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美国对全球征收大规模关税,使苹果等科技公司面临生产成本上升与定价调整的双重压力,引发了关于全球供应链与“美国制造”政策的广泛讨论。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对全球各国征收大规模关税,一夜之间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以亚洲市场为主的iPhone等电子消费品,在新关税影响下将会受到最严重的影响。
如果这些关税继续存在,苹果公司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由公司承担额外费用?还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如果企业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关税又将导致iPhone价格上涨多少?成为了大众关注的问题。
随着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兴起,全球科技巨头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各国征收大规模关税的举措,不仅对苹果的生产和定价策略产生了直接影响,也引发了关于“美国制造”与全球化生产的深刻讨论。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中找到平衡,成为苹果和其他跨国公司亟需解答的问题。
“美国制造”iPhone:售价或高达2300美元?
多年来,许多政界人士呼吁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以推动就业增长并降低产品成本。然而,中国高度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使得这一目标几乎难以实现。将主要的制造基地迁至美国虽然可行,但将iPhone等产品的所有零部件转移到美国则面临更大挑战。即使享有税收优惠,也难以有效抵消生产成本的上升。
苹果每年销售超过2.2亿部iPhone,其中美国、中国和欧洲是其主要市场。最便宜的iPhone 16型号在美国的定价为799美元,但根据分析师的预测,其售价可能会涨至1142美元,这意味着如果苹果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价格将上涨43%。而更昂贵的iPhone 16 Pro Max,配备6.9英寸显示屏和1TB存储空间,目前的零售价为1599美元,若价格上涨43%,成本可能接近2300美元。
此外,iPhone的销售在苹果的主要市场中一直存在困境,尤其是Apple Intelligence(帮助用户汇总通知、重写电子邮件和访问ChatGPT等功能)未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虽然这些新功能具有创新性,但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升级到新型号。需求停滞可能会给苹果的盈利带来额外压力,尤其是在关税导致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分析师指出,苹果公司可能难以将超过5%至10%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我们预计苹果将推迟大幅提价,直到今年秋季iPhone 17发布,因为这是其处理价格上涨的典型方式。”
目前,即便苹果将部分生产转移到越南和印度,仍然大多数iPhone在中国生产,这些国家也未能逃脱关税的影响。
据最新特朗普宣布的关税显示,越南的关税为46%,印度为26%。苹果需要至少将价格提高30%才能弥补进口关税的影响,这种大幅度的价格上涨可能会抑制智能手机的需求,并为韩国三星电子带来机会。
特朗普政府在其第一任期内对多种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试图迫使美国企业将制造业迁回美国或其他邻近国家,如加拿大和墨西哥。然而,苹果公司曾获得多种产品的关税豁免或减免,而此次特朗普政府却尚未为苹果提供任何豁免。受此影响,苹果公司股价在上周四收槃时下跌了9.3%,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种变化揭示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远不止单纯的低成本问题。中国的制造业不仅以更具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闻名,更多的是其深厚的产业链基础、先进的技术水平和高效的生产能力,几乎可以满足全球科技公司对生产规模、品质和交货速度的苛刻要求。这些优势使得全球许多大企业,尽管面临外部政治压力,却无法轻易摆脱依赖中国的现状,
中国制造的优势:不仅仅是成本便宜
据相关资料显示,若要在美国建立相同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可能也需要同样的时间。此外,相较于中国和印度,美国的劳工及环境法规更为严格,这将增加苹果的合规成本。
苹果并非唯一依赖海外供应链的企业,像是相机、三星手机、亚马逊Echo和谷歌Pixel等也都是在国外生产的,若要完全摆脱这一现状,将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较长的时间。
事实上,如果苹果被迫将iPhone的生产转回美国,它可能根本无法生产出iPhone。如果能勉强实现制造转型,产量恐怕仅能限制在每年几百万部。问题并非仅是劳动成本的差异,更在于供应链的复杂性,特别是生产数亿部高品质iPhone所需的技能。
正如苹果CEO库克在一次访谈中所说,美国严重缺乏某些制造供应链所需的关键技能,其中之一便是精密工具技术,尤其是工具工程师的能力。库克曾指出,很多人对中国有误解,普遍认为企业进入中国是为了享受低劳动成本。但事实上,中国几十年前就不再是“低成本劳动力”的代名词,企业进驻中国更多是因为拥有强大的技术和供应链。中国拥有先进的工具和精密的制造技能,这些技能的深度和精度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比如,在美国,可能很难召集一场完整的工具工程师会议,而在中国,这些专业人才的数量则能轻松填满多个足球场。
工具工程师是一个极为专业的职位,需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高水平。这种技能结合了手工工艺和精密工程,对产品的精度要求极高。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积累,使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之一,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却逐渐忽视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此外,在美国重建这样的生产链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组装时间会更长、效率会更低,并且需要大量的运输。制造这些设备的过程非常复杂,为了确保顺利运作,必须将整个生产过程搬到美国。
像苹果公司,几乎每个设备组件都有来自两到三个不同来源,尤其像显示屏、触摸屏和电池等部件,都是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多个组件构成的。如果所有零部件都在美国生产,iPhone的零部件成本将从约190美元涨至600美元左右,最终零售价格可能会达到2000美元。
事实上,这样的价格并不容易被大多数顾客接受,而美国从iPhone销售中获得的利润仅有6%。现在苹果的三分之二客户已经不在美国, 这和多年前苹果大多数客户集中在美国的情况已经大为改变。这一切表明,苹果以及其他全球企业必须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调整其生产和销售策略,而非单纯追求本土化。
尽管美国政府提倡制造回流,要求企业将生产线带回美国,但这一政策与市场现实之间的矛盾却不容忽视。苹果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技术支持和供应链高度依赖于全球化的运作。简单地将生产转移回美国不仅会大幅提升产品价格,可能导致销量下降,还会损害全球消费者的利益。
制造回流与市场现实:苹果与美国制造的悖论
当我们谈论“美国制造”时,其含义可能多种多样。这可能指的是将其他地方生产的零件运到美国后进行组装,或是在美国生产部分零件并进行组装,甚至最复杂的情况:在美国釆购每一个零件和原材料。
对于苹果来说,最简单的方式是第一种,即将零件进口到美国后在美国进行组装。
根据相关研究,仅在美国组装一部iPhone就会提高成本,但幅度并不大:大多数iPhone在中国组装,也有一些在巴西组装。如果在美国进行组装,成本将增加大约10至40美元,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将其他地方生产的零件运送到美国所产生的额外运输和物流费用。
据专业机构通过对每部iPhone的“拆解”来估算其零件成本显示,iPhone 8 Plus的“制造成本”大约为8美元,包括机器和人工的组装成本。这个估算并不包括制造商向苹果收取的管理费用和加价,也没有计算苹果最终向消费者收取的售价。如果使用美国制造的零件在美国组装,iPhone的成本将更高。在这种情况下,iPhone的成本将增加约100美元。
最重要的是,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目前已经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的中心。尽管特朗普和其他政客可能会坚持要求包括苹果在内的科技公司将更多生产转移到美国,但要改变现有的全球生产设置并不像建造一座工厂那么简单。
苹果的iPhone是全球生产并服务全球消费者的典范产品,其中三分之二的消费者居住在美国以外。像苹果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尽管其总部设在美国,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生产、零部件供应及销售。为了保持竞争力并维持业务运营,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如果强迫像苹果这样的跨国公司按照特朗普的民族主义和重商主义理念来运作,最终会导致美国及其跨国企业陷入衰退,而非实现“使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目标。
特朗普经常抱怨美中贸易逆差,2017年美中贸易逆差达到3750亿美元,其中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占据了很大比例。在这种背景下,总统专注于制造业就业。然而,这种狭隘的视角,尤其是对于苹果来说,忽视了若干重要因素。
尽管iPhone出口似乎对美国是巨大的损失。例如,iPhone 7和7 Plus的进口为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贡献了157亿美元,占4.4%,但这一计算远比看起来复杂。
事实上,中国从iPhone中赚到的钱远低于其总成本。有相关机构估算,中国每生产一部iPhone的利润仅为8.46美元。这个数字仅占iPhone每部240美元工厂成本的一小部分,或者政府“计入”进出口金额的部分。
换句话说,政府把每部iPhone的240美元计入贸易逆差,而研究人员所计算的实际利润则不到9美元。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数字并未反映中国从iPhone出口中,或从其他出口到美国及其他地方的电子产品中获得的实际价值。由于中国拥有全球化的供应链,现代经济中的贸易逆差并不总是像表面看起来的那样。”
此外,有专家认为,特朗普关注制造业就业,而忽视了苹果在美国创造的其他工作岗位,特别是白领职位。
2006年,iPod支持的海外就业机会几乎是美国国内的两倍,但支付给美国工人的工资总额却是海外工人的两倍。由于苹果将大部分研发和企业支持工作都放在美国,因此能够提供数以千计的高薪专业和工程职位。
在全球化时代,贸易政策和制造业回流的讨论不仅涉及企业生产的地理位置,还关乎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产业生态的重新配置。苹果等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正是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一个缩影。尽管回流制造业可能在短期内为美国带来就业机会,但如果忽视了全球市场的需求和现有的产业优势,这种政策可能反而会使美国及其企业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全球化不仅仅是生产成本的考量,更是技术、人才、资源和创新的共同作用下的成果。对于像苹果这样的企业来说,维持全球生产体系的协调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也许恰恰是美国想要实现经济复兴所无法忽视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