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年轻人一代身上渐渐淡化的“亲缘”概念,背后三大原因不可忽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没得聊、三观不一致、价值观不同等等,都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文明极速进化的结果。对于年轻人的“断亲”行为,有人表示理解并支持,但也有部分人表达很忧虑。
在“速食”成为主流的视听传播时代,社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信息。而应该探讨的深度,却永不止于话题或事件本身。我们一起,从社会发展中洞察有价值、有趣、有争论点的生活方式及现象。
狂呼社会研究所聚焦社会变革下不同的声音,向外延申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独特的社会视角,引领大众感知社会的“人间百态”。
狂呼,为每一个社会现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讨价值的观点,始于洞察、终于启发。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在年轻人的眼里,“亲戚”已经彻底失去“亲情”的味道,而是变成一个单纯的汉语词汇,名义上披着一件“血缘”的外衣罢了。在心里,亲戚跟形同陌路的路人并没有任何分别。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上被称为“断亲”现象。顾名思义,亲情一词,已经在年轻人一代身上渐渐淡化。原本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为什么经过一代人以后,断崖式变得如此生分?
“断亲”行为的背后有以下三大原因:
1. 社会大环境的渲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远不如今天,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人们都集中居住,许多家庭和周围的亲戚住得比较近。
经常走动,大家相处的非常密切,彼此之间关系也很好。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城市经济建设飞快,城市早已高楼林立,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越来越远。曾经那种亲密的关系也已经不复存在,平时互相很难见到,联系的也不频繁。
2. 沟通障碍切断亲戚关系亲戚关系淡化的直接诱因是沟通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被“过度关心”的窘境。每次逢年过节,亲戚聚在一起,除了相互夸耀那些有成就的小辈,就是对那些未婚的年轻人进行关心式“催婚”。 “考试怎么样?谈对象了吗?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孩子上学怎么样?”在屈指可数的见面里,亲戚长辈们的过度问候,让年轻人感到极不自在,甚至心生懊恼。
有个网友说亲戚每次问他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的时候,他都说每个月月薪2000块,每天加班到12点,身体快熬不住了,亲戚听得笑呵呵的,说“年轻人吃点苦没有关系!”,在所谓的亲戚眼中,他们大部分都希望你过得不好,这样才能衬托他们过得好。
3. 亲戚关系的“利益化”
亲戚关系的淡化,很大程度是由亲戚关系“利益化”所致。从亲戚关系形成的那一刻,“亲戚”一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亲情关系,更包含着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内核。比如,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村里选村长时,往往弟兄姐妹多的一方更占优势,不为别的,只是亲戚“人多势众”的缘故。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年轻人开始走向大城市。他们在物质利益上,已经完全脱离家里的亲戚,自己遇到的生活难题,也超出亲戚力所能及的范围。甚至,亲戚关系不仅不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助力,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他们更希望与亲戚保持安全距离。这些因素不至于让亲戚关系“绝缘”,但会让亲戚间爆发利益冲突。但是,一旦利益的藕断丝连彻底断了,那份纤弱的亲戚关系也会随之决裂。
像最近网上,就有网友发帖子求助:“侄子身患重病急需肾,结果自己的肾竟然匹配成功,但自己才读大二20岁,到底要不要去捐赠?”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网友们纷纷回复“他是你侄子又不是你儿子,关你什么事?”。社会上的个体小事反映出来的就是社会现状的缩影,面对现在的亲戚关系,年轻人真的显示越来越淡薄的态度。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处在空前大裂变时期,代沟的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小。与讨厌亲戚一样,厌烦熊孩子,鄙视坏老人等等。说到底都是社会裂变的结果。一份调查显示,32%左右的人只与1到3家亲戚互动频繁;20%左右的人拥有3家以上的要好亲戚;29%左右的人既没有要好的亲戚且一年走动次数屈指可数;超过20%的人几乎没有亲戚。
没得聊、三观不一致、价值观不同都是表面现象,根源是年轻人和亲戚已经不在一个频道。往小了说是没有共同语言,往大了说是文明极速进化的结果。城市化和社会流动加速了居民的“居住分离”,最终也导致了核心家庭与上一代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的分离,从而造成年轻一代从小就与亲戚关系不紧密,情感疏离。对于年轻人的“断亲”行为,有人表达过忧虑。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生活在天南海北,平时互动最多的是同事、客户,大多是出于某种社会目的来往。过去那种纯朴的亲情关系,逐渐被业务、生意、利益关系所瓦解取代。但是,我们也不用过多担心,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每个青年都有自己的少年,也会有自己的中年。随着年轻世代的年龄增长,在结婚生子、成为父母之后,也会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构建新的亲缘关系,从而唤起新的亲缘。
观点1
“断亲现象”是年轻化社会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比如,过去几十年,我们经历的就是一个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人情社会到契约社会的快速过渡。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原有的基于血脉亲情之上的各种连接,自然趋于“淡化”。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断亲”其实一直在进行,哪怕是在血脉亲情看似最为牢固的传统社会,也早就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
但是,因为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现代年轻人似乎在“断亲”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快。比如,现今逐步掌握话语权的80后、90后乃至00后中,独生子女一代占据了相当比例。他们的亲戚关系网络较之父辈本身就是在缩小的,相应的,他们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大家族意识,本身也就没那么强。另外,这代人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和社会高度流动化的时代,跨区域、跨城乡的迁移本身,也不可避免地要割舍掉一些亲戚网络。如大家所接受的教育及经历,以及所处的社会“小环境”的差异,在流动社会下都被放大,明显超出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此前由亲情所维系的“关系”自然要经历新的考验,最终走向平淡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除此之外,“断亲”作为一种话题受到格外的关注,还在于它被赋予了一种年轻人推崇的“新价值主张”的象征意味。这其实揭示了现代亲戚关系的某种真相,即由于时间、空间上的疏离,不同亲戚之间,哪怕是血脉意义上最亲的二代亲之间,观念上的冲突也在被明显放大,甚至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以上角度理解,他们的“断亲”,断掉的或者说主动回避的,实际是一种附着在亲戚关系之上的价值观碰撞,以及由此带来的羁绊与困扰。
因此,对于“断亲”现象,大可多些平常心,更无须将它作为年轻人“不懂事”的“靶子”来加以批评。选择“断亲”,与“重利轻义”没多少关系,更不等于是选择退缩到“避世”状态。它对应的,实际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寻一种基于价值观认同之上的,可以自由选择和经营的人际关系,它更自由,更独立,也更少羁绊。
观点2
断亲行为也会带来一些大家容易忽视的负面影响。亲情是家庭中最基本的情感,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亲情关系的破裂会对个人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断亲行为也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首先,它会破坏家庭关系,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缺失。尽管亲戚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亲情的价值和意义。要想摆脱压力和矛盾,我们需要通过对亲情关系的理性思考和有效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通过断绝关系来逃避和解决问题。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亲情教育,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亲情关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其次,断亲还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能导致孤独感、焦虑、抑郁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挑战传统家庭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规范。我们需要对“断亲”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尤其需要从家庭这个主要的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
在家庭方面,父母需要尊重子女的选择和意愿,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同时也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在社会方面,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更加宽容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让年轻人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帮助年轻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让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让年轻人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毅然选择“断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