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JPEX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全球其他的交易平台也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危机。 2023年,加密货币领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使得市场币价经历了剧烈的上下波动,时刻在挑战着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加密货币的崛起和全球范围内对数字资产的兴趣增加,许多投资者开始研究和探索新的加密货币发展中心。在这一过程中,香港也逐渐涌现出作为加密货币“新战场”的机遇与挑战。
投资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更是一种洞察宏观经济的态度,见证社会演变与科技发展。我们一起,从大变局中看清发展趋势,希望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
狂呼金融研究所聚焦于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金融与经济对当今世界日益凸显的影响。以全面、理性的投资视角,洞察分析每一个趋势与机会,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高质量、更独特的金融投资观点。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场,让大众洞察金融经济的核心。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最新消息:截至2023年9月18日周一晚上10时,香港警方接获1641人报案,分别为1129男及512女,年龄介乎18至49岁,均称未能在JPEX提取资产及怀疑受骗,涉款约12亿元,最大宗损失个案达4000万元。由于目前仍未掌握客户资产由JPEX哪个法律实体持有及相关注册地,资金去向备受关注,对于是否追查到客户资金及幕后主脑,警方仅称案件正在调查中,此属调查方向之一。
由于2023年9月17日突发的流动性危机,总部位于迪拜的加密货币交易和借贷平台JPEX连夜关闭运营。近日,JPEX的一系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他们利用高额利息回报和不切实际的未来增长口号来欺骗公众,让他们相信JPEX的JPC币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投资工具。
受害者1:
“它的包装做得很好,例如在台湾有幢区块链大楼,自己为大楼命名,租了很多层,差不多全幢都属于它。”
受害者2:
“刚开始时,一直有很多电视、地铁广告、大规模户外广告、明星、网红的广告,可能出金、入金都顺畅,很多人都拿到五六位数字出来认为这几年都无问题,又说申请牌照,所以有很多人投资。”
(HK Now新闻台采访受害者回顾)
据香港证监会昨日发表名为“关于不受监管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警告声明,指出JPEX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透过网红和场外货币兑换商,积极推销其服务和产品给香港公众。香港证监会重申,JPEX集团旗下的实体一概没有获香港证监会发牌,至今亦无向香港证监会申领在香港经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牌照。由于事件可能涉及诈骗,香港证监会已将案件转至警方,并会协助警方调查。
JPEX被证监会点名之后,近日新增“提款限制”
据相关资料显示,JPEX平台已经限制了最高提款额度为1000 USDT,并将手续费调整至999 USDT,因此投资者只限提款1 USDT。此举推出后,不少投资者都担心血本无归,甚至已有4000多名投资者自建社群进行集体控诉。香港警务处长近日表示,警方至今已接获过千人报案,估计合共损失逾数亿元。
自2021年起,JPEX已在香港各大交通枢纽和建筑物上投放广告,宣称是“日本加密货币交易所进军香港”,并表示已在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获得国家级交易平台的许可。然而,其官方网站仅列出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虚拟货币平台相关许可证”,却并未提及日本。据相关资料发现,这些所谓的牌照很可能是以不同的个人名义注册,自2020年注册以来JPEX的实际负责人和办公地点一直未有公开。
JPEX中国内地“高调宣传”
除了香港市场,中国广州近日也被网传宣传相当高调。在广州某餐厅内,JPEX内地分部大排筵席,高调享用海鲜大餐,大鱼大肉以聚拢人心继续扩大组织规模,大力唱好JPC币的风光前景。此外,虽然JPEX代言人张智霖已命经纪人解除了肖像权的使用,但JPEX内地分部公司在培训宣传时,依然照用张智霖的照片和视频作为信心的支撑。甚至在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上,有不少JPEX合伙人网红仍继续在“拉人头”收客,如传销活动手法一般。随后,合作人网红再引导“新客”到广州的办公室进行培训,继续拉动新客身边的亲朋好友以扩大宣传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分红还包括团队分红、个人分红,整个赚钱的方式堪称“高科技版”的传销组织:利用名人代言,再加上传销公司的“拉人头”玩法,利用金融加密货币这个“新概念”,加之短视频网红的洗脑式营销,真的让人防不胜防。
借明星和KOL“收客”?
JPEX在2022年首次推出'”合伙人制度,邀请平台的新用户成为合伙人。当时条款提到,如果合伙人能邀请1000人加入成为JPEX客户,并且30天内邀请的平均资产达1000万USDT ,即可获得每月6000 USDT,相等于4.7万港元的奖励。至于在今年4 月,JPEX再将制度升级,表示“返佣报酬”最高可达100,000 USDT,相等于78万港元。这一升级,让不少人都开始“按捺不住”。
事实上,从去年起JPEX就曾经在电视、户外广告位及公共汽车站灯箱等大卖广告,并宣布由香港知名艺人张智霖担任品牌大使。不只在香港宣传,JPEX甚至在台湾都找到男子团队“五坚情”成员之一的陈零九成为代言人。依靠着明星代言,JPEX在市面上迅速受到了广大关注。此外,JPEX还借助网红KOL进行大力宣传,其中“币少”黄钲杰和YouTube陈怡就是两个近期纷纷“中招”的代表人物。
去年在JPEX发行前,林作利用KOL号召力,金钱利诱他们在Instagram、YouTube等社交媒体进行非法宣传“收客”,币少黄钲杰更是泪洒呼吁,忽悠支持者一起“卖肾加仓”。另一名网红陈怡近日也因经营加密货币找换店业务。在JPEX上周被证监会点名批评之后,陈怡竟在YouTube上载影片,称呼证监会为“贪心的机构组织”,对JPEX的指控都是靠捏造事实。目前,香港在与被叫停的加密货币平台JPEX有关的欺诈调查中逮捕了6人,其中网络红人、YouTuber陈怡因涉嫌串谋诈骗被拘留,涉案金额约10亿港元。
林作本人风格,也是相当的“剑走偏锋”
自转攻加密货币市场,林作已在中环开设炒币公司“林作炒币,更高调地在社交平台表明已经申请成为JPEX合伙人,并自爆其中一笔收入高达74万元,直言“比打工还更赚钱”。身为牛津法律毕业及前大律师的林作,向来言论出位。近月,他更是积极推销加密货币,曾发文扬言要卖楼套现来购买加密货币,以各叫价1000万元放售钻石山星河明居及海逸豪园两个单位。不料开店不足一个月,JPEX就被香港证监会发出警告,指该平台无牌营运。近日,林作以以涉嫌串谋诈骗遭警方拘捕,案件现正交由商业罪案调查科跟进。
加密货币的“风起云涌”
JPEX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全球最大的交易平台币安/Binance,旗下币安美国也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危机。狂呼媒体曾发布一文“ 美国SEC向加密货币全面封杀? 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nance币安"陷入困境! ”,揭示了币安近期面临的重大困境。
此外,币安创办人赵长鹏/CZ也不好过,一直都被美国监管部门死盯不放。在今年3月,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指控币安和赵长鹏“故意规避联邦法律”,同月美国司法部亦向外表示正调查币安。到了今年6月,证交会指赵长鹏及币安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违反当地证券法规。在美国打压下,欧洲国家亦紧跟而上,币安唯有从欧洲各国撤退。截止目前,继币安退出加拿大市场后,据说已陆续退出奥地利、荷兰等欧洲市场。
虽然币安暂未传出任何“暴雷”情况,但在欧美相关部门的严厉管制下,很多银行机构已经表示拒绝和币安往来。长此下去,除了很可能动摇币安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外,其生存状况亦令人深感担忧。但是,币安美国表示,平台目前资金流仍然充足,足以让币安美国营运超过7年,反指证监会激进的打压加密行业,反对美国科技创新和就业不利。
与此同时,美国“土生土长”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 近期却在无风无浪下茁壮成长,如Coinbase早前发布新借贷平台“Coinbase Credit”已筹得5700万美元,日后客户可以向Coinbase借加密资产,并获得超过贷款价值的抵押品。
2023年,加密货币领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展现出其作为全球风险资产的“领头羊”地位。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市场币价经历了剧烈的上下波动,也同时在挑战着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香港加密货币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加密货币的崛起和全球范围内对数字资产的兴趣增加,许多投资者开始研究和探索新的加密货币发展中心。在这方面,香港也出现在众多观察者的视野中。在今年2月20日,香港证监会就加密货币交易发布了“咨询文件”,标志着港府在放开加密货币交易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文件中一窥香港未来的“Web 3.0发展蓝图”,蕴含着三个重要框架性制度设计:双重牌照、准入安排和禁止事项。
双重牌照-根据文件第Ⅳ部分的规定,未来港府实行双重牌照制度,即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需要同时持有“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牌照以及“打击洗钱条例”下的VASP牌照。
对于“证券及期货条例”下的牌照,根据香港证监会2019年发布了要求,平台运营方如在香港经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并在其平台上提供至少一种证券型代币的交易,便会属于香港证监会的管辖范围内,须持有第1号牌证券交易及7号牌提供自动化交易服务,例如,持牌平台OSL Digital Securities Limited所实际持有的就是1号牌和7号牌。此外,如果加密货币平台要向投资者提供一些虚拟资产投资咨询服务,那么4号牌交易资讯类服务也需要必备。
准入安排-按原有的预期,准入安排上预计是“允许香港居民买卖主流加密货币”,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排外原则,只允许本次居民参与交易,排除香港地区以外用户;二是交易种类,只允许用户交易少量主流加密货币,如BTC和以太坊,其他加密货币被排除在外。然而,现实当中的准入安排设计更为开放。
首先是用户方面,除了众所周知的“允许零售投资者参与交易”外,文件在用户所在地上并未设置过多限制。文件中部分规定,平台运营者应确保其遵守在其提供服务的司法管辖区内适用的法律及规例,应制定及实施各项措施”,并例举了包括市场推广限制、IP封锁等措施。这其实意味着在香港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可面向全球用户,只需遵守相关司法管辖区法律即可,那么诸如日本、新加坡、土耳其等对加密货币友好或暂无相关法律规范的国家和地区,平台在原则上都可展业。
其次是在资产端,文件根据用户类型进行了区分。对于专业投资者,其允许的交易产品安排为“尽职审查+预先通知”,对于零售投资者,其允许的交易产品安排为“尽职审查+合资格的大型虚拟资产+书面批准”。
从上可看出,对于专业投资者,在资产种类上的规定更为宽松,无论加密货币是否属于“证券”范畴,均可进行交易,只需报备证监会即可。但在零售投资者方面,其要求是“合资格的大型虚拟资产”,这实际上是为除BTC、ETH以外的加密货币纳入零售投资者交易产品序列提供了市场化的制度保障。
禁止事项-文件中明确规定,目前绝大多数加密交易所都有衍生品业务和自营业务,其中衍生品业务占据收入的大部分。因此可预见,目前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很难整体搬迁至香港,可行的方式之一是在香港设立分站或独立的子公司。需要注意的是,香港证监会在本次咨询中就衍生品业务对公众展开了调研,预计未来会出台涉及衍生品的具体政策法规。
尽管文件的出台给了信心,但在一些重要的技术性细节上文件却未做详细说明,给未来发展带来一丝不确定性,给香港加密货币市场的未来带来了三重挑战。
银行账户-在2017年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尚未对加密货币迈出实质监管一步时,日本率先出台了相关法律将加密货币交易合法化,成为全球第一个对加密货币友好的国家。然而近五年过后,日本并没有成为Web3.0国际中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持牌的日本交易所只允许客户用实名日本银行卡购买加密货币,这道门槛基本将外国客户隔离在外。
根据市场调研,目前香港地区的大多数商业银行不支持开设加密货币类业务的银行账户。其次,海外银行账户是否可接入香港地区的交易平台,文件也尚未做明确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该问题涉及商业银行的监管,需要香港证监会和金管局两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银行账户问题将决定未来香港是否会成为Web3.0国际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易对问题-日本未能成为加密货币交易中心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持牌日本交易所只允许日元与数字货币交易,即只拥有法币交易对,且这类交易对的总数稀少,严重限制了用户的投资自由。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币币交易对如BTC、ETH、USDT等交易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更为重要的是,“币币交易对”可减少银行账户的使用,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充提币以进行交易,与DeFi,GameFi等行业生态的联系更为紧密。与此同时,这会给交易平台的KYC/AML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如果香港想要成为Web3.0中心,至少要开放“币币交易对”,包括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可釆用港元稳定币,以争取港元在行业中的话语权。
财务稳健性问题-根据文件内的相关规定,平台运营者须时刻维持不少于该平台运营者的规定速动资金的速动资金,并且对速动资金的计算基准和警戒线均给出了详细说明。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并不是持有传统意义上的速动资产,而是持有大量不同种类的加密货币类资产,且这些资产的流动性和风险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从FTX破产后流出的财务报表可看出,FTX主要持有各类加密货币,而加密货币在特定条件下流动性的迅速枯竭,是导致FTX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财务稳健性方面,证监会可能需要对流动性监管另做特殊规定。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过去几年受到了挑战,而本次“咨询文件”的发布,不啻为港府对巩固自己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强力宣言,其中所蕴含的机会,可以类比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兴起的现代外汇市场。不仅仅值得Web3.0的从业者关注,更值得金融行业的全体从业者重视。
凭借其成熟的金融市场背景、政府支持和监管、区域优势以及科技创新和人才储备,香港具备成为加密货币下一个重心的潜力。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香港需要解决相关挑战并继续努力推动创新和发展。香港未来能否成为加密货币的另一“主战场”?我们拭目以待。
在如此动荡的金融市场中,你会选择怎样投资?
一起深入了解资深投资者的美股交易策略。在投入股市之前,多认识美股市场,才可提高投资回报率。关注狂呼“个股分析”栏目,紧密跟踪美股走势,寻找更多投资机会。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