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吉利拟将上市未满一年的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氪私有化,不仅是应对中美关系紧张的防御性举措,更是其加速品牌整合、优化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步。
在中国电动车品牌极氪/Zeekr上市不满一年,吉利汽车就计划将其私有化,进一步整合旗下汽车品牌。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的股权。如交易完成,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独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下市。
在全球汽车产业迈入电动化与智能化深水区的当下,头部车企的战略决策正越来越频繁地与地缘政治、资本流向和产业重构交织在一起。曾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窗口”的极氪,现却在上市仅一年后被母公司吉利提出私有化计划,这一看似突如其来的动作,实则是吉利集团在多重压力之下对品牌结构、国际布局及资本路径做出的系统性调整。它不仅回应了中美关系变化带来的外部挑战,也揭示了吉利在集团战略整合与全球竞争格局中谋篇布局的新方向。
吉利计划私有化极氪:高达65亿美元估值
近日,据极氪/Zeekr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显示,中国吉利汽车计划在极氪于纽交所上市仅一年后,将其私有化并申请退市。此举发生在美中关系持续紧张、美国曾提出将中概股逐步清退的大背景下,也被外界解读为吉利主动规避潜在政治与合规风险的防御性动作。
根据吉利5月7日发布的公告,其已向极氪发出一份非约束性私有化建议,拟以每股2.57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所有已发行及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或每股25.66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ADS,相较前一交易日收槃价溢价约14%。按照该报价,极氪估值约为65亿美元。与此同时,投资者亦可选择将每股ADS兑换为12.3股吉利新发行股份。
据相关资料显示,吉利当前通过其创始人李书福控制的实体持有极氪65.7%的股权,若此次私有化计划顺利推进,其仅需支付约22亿美元,即可实现完全控股并将极氪退市。这一举动有助于吉利在当前电动车市场剧烈震荡的环境中更灵活地对极氪进行资本与业务调配,同时减轻其在美国市场的监管与舆论压力。
而更引起大众惊讶的是,实际上,极氪在一年前才刚刚成功上市。
极氪是由吉利控股于2021年3月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近年来在销量和营收方面表现活跃。 2025年4月,极氪科技集团实现整体现车销量4.13万辆,同比增长18.7%,其中“极氪”品牌贡献销量1.37万辆。
该公司于2024年5月10日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ZK”。根据其2024年年报披露,全年营业收入达759.13亿元人民币(约合104亿美元),同比增长46.9%。第四季度单季营收227.78亿元,同比增长39.2%。得益于销量提升及成本控制,整车销售毛利率在全年达15.6%,第四季度进一步提升至17.3%。
尽管营收增长强劲,极氪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2024年全年净亏损为57.91亿元,但较2023年收窄29.9%。第四季度净亏损为8.21亿元,同比下降72.1%,环比下降28.0%,显示其亏损控制能力正在逐步改善。
有专家指出,极氪的私有化计划并非毫无预兆。早在2024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便宣布将其所持11.3%的极氪股份转让给吉利汽车。该项交易使极氪由吉利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转变为吉利汽车的控股子公司,为后续的资本结构调整及私有化操作打下基础。
此外,市场普遍关注的是,此番退市是否会影响极氪与Waymo等美国科技企业的现有合作。当前,极氪正与Waymo联合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在亚利桑那工厂完成系统集成。
对此,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强调,面对市场高度竞争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集团将“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整合重组,回归'一个吉利',在技术协同与品牌聚合的基础上,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车产业体系”。他补充表示,吉利仍将保持与美国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合作通道开放,表明此次私有化并不等于“脱钩”。
极氪退市背后:吉利加速品牌整合
极氪从纽交所退市的动作,虽然迅速却并不突然。这一决定正契合吉利控股近半年以来持续推进的品牌战略整合节奏。在当前电动汽车市场高度内卷、利润承压、竞争格局剧烈变动的背景下,吉利加快了对旗下多元品牌的聚合与优化,试图借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削减冗余成本,并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集团化作战体系。
在过去十余年间,吉利持续对外扩张,先后完成对沃尔沃、路特斯等海外品牌的收购,并投资或孵化了多家子品牌,形成覆盖从大众市场到豪华、高端甚至超豪华市场的完整产品矩阵。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个品牌之间的产品定位趋于重叠,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尤其在新能源转型加速后,吉利旗下品牌之间的边界开始模糊。例如,2024年9月,领克推出首款纯电轿车Z10时,便被广泛质疑与极氪007在定位上高度重合。对此,吉利管理层并未回避,领克销售公司曾公开表示,“集团内部的品牌用户确实存在一定重叠。”而这一问题也直接推动了两大品牌的合并与业务重组。 2025年2月,极氪与领克正式完成股权交割,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极氪持有新集团51%股份。
事实上,极氪退市不过是吉利系统性整合行动中的一环。早在2024年10月,吉利便宣布将旗下翼真、雷达两大新能源品牌并入吉利汽车体系,构建统一的产品矩阵,从轿车、SUV到皮卡、MPV全面覆盖主流市场。而更早之前的2024年9月,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提出“战略整合、战略协同”作为集团未来五大战略方向之一,明确要求清理重复定位、优化股权结构、重组业务板块。
根据“台州宣言”中的分工,吉利汽车集团将整合吉利、银河、雷达、翼真等品牌,主攻大众新能源市场;而极氪科技集团则由极氪与领克联合组成,专注于中高端及豪华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承担吉利出海和高端突破的战略任务。此次极氪退市,正是落实这一集团双轨战略的重要一环。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退市还可有效规避当前中美关系紧张背景下可能面临的监管与资本市场不确定性。极氪自2024年5月挂牌纽交所以来,尽管营收快速增长,但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4年全年亏损接近58亿元。进入2025年,其股价已较年初下跌约两成,背后既有外部环境影响,也反映出市场对其盈利前景的审慎态度。通过私有化回归,极氪不仅可获得更大的战略灵活性,也有助于吉利在整体整合中实现更高效的资源调度与运营控制。
在极氪之外,越来越多的吉利系子品牌正在悄然“消失”或重组。几何、领克、翼真、雷达等品牌已陆续并入新架构,昔日多达14个整车品牌的“吉利系”,如今正朝着“品牌精简、定位清晰、资源集中”的方向蜕变。通过这一轮组织瘦身与战略聚焦,吉利显然正试图从一家多品牌运营的汽车集团,转型为以平台能力、核心技术和全球化运营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电动汽车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