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有望突破电动车充电时间瓶颈,实现与燃油车加油速度相媲美,推动电动车普及。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充电效率一直是制约电动车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与传统燃油车加油迅速的便利相比,电动车面临充电时间过长和续航焦虑等问题,使得许多消费者对电动车仍持观望态度。然而,近日比亚迪/BYD推出“兆瓦闪充”技术,或许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3月17日,比亚迪在深圳全球总部举行了“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暨汉L、唐L预售发布会”,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兆瓦闪充技术。该技术有望使电动车的充电速度与燃油车加油速度相媲美,实现真正的“油电同速”。这一消息使得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价格上涨超过6%,创下了408.80港元的历史新高。
BYD兆瓦闪充: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企业,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与突破。此次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核心充电技术领域已经取得全球领先优势。
首批搭载该技术的划时代旗舰车型汉L和唐L已开启预售,将于4月正式上市。预售价格分别为汉L EV 27至35万元人民币、唐L EV 28至36万元人民币。凭借这一划时代技术矩阵,汉L与唐L将成为引领电动车进入新纪元的先锋。

目前,特斯拉最新的超级充电站充电功率已达到500kW,15分钟内可以为车辆增加270公里的续航。而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上周宣布,其全电动CLA将能在10分钟内充电325公里。
尽管电动车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充电焦虑”依然是制约用户体验的最大痛点。在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直言,“为了彻底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加油时间一样短,做到'油电同速'。”
要实现“油电同速”,在充电上就必须同时做到超高电压和超大电流
此次比亚迪发布的超级e平台,标志着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的诞生。电动车核心三电系统迎来了全新进化,打造出超强的专业纯电平台,重新定义了电动出行,并引领全球纯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比亚迪正式推出了“闪充电池”,该电池通过优化电池正负极,全面构建了超高速的离子通道,将电池内阻降低50%,实现了充电电流高达1000A,充电倍率达到10C。借助超高电压1000V和超大电流1000A的支持,“闪充电池”能够实现全球量产最大充电功率1兆瓦(1000kW)。这一技术让兆瓦闪充能够实现“1秒2公里”的充电速度,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充电体验。
搭载闪充电池的汉L车型,能够在5分钟内充电,行驶400公里。过去,燃油车加油需要5至8分钟,而现在,电动车仅需5至8分钟便可充满同样续航的电量,实现了充电时间与加油时间的平等。兆瓦闪充技术的问世,开启了“油电同速”的新时代,从此,电动出行不再是“人等车”,而是“车等人”。

在本次发布会上,比亚迪还推出了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比亚迪表示,这款3万转电机不仅大幅提升了车辆的车速,还能有效减轻电机重量,缩小体积,提高功率密度,从而重新定义了巅峰性能,推动电驱总成进入“3”时代。
为了与超高功率充电匹配,比亚迪自主研发并量产了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该芯片的电压等级高达1500V,成为行业首次量产应用的最高电压等级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
此外,兆瓦闪充技术对充电桩提出了更高要求。比亚迪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最大输出能力可达1360kW。未来,比亚迪计划在中国各地建设超过4000座“兆瓦闪充站”。除了自建兆瓦闪充站,比亚迪还独创了“双枪充电”技术,使超充桩可以秒变为闪充桩,快充桩则能变为超充桩。同时,首创的“智能升压”充电技术全面兼容公共快充桩,确保用户无论在哪个充电桩都能顺畅充电。
实际上,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些技术突破,得益于其在充电技术领域多年的深厚积累。
早在2015年,比亚迪便首创了乘用车800V高电压平台,并将其搭载在秦EV(2015款)和唐DM(2015款)等车型上,有效提升了快充功率。此后,比亚迪陆续推出了升压充电技术、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复合直冷技术和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等,不断优化用户的充电体验。这些技术积累为兆瓦闪充技术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兆瓦闪充技术的落地并非易事。它不仅需要高压架构和超充基础设施的支持,还需解决电池寿命损耗、充电桩兼容性和电网改造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比亚迪在自研碳化硅电控模块、自建产能及超充网络方面下了大功夫。
通过自研碳化硅电控模块,比亚迪不仅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题,还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树立了国产替代的标杆。其碳化硅器件产能预计能够满足“百万辆级”新能源车型的需求,并将向第三方车企开放供应,形成新的增长点。
而在超充网络布局方面,比亚迪也在积极推进。深圳坪山总部已试运营1000V/1000kW充电桩,并计划在4S店优先部署千兆瓦级超充站。同时,比亚迪还与中石化、壳牌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广公共超充站,未来可能通过加油站改造实现“光储充”综合能源站。这一系列举措为兆瓦闪充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比亚迪还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场景需求。虽然10分钟充电速度已令人惊叹,但实际体验仍可能受到电池状态、充电桩兼容性等因素的影响。比亚迪在技术研发和用户体验方面双管齐下,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稳定、便捷的充电服务。通过不断优化充电系统和提升基础设施兼容性,比亚迪正在突破电动车充电瓶颈,推动“油电同速”时代的到来。
BYD突破瓶颈:推动“油电同速”时代
根据环保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市场上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平均行驶里程为近483公里。然而,尽管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充电时间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痛点。充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电动汽车的充电能力和充电站的技术支持。根据不同的充电站功率,电池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可能需要从20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这无疑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使用便捷性和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标志着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将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还能显著缩短充电时间,从而改善消费者的用车体验。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能够使电动车充电速度接近甚至超越燃油车的加油速度,进而推动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的普及和应用。
与此同时,兆瓦闪充技术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随着比亚迪在充电技术上的创新,其他汽车友商也将面临加速研发和升级充电技术的压力。
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41%,其中充电技术的专利申请占比达35%。比亚迪作为这一技术的先锋,成功推出兆瓦闪充技术,不仅为公司赢得了技术优势,也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的成功推出,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它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油电同速”这一梦想的实现变得更加接近。随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电动汽车的市场接受度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也将发生变化。比亚迪作为这一变革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必将继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推动行业向更加绿色、智能的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充电桩建设的完善以及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的提高,电动出行将成为更加普及和便利的选择。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不仅为电动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将不再是少数人的选择,而是成为更加普及的出行方式,成为消费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