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近期结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标志着历史性时刻,股神巴菲特在收购公司满60周年之际宣布计划于年底卸任CEO职务,预示着“巴菲特时代”即将落幕,本文将回顾本次大会的重点内容。
备受投资界瞩目的年度盛会“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Berkshire Hathaway圆满结束。 “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全程出席,并与其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及掌管保险业务的阿吉特·贾因/Ajit Jain一同回答股东提问。
今年是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整整60周年,在问答环节尾声,巴菲特宣布计划在年底向董事会提议卸任CEO职务。本次大会被视为历史性的一刻,可能成为巴菲特最后一次全程参与的股东大会。这标志着“巴菲特时代”即将画上句号,投资者也必须开始面对一个不再由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2025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重点内容。
巴菲特卸任计划:谈未来接班人的角色
巴菲特宣布将辞去伯克希尔·哈撒韦首席执行官职务,这一决定成为本届股东大会的焦点。他提议由现任非保险业务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接任,并在会上与阿贝尔一同回答了投资者提问。
巴菲特表示,他计划于近日正式向董事会提交这一提议,由董事会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做出相应安排。他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卸任。 “我认为,年底让阿贝尔接任CEO的时机已经成熟。”巴菲特说道。他同时承诺,将继续留在公司提供支持,不会出售任何股份。
阿贝尔出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已经在伯克希尔体系内工作了25年。 2000年,伯克希尔收购MidAmerican Energy后,他随之加入公司,并于2008年出任CEO。在此之前,他曾在加州能源公司/CalEnergy任职,并成功将这家地热能源公司发展成一家多元化能源集团。
在本次大会面对约四万名股东时,巴菲特毫不吝啬地称赞接班人阿贝尔,表示他务实的管理风格更适合伯克希尔旗下60多家子公司的实际运作。他指出,如今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经营伯克希尔,是一种幸福,而阿贝尔则是一位卓越的经营者,擅长处理复杂事务。他愿意把重任交给阿贝尔,正是出于对其能力的信任。
而有股东关心,未来阿贝尔是否会全面接管伯克希尔,包括掌管资产配置的职责,以及他会更偏向“投资者”角色,还是“运营者”角色。
对此,巴菲特坦言,企业运营其实极具挑战,而资产管理相对轻松,也更容易受到羡慕。他表示,自己之所以幸运,是因为一生中可以选择与谁共事,并拥有自由安排每天工作的灵活性,这在职业经理人中并不常见。他也坦率地说,从未想过要成为一个典型的“管理者”,“那不是我擅长或热衷的角色。”
警惕关税问题:或破坏全球经济秩序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至今的关税政策,巴菲特在此次股东大会上明确表达了对保护主义抬头及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深切担忧,这也是他迄今在该议题上最为直接的表态。
他指出,若将贸易工具化,可能对全球经济秩序构成实质性破坏,进而影响美国自身的繁荣与安全。 “贸易不应被当作武器使用”巴菲特强调,“全球其他国家越是繁荣,就越不会以牺牲美国为代价,美国自身也将更加稳定、繁荣,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因此受益。”他进一步指出,若滥用关税手段,实际上可能被视为一种“战争行为”,这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基本精神。美国应致力于与世界其他经济体开展互利合作,尊重比较优势,让各国专注于其最具竞争力的领域。
尽管关税政策引发外界对美国全球经济领导地位的质疑,但巴菲特依旧坚定看好美国的长期前景,认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主导地位仍将持续。
对于近期市场波动,巴菲特将其视为“短期现象”,并强调自身并未受到惊扰。他表示,“过去30至45天的市场变化,并不构成重大事件。”标普500指数近期虽一度逼近熊市区域,但随后反弹,并创下20年来最长的连续上涨纪录。
而在谈到市场调整对伯克希尔的影响时,巴菲特态度依旧乐观,“即便股价腰斩,我也会将其视为极佳的投资机会。这一观点,再度展现其一贯的长期主义与逆向投资哲学。
美国财政赤字:政府管治与财政前景堪忧
在谈到美国财政赤字时,巴菲特再次表达了长期关注的忧虑。他强调,政治人物若缺乏信用,在他看来是非常负面的信号。他指出,美国多年来始终未能真正解决赤字问题,这是一个被不断回避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当前的财政赤字路径是不可持续的。”巴菲特表示,“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崩溃是在两年后还是二十年后,但可以肯定,这种状态不会永远维持下去。”他形容这种困境为“你知道问题存在,却不知道该如何停止它”,最终只能“摊手放弃”。
他回顾了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曾如何果断出手遏制通胀崩溃,而当前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依旧严峻。 “我们已经看到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
尽管没有正面评论政府效率部/DOGE本身,但巴菲特明确指出,削减预算赤字是艰巨却必要的任务。 “说实话,我不想负责修复财政系统,也不想承担平衡收支的重任。但这是一项必须有人承担的责任。”他说遗憾的是,目前国会并未真正展开有效行动。 “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创新人才。”巴菲特说,“但我们也面临许多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它们不会立即爆发,但迟早会浮现出来。”
他进一步强调,应关注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他表示,“归根结底,社会的健康运行需要一种不会被贬值的货币。如果信任政府的人受到了惩罚,而那些设法从中套利的人反而更富有,那么这种制度最终将危及社会的根基。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这样一个体制之中。”
现金储备创新高:仍在寻找长期机会
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现金储备攀升至347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当被问及对本财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盈利前景的判断时,巴菲特表示,尽管部分公共事业板块的盈利可能会面临压力,公司整体的盈利表现并不完全依赖于并购活动,但并购仍是战略组合中的重要一环。
他指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市场环境与投资者情绪。 “情绪的波动往往影响决策,”他说,“作为一位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人,我亲历了许多经济低谷与恢复期。很多时候你会看到极具吸引力的机会,但因为缺乏信心而错过,这种情况我也经历过不少。”
巴菲特强调,自己在投资决策中始终坚持“能力圈”原则。他坦言不会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比如走钢丝。但在面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时,他具备足够的从容和判断力。 “在别人恐惧的时刻,我并不感到害怕。”
展望未来,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的盈利能力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仍将保持增长。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明智地运用盈余资本。资本的配置质量,最终决定公司未来的表现。”他补充道,投资市场之所以存在持续机会,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能力边界和风险承受度存在差异,而伯克希尔始终致力于在理性与耐心的框架下作出最优选择。
与此同时,在当前由关税与地缘政治引发的不确定性环境下,巴菲特保持审慎投资策略。他透露,近期曾接近动用100亿美元进行收购,但最终未成。 “我们差点动用了100亿美元,但最终决定还是保留这笔资金,”他说,“如果有真正有价值、我们了解并且具备长期潜力的资产,我们并不犹豫。”
他还提到,自拜登政府对股票回购征收1%消费税后,伯克希尔的回购行动有所放缓,但公司仍在寻找“真正值得下注”的长期机会。这番表态也令外界持续关注伯克希尔下一步的资本配置策略。
近期市场波动:大跌是投资良机
当被问到近期市场的大幅波动是否为伯克希尔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时,巴菲特的回答相当淡定。他说,这种波动“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really nothing,只是投资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一部分。
巴菲特指出,过去30天、45天、甚至100天市场发生的事情,在长远来看都不算重大。他提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过去60年的历史中,公司股价曾下跌50%的情况不过发生过三次,而在这些时刻,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出现问题。
与1929年的股灾等历史性事件相比,他认为当前美股的回调算不上剧烈,也远谈不上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熊市。 “这并不是一场剧烈的金融风暴。”
巴菲特回忆,自己出生于1930年,当年8月30日,道琼斯指数在240点左右,随后一路跌至41点。他说,即使经历了那么多动荡,如今道指已突破41000点。 “期间发生过无数令人惊心动魄的事件,但市场最终还是走到了今天。”
他对投资者提出忠告:如果你对股价下跌15%都无法接受,那你需要反思的不是市场,而是自己的投资观念。 “这个世界不会迁就你,你得学会适应它。你必须让理性战胜情绪。”
延续巴菲特理念:应对资本配置挑战
在被问及巴菲特退休后,由阿贝尔接任伯克希尔哈撒韦CEO是否会带来投资风格上的转变,以及他本人如何看待未来的战略传承时,阿贝尔坦言,这一责任重大,但他将坚守伯克希尔一贯的核心理念。
阿贝尔表示,伯克希尔的成功源于一种深植于公司文化中的投资哲学,这不仅仅是巴菲特先生的个人智慧,更是公司上下长期共同实践与坚持的结果。他强调,“资本配置始终是伯克希尔经营策略的核心。我们不会为了追求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价值,也不会做我们不理解的事情。”
他指出,公司当前持有大量现金,这是难得的战略优势,但也带来了配置上的挑战。 “我们不追求随便出手,而是寻找'更好的机会'。这并不是简单的财务决策,而是一种长期价值判断的能力。”
此外,阿贝尔特别强调了独立性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 “我们从不依赖银行贷款,也不做任何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现金流的投资。保险业务和非保险业务都必须保持充沛的流动性,这是我们对可持续性的根本保障。”
关于未来投资方向,阿贝尔表示,伯克希尔将继续在各行各业寻找优质企业,不论是控股收购还是少数股权投资,前提始终是要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有清晰认知。 “哪怕我们只持有1%的股份,也必须搞清楚这家公司未来5年、10年、20年要走向哪里。”他说,这种谨慎、理性的投资哲学不会因为领导人更替而动摇。 “这是伯克希尔60年来始终如一的原则,我们不会改变。”
此外,巴菲特认为目前美国面临不少基础设施方面的紧迫挑战。 “我们国家的电网和高速公路系统已逐渐跟不上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步伐。”
他回忆起二战时期美国制造业在政府组织下快速动员的历史,并指出,“在和平年代要复制那种效率并不容易。今天要推进类似的大规模投资项目,需要联邦政府釆取更具决断力的行动,同时依赖公私合作。”
他表示,伯克希尔有资金,也有经验和人才,但要让这些资源真正发挥作用,需要“系统性的协调与推动”。阿贝尔也回应称,在能源行业方面,伯克希尔有广泛布局,当前电力需求持续上升,而为满足未来几十年的能源安全,企业必须尽早做出战略投资。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投入到这些关键领域,同时也在管理相关风险,确保未来能够稳定供给。”未来这类国家级项目的重任,可能会落到下一代领导人阿贝尔身上。而伯克希尔愿意,也准备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
应对自动驾驶:不确定性下的保险业
当被问及自动驾驶尚未在美国广泛落地,若未来真正普及后会对伯克希尔投资的美国车辆保险公司Geico造成何种影响,以及如何看待随之而来的责任划分、技术风险与行业变革时,巴菲特与伯克希尔副董事长、保险业务负责人阿吉特·贾因提供了深刻回应。
贾因表示,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短期内不会对现有模式造成根本性冲击。当前,大多数汽车保险的定价基础仍是人为驾驶行为的出错概率,Geico的风险评估、理赔与保费结构均是围绕此一逻辑展开的。尽管自动驾驶有可能在未来降低事故发生率,公司将密切关注技术演进,并在真正商业化普及后调整产品结构与定价逻辑。
巴菲特则借此机会回忆查理·芒格曾说过的一句话,“当初我们投资纺织业时,并未预见到行业的大洗牌。”他强调,世界始终在变化,商业决策就如同棒球或高尔夫比赛。不可能每一次挥棒都全垒打,也不可能每一杆都一杆进洞,重要的是保持应对变化的心态与长期眼光。 “今天我们讨论自动驾驶将如何重塑保险业,这是极具价值的问题。但截至目前,技术尚未全面成熟,美国也尚未启动大规模推行,因此我们仍需保持审慎。”他说。
巴菲特进一步指出,技术变革虽然引发许多结构性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过去一百年我们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革,从能源技术到医疗革新,人类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但同时也面临核威胁等全球性风险。”
而在回应产品责任相关问题时,巴菲特坦言,自动驾驶确实将引入更复杂的法律与保险问题,尤其在责任划分、维修成本等方面。 “今天的汽车越来越像一台计算机,一旦发生事故,其维修和替换成本可能远超传统车辆。保险行业必须为这些转变做好准备。”
当被问及人工智能AI技术未来能否改变保险行业时,贾因率先进行了回应。他承认,业界目前在AI技术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金,并认为AI将成为重塑行业规则的有力工具。贾因表示,AI技术潜在能够真正改变保险行业目前评估、定价、销售风险,以及处理理赔的方式。
尽管认识到AI的巨大潜力,贾因也明确指出,伯克希尔在行业内不会成为第一个大规模采用AI的公司。伯克希尔对于任何高调宣扬的新技术都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 “许多人最终会投入巨额资金去追逐下一个新潮事物,但伯克希尔并不擅长成为最快或最先行动的那一个。他们更倾向于观察,直到技术的实际应用机会具体化,并且对潜在的失败风险和利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行动。”
他补充说,一旦合适的投资机会出现并被证明是可行和有价值的,伯克希尔将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投资。他表示,目前确实有一些保险公司正在尝试AI,并努力寻找最佳的应用方式,但伯克希尔尚未有意识地投入大量资金来抓住这个机会。他认为,伯克希尔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真正的机会被验证,他们就能够迅速而果断地投入资源。
对此,巴菲特也表示,他完全信任贾因在保险领域的专业判断,并将伯克希尔未来十年在保险业务中是否以及如何运用AI技术的决策权交给他。这显示了巴菲特对其核心业务经理人的充分授权和信任,让专家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掌舵伯克希尔的保险板块未来发展方向。
房地产投资:需应对不确定性
在被问及当前全球不确定环境下如何应对房地产行业的挑战时,巴菲特指出,房地产投资比股票复杂得多,涉及的环节和参与方繁多。从产权结构、法律框架到资金安排,每一步都可能影响交易的成败,想以理想价格达成交易并不容易,变数太多。
相比之下,股票市场的优势在于高效与透明。巴菲特强调,在美国股市,每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交易机会,投资者只需找到合适的价格,就能在几秒内完成大宗交易,比如购买2万股伯克希尔的股票。而房地产交易节奏缓慢,极度依赖个人之间的沟通与谈判,无论是个人操作还是团队协作,都需要经历繁琐的流程和较长的周期。
他以伯克希尔在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房地产投资为例指出,房地产并非不能投,但必须以更审慎、更有策略的方式去筛选和评估机会,才能应对其固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在巴菲特准备告别一线、伯克希尔迈向新纪元之际,我们所见的不仅是一位伟大投资者的谢幕,更是一种理性、耐心与价值导向理念的延续。这场历时数十年的资本旅程告诉我们:真正恒久的,不是市场的起伏,不是财富的数字,而是穿越周期、洞察人性、坚持信念的智慧。未来的伯克希尔或许会变得不同,但它代表的精神:审慎投资、诚信为本、长期主义,将继续照亮全球投资者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