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全球幸福感排名显示,国家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环境对民众幸福有重大影响,加拿大排名下滑反映了对其政策与心理健康投资的深刻反思。
在全球幸福感的评比中,每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环境都会影响其人民的幸福指数。随着全球各国对于提升民众福祉的关注日益增强,最新的世界幸福报告再次引发了关于如何定义并衡量幸福的讨论。特别是在经济表现强劲的国家中,幸福感似乎并非仅取决于物质条件,更多的是与社会连结、人际关系等因素息息相关。对加拿大来说,这不仅是对排名下滑的反思,更是对其社会结构、政策和心理健康投资的深刻检讨。
根据近日发布的年度报告,加拿大在全球幸福报告中的排名下滑至第18位,较去年下降了三名,成为过去20年来幸福感排名跌幅最大的国家之一。在2015年的报告中,加拿大曾名列第五,而如今的第18名是自2005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排名。
根据牛津大学幸福感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份年度报告,芬兰再次荣登榜首,连续第八年被评为全球最快乐的国家。报告指出,“总体而言,西方工业国家的幸福感目前低于2005至2010年期间。”此外报告还提到,“2013年,排名前十的国家全部是西方工业国家,但如今只有七个国家仍位列前十。”

加拿大年轻人与弱势群体的幸福感下降引发关注
尽管国家排名是根据人们对自身生活的评价来进行的,但报告作者使用了六个变数来解释各国之间的差异:是否有人可以依赖、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预期健康寿命、生活选择自由、慷慨程度以及对腐败的看法。
加拿大在腐败率和GDP方面分别位居全球第15位和第16位,但在社会支持方面排名第35,生活选择自由度则排在第68位。报告指出,大约18%的加拿大人表示,他们对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感到不满。
加拿大人口福祉研究主席、以及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对此表示,人们通常将幸福视为个人的问题,认为这是个人责任。然而,研究者认为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当一个人不快乐时,这通常被视为个人问题。但当一个国家整体不幸福时,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从结构上入手。”
今年的排名下降延续了加拿大人整体幸福感的下滑趋势。例如,2024年加拿大幸福报告发现,加拿大人对生活品质的评价在过去十年中稳步下降,这一趋势主要由30岁以下的加拿大人主导。
弱势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普遍较低。报告中指出,2SLGBTQI+社区成员、低收入人群以及原住民、梅蒂人和因纽特人是最不满意的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加拿大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尤其低。
尽管整体幸福感有所下降,但这一现象在特定群体中尤为明显,这一点令人担忧。有专家认为,加拿大若能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投资,将是改善国家整体心理健康的“最佳选择”。
他进一步指出,加拿大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住房负担能力和不确定性成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这一趋势其实早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就已经开始,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幸福感的下降。
加拿大经济与人际关系共构幸福感
在最新的世界幸福报告中,加拿大的经济表现对其排名有着重要影响,但人际关系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除了健康和财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与他人共享食物、拥有可依赖的社会支持以及家庭规模等。例如,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独自用餐,尤其是年轻人群体。
在共享餐点方面,美国排名第69位,而加拿大的表现也不理想,仅排第53位,平均每周共享餐食8.4次。研究人员将共享食物与幸福感之间的联系提了出来。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对他人善意的信任与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比以往认为的更加密切,而且人们其实比我们想像的更愿意帮助他人。例如,报告指出,相信他人会归还丢失钱包的人,能够有效预测一个国家人民的整体幸福感。而实际上,丢失钱包的归还率约为人们预期的两倍。
此外,报告中提到,其中一项研究在多伦多进行,通过实验将丢失的钱包与加拿大综合社会调查中多伦多受访者的大量回答进行比较。预期的回报率是23%,但实际回报率超过了80%。报告最后指出,“人们对他人善意的预期过于悲观。”
这项研究是与分析公司盖洛普以及联合国永续发展解决方案网路合作完成的。每年,来自约140个县和地区的10万人参与调查,在大多数县,每个地方约有1,000人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接受调查。
有专家对此表示,“幸福不仅仅是财富或经济增长,它还包括信任、联系,以及知道有人在支持你。”他进一步强调,“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更强大的社区和经济,我们必须将投资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例如彼此之间的关系。”
除芬兰外,丹麦、冰岛和瑞典依然保持在前四名,且顺序不变。尽管排名前20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仍有一些例外。尽管与哈马斯爆发冲突,以色列依然位居第八。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首次进入前十,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十。
阿富汗再次被评为全球最不快乐的国家,阿富汗的女性尤其面临艰难的生活。西非的塞拉利昂排在第二,黎巴嫩则排名倒数第三。
这一现象表明,仅依赖经济成就和GDP增长并不足以提升国家的整体幸福感。幸福的本质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多的是反映在社会的支持系统、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加拿大的排名下降提醒我们,未来的政策应该更注重整体社会福祉和心理健康,尤其是针对年轻一代和弱势群体的支持。
作为全球幸福指数下降的缩影,加拿大的例子呼唤各国重新审视什么才是真正促进幸福的因素。这不仅是对政府和政策的挑战,更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呼吁,提升信任、增强社会联结,并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互助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更加稳固和幸福的社会,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整体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