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直播已成为年轻人生活中重要的放松方式,帮助他们应对快节奏和孤独感。与此同时,直播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吸引力和潜在陷阱的深思。
在“速食”成为主流的视听传播时代,社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信息。而应该探讨的深度,却永不止于话题或事件本身。我们一起,从社会发展中洞察有价值、有趣、有争论点的生活方式及现象。
狂呼社会研究所聚焦社会变革下不同的声音,向外延申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独特的社会视角,引领大众感知社会的“人间百态”。
狂呼,为每一个社会现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讨价值的观点,始于洞察、终于启发。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网络成瘾症(英语: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缩写作IAD),亦作不当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网瘾,泛指对于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以致影响日常生活。网络成瘾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也随之发展。
看直播,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习惯了快节奏和压力生活的当代年轻人来说,整晚甚至整天待在直播间,不仅不会感到无聊,反而是难得的放松和治愈方式,帮助他们排解孤独感。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直播电商行业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1373亿元的规模。当前,直播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赚钱”工具。但直播间的背后究竟有哪些魅力,让人们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甚至有些人不惜花费巨额打赏,逐步走向“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绝望的“榜一大嫂”:打赏超过1600万
最近两年,在一线的法官和律师专家发现了一个现象:因夫妻一方巨额直播打赏行为,另一方诉诸法庭的案件数量逐渐增多,但另一方多以败诉告终。直播打赏人有男性,也有女性,其中男性占绝大多数。近日,这一类的事件又再次发生。
在生完孩子一年后,妻子小欧注意到丈夫小陈的异常行为。他经常盯着手机发笑,甚至在孩子骨折需要去医院时仍然不愿意出门。出于好奇,小欧开始查看他的手机,结果发现小陈通过微信充值在抖音上花费了400多万元。
通过律师申请调查令,小欧得知小陈在抖音上的总充值已达1600多万元人民币,这不仅耗尽了家庭积蓄,还抵押了他们的婚房。小欧感到无比绝望,认为丈夫的打赏金额足以在北京买一套大平层,而自己却只能在三线城市与孩子租房。
小欧尝试挽回婚姻,带小陈去看心理医生,但丈夫的打赏行为依然未见好转,反而变得更加疯狂。丈夫与女主播的互动几乎贯穿了他的一天,二人通过微信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甚至深夜继续互动。尽管小陈在小欧面前依然存在,但他的情感和关注早已转向女主播,令小欧感到被冷落和无奈。
最终,小欧在2024年2月与小陈离婚,但对财产的分割仍感到不满,特别是对巨额打赏的赔偿要求
小欧的起诉对象是她丈夫小陈和女主播丽丽,尽管她最想起诉的是抖音平台。她的律师建议她釆取这种方式,因为以往的案例显示,配偶起诉平台几乎不可能成功,而起诉主播则可能有些胜算。
在发现小陈的打赏行为后,小欧开始蹲守直播间,以获取证据。她观察到直播平台鼓励打赏和PK赛的行为,并且有盲盒产品可以帮助主播规避风险。小欧申请退还的金额为184.6万元,但小陈的充值金额已超过1600万元,其中不少是通过购买盲盒再打赏给主播。
由于抖音提供的数据中只显示了盲盒价格,未透露具体礼物的获得者,小欧无法直接起诉主播退还这部分资金。她还发现,盲盒仅向高等级的VIP用户开放,普通用户无法购买,进一步限制了她的行动。为了获取更多证据,小欧亲自打赏丽丽,结果意外卷入了打赏竞赛中,看到打赏金额的竞争如何让人不知不觉地花费大量金钱。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法官审理了多起因夫妻一方直播打赏而产生的案件,发现无论是起诉平台还是主播,原告胜诉的可能性都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原告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打赏行为是基于欺诈或哄骗,尤其在妻子起诉主播的情况下更为困难,因为打赏行为瞬息万变,缺乏可供佐证的记录。
就如小欧的案件中,她无法证明丈夫小陈与主播丽丽之间存在不正当关系,因此她的起诉全部败诉。尽管小陈承认自己在此事件中的责任,丽丽则表示作为主播并没有义务了解每位粉丝的家庭情况,且法院未认定其与小陈的关系存在不轨。当前法律对直播打赏行为的规范和责任划分仍显不足,导致类似案件的处理面临挑战。
最终,小欧的诉讼在一审和二审中都以败诉告终,法官指出小陈的打赏行为并未违反法律,且她无法证明其与女主播存在不正当关系。尽管法官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但法律条文未能支持她的诉求,让她感到无助。
对此,她对法院的判决感到绝望,质疑为何丈夫的巨额打赏行为未受到惩罚,甚至主播和平台反而获益。而小欧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因伴侣打赏直播而受害的案件浮出水面,但受害方往往以败诉告终,反映了法律在这一新兴领域的滞后。
在对比其他类型的夫妻财产纠纷时,法律对“直播打赏行为”的重视明显不足。由于目前法律对此类情况存在空白,主播是否退款、经纪公司是否退还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答案,这使得小欧的维权之路更加艰难。
在直播行业中,很多“榜一大哥”的奢侈行为常常被人追捧,而“榜一大嫂”的遭遇却鲜有人知。小欧深感受害者的利益保护在法律上仍然存在空白,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这一新现象的无力应对。
青少年沉迷直播:5个月花200万
自从直播兴起之后,花巨额打赏主播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如此低龄、如此巨大的数额,还是再一次刷新了大家的认知。
早在2019年,一份孩子的检讨引来了网友围观,它的主人是来自深圳的11岁小女孩洋洋,但与这稚嫩的笔记和语言格格不入的是,这个才五年级的孩子不但是直播平台的常客,竟然在打赏主播上消费了近200万元。
洋洋在克拉克拉直播平台上对一位主播进行了巨额打赏,导致家里信用卡透支高达8万多元。洋洋在检讨书中提到,自2018年底开始接触克拉克拉,之前只在抖音上观看视频。她与多个主播建立了联系,逐渐陷入了充值和打赏的循环中,感到不刷礼物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与主播的聊天中,洋洋曾表示感觉自己“火了”,并提到自己家庭的富裕背景。为了获得金币,她注册了多个账号,并在淘宝和微信上购买。洋洋的父母对此毫不知情,直到收到银行欠费通知,才意识到她在直播平台上花费了140多万元,甚至可能接近200万元。
而与洋洋私下交往的主播,经常会诉说自己的困境,以此博取同情,暗示需要经济支持。但他坚持声称并不知道洋洋的真实年龄,认为如果她是偷钱的话,会退还她的礼物钱。该主播认为洋洋是因为觉得自己有钱才进行如此消费,甚至表示愿意在家长追讨时返还打赏金额。他们之间的聊天记录显示,洋洋常常以“家里有矿”来自我安慰。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评论到,“看来直播平台是明知道这是个未成年孩子,还要继续套她的钱,那就非常明显的恶意欺骗他人的财产了,不立案处理追回巨额款项吗?”、“11岁,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平台只退三万的话可以提起诉讼。小女虽然孩有错,但那些主播明显存在诱导行为。”
因涉及金额巨大,洋洋父母已釆取法律手段跟平台沟通,希望可以追回款项。父母到过克拉克拉平台公司,想要追回款项,但公司的态度“好像是不愿意”,所以只能走法律途径。
该律师告诉记者,尽管消费记录可以追踪到,但事情仍有一定的争议或者辩论空间,“很多都是通过微信、聊天记录来知道的信息,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如此,所以最后能不能得到法官的认定还很难说。这类事情未成年人的权益在网上没有得到保护,或者受到了侵害,作为家属是有权利拿起法律武器寻求保护的。”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家长,应该需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孩子逐渐摆脱虚拟世界的桎梏。
沉迷游戏直播十年:性格和生活方式都变了
从大二到今年博士毕业,27岁的证券分析师程川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只要有空就会看游戏直播,总共加起来至少花了两三年在这上面。
起初,他是为了融入圈子而玩“英雄联盟,观看教学视频和直播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后来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亲自玩游戏,便转而看直播。
表面上,玩游戏的负担似乎比看直播更大,但实际上正好相反。游戏直播随时都能观看,最终他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只要一有空或者心情不好,就打开直播,除非工作特别忙,但即使如此,也会在睡前看半小时。
而提到沉迷于直播,他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孤独感和缺乏目标,需要陪伴,游戏主播的声音动听,弹幕里的人才济济。在直播间里,每个人都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另一方面,看直播是很多人放松的最简单方式,比起玩游戏,它更省心。自己玩游戏需要思考,害怕失败,而赢了后又不想停下,若是因为有课或其他事被打断,心情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实中的学习和工作渐渐无法给我带来比看直播更高的满足感和舒适感,这让程川感到很可怕。刚入学时,程川还有一定的进取心和焦虑感,保持着看书和运动的习惯,但这些年下来,他变得越来越宅,运动和阅读几乎荒废,变得很难专注于长期的事情,甚至没有出门寻找乐趣的动力。回家过年时,他甚至发现自己和那些整天刷抖音的长辈没有太大区别。
在大四保研后,程川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从斗鱼和虎牙转移到B站,但发现这只是一种换汤不换药,根本无法改变沉迷的现状。后来,他意识到改变外在环境,比如去图书馆或办公室等不方便看直播的地方,会更有效,但一回到寝室,我又会恢复原形。
沉迷于游戏直播的现象,对于普通人来说,常常显得难以戒除。这一状况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寻找其他能够带来即时正向反馈的替代方式实在困难重重。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难以获得及时的认可与支持,而游戏直播恰好提供了这种短暂而直接的满足感。
对于程川来说,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沉迷直播不仅改变了他的性格,也深刻影响了他的生活方式。曾经,他可能有过追求目标的热情,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播逐渐占据了他生活的主要部分。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这种虚拟的娱乐方式,虽然知道它对他并无益处,却难以自拔。
尽管程川曾多次尝试戒断,但每当他面对研究项目的压力,或在工作中遭遇不顺时,那种内心的焦虑和无助感便会促使他再次回到直播中去寻求放松和慰藉。直播中的主播、弹幕以及那些即时的互动,仿佛是他与现实世界的连接,让他在疲惫和失落中找到一丝安慰。
这种循环让程川深感无奈。他一方面渴望摆脱这种依赖,重拾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难以抵挡直播所带来的刺激与快乐。沉迷游戏直播的现象,不仅是个人习惯的形成,更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情感寄托和即时满足的强烈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年轻人都在寻找平衡,却发现这种努力有时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戒不掉的沉迷:脱离现实生活的人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晚上准点的直播通知不再只是简单的提醒,而是现代社会情感连接的一部分。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时间聚集于虚拟空间,与陌生人分享生活与情感?又是什么促使我们关注那些看似平常的直播?
有人将沉迷于观看直播视为“年轻人的另一种人生”。但实际上,当我们在手机屏幕前按下“播放”键的那一刻,内心深处期待的正是某种连接。
我们渴望归属感和情感互动,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愈加稀缺,直播为那些孤独的灵魂带来了些许慰藉。它打破了地理界限,使我们即使待在家中,也能通过主播的轻声细语与他人分享喜怒哀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可以归因于我们内心的基本需求:归属感和被理解感。当感到孤独时,陌生人的关怀和真实分享能够带来安慰。许多人在直播间不仅仅是观看,更是急于参与评论,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直播成了情感释放的平台,屏幕另一端的主播不仅是娱乐者,更是陪伴。
但这背后的心理机制,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变化。人们在直播中表达的不仅是对主播的支持,更是对自我情感的认同与连接。直播中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与他人共同分享情感的机会,滋养了我们的内心需求。
许多年轻人通过直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新型社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同时,直播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自我、建立自信的舞台。许多主播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鼓励观众寻求真实的自我,这种互相激励的关系展现了我们在社交中隐藏的情感需求与心理渴望。
这种通过直播建立的连接感可以视为一种“线下替代性社交”
在面对面交流逐渐减少的今天,虚拟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和连接机会。通过手机或电脑屏幕,我们不仅可以观看直播,还能够在弹幕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喜好,甚至分享个人的情感体验。这种互动实际上在深层次上满足了我们内心对于陪伴和联系的渴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少,许多人开始在虚拟空间中寻找归属感和理解。
举个例子,许多人在观看直播时,常常会在评论区表达对某种色彩的喜爱。这些色彩往往承载着他们独特的情感意义,可能是某段回忆、某种情绪的体现。当主播展示出吸引人的发色或时尚搭配时,屏幕上瞬间涌现出“好美”、“喜欢”等评论,仿佛这些简单的字句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屏障,缓解了彼此的孤独感。这种情况下,直播间的互动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一种临时的连接,尽管这种连接是通过虚拟的方式实现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直播所带来的只是表面的热闹,深层的孤独感依然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潜伏。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表面上参与了各种社交活动,从聚会到聊天,似乎与他人保持了良好的联系,然而内心的真实感受往往被隐藏或压抑。在这种表面的喧嚣中,很多人感到了一种孤独,这种孤独在拥挤的人群中愈发明显。
这种矛盾就像直播中不断变化的色彩,每一次转换都在提醒我们,尽管看似建立了连接,内心的空虚却依旧存在。我们生活在繁忙的社会中,身边的人虽然众多,但真正能够理解和倾诉的人却少之又少。在虚拟空间中,人们通过短暂的互动获得了一时的快乐,然而这并不能真正填补心灵深处的空白。最终,直播所提供的连接常常是一种浅层次的陪伴,无法替代那种深入的、持久的人际关系。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仅要关注虚拟平台带来的娱乐与互动,更应该反思如何在真实的生活中建立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或许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寻找真实的情感连接、加强面对面的交流,才是解决内心孤独感的根本之道。
观点1
“榜单一姐”的案例并非个案,反映出直播打赏对家庭的深远影响。小欧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在社交平台后,迅速引发了许多有类似遭遇的妻子前来咨询她如何提起诉讼,寻求解决方案。
一位来自厦门的女士向小欧倾诉,自己的丈夫在直播平台上花费高达200万元,甚至利用欺骗手段让她签字抵押房子。结果不仅耗尽了家庭的积蓄,还给她带来了巨额债务。尽管她已提起离婚诉讼,但却未能从中获得任何经济补偿,这样的维权困境促使法官萌生了调研类似情况的想法,试图深入了解直播打赏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在研究这一现象时,专家们记忆犹新的一起案件是一对创业夫妻的故事。这对夫妻辛辛苦苦开了一间五金店,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可观的财富。然而在妻子怀孕期间,丈夫因无聊迷上了快手直播,在几个月内竟然给主播打赏数十万元。令人心痛的是,家庭的积蓄大部分都被丈夫耗尽,最终导致他们在经济上陷入困境,连进货的钱都不够,家庭的美好未来也随之变得暗淡无光。
与此同时,婚姻法律服务领域的律师们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现象的激增。 “在2022年之前,这类案件极为稀少,仅为个位数,但最近两年,数量大幅上升,尤其是涉及打赏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纠纷案件更是屡见不鲜。”这样的趋势让人不禁对直播打赏的潜在危害产生深思。
在这种背景下,202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五条专门针对直播打赏行为,标志着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和回应。这一条款将未成年人打赏行为与夫妻一方打赏行为并列,明确提出指导意见,旨在为日益严重的直播打赏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和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征求意见稿”文件中第五条与夫妻相关的内容包括两项重要规定。第一项指出,夫妻一方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实施打赏行为,如果有证据证明直播内容含有淫秽、色情等低俗信息诱导用户进行打赏,另一方可以主张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并请求网络直播平台返还已打赏款项。这一条款旨在保护家庭财产的安全,维护配偶的合法权益。
第二项则规定,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明显超出家庭一般消费水平进行打赏,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另一方可以以对方挥霍共同财产为由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甚至在离婚时对打赏一方少分或不分。人民法院在这种情况下应依法支持,体现了法律对保护家庭经济安全的重视。
这些规定的出台,说明了直播打赏行为的泛滥程度,若不釆取有效措施,国家层面不会专门对此现象进行规范。近年来,因丈夫直播打赏而起诉的妻子数量逐渐增加,反映出这一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家庭纠纷的新源头。
观点2
在当今这个充满虚拟连接的时代,直播平台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沉迷于直播间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为了寻找真实的情感,年轻人更应该走出虚拟的世界,投入到线下与真实人类的交流中去。
首先,面对面的沟通能够更真实地传达情感。虽然网络交流提供了便利,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联系,但这种交流往往缺乏情感的深度和温度。语言的文字化使得许多情感在传达时被稀释,难以展现出真实的内心感受。而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不仅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还能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气来传递情感。这种直接的互动能够增进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包容。
其次,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是在共同的经历和互动中建立起来的。当我们走出家门,参与线下活动时,不仅可以结识新朋友,还能与老朋友加深感情。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可以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讨论彼此的兴趣和梦想。这种亲身的交流会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陪伴,而不是在屏幕背后那种单向的互动。
更值得注意的是,沉迷于直播间可能导致我们忽视了生活中的许多美好瞬间。我们可能在屏幕前流连忘返,却错过了和朋友一起去公园散步、在咖啡馆聊天的机会。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和情感连接,都需要在真实的互动中体验和感受。年轻人应该更多地走出虚拟的空间,去参与那些能够带来快乐和感动的现实活动。这样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情感世界增添了色彩。
同时,创造和分享自己的内容虽然是寻找到志同道合朋友的一种方式,但线上活动无法替代真实的面对面交流。在参与线上活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共同兴趣的人,但这种联系往往是表面的。当我们在屏幕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时,缺乏真实互动的深度,可能无法形成真正的情感共鸣。与其在直播间与陌生人互动,不如选择与朋友一起参加线下活动,分享彼此的生活,建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走出直播间的年轻人可以更好地探索生活的可能性。真实的人际交往能够带来新的视角,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当我们与不同的人交流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想法和体验,这些都会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多彩。相比于在直播间中耗费时间,线下的交流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世界,体验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在这个充满虚拟连接的时代,年轻人更应该注重与真实人类的交流。面对面的沟通能够带来更真实的情感连接,增进理解与包容。通过走出家门、参与线下活动,我们能够建立更深厚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共鸣。让我们主动走出虚拟的世界,拥抱真实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