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尽管美国就业市场有所回升,Z世代仍因“不想工作”而遭受批评,尤其是在高失业率下公司仍面临人手短缺的情况。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引发多个领域的变革,塑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甚至重塑了全新社会结构。我们一起,从科技创新中洞察社会转型和升级的机遇。
狂呼科技研究所聚焦科技创新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以独特、前瞻的科技视角,洞察科技时代下涌现的“创新革命”。
狂呼,以最具突破性的技术塑造我们的未来,为大众捕捉科技商业先机,探索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尽管美国的就业市场近期取得一定的缓和,但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仍因为“Nobody wants to work anymore”而成为被批评的焦点。现在最常听到的抱怨是,尽管失业率很高,但很多公司仍然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超过4700万美国人自愿辞职,这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引发的空前规模的劳动力市场退出,这一现象被称为“大辞职”。自那时以来,许多人在经历了远距工作和高度倦怠的时期后,开始重新思考工作在自己生活中的角色。
“Nobody wants to work anymore”
随着人们优先事项的改变,许多人选择寻找其他工作机会。 Z世代被称为“跳槽世代”,他们经常因为不满现有工作而选择离开,寻找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工作。
据顾问公司Randstad于2024年1月进行的全球调查显示,57%的Z世代表示,如果工作影响到他们的个人生活或情绪健康,他们会选择辞职。同样,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不会接受那些与他们在社会和环境问题上立场不一致的公司提供的工作机会。此外,数据显示只有18%的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到满意,而许多人对工作都很厌倦。尤其是在餐厅等行业,虽然需要大量员工,但全国的员工却不到20%,并且只有少数人真正喜欢他们的工作。
而对此,外界往往会有两种极端的看法:
第一种认为没有人愿意再工作,这种看法通常来自那些富有的高管和企业老板,或者是那些长期辛勤工作的人,他们觉得年轻人懒惰,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工作。第二种看法则认为,年轻人不愿意做那些侮辱人格的工作,也不愿意做那些低薪工作来过日子。这两种看法差异很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哪一方,都认为现在的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因此,很多人开始批评Z世代,认为他们逃避现实、对就业市场过于挑剔。对此,部分Z世代曾公开反驳关于他们职业道德的批评,“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每当想到有人认为我们不勤奋,真的是有些伤心。”
那么,为什么现在人们不想工作呢?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出在那些没有人愿意做的工作。
为什么不愿意工作?
目前市场上,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工作是那些薪水远低于市场价值的工作,通常还需要特定的经验或工作地点。这类工作企业常常很难找到合适的员工。例如,在硅谷,一些高阶开发职位的年薪可能只有5万美元,还可能有一些不太可靠的股权方案。即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接受这些低薪的入门级工作。尤其在生活成本高的地方,最低工资的工作更难招到人。即使是在一些有金融业的城市,提供这些工作的企业也很难找到足够的员工。
甚至许多人认为,现在雇主对资格的要求过高,甚至入门级的工作也需要五年以上经验,而支付最低工资的工作却要求学士学位,真是“钱少要求多”。有求职者表示,“申请实习真的很残酷。我大二时我的履历已经相当丰富,已经申请了超过250个实习职位,最可怕的是,很多公司根本不回应,无论是拒绝还是接受。 ”
此外,企业无法支付合理的工资,再加上很多工人缺乏世界一流的技能,这就导致了市场上薪水过低的问题。很多工人希望能赚到高薪,但他们缺乏最有价值的专业技能,这使得他们很难真正赚到高薪。
据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调查问了一些美国人,认为最低工资应该多少才能过上基本的生活。结果显示,很多人认为年薪60万美元才算现实,尤其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现实。除非你有非常特定的职业技能,否则很难找到能支付这么高工资的工作。
到这里,或许不少人会责怪年轻人不了解现实?但现实却是,纷繁复杂的社交媒体让我们觉得每个优秀的年轻人都在搭私人飞机、住豪宅、开跑车等等,这样的视频内容的确让年轻人“误以为”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生活。
第二类工作通常是那些要求员工无理加班或有不必要的管理层级的工作。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的很多企业中都很普遍。即使你幸运地避开了那些会大喊大叫的主管,很多激励措施也会迫使员工加班,甚至有员工因为担心丢掉工作而不得不忍受这些不合理的要求。
据2023年的调查显示,全国的全职员工平均每周要花9.2小时在无薪加班上,这使得越来越少人愿意从事这些工作。这些工作不提供额外薪水,并且很难吸引人加入。尽管如此,企业还是面临员工流动率高的问题,这导致了第三类工作:“幽灵工作”,也就是那些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没什么实际工作的岗位。即便如此,这些工作岗位依然竞争激烈,应聘者往往很难应对即将来临的应用挑战。
目前,劳动市场的数据其实并没有告诉具体的就业原因。尽管越来越少人选择进入劳动市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不同世代之间的差异(比如Z世代与婴儿潮世代的分歧),背后还有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生活成本的上升让许多人无法过上理想的生活,也让他们开始反思金钱的运作方式
理解金钱的运作和背后的机制对当前的经济状况至关重要。是时候重新学习如何让资源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让它成为生活中的负担。
这些挑战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的问题:即使有工作机会,很多人也不再愿意从事那些不再符合他们需求的工作。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数量不小,尽管有时候人们会取笑这些观点,但这也分散了我们对更重要问题的关注。
但有趣的是,这个趋势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因为某些年龄段的劳动力参与率其实接近历史高点
其中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一趋势主要受特定年龄段群体影响。如果仔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数据,就会发现年轻人和年长人群的劳动参与率差异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在扩大。这对男性和女性都适用,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全职工作,但更多是出于财务需要,而不是对工作的热情。所以,即使有些人不再渴望工作,他们还是会出于生计需要继续工作。
这一现象其实很好解释。随着退休年龄的延长,越来越多的年长人群选择继续工作,特别是55岁以上的人。尽管许多人因为退休金和资产变动选择提前退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后,很多人因为获得遣散费而决定不再回到工作岗位,而是选择提前退休。
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晚些”进入劳动市场。这是因为许多人在完成学业后才开始工作,而且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读大学,这样就会让整体劳动市场的平均年龄变得较低。
自2009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的最低工资一直没有提高。据皮尤研究中心发现,今天的年轻人比30年前的父母更有可能拥有四年制大学学位、更稳定的全职工作和更高的薪水,但他们也更容易背负学生贷款,平均学生贷款余额达37,088美元。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许多年轻人在学期间需要兼职工作来维持生活,但这样并不总是值得,尤其是在他们背负着庞大的学贷时。他们发现,即使完成学业后进入职场,薪水也未必能够负担得了这些负担。
这种情况在很多名校中也都有体现,特别是像柏克莱/ Berkeley这样的学校。几个月前,柏克莱的教授就提到,尽管学校的优秀学生非常聪明,但他们在科技行业中依然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这些学生虽然有高智商和顶尖的学术背景,但在当前的市场中,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的困难,这让人感到惊讶,也反映了目前职场的激烈竞争和对专业技能的高要求。
这一趋势表明,越来越多人选择延长学习时间,尤其是获得更高学位来提升自己的就业机会。像柏克莱的毕业生,甚至是那些不是顶尖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过去曾经能够轻松找到薪水和条件都不错的工作。可是现在,即便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
这一现象正在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可能会对整体就业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这种情况影响了几乎所有行业和职位,许多年轻人选择继续深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希望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虽然这样做听起来是合理的,但它也带来了问题。许多人需要花2到8年的时间获得更高学位,这样他们就无法进入劳动力市场,结果拉低了整体的劳动参与率,让就业情况看起来比实际上更糟。
此外,劳动参与率的差异也在不同地区之间有所不同。在一些地方,像西维吉尼亚州,劳动参与率只有42%,而在一些其他地区,劳动参与率却高达77%。这些差异反映出人口流动的问题。在许多劳动参与率低的地区,当地居民往往无力搬到拥有更多工作机会的城市,这使得他们的情况变得更加困难。
一些城市,像是金融和科技行业发达的城市,成为了人们改变命运的最后“机会”,吸引了大量希望改变生活的人。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机会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因为这些城市的工作岗位非常有限,竞争非常激烈。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人口较少的地方,工作机会则相对较少。
总结来说,尽管美国整体的劳动参与率看起来还不错,但对于那些希望在职场上站稳脚跟的人来说,挑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高生活成本的城市和低就业机会的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不仅是数字上的问题,对许多人来说,这也是他们生活中的现实挑战。
在如此动荡的金融市场中,你会选择怎样投资?
一起深入了解资深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在投入股市之前,多认识金融市场,才可提高投资回报率。关注狂呼"思钱想后"栏目,紧密跟踪股市走势,寻找更多投资机会。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
投资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更是一种洞察宏观经济的态度,见证社会演变与科技发展。我们一起,从大变局中看清发展趋势,希望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
狂呼金融研究所聚焦于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金融与经济对当今世界日益凸显的影响。以全面、理性的投资视角,洞察分析每一个趋势与机会,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高质量、更独特的金融投资观点。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场,让大众洞察金融经济的核心。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