“悬顶之剑”。
斯凯奇宣布退市:被3G资本以94亿美元收购
5月6日,斯凯奇已正式同意接受全球知名投资公司3G资本/3G Capital的收购,交易金额高达94.2亿美元。这项私有化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被认为是全球鞋类行业迄今金额最高的一宗并购案。
3G资本是一家以精于控制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著称的投资公司,掌门人是巴西亿万富翁豪尔赫·保罗·莱曼/Jorge Paulo Lemann,其在消费品领域的投资组合包括百威英博/AB InBev和汉堡王/Burger King等全球知名品牌。
根据最终合并协议,3G资本将以每股63美元的现金收购斯凯奇全部流通股,较斯凯奇过去15个交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约30%。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受消息刺激,5月5日开槃后斯凯奇股价一度飙升逾25%,创下自201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此次交易的另一亮点是3G资本为股东提供了两种选择:一种是每股63美元的全现金收购,另一种是每股57美元现金加上未来私有化后母公司的部分股权。目前,该交易已获得斯凯奇董事会的一致通过。
未来,斯凯奇公司将继续由现任管理层领导,包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总裁迈克尔·格林伯格/Michael Greenberg以及首席运营官戴维·温伯格/David Weinberg。
战略重心仍将围绕产品设计创新、国际市场扩张、直营业务/DTC发展、本土批发增长以及全球供应链、科技与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斯凯奇中国、韩国及东南亚地区CEO、联泰集团副主席也对交易前景表示乐观,称品牌将在新股东支持下继续深化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推进既定的发展计划。
此前,斯凯奇在4月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受到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影响,公司撤回了全年业绩指引,并明确指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已对其业务造成显著冲击。这或许成为交易加速推进的催化因素之一。
对此,华尔街投行分析师认为,面对持续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消费者信心疲弱与关税壁垒,斯凯奇可能希望在摆脱资本市场短期压力的情况下,寻求更加灵活的发展路径。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若3G资本成功通过其惯有的成本控制与效率优化策略提升斯凯奇的盈利能力,不排除未来斯凯奇再次上市的可能性。
关税阴影下的斯凯奇:贸易政策成关键挑战
自2007年进入中国以来,斯凯奇由其美国总部与中国香港联泰集团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斯凯奇中国”负责运营。截至目前,品牌已在全中国范围内开设近3500家门店,并搭建起覆盖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的全渠道网络体系。斯凯奇中国、韩国及东南亚首席执行官陈伟利曾表示,为更灵活地适应本地市场变化,公司已实现高度本土化的供应链管理,当前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约90%为“中国制造”。
根据斯凯奇2024年财报提出的发展目标,公司计划到2026年实现全球年营收突破1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预计贡献约300亿元人民币,成为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增长引擎。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6%,跌幅明显扩大,相较前一季度的11.5%进一步恶化。这一走势令外界对其在中国的增长前景产生疑问。
与此同时,全球贸易局势的动荡也对斯凯奇构成了严峻考验。由于生产基地高度集中于亚洲地区,公司在最新发布的证券文件中坦言,美国政府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已对业务构成重大风险,可能引发利润率下降、产品售价上调和市场需求萎缩等连锁反应。
这一背景下,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预期,市场随即对其供应链韧性和未来盈利能力表示担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美国市场占斯凯奇全球销售额的38%,而其大部分产能仍依赖亚洲国家,令公司在贸易政策变动下面临较大冲击。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局势下,美国鞋类企业正在寻求政策松绑。
近日,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安德玛在内的76家鞋类品牌,联合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FDRA致信白宫,呼吁取消针对鞋类产品的新增关税。 FDRA警告称,美国童鞋现行税率已高达20%至37%,若新关税落地,整体税负可能飙升至150%至220%,对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甚至可能导致数百家鞋企倒闭和全国鞋类库存短缺。
在时代的浪潮中,斯凯奇凭借“舒适”这一简单却坚定的品牌信念,从街头走向全球。如今,面对宏观经济震荡、关税重压与市场格局洗牌,这家曾以务实著称的运动品牌选择了暂别资本市场,以图重塑其全球战略重心。也许正如其产品哲学所示,真正的长远发展并不在于一时的喧哗,而是步步为营、脚踏实地。斯凯奇的私有化,不只是一次商业操作,更是一场关于“慢即是快”的品牌哲学实践。下一程,它能否继续能赢得消费者的心,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