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在竞争极大的短视频平台,各网红博主为了搏取眼球和流量,近几年的“骚操作”可是层出不穷。而“自虐式行为”则是其中一种表现,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想象。从网红、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粉丝观众三大角度出发,重新思考面对一系列的“流量内容”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两败俱伤”结局。
在“速食”成为主流的视听传播时代,社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信息。而应该探讨的深度,却永不止于话题或事件本身。我们一起,从社会发展中洞察有价值、有趣、有争论点的生活方式及现象。
狂呼社会研究所聚焦社会变革下不同的声音,向外延申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独特的社会视角,引领大众感知社会的“人间百态”。
狂呼,为每一个社会现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讨价值的观点,始于洞察、终于启发。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如今,短视频竞争日益激烈,有不少网红为了博取流量和关注,纷纷施展“各路技能”,甚至一个比一个内卷,比如直播PK喝酒导致去世、伪造自己是罕见的绝症患者、自残式挑战等内容不断冲击着网友眼球的同时,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卷进了短视频“病态”的竞争之中。
直播喝下四瓶白酒致死<br>网名叫“三千哥”的一位主播,从网上盛传他的最后一次打PK的视频来看,当天他在喝完第四瓶白酒之后就昏睡在镜头前,直到直播结束也没有醒来。当时,“三千哥”正在与另一位网络主播直播PK,双方约定在规定时间内,谁的人气较低,就要现场喝白酒作为惩罚。而这个直播PK,没想到直接让“三千哥”送上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网红“三千哥”有着大量的直播经验,他基本都会选择“直播PK”的方式。 “直播PK”指的是主播在直播的时候发起主题性挑战,一旦被人接受,两个主播就会连麦互动,同时两方粉丝就为自己的主播点赞刷礼物,助其获胜,输的一方则要接受定好的惩罚。事发当天“三千哥”一共PK了4次:第一次PK,“三千哥”输了喝了1瓶白酒作为惩罚;第二次PK,他又输了,这次的惩罚是2瓶白酒外加3瓶红牛饮料;第三次PK,没有输,所以没被惩罚喝酒;最后一次PK,“三千哥”明显有点不适,但他手指着镜头表示“我命由我不由天”,随后喝下了第四瓶。
直播背后的商业模式、流量以及随之而来的利益,成为主播们无所不用其极博取眼球的动力,前赴后继地进行PK、追求流量。三千哥”作为一个流量网红,“自虐式”手段的背后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先前,他在接受媒体釆访时就有讲述他的个人经历:“ 生意失败,我向生活低头了,我放下了尊严放下了面子,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短视频平台上,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搞直播。置死地而后生,男人再难也要有梦想,大胆的去拼搏,干就完事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证奇迹吧。干! ”
正因为现实的压迫以及直播网红新人的大量涌现,让“三千哥”在面对巨大挑战下,用尽一切手段得到粉丝的关注和提高直播间停留时间。而不幸的是,他也一步步把自己逼到极限,釆取以极端的直播行为作为噱头,引发观众好奇心向流量低头,最后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花式“自虐”直播死亡<br>除了最近的悲剧事件外,在近几年,网红也在利用各种花式“自虐”的手段来博取流量和关注。网红“罗小猫猫子”在一场直播中喝农药自杀,经抢救无效去世,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她在视频中称自己得抑郁症很久,甚至住院两个多月。她家住湖南省株洲市,出事前在山东省汶上县,在抖音上拥有70多万个粉丝,主要在抖音上自拍和拍摄个人生活视频。
罗小猫猫子在抖音账号发布视频并配文「这大概是最后一条视频了吧,谢谢你们一路陪伴」。发布视频后,罗小猫猫子开始直播,渴望向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是却遭到了一些人的无端攻击,这些人在罗小猫猫子的直播中留言,包括「你快点喝」 、「瓶子里装的该不会是尿吧」、「要喝就喝」、「快喝快喝快喝快喝快喝」等煽动性言语怂恿她自杀,罗小猫猫子在抑郁症的状态下无法控制自己,喝下了百草枯。
从网络上流传的直播录屏来看,“罗小猫猫子”喝瓶中的液体时,直播间的部分网友不仅不劝阻,还“煽风点火”,让她“要喝就快喝”。视频里,这位主播当时的状态非常不好,在网友的怂恿下,再加上抑郁,她拿出一瓶褐色的液体,一口气喝了下去。而在下播后,她自己叫了120,送到医院,已经来不及了。根据罗小猫猫子的家人事后的说法,罗小猫猫子的自杀和两任男友无关,同时罗小猫猫子的家人声称要追究在抖音直播中怂恿罗小猫猫子自杀的人的法律责任。
据“罗小猫猫子”好友透露,“罗小猫猫子”并不想自杀,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引起男友的注意。在今天,人性的恶依然是这样的肆无忌惮、明目张胆!如果当初直播间没有那么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声音,那么这个姑娘很可能不会喝下那瓶毒药,可是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如果。身患抑郁的“罗小猫猫子”,她的情绪在抑郁和正常之间不停摇摆,情绪非常脆弱,一点小事都可以促使她走向极端。
“绝症博主”卖惨人设崩塌
一位拥有五百多万粉丝的大网红近期也翻车了。这个网红名叫金洋jyan,是个美妆博主,前不久他在微博上发了一个视频,说自己25岁得了肝癌。视频里,他说自己非常痛苦和后悔,并且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以前不按时吃饭?为什么当初不重视?为什么该睡觉的时候还在刷手机熬夜?还为此拍了一个长达7分钟的卖惨视频。有很多网友都被他的视频所感动,很多人刷弹幕表示看哭了,说自己看视频的时候“手在冒冷汗”、“心痛到颤抖”。而正当大家看得泪流满面的时候,视频的最后两秒,一段文字一闪而过——本期视频内容纯属虚构,直接让他一直以来塑造的“绝症博主”人设崩塌,更受到了网友们强烈的谴责。
面对如今最内卷的美妆赛道,网红们拼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化妆、护肤能力,而是看谁能以更快的速度吸引粉丝的眼球,自然就能得到大量的流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主进行获利,因此也诞生了像金洋同款的“绝症博主”。
而且,他已经不止一次以疾病当乐子,抑郁症、癌症…都是他博流量的筹码。为了博取流量而不惜一切去造谣自己患病,这种荒唐行为着实令人气愤,而利用病人群体为自己带来流量和收益,不仅无耻,还无德。但对于这种“利用绝症引起同情”的行为之所以能一直存在的背后原因,也有大众的责任。大众观众粉丝情绪很容易被调动、加之同情心泛滥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无上限地助长着“绝症博主”们的猖狂,以致他们变本加厉地加大自己的“病情”,引发更大范围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人在脆弱的时候,一句话就可以要了命,更何况是当今人云亦云、见风使舵的社会。短视频平台满屏的“煽风点火”都会刺激大量网红使劲浑身解数,想各种“噱头”来博取更多的眼球和更大的流量。他们肆意挥霍着网友们的好奇心和信任,而观众粉丝们也为各种哗众取宠的现象传播助力,让这种“病态竞争”愈演愈烈。不仅在国内,国外近几年在社交媒体上也发生大量类似的案例。
自虐式“伤痕挑战”引爆全网
TikTok近期在法国的自虐“伤痕挑战”,需要青少年以特定手势在脸上留下一条条又长又红的伤痕。自这个挑战发布以来,越多越多青少年发布用力捏脸,好在自己脸颊上留下一条条长型暗红印记的短片。这些危险且具争议性的影片在学生间疯传,并累积了上百万的观看次数。这些以“伤痕”挑战甚至还有“教学示范”,教受众怎么制造出受欢迎的“伤痕”,展现自己能承受疼痛、“是条汉子”。
“伤痕挑战”甚至还被TikTok的算法大量推荐,只要使用者在搜寻处输入字母“ci”,TikTok就会弹出相关关键词“Cicatrice”/脸颊上的伤痕,并推荐两支邀请大家一起参与挑战的影片。早前,TikTok就在官网上自称会禁止煽动自虐的内容,然而如今大量散布“伤痕挑战”的视频和TikTok早前的承诺却完全相反。
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
如今,年轻人往往追求短期的关注和点赞,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参与各种挑战。 “自虐挑战”视频可能是为了赢得关注而进行的尝试,而且年轻人通常试图在同龄人中建立更多的认同感,“自虐挑战”视频能让他们误认为通过参与这些挑战,可以获得群体认同和接受。
各种为了博取眼球和流量的“骚操作”近年来层出不穷,这也提醒着我们每个人,在享受娱乐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理性和节制,更要注意网络娱乐背后带来的风险和危机。网红为了博取眼球而做的自虐式行为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从网红个人角度出发,自虐式行为可能反映了网红本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他们可能面临着内心的不安、对流量的焦虑、自尊心低下、寻求认可、追求刺激等心理困扰,而釆取了极端的手段去获取外界的关注和认可。
但是,自虐式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难以想象,特别是对年轻人和模仿者。他们可能被误导,以为这样的行为是当下最受欢迎的趋势,而不了解其中的风险和后果就选择盲目跟风模仿。而作为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在监管和管理内容方面更有着重要的责任。平台应该釆取措施来识别和限制这种日趋增加为了博取流量而产生的自虐行为的传播,并依据大数据和算法,向年轻人传递更符合他们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式推送内容。
最后,作为观众和粉丝的我们,应该提倡积极的价值观,不鼓励和追随这种自虐式行为。我们应该支持那些传播有意义、积极影响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创作者,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好奇心、吃瓜群众心态,就去围观、跟风甚至是网络暴力网红,避免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两败俱伤”结局。
观点1
美国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有一句名言:“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这句话通常被浓缩为“每个人都会出名15 分钟”,尽管持续时间可能因解释而异。沃霍尔的声明反映了他对当代文化中名望和名人不断演变的本质的观察和想法。他相信媒体的进步,特别是电视和大众传播的兴起,将导致名声的民主化。在他看来,这些变化将使各行各业的个人获得暂时的认可和曝光。
沃霍尔本人对名望和流行文化着迷,他试图挑战传统的艺术和名人观念。通过他的艺术,他探索了消费主义、大规模生产和“工厂”的概念,他雇佣了一组助手来制作他的作品。通过暗示每个人都可以体验他们的成名时刻,沃霍尔强调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名人转瞬即逝的本质。他将名望视为在现代世界媒体驱动的环境中可以制造、消费和轻易丢弃的东西。
沃霍尔的声明自此成为一个被广泛引用和参考的想法,抓住了名声不断变化的本质和当代文化中短暂认可的潜力。在我们这个时代,随着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的爆炸式增长,这些数字平台的出现确实为个人提供了一种手段,使他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获得一定程度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反思安迪·沃霍尔的名言。
社交媒体使成名的概念民主化,允许个人创建内容并与潜在的广大受众分享。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机会实现因其才华、想法或独特的观点而获得关注和认可。虽然社交媒体可以提供引起广泛关注的成名时刻或病毒式传播内容,但它通常是短暂的。趋势和注意力跨度在数字领域快速变化,内容的涌入可能使维持长期名望或认可变得极其困难。
社交平台可以营造一种与名人或影响者的联系感和亲近感,模糊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的界限。这放大了任何人都可以成名的观念,并可能导致通过在线参与获得大众仰慕和认可的愿望。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上,追求名望或被关注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自尊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获得追随者、点赞或关注的压力会导致不断需要内卷和比较,从而影响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整体幸福感。
由于渴望获得认可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压力,个人可能会忍不住编造或夸大他们生活或角色的各个方面。在全是吸引注意力的内容和即时满足的环境中,真实性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虽然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扩大了个人成名的机会,但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它。我们应该考虑对一系列搏眼球和流量的内容,对我们的潜在影响,重要的是要记住,真正的成就感和成功远超越数字领域中稍纵即逝的片刻成名。
观点2
为了搏取眼球、获得流量而不择手段的现状,不仅存在于当今的社交媒体短视频上,而是早在电视时代,已经发生过大量因为搏取眼球而导致生命危险的事件。
在中国,就在2013年发生了“饥饿真人秀”的悲剧。 2013年的中国电视节目“挑战真人秀”,该节目的概念是模仿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参与者需要在荒野中自给自足,寻找食物和水源,同时完成各种任务。因为户外挑战的噱头以及紧张的节奏感,让广大观众深深被其吸引,达到意料之外的收视率。
在该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一名参赛者名叫彭宇(化名)因为长时间饥饿和缺水,最终在比赛期间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据报道,彭宇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严重体力透支,但节目组并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健康状况,也没有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媒体和观众对于这类搏取眼球的节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而在国外,早在1950年代,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美国一家电视台组织了一场直播的“勇敢女性”比赛。参赛者需要穿越一条充满鳄鱼的河流。其中一名参赛者名叫纳尔逊/Nellie Nelson,她在比赛中遭遇了鳄鱼的袭击,导致她受伤并差点丧命。这个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电视节目安全性和道德性的广泛争议。
这类大同小异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电视节目制作和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了相关行业制定更严格的安全规定和道德准则,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搏取眼球而导致死亡的行为背离了道德和伦理原则,作为媒体和制片公司,应该意识到他们对公众的责任,并确保节目或内容不会给参与者或观众带来生命危险及潜在的威胁。
而作为观众意识和选择,我们也有责任选择关注和支持那些尊重生命和价值观的内容,应该避免观看那些以危险为乐趣或创造极端情况来吸引注意力的节目。
总的来说,搏取眼球而导致死亡的事件提醒我们,媒体和观众都应该更加注重生命的尊重和价值观的保护。只有在一个道德和负责任的媒体环境中,我们才能确保人们的安全和福祉得到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