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特朗普威胁对加拿大商品全面加征35%关税,突显美加贸易谈判日益政治化,也反映出当前全球经贸秩序正从市场逻辑转向地缘与选举驱动的权力博弈。
随着全球经贸格局快速演变,传统盟友之间的贸易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在政治与国际战略日益交织的背景下,双边经贸政策往往不再单纯反映市场逻辑,而更多地成为地缘安全、产业主导权与国内选举利益的延伸。近期美国与加拿大之间愈演愈烈的关税争端,正是这种新型经济竞合态势的具体体现。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将对所有来自加拿大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此举是在两国为达成贸易协议持续谈判的背景下发出的最新警告。
作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加之间的紧张对话牵动的不只是两国的经济命脉,更影响整个北美供应链的稳定与投资者信心的走向。从芬太尼跨境指控到铜矿产品关税争议,政治因素日益渗入原本技术性的贸易谈判,考验双方领导人在选举与经济压力交错之下,是否仍能为长远利益寻求平衡解方。
美加贸易摩擦升级
特朗普于周四晚间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布了一封致英国首相马克·卡尼的信件。信中指出,“如果加拿大或贵国的公司选择在美国境内生产产品,则无需缴纳关税。”他还表示,这些关税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并警告称,如果加拿大釆取报复措施,他将进一步提高关税税率。
目前,特朗普与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持续就贸易争端展开谈判,双方希望能在7月21日之前达成某种协议。卡尼办公室证实已收到特朗普的来信,并在社群媒体上回应称,他将坚定捍卫加拿大工人与企业的利益。
卡尼指出,加拿大将在更新的谈判时限内积极协商,同时也强调加拿大正积极拓展全球贸易伙伴关系,以分散风险。特朗普则在信中再次声称,来自加拿大的芬太尼正涌入美国,尽管数据显示,与南部边境相比,加美边境的芬太尼走私情况极为有限。
自去年11月重返白宫后,特朗普多次将关税作为对加拿大施压的工具,指责其在打击毒品问题上的努力不力。作为回应,卡尼表示,加拿大在遏制芬太尼走私方面已取得实质进展,并重申与美方合作、保护双边社区安全的承诺。
目前,美国对不符合“加拿大美国制造法案”/CUSMA条件的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关税,能源与钾肥则适用较低的10%税率。特朗普现在扬言将部分商品关税提高至35%,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一位不具名的美国官员表示,预计新关税将不影响符合CUSMA规范的商品,调涨将集中于现行税率已为25%的品项。
为缓解美方担忧,加拿大政府已宣布投入13亿美元强化边境安全,并指派专责官员处理芬太尼议题。然而,美国针对钢铁、铝与汽车等产业的进口关税,已对加拿大经济造成明显冲击,引发出口疲弱与就业压力,双方在未来数周内是否能找到妥协,将成为观察焦点。
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中
根据联邦资料,加拿大在2023年出口了总值约93亿美元的铜与铜基产品,其中超过一半(52%)销往美国,其次为中国(17%)与日本(12%),显示该关税措施对加国金属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特朗普本周四发表的信函重点放在芬太尼问题,但信中也点名了包括加拿大供应管理制度在内的其他贸易摩擦因素。早前,特朗普与加拿大总理卡尼持续保持直接对话,双方已同意在川普于6月前往艾伯塔省出席G7峰会时,尝试推进解决双边贸易争端。
对此,加拿大外交部长阿尼塔·阿南德表示,希望双方能在7月21日的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她强调,“这是我们全力支持的努力,对我们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她此次出访是加拿大强化印太区域关系策略的一部分,显示渥太华在应对与美国贸易紧张的同时,也积极寻求扩展其他经贸伙伴。 “我们仍怀抱希望,愿意为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努力到底。”
当前美加贸易紧张局势不仅关系到双边经济利益,更牵动着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再平衡。在地缘风险与经济不确定性升高的背景下,如何透过协商化解分歧、寻求制度性解决方案,已成为检验两国政策成熟度与外交智慧的关键时刻。若美加能在7月21日前取得实质突破,将不仅有助于缓解眼前的关税压力,更可为北美贸易秩序的长期稳定奠定基础。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此轮冲突反映出当代经济关系已深度交织于国内政治、公共卫生与安全议题中。未来的跨境合作将不再只是关税与贸易平衡的技术谈判,更需要双方就共享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建立新共识。对加拿大而言,深化多边伙伴关系与提升国际谈判韧性,将是面对战略竞合时代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