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中加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迫使中国加速重构油菜籽及其衍生品进口格局,寻求以澳大利亚和印度为代表的多元化替代来源,以提升供应链安全和应对外部风险能力。
近年来,加拿大作为全球油菜籽主产,成为了中国的最大供应商。但由于中国与加拿大的紧张关系有可能阻碍动物饲料关键成分的进口,中国贸易商正在全球寻找油菜籽的替代来源。据知情人士透露,买家已开始寻求澳洲和印度的出口商,以取代加拿大的采购。
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不断演变,农产品贸易日益成为国家博弈的前沿阵地。对高度依赖进口的中国而言,任何一个主要供应国关系的微妙变化,都会对粮食安全与产业链稳定产生连锁反应。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畜禽饲料关键原料的油菜籽不仅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动荡,更折射出中国在全球农产品供应链重塑中的应对策略与前瞻布局。
中加贸易摩擦加剧:油菜籽供应紧张升级
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在加拿大被称为canola)、菜油和菜籽粕的最大进口市场。根据官方数据,2021至2023年,中国自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分别为243.76万吨、186.79万吨和505.02万吨,2023年相比2021年增长了107.18%。去年,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豆粕超过200万吨,价值约7.8亿美元,而油菜籽的进口额则高达33亿美元。
而随着中加两国因关税纷争关系紧张,中国已开始寻找新的供应渠道。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中加之间的经贸摩擦,还揭示了中国与美国贸易关系的整体恶化。美国同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且在某些领域,特别是饲料原料和油菜籽方面,美国的产品与加拿大的有竞争关系。

而实际上,中国与加拿大针对菜籽油的冲突已不是第一次。特别是自去年9月印度政府开始对进口稻米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中国的进口结构逐渐出现变化。
去年,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油菜籽作为重要的初级农产品,其价格波动对市场影响显著。商务部表示,在调查期间,加拿大油菜籽的进口价格一直低于中国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造成中国市场的价格压制,严重影响了国内产业的正常运营,使得该行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在2023年,与2022年相比,在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的背景下,由于加拿大油菜籽的进口量增加,中国国内油菜籽产业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6.52个百分点,销售数量减少了2.02%,销售收入下降了1.70%,亏损额激增至101.63亿元,同比增长了近十倍。
在此背景下,9月9日,此次反倾销调查的启动,是中国商务部针对加拿大政府近日宣布对华电动汽车、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等措施的回应。中国商务部于9月3日宣布了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依国内产业要求对相关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以及将相关争议提交至世界贸易组织/WTO解决。
随着中国商务部进一步釆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中企的合法权益。去年,中国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针对加拿大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和钢铝制品征收附加税的措施,认为这些措施属于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破坏了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
以上直接导致了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非常紧张。而如今的油菜籽事件,更是引发新一波关系的紧张。
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一个月里,中国买家开始关注从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澳大利亚釆购油菜籽的可能性。由于涉及私人事务,知情人士未透露具体身份,但此举显然与本世纪初两国贸易关系的恶化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中澳两国的贸易商仍在等待政府批准,以便重新开始油菜籽釆购。这一变化进一步突显了中国在调整其农业进口结构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压力与战略转型。
中国寻求替代供应渠道:澳洲印度或成为新的来源
从中国近几年油菜进口的结构特征来看,虽然加拿大仍然是我国菜籽进口的主要来源,但菜籽粕的进口已不再仅仅集中在加拿大与阿联酋,且从俄罗斯进口的菜油逐年增加,而加拿大的菜油进口则持续下降。
在此背景下,中国贸易商已将目光转向澳大利亚和印度,力图建立新的供应渠道。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尽管过去因两国关系紧张导致出口锐减,但目前双方正在推动恢复贸易。一旦中澳政府批准,交易或将迅速恢复。中国买家近期已开始向澳大利亚出口商询价,显现出迫切替代意愿。
除澳大利亚外,印度也成为中国争取的另一重要来源国。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菜粕出口国,尽管过去因菜粕杂质高、蛋白质含量不稳定而不被中国市场广泛接受,但近期中国已预订印度菜粕的试运货,以测试其市场适用性。印度出口商积极寻求机会恢复对华出口,而印度炼油协会也正游说本国政府,促请中国放宽进口标准。据协会估算,若相关限制放宽,印度每年可向中国出口约50万吨菜粕,远高于当前的微量出口规模。
当前仅有三家印度企业具备对华出口菜粕的资格,但在高企的出口动机驱动下,扩展出口规模意愿强烈。相比之下,尽管欧盟也是主要菜粕供应者,但其价格远高于印度。根据印度炼油协会的数据,欧盟港口每吨报价为332美元,而印度菜粕在坎德拉港的出口价格仅为202美元,具明显成本优势。
中国在面对加方供应风险加剧的情况下,正推动油菜籽与菜粕进口来源多元化。中澳、中印贸易关系的改善将成为关键变量,未来若新来源稳定,中国有望逐步摆脱对加拿大的高度依赖,增强饲料供应链韧性。
在全球地缘政治与贸易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不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国家粮食安全与产业稳定的战略命题。中国对油菜籽及其衍生品进口结构的主动调整,不仅回应了现实的风险挑战,也标志着其在关键原料领域迈向更高自主权和韧性的努力。这一转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对不确定国际环境下资源配置方式的深度重构,预示着未来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将以更加多元、灵活且可控的姿态应对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