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中国无人驾驶企业加速出海,百度萝卜快跑携手Uber率先落地亚洲与中东,推动Robotaxi走向全球实践。
在全球智慧出行加速演进的背景下,Robotaxi/无人驾驶计程车正成为各国科技企业争相布局的新高地。尤其是在技术成熟度日益提升、政策环境逐步宽松的推动下,Robotaxi正由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
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Apollo Go宣布与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Uber展开合作,计划在今年内率先于亚洲与中东地区部署数千辆无人驾驶车辆,并逐步拓展至全球更多市场。受消息带动,百度(BIDU)在美槃前股价上涨4.5%,Uber亦上涨逾1%。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无人驾驶企业正加速“出海”。在这场技术竞速中,中国企业正凭借日益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与灵活的出海策略,主动谋求全球化突破,逐步将“未来出行”的样板从中国一线城市复制至全球市场,正崛起为全球智能交通赛道的重要推动力量。
百度萝卜快跑与Uber合作
近日,百度旗下无人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Apollo Go即将透过Uber应用程式,在亚洲与中东率先推出无人驾驶叫车服务,预计于今年底前正式启动。这项合作标志着萝卜快跑首度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未来双方还计划将服务推广至更多国家与城市,加快无人驾驶技术的全球落地。
百度创办人李彦宏指出,此次与Uber合作,有助于将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技术拓展至全球更多地区。他表示,双方共同的愿景是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安全、可靠的智慧出行方式,并推动这种新型交通模式的广泛普及。
Uber执行长Dara Khosrowshahi也表示,这项合作是推动未来城市交通模式转型的关键一步。借助Uber庞大的用户基础与全球营运经验,萝卜快跑可望加速无人驾驶技术的国际部署,并迅速在Uber平台内实现规模化应用。
萝卜快跑原本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自2021年起在北京等城市提供Apollo Go无人驾驶计程车服务,用户可透过App一键叫车。但近年来,百度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宣布将在杜拜展开无人驾驶测试,并有意进军欧洲市场。
目前,萝卜快跑已在包括迪拜与阿布扎比等15座城市部署逾1000辆无人车,累计提供超过1100万次叫车服务,总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平台规模仍持续扩大。此次与Uber的合作被视为实现这一国际化布局的关键一步,借助Uber在全球超1.5万座城市的触角,萝卜快跑可望迅速打开局面。
除了萝卜快跑以外,实际上,当前中国Robotaxi技术发展迅猛,多个企业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已在中国一线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营。而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不少中国无人驾驶企业正借助Uber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迈出“出海”步伐。
中国无人驾驶企业加速全球布局
今年5月,小马智行/Pony.ai宣布与Uber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其Robotaxi服务和车队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接入Uber平台,首站落地中东。小马智行表示,未来将逐步拓展至更多国际市场。
作为中国最早探索海外市场的无人驾驶企业之一,小马智行目前已在中国、美国、卢森堡设立研发中心,并获得中美多地测试和运营牌照,同时与新加坡、韩国、阿联酋等地政府及企业建立合作,持续推动无人驾驶的国际化商业落地。
与此同时,广州总部的文远知行/WeRide也加快国际扩张步伐。 2024年,该公司与Ube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于当年12月在阿布扎比上线Robotaxi服务,成为Uber首次在美国以外推出的无人驾驶业务。
今年4月,文远知行进一步联合Uber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RTA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迪拜推出Robotaxi服务。 5月,双方再度宣布深化合作,未来五年将在欧洲、中东等市场新增15座Robotaxi服务城市。文远知行目前已取得中国、阿联酋、新加坡、美国等地无人驾驶牌照,在中国与美国设有研发中心。
有专家对此指出,中国无人驾驶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已呈现出“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趋势:东南亚与中东因监管友好、场景明确,成为出海的前沿阵地,而欧洲市场则成为技术落地能力的试金石,尤其适用于L4级高度无人驾驶的推广应用。
对于百度而言,也在加速推进国际部署。早在今年3月,公司就已经宣布计划年底前在迪拜市中心部署100辆全无人驾驶汽车,并于2028年将车队扩展至至少1000辆。同时,百度也计划加快香港Apollo Go测试进程,扩大乘客规模。
中国无人驾驶的“海外战线”正从中美双极逐渐扩展至全球,而Robotaxi也逐步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新名片。在全球电动车产业日趋成熟的背景下,中国厂商正试图将其在智能电动化领域建立的优势,延伸至Robotaxi赛道,为全球城市交通带来变革。
从电动车到智能驾驶,中国科技力量正在加速走向世界。在全球交通变革与城市智能化浪潮下,以百度“萝卜快跑”为代表的中国无人驾驶企业,正从技术输出走向场景落地,从合作试水走向体系化布局。与Uber等国际平台的深度联手,不仅是一次技术融合与市场互补的尝试,更象征着中国无人驾驶正逐步从“跟跑者”转向“引领者”。未来,谁能率先在多国法规、复杂路况与用户信任中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谁就有望定义全球智能出行的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