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中国对自然指数涵盖的四大自然科学类别(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的总体研究贡献,首次由第二位跃升至第一位。与2021年相比,中国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21.4%,在年度榜单前十的国家中增幅最大。
致力于传播优质的中国知识内容、构建全球新共识。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时事资讯、精品课程、论坛、节目、咨询报告等内容产品,提供关于当代中国的最新的舆论思潮、深入的社会观察、亮眼的科技成就等优质信息。我们已与五大洲十多个国家、百余个研究机构、媒体机构、政治团体、民间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在海外分享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客观分析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携手全球青年寻找全球化发展的新共识。
联系我们// Substack // Twitter // YouTube // 相关文章
在最近自然指数发布的023年自然指数年度榜单/2023 Nature Index Annual Tables上,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在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对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该榜单显示,中国科研机构的研究质量在自然科学领域位居第一。
以贡献份额为衡量标准,中国对自然指数涵盖的四大自然科学类别(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的总体研究贡献,首次由第二位跃升至第一位。与2021年相比,中国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21.4%,在年度榜单前十的国家中增幅最大。
份额是自然指数的标志性指标,它根据数据库中特定地区的论文作者所属机构,计算该机构的作者所占比例,以衡量对研究论文的贡献。一个完全由中国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的文章将为中国贡献1个份额。调整后的份额/Adjusted Share则考虑自然指数在文章总数上的微小年际变化。
自然指数通过所跟踪的82种期刊上作者所属机构的数据,发现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中国的份额为19373,而美国为17610。美国在所有期刊上的调整后份额下降了7%,英国和德国的调整后份额都下降了约9%。自从自然指数于2014年首次推出以来,中国的份额一直在迅速增长。 2021年中国在物理科学和化学领域已经排名第一。
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中国首次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也超过美国。目前中国只在一个自然科学类别,生命科学领域,仍处于落后状态。
这个成果得益于多年来的积累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进展。早在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数据库就显示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全球第一。在过去五年中,世界科研圈所关注的焦点变成了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在以引用次数为指标的论文质量方面超越美国。
2022年,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报告,他们使用特定国家的论文作者在高引用论文中所占比例的评分方法来确定贡献值。该报告发现,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的研究在最常被引用的论文中所占比例高于美国的研究。虽然自然指数不评估引用次数,但它跟踪顶级的期刊,代表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前沿。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David Swinbanks在评论今年的指数时说:“近年来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所呈现的趋势表明,中国的研究投入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其2021年至2022年的增长规模,意味着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我们可以从其他领先国家那里看到这一点。然而,中国这方面的实力还没有影响到其医疗卫生领域的科研,美国在该领域仍处于全球主导地位。”
在这份榜单上,紧随中国之后的其他十强国家为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先优势在机构榜单中十分明显:
十强机构中有六家来自中国:中国科学院(第1)、中国科学院大学(第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6)、南京大学(第7)、北京大学(第9)和清华大学(第10);
其他十强机构为哈佛大学(第2)、德国马普学会(第3)、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第4)和斯坦福大学(第8);
自从自然指数建立以来,中国科学院连续11年居于首位,其2022年的份额为2054,远远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哈佛大学(其份额为813),以及排名第三的德国马普学会(其份额为682);
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中山大学2021至2022年调整后的份额增幅超过了50%;
复旦大学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增幅达65%;
在化学领域的机构20强中,有18家来自中国;
美国和中国各有19家机构位列自然科学领域机构50强。中国在三个自然科学学科类别(物理、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居于首位。在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中国仅在一年内就实现了大幅增长,调整后的份额上升了三分之一;
美国在生物科学领域居于首位,其2022年的份额达8395,中国的份额为2492。但中国继续在该领域迎头赶上,其调整后的份额增长了26%;
从今年开始,自然指数数据库首次收录来自64种医学期刊的文章,让用户可以追踪卫生科学领域的相关趋势。在这一领域,美国遥遥领先,其份额达5352,是位居第二的中国(份额为1287)的四倍多。该领域20强机构中只有五家来自美国以外:多伦多大学(第3)、牛津大学(第10)、上海交通大学(第13)、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第15)和伦敦大学学院(第18);
中国内地有123所高校进入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球学术机构TOP500,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位列内地高校第1位,在全球高校中排名第2;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前10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开大学。以上10所高校加上四川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共计19校进入全球高校排名前50;
非“双一流”高校中,深圳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西湖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和河北大学,这12所高校同样表现优异,位居全球高校前300。
2023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TOP200名单(2022.1.1-2022.12.31)如下,络绎科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