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美国在延续减税、加征关税与调整支出政策的推动下,强化了市场对政策驱动型成长的预期,即便面对外部不确定性,股市仍维持高位震荡。
受能源与工业类股走强带动,本周股市依旧徘徊在历史高点,成功抵消了因新一轮关税政策引发的市场避险情绪。美国本周宣布对逾20个国家加征关税,并将原定的90天关税宽限期延长至8月1日。此外,“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已于7月4日正式签署为法律,对市场信心形成进一步支撑。
从延续减税、改革支出结构,到重新启动关税手段,美国政府近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正逐步勾勒出新一轮“政策驱动型”的经济布局。面对这些制度性的转折与调整,投资者既需关注短期波动,也更应聚焦长期格局下的新秩序与新机遇。
“大而美法案”签署通过
7月4日,“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简称OBBBA正式签署成为法律,延续了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中的多项税收优惠条款。新法案同时针对小费、加班费与社会安全金等收入类别提供税收减免,但设有条件限制。对于州和地方税/SALT的抵扣上限也进行调整,将最高扣除额提升至4万美元,但当纳税人年收入达到50万美元或以上时,该项优惠将逐步取消。
尽管税收减免有助于提振家庭与企业的短期现金流,但将对联邦财政造成巨大压力。据预测,未来十年联邦政府将因此减少约4.5兆美元的税收收入。为部分抵销支出,法案中也包括一系列削减措施,如提高公共援助计画的工作资格门槛、缩减医疗补助与粮食券等福利,以及终止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等,总计节省约1.2兆美元。然而,即使考虑这些削减,预计十年内联邦财政赤字仍将扩大3.3兆美元,如下图所示。

“大而美法案”的大部分财政影响主要来自于延续既有的税率结构,因此其新增的经济推动力相对有限。由于多数减税措施集中于高收入人群,而这些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较不可能将节省的税金投入即时消费,因此整体刺激效果有所打折。
不过,专家们认为其中部分条款仍具实质助益,例如恢复对合格财产的100%奖励性折旧(原定2025年降至40%),有望鼓励企业与中小企业扩大投资。若再结合法案中的放宽监管措施,这些有利条件预期将为2026年与2027年的经济成长提供支撑动能。
关税再次成为焦点
90天的关税暂停期将于7月9日届满,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针对逾20个国家实施新一轮关税。这些关税税率变化幅度大,介于20%至50%之间,并计划于8月1日起生效,除非相关国家能在此之前达成新的贸易协议。整体税率水平与4月2日公布的初步方案大致相当,但在个别国家上有所调整,显示政策上仍保有一定的弹性。
其中一个显著例外是巴西,其关税将从10%骤升至50%,部分原因可能与该国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法律追诉有关。至于加拿大,将面临35%的关税(高于先前的25%),但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的商品,亦即双边贸易的绝大多数将继续享有免税待遇。据报导,其余大多数国家将面临15%至20%的关税税率。

7月2日,越南与美国达成协议,将针对越南原产商品的关税税率降至20%,远低于4月宣布的46%。此前,英国也与美国签订协议,对其出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虽然目前案例数量有限,但这些发展显示出美方对已宣布关税采取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特别是在双边谈判取得进展的情况下。
目前关税政策仍是美国政府经济议程的核心之一,整体平均关税税率预计将在2024年底前自2.3%大幅上升。虽然迄今对通膨的直接影响有限,多数关税成本被供应链吸收或透过提前备货化解,但未来几个月价格压力有可能加剧。由于多数行业缺乏足够的利润空间来全面吸收新关税,部分成本势必将转嫁至终端消费者。
不过,专家们认为这些价格压力属于阶段性现象,不太可能演变为结构性通膨动力。此外,若未来贸易谈判取得进展,并延续当前的税率调整弹性,将有助于进一步纾缓通膨风险与经济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潜在的滞胀风险仍使美国联准会面临两难处境:经济成长放缓与物价上行的交错变化,使其在促进就业与稳定物价之间难以取舍。在通膨走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联准会可能选择暂时按兵不动,观察关税压力是否会向核心通膨扩散。尽管劳动市场已有降温迹象,但整体表现仍具韧性,这可能为联准会延后降息提供空间。专家们预计,若未来几季通膨回落趋势明确,联准会最快可于2026年恢复宽松政策,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逐步调整至3%至3.5%的区间。

在经济转折期掌握投资先机
尽管经济动能短期内呈现放缓趋势,专家们仍预期在财政刺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以及监管环境改善等结构性利多的共同支撑下,2026年与2027年将迎来经济的再加速。对投资者而言,这段可能充满波动的过渡期,反而为资产配置与价值布局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专家们持续看好美国的大盘与中型股,认为其具备良好的盈利韧性与政策敏感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能占得先机。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表现亮眼,部分受到美元走弱的推动,凸显分散投资于海外市场的重要性。然而,考量到已开发国家股市可能已反映过多乐观预期,未来回报潜力或将趋缓,因此建议适度降低相关曝险。
在固定收益方面,基于国际债券普遍收益率偏低,以及美国高收益债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专家们认为其风险报酬比已不具吸引力。相较之下,建议拉长美国投资级债券的久期,特别是7至10年期产品,这些资产有望受益于未来的降息循环,并在面对财政赤字扩大的环境中,展现出较长天期债券更佳的风险缓冲能力。
鉴于美股目前位处历史高点区间,未来几个月可能面临来自经济数据转弱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双重扰动,市场震荡在所难免。然而,从长期基本面观察,美国企业获利、就业市场韧性与政支撑仍未改变,潜在的短期修正反而可视为重新进场、分批布局与投资组合再平衡的良机。掌握这类市场趋势,可望为投资者打开进一步优化报酬与降低整体波动风险的空间。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投资不只是应对周期波动,更是参与全球结构变革的过程。当金融市场与政策环境从压力中重构秩序时,真正有韧性与前瞻性的资产配置策略,将不仅是避险的工具,更是开创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