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许多超级网红大多从无名小卒起步,在短短几年内积累了巨大的粉丝量,成为众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但最近却纷纷“跌落神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倒下”?在流量见顶的背后,创作者又应如何进行新的思考? 背后其实本质上,是消费行为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博弈。
在“速食”成为主流的视听传播时代,社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信息。而应该探讨的深度,却永不止于话题或事件本身。我们一起,从社会发展中洞察有价值、有趣、有争论点的生活方式及现象。
狂呼社会研究所聚焦社会变革下不同的声音,向外延申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独特的社会视角,引领大众感知社会的“人间百态”。
狂呼,为每一个社会现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讨价值的观点,始于洞察、终于启发。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自媒体行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在社交媒体极为发达的背景下,网红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如今,网红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和经济力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的网红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6.7万亿元人民币,约为2000年的五倍以上。然而,随着发展,一些拥有数百万甚至千万人气的超级网红,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忽视了内容质量和创作者的道德底线,导致劣迹网红频频出现,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纵观全球,像YouTube上拥有3.17亿粉丝的Mr. Beast,以及中国的猫一杯和小杨哥等超级网红,他们大多从无名小卒起步,在短短几年内积累了巨大的粉丝量,成为众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但最近却纷纷“跌落神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倒下”?在流量见顶的背后,创作者又应如何进行新的思考?
网红文化:四大阶段发展历程
网红,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风格或生活方式,吸引大量粉丝和关注度,从而获得经济收益或社会影响力的人。而延伸出来的网红文化,则是指网红及其粉丝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包括网红的内容创作、传播方式、商业模式、社交互动、价值观等方面。
“网络红人”是近20多年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至2010年,网络草根时代-这个时期的网红主要依靠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在博客、论坛或视频网站等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创作,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网红多为草根出身,没有专业的培训和团队,也没有明确的商业目标,只是出于兴趣或爱好而进行网络表达。代表人物是凤姐、芙蓉姐姐等等。
第二阶段:2010年至2015年,网络名人时代-这个时期的网红开始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扩大自己的粉丝群和传播范围,形成更强的话语权和商业价值。这些网红多为名人出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背景,也有专业的团队和策略,有明确的商业目标和收入来源,通过网络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人物有国民老公王思聪等。
第三阶段:2015年至2020年,网络明星时代-这个时期的网红开始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平台,展现自己的个性、才艺或生活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消费者,形成更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力。这些网红多为明星出身,有较高的人气和美貌,也有专业的团队和技术,有丰富的商业模式和合作伙伴,通过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和IP。代表人物有Papi酱、李子柒,李佳琦、薇娅等。
第四阶段:2020年至今,网络超级明星时代-这个时期的网红开始利用多元化的内容形式和跨界的合作方式,打造自己的品牌和IP,形成更强的粉丝黏性和市场竞争力。这些网红多为超级明星出身,有超高的人气和实力,也有专业的团队和平台,有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通过网络领导行业的发展和变革。代表人物有还有小杨哥、董宇辉等。
而以上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无名小卒开始,通过自媒体的发展,再结合自己的才能或者性格,针对平台的流量“对症下药”输出内容再进行无限放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逆袭”
Papi酱本来是在读研究生的一个学生,在家无聊的时间就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些针对社会热点的段子,因为在网上发布一系列短视频在B站走红。 Papi酱的视频,几乎都是定位清晰、逻辑鲜明、紧跟时代热点,吐槽的内容都是以生活中的琐碎事为主,这些视频往往能迅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而小杨哥,则是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留守儿童。在短视频初期发展阶段,他顺势在快手、抖音短视频平台推出了“绝望周末”、“网瘾父子”等一系列短片,以夸张、搞笑的风格迅速吸引了以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观众,甚至成为全网首个粉丝破1亿的素人主播,完成从草根逐渐向明星转变。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本来都只是一个普通打工人,但抓住了自媒体的浪潮,摇身一变成为了超级网红。有部分人更是依靠着近几年的网红流量经济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有一些已经成为资本大鳄,拥有复杂的商业版图。而这些成功的例子也不禁让人开始思考,是否足够夸张、博眼球,就可以获得巨大流量的青睐,实现“一夜爆红”的逆袭?
一夜爆红:背后的游戏规则
只要作品能够引发大众共鸣或吸引观众眼球,就能获得巨大的流量吗?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直接的公式:感动人心或引人注目的内容便能迅速传播。然而,真正的游戏规则远比这复杂得多。流量的获取不仅依赖于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意,还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在流量传播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各大平台通过算法向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而这些算法会根据用户的互动行为、观看时长和分享频率不断调整。这意味着,内容创作者需要深入理解平台机制,并善于利用这些算法来提升作品的曝光率。当一个作品在初期获得关注后,如果能迅速引发用户讨论和分享,就有机会借助算法实现快速传播,从而形成病毒式的影响。
其次,市场趋势和社会热点也对流量的获取产生重要影响。与当前社会话题或流行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大众关注和共鸣。例如,围绕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或流行趋势进行创作,可以让作品迅速吸引眼球,因为观众自然会对自己熟悉或关心的话题产生兴趣。同时,内容的时效性同样不可忽视,及时跟进热点事件的作品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流量。
与此同时,内容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连接也是至关重要的。成功的网红能够与粉丝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懂得如何倾听和回应观众的需求。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忠诚度,还能促使他们主动分享和推广创作者的内容。因此,创作者在创作时需考虑如何与观众产生共鸣,并通过有效的互动维持这种联系,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流量的获得是内容创作者、平台算法和社会热点之间复杂而紧密关系的产物。但也正因为这一“游戏规则”,回顾近年来的劣迹网红事迹,很多曾经的超级网红,都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更大的流量,以维持自身账号的发展,不惜违背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法规。
这些网红通过夸大事实、制造谣言、恶意炒作等手段,博取关注和点击量,却忽视了内容的质量和真实性。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破坏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超级网红: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说起MrBeast塌房,很多中国的受众或许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多半刷到过他标志性的假笑大头封面,和“100万美元奖金,挑战XXXX”这样的视频标题。
如今的MrBeast频道,依旧是普通博主无法企及的大手笔内容。例如,他曾包下一艘大型游轮,举办持续数天的真人吃鸡游戏;或复刻“鱿鱼游戏”的玩法,邀请50名玩家进行50万美元的争夺战,选手们的尔虞我诈成为视频的一大看点。在监狱生活挑战中,他偶尔会给挑战者设定“家人探班”或“退出就拿一半奖金”等诱惑,捕捉他们独处时的低落和面对诱惑的挣扎。
在巨额金钱的背后,“考验人性”逐渐成为MrBeast的真实风格,也成为他获得YouTube第一博主头衔的重要原因。也许正因为在这些视频中,观众逐渐学会看懂表象背后的复杂,最终导致了他在2023年“塌房”的结果。
今年8月,一位名为“DogPack404”的博主发布了一段揭露MrBeast的视频。这位博主自称是MrBeast团队的前员工,视频时长长达一个小时,曝光了大量关于MrBeast视频造假的证据。
在视频中,针对MrBeast提出了几点指控:
第一点是,节目的真实性- MrBeast一贯声称其节目中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常常展示一些豪气冲天、烧钱砸车砸飞机的场面。然而,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些看似毫不心疼的节目效果其实都是通过CG合成特效实现的。例如,在一个以报废豪车为噱头的视频中,跑车即将被粉碎机吞噬的画面是虚构的,而飞向空中重重坠地的豪车同样是后期特效处理的结果。在另一个“废弃城市求生”的视频中,除了几栋酒店外,周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废弃城市”,远处的建筑物也是CG特效的产物。
虽然这些CG画面在静态截图中容易显露出特效痕迹,但在视频播放时,瞬间闪过的几秒钟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其不自然之处。再加上MrBeast一直以来塑造的超级富豪形象,粉丝们自然不会对这些表演行为提出质疑。
指控的第二点,不仅视频内容是假的,连节目的参与者也是假的- MrBeast声称节目的参赛者都是从粉丝中随机抽选的,但在一些视频中,这些参赛者里混进了他团队的成员和亲属。而比赛的获奖者也多半内定,甚至后台团队会按照MrBeast喜欢的意向去操控比赛的流程。
第三点指控,是MrBeast涉嫌非法博彩- MrBeast常常发起抽奖活动,表面上看似为粉丝提供参与节目的机会或赢取高价值奖品,但实际上,参与这些抽奖活动往往需要粉丝先支付费用,而且抽奖结果与他的节目一样,早已内定。
在MrBeast的直播带货过程中,他会给粉丝们许诺一些至今未兑现的空头支票,例如花十美元就能将照片送上月球、购买特定编号的周边产品能参与节目、或抽选粉丝发放特别周边奖励。不论这些承诺是否能实现,想参与的粉丝都需支付相应费用。这种利用虚假奖励诱导消费的行为近似于博彩,实际上是在利用美国法律的漏洞。而且,MrBeast的粉丝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容易过度消费,因此这一指控显得尤为严重。
而在中国,也出现部分为了流量不惜一切代价“搏眼球”的超级网红
全网4000多万粉丝的网红Thurman猫一杯在发布的"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的视频涉嫌网络造谣,遭受多平台被封杀,4000多万粉丝一夜消失。
经过调查,中国杭州公安揭露了猫一杯团队的多重虚构。其中最致命的错误,触碰“双减红线。为推动国家”双减政策落地,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多地明确规定“严禁给1至2年级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事件涉及到教育政策的敏感性,导致了舆论的强烈反弹和对她的全面讨伐。
除了短视频拍摄外,直播间也成为假冒伪劣最集中的地方-前阵子罗永浩自己家直播间就卖起了“芬迪卡萨月饼伴手礼”,这款碰瓷FENDI的月饼,是一家由中国人注册在英国的公司,大摇大摆地骗过了号称审核严格的罗老师团队。
而这个月,疯狂小杨哥卖假冒“香港高端月饼”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他在直播间卖宣称为价值700元一盒的香港奢侈月饼,直播间仅需169元人民币三盒,引发了大量消费者关注,销量甚至高达5000万元。据多名代理商和网友表示,他们通过多方查证发现,“香港美诚月饼”在香港并无实体门店,且该产品包装上显示的产地信息均为广州和佛山,这与主播在直播中宣称的“香港高端品牌”和“香港排队才能买”等说法存在明显出入。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三只羊”小杨哥第一次被曝卖假货了,早在2022年,他直播带货就遭到职业“打假人”的举报
2023年,有网友发现,小杨哥直播间带货的一款澳洲谷饲原切牛肉卷存在货不对板的情况。当时,小杨哥在直播间宣称这款肥牛卷为澳洲原切,售价低至89.9元4斤,不少消费者出于对小杨哥的信任,纷纷下了单。但拿到货后,有网友发现,这款牛肉卷却吃不出牛肉味,怀疑是合成肉。后来据监测结果显示,疯狂小杨哥所带货的“鲜多裕”牛肉卷89.9元4斤装,被认定为不是原切牛肉。
今年6月也有人爆料,在网红“疯狂小杨哥”直播间前后共买了24瓶茅台酒,经过第三方机构鉴定,有14瓶为假。在事件曝光后,该第三方鉴定机构开始免费为在疯狂小杨哥直播间购买的茅台酒做鉴定,根据其发布的视频,目前其已经收到了5为用户提供的7瓶茅台酒,3瓶有“拔头”痕迹。也就是说,如果鉴定结果准确且酒未被调包,目前疯狂小杨哥直播间的7位消费者,购买的34瓶茅台酒,有17瓶为拨头酒,占比50%。此外,今年3·15晚会,央视还直接点名三只羊公司等账号直播带货的御徽缘梅菜扣肉,涉嫌违规使用槽头肉原料。
近期频繁陷入舆论风波的小杨哥,已开始大量掉粉。据飞瓜数据,“疯狂小杨哥”近30天内掉粉超218万,9月16日单日掉粉超23万。这种大规模的“粉丝出逃”,对于一个依赖流量变现的网红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外针对最近的月饼事件,近日合肥市联合调查组拟对三只羊公司做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共计6894.91万元的决定,并责令其暂停经营限期整改。
如今,低质高频、无脑爽点、猎奇丑怪的短视频成为市场主流。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各种类型的博主使出浑身解数、脑洞大开。通过粗浅和浮躁的内容直接刺激用户感官,从而产生愉悦的爽感。不管是小孩、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有各自适配的内容吸引其注意力,并进行感官刺激,让其沉浸在短视频中无法自拔。
这些超级网红的崛起与陨落,实际上都是源于他们对吸引眼球的执着追求。在初期,他们大多数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话题性的内容,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与关注。每一个视频都能引发热议,让无数网友争相转发,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焦点。然而,正是这种对眼球经济的疯狂追逐,使他们逐渐失去了理智,开始以虚构和夸张的手法,甚至是造假去博取关注。
最终,这些行为不仅让他们的名声受到质疑,也陷入了不可逆转的境地。为了保持热度,她不惜制造争议,甚至触碰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这种为了吸引眼球而不断加码的策略,虽然一时获得了流量,却也为自己埋下了隐患。我们不禁感叹,曾经的超级网红如今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一种令人唏嘘的讽刺,真的是“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复杂人性:网红文化与消费心理的背后
而在以上现象的背后,其实本质上是消费行为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博弈。以最近发生的小杨哥美诚月饼假冒伪劣事件为例,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也暴露了消费者在面对显而易见的不合理价格和产品质量时,依然愿意追随网红推荐的现象,相信平均50元人民币即可买到黑松露馅料的月饼。消费者在寻找便捷和经济实惠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理性的判断。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购买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黑松露月饼,部分原因在于对网红的盲目信任。小杨哥作为一位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他的推荐在许多消费者心中几乎是无条件的背书。这种对网红影响力的依赖,不仅削弱了消费者的判断力,也使他们在面对明显的性价比失衡时,选择忽视潜在的风险与质量问题。
此外,这一事件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逐渐淡化。在过去,品牌往往与质量和信誉相挂钩,而如今,随着网红经济的崛起,许多消费者在追求便捷与娱乐的过程中,开始将信任寄托于个人影响力而非品牌本身。这种转变导致了对产品质量的忽视,消费者更关注的是网红的推荐而非产品的真实价值与口碑。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网红经济的崛起,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亟需具备更强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目前许多消费者在快速消费的驱动下,缺乏必要的产品知识和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这不仅使得消费者容易受到误导,也让市场上的不良商家有机可乘,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混乱与不信任。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网红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越来越受到网红推荐的影响。然而,消费者在面对网红的推荐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这使得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育消费者,让他们更理性地分析网红推荐的产品,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也能促使他们在消费时更加关注产品的真实价值和品质。
提升消费者的意识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系列讲座和活动,传播关于消费心理和网红营销的知识,帮助消费者理解网红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利益关系。同时,媒体和社交平台也应当发挥作用,主动发布有关网红推荐的真实案例和数据分析,引导公众形成更加理性的消费观。此外,品牌商也可以主动参与,推出透明的营销策略,让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来源和质量,增加品牌的信任感。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逐步提高,品牌商的市场策略也势必会随之变化。品牌商将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网红的合作关系,转向建立更透明、可信赖的营销策略。过去,许多品牌商单纯依赖网红的影响力进行推广,但这种方式可能会在消费者对网红信任度降低后失去效力。
品牌的形象将不再仅仅依赖网红的影响力,消费者的忠诚度将更加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真实价值的品牌。消费者将开始关注产品的实际效果、用户体验以及品牌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这意味着品牌商在营销时,需将焦点转向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反馈,确保每一次营销活动都能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价值。
提升消费者的意识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教育与宣传将为消费者提供理性的分析工具,使他们能够更明智地作出购买决策。品牌商在未来的市场中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必须构建以诚信和真实为基础的营销策略,以保持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这一系列变革不仅将影响商业模式的转型,也将重塑未来的消费生态,推动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商业发展。
观点1
在超级网红逐渐“跌落神坛”的背后,除了他们自身在“博眼球”行为上的责无旁贷外,与一些MCN机构的错误导向也密切相关。这些机构在促进网红发展的同时,也因追逐短期利益而未能妥善管理创作者的内容质量和道德标准,这使得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变得愈发复杂和不健康。
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中国MCN机构的注册数量激增,至2023年已达到超过2.54万家。这一增长主要源于新的达人工作室、原有机构的业务拆分以及大型集团成立子公司以进军新媒体市场。 MCN的繁荣促进了网红的出现,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让许多机构不得不在激烈的环境中寻求快速回报。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部分MCN机构将流量和关注度作为唯一的成功标准,忽视了创作者的道德底线和创作质量。这种“唯流量论”的做法,助长了劣迹网红的滋生,使得内容创作的品质逐渐下降。随着一个个人或团队为了获取更多流量而不惜低下自己的创作标准,整个行业的生态开始出现变质,许多本应健康发展的创作内容变得浅薄和庸俗。
许多专家认为,MCN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事件的发起者和策划者的角色,并因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随着“猫一杯”事件的曝光,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此事件反映出部分MCN机构为了吸引流量而不惜造假、编造内容,甚至故意制造噱头,导致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此外,这些机构往往将创作者视为盈利工具,而忽视了其职业道德和责任。这种情况下,创作者在寻求流量的过程中,不得不妥协其创作理念,甚至选择违规操作以迎合市场需求。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创作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感受到极大挑战,这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在行业标准缺乏的情况下,MCN机构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他们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内容管理规范,提升创作者的专业素养,并促进优质内容的产出。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来防范不良内容的出现,进而维护整个行业的生态平衡。
超级网红的“跌落神坛”是一个多方因素交织的结果,MCN机构的错误导向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未来,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在追求流量的同时,坚持内容的质量与道德标准,将成为所有从业者需要面对的挑战。只有建立健康的行业生态,才能够真正实现网红经济的长期繁荣与发展。
观点2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网红经济”迅速崛起,而这背后不仅仅是网红个人的努力,更是社会大众作为“观众”所形成的集体需求。大众对刺激和娱乐的渴望催生了无数追求眼球效应的内容,影响着整个内容创作的生态。观众的注意力极为短暂,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寻找的是瞬息万变的乐趣和兴奋。这种消费行为推动网红们不断生产刺激性的内容,追求观众的点击和分享。
这种对刺激内容的追求往往体现为情节的高强度发展和意想不到的转折。网红们通过夸张的表演、惊悚的挑战和富有争议的评论,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激发情感共鸣。然而,这种策略在短期内虽然能够迅速获得大量点击和分享,却可能导致内容的泛滥和同质化。观众对这些刺激内容的消费逐渐变得麻木,导致他们对更为真实和深刻的作品产生漠视。这种现象让人不禁反思,观众是否已经被短暂的刺激所奴役,失去了对深度和情感的真正需求。
为了维持热度,网红们不得不不断创新和突破,甚至走向极端。为了提升观看体验,他们可能尝试一些风险较高的活动,或者故意制造戏剧性的冲突。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思维模式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同时也让创作者面临更大的道德和法律风险。这不仅可能危害到网红自身的安全,也对观众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观众在消费这些内容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被灌输了一种对极端和刺激行为的认同。
更为重要的是,观众对这种刺激内容的偏爱逐渐影响了文化消费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被迫迎合这种口味,以获取更多的流量和关注,而真正有深度和思想性的作品则可能被淹没在喧嚣的浪潮中。文化消费的这种趋势让人感到忧虑,随着市场的不断变迁,网络空间可能变得越来越浮躁,失去对真实情感和人性探索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参与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交媒体的评论、分享和点赞机制使得每一个观众都成为了内容的参与者。他们不仅是被动的消费群体,更是推动内容创作的动力。观众的喜好和反应直接影响了网红的创作方向,进一步加剧了内容的同质化。这种参与感使得观众对内容的期待不断提高,但同时也让他们在潜意识中强化了对刺激和娱乐的需求。
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红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作为“观众”的社会大众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偏好和消费行为直接影响了内容创作的方向。在追求刺激和眼球效应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关注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努力推动更有深度和思想的内容创作,保护真实情感和人性探索在网络空间的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到真正值得关注和珍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