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国际团队开发出新技术,实现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绿色制造,降低对稀缺金属依赖,推动电池产业在性能提升与环境可持续间取得突破。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技术需求的快速攀升,锂离子电池作为能源储存和电动交通的核心支撑,其制造工艺正迎来深刻变革。尤其在全球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实现从材料选择到制造流程的绿色创新,已成为决定锂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和韩国同行,成功开发出一项革新技术,能够制造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同时减少对镍、钴等昂贵且供应受限金属的依赖。这一进展不仅为降低成本和保障原材料供应提供了新路径,更为电池产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能源转型的核心挑战
在全球迈向永续能源的宏大旅程中,锂离子电池速度已成为核心技术。无论是驱动电动车、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或是作为电网储能的基石,锂离子电池的表现直接决定了能源革命的与深度。
然而长期以来,其制造工艺,特别是电极生产阶段的关键,一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对有毒且成本降低的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NMP的依赖。 NMP不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显著威胁,其复杂性的恢复过程也极大地推高了电池的生产成本与整体复杂性。因此,开发一种既清洁又经济,同时能维持甚至提升电池性能的制造方法,已成为电池技术领域亟待攻克的科学与工程难题。
正是在这一关键背景下,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加拿大研究主席/Tier 2 Stephen Yue成功领导的研究团队,和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利用水和传统有机溶剂来制造锂离子电池电极的全新方法。
该团队的突破在于创造了一种更好的方法来生产“无序岩盐”/DRX阴极颗粒,这是一种替代电池材料。迄今为止,制造商难以控制DRX颗粒的尺寸和质量,这使得它们不稳定,难以在生产环境中使用。研究人员透过开发一种无需研磨或后处理即可生产尺寸均匀、高度结晶的颗粒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盛誉的科学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题目为“用于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自组装水基电解质/Self-assembled用于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水基黏合剂”。该研究结果为更永续、更具成本效益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这是全球向电气化交通和使用再生能源转变的关键组成部分。
水基黏合剂重塑电极设计逻辑
传统电极制造过程的核心将活性材料(如锂金属氧化物)、黏合剂和导电剂形成混合,并用NMP溶解浆料,达到集流体上,最后进行干燥。 NMP是一种强溶剂,其挥发性、毒性和恢复毒性是长期困扰产业的关系。结麦大学团队的创新点正是,他们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自连接水基吸附,使得整个电极制备过程能够完全在水性分散体中进行,从而根本上从上消除了对NMP的需求。这不仅是简单的溶剂替换,更是一种制程概念的革新。
在电极浆料干燥过程中,这种水基黏合剂能够在奈米尺寸上自动高度凝胶的自身结构。这种自组装形成的结构,在电极内部自发地建立一个高效的三维导电网络,确保了电子在活性材料颗粒之间以及黏合剂与集流体之间的无缝传输。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两步骤熔盐制程来合成DRX颗粒。熔盐制程能够更好地控制颗粒的形成,从而提高品质和效率。首先,研究人员促进颗粒的成核(形成小而均匀的晶体),然后限制其生长。这使得他们能够生产出尺寸小于200奈米的可用于电池的颗粒,这一尺寸被认为对于释放这些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电极设计中,黏合剂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阻碍成分,甚至可能因为其绝缘性而成为电子和离子传输的障碍。然而,Yue教授团队的这项发明颠覆了这个认知:这种水基黏合剂透过其精密的分子设计和自组装行为,反而能够增强电极的整体导电性并提升其结构稳定性。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电池单元测试中,新材料在1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维持85%的容量。这比使用旧方法生产的DRX颗粒的性能提高了一倍以上。其性能表现不仅与传统NMP制程制备的电池相当,在某些关键指标上什至有所超越。
该团队的方法还可以使该工艺更具可扩展性和能源效率,从而解决DRX阴极广泛应用的一个关键障碍。研究得到了美国电池公司Wildcat Discovery Technologies的部分支持,该公司有意将DRX技术推广至商业用途。鉴于全球对电池的需求,这可能会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
迈向绿色高效电池制造新时代
研究人员表示,透过这种合成策略,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大门已经打开,这种电池更具永续性、更经济实惠,而且更容易大规模生产。
最直接的效果是彻底淘汰了有毒溶剂NMP的使用。这意味着生产过程中不再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从源头减少了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这对于电池生产工厂的工人健康防护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正面影响。
与此同时,NMP不仅自身价格不菲,其高度动力性和毒性也得到了恢复和处理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能源和复杂昂贵的设备。而水作为最廉价、最常见的无毒溶剂,其应用直接降低了原料成本。此外,简化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昂贵溶剂恢复系统的依赖,从而实现将锂离子电池的整体生产成本降低10%到15%这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电动车产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有望加速电动车的普及。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机溶剂普遍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在电池工厂的大规模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始终存在安全隐患。引入水基体系,则能大幅提升整个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并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研究结果明显表明,使用这种新型水基黏合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其电极性能与传统NMP生产的电极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关键参数上表现更优。例如,在稳定性、倍率性能和容量循环保持率方面,新方法都证实了令人信服的数据。无疑为该技术转化为工业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目前,Stephen Yue教授的团队正积极寻求与商家参与者的深度合作,旨在将具备创新潜力的技术从推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如果推广成功,该技术将带来多方面的正面影响。
加速电动车市场成熟- 大量的电池成本将直接降低电动车的售价,从而对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产生吸引力,从而加速其市场渗透率。
绿色推动制造转型- 为整个电池供应链树立一个环保生产的新标准,推动更多企业转向永续的制造实践。
提升全球能源安全- 透过更有效率、更干净的电池生产,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更可靠的实体基础。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科学家开发的这项基于自主建造水基黏合剂的创新技术,无疑是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的里程碑式的突破。它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当前生产过程中长期的环境和高成本问题,更在电池性能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对抗。这项研究为全球电池产业存在提供了一个随着这项技术从科学研究走向工业实践,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将加速全球能源转型,推动我们迈向一个高效、强劲的环保支撑的未来。这不仅是科学的胜利,也是人类追求永续发展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