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平权法案当中采取的一些政策,如种族配额、性别配额及种族差别对待等行为,被外界批评为“逆向歧视”。在美国亚裔群体中,平权法案是长期以来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但有趣的是,不少华裔反对者控诉哈佛大学对亚裔学子的不公平对待,却有不少华裔支持者认为,亚裔在此案中只是被用作保守派推翻这一法案的棋子。如果推翻平权法案,对高等学府、亚裔群体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推翻这一法案后,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速食”成为主流的视听传播时代,社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信息。而应该探讨的深度,却永不止于话题或事件本身。我们一起,从社会发展中洞察有价值、有趣、有争论点的生活方式及现象。
狂呼社会研究所聚焦社会变革下不同的声音,向外延申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独特的社会视角,引领大众感知社会的“人间百态”。
狂呼,为每一个社会现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讨价值的观点,始于洞察、终于启发。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2023年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2、6:3的表决结果,分别通过针对哈佛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裁决,裁定两所美国名校的“平权行动”招生计划违宪。最高法院明确表示,全美公立和私立大学在招生时,不允许再考虑种族因素。
此案被视为对平权法案的全民公决,判决将对美国社会的种族多元政策造成深远影响。这个决定,被评为高等教育领域数十年来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不仅改写了高校招生中黑人和拉丁美族裔长期因身份而受益的局面,更将对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甚至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亚裔VS “特别照顾群体”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平权法案,缘于当时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该法案集中关注教育与就业问题,对少数种族、土著美国人、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特别关照群体”。当中采取的一些政策,如种族配额、性别配额及种族差别对待等行为,被外界批评为“逆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批评者认为平权法案在某种程度上令社会中高阶层的非裔及拉美裔受益匪浅,却同时损害着社会阶层较低的白人群体和亚裔群体的利益。
近日针对哈佛大学的诉讼,是由一群亚裔美国学生提起,他们声称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歧视亚裔,低估了他们的学术成就和高分。此案的原告是一个名为公平招收学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简称SFFA的组织,背后是由保守派社会活动家布鲁姆/Edward Blum领导的一群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的亚裔美国学生。原告指控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美国申请者,为他们设定了更高的录取标凖,以增加其他族裔学生的比例。除了学术和课外活动等客观指标外,哈佛大学对申请人采用“个性评分”标凖,而在这项主观分数下,却为亚裔打了低分,通过这种方式操纵了新生的族裔比例,进而侵犯了亚裔的公民权利。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哈佛大学的录取中,亚裔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分别高出140、270、450分才能获得相等的录取机会,美国媒体甚至将这一现象调侃为“亚裔税”。
作为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是全美录取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之一,每年超过四万名申请者,但最后只有约2000名幸运儿被录取。哈佛否认歧视任何族裔的申请人或在遴选学生时使用种族配额。根据哈佛网站的录取数据显示,今年的新生中,22.9%是亚裔学生,且这个比例在逐年上升。学校称,族裔只是招生过程中很小的考虑因素,而在个性评分这项指标下,是否具备领导力、职业目标、社区背景、父母职业等因素也会被重点纳入判断和筛选,并非只看申请人的族裔背景。
这次美国高院针对的两起案件涉及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招生,这两间大学在招生时考虑种族比例,最初都是为了提高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的数量,确保少数群体在本校学生中具有公平的地位。但过度地追求“种族平等”,却引起了另一类的逆向歧视,可见已违背了其提出平权法案的初衷。
意见分歧的亚裔声音<br>在美国亚裔群体中,平权法案是长期以来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尤其在重视下一代教育的华裔当中,这话题无时无刻都在触动着他们的神经,相关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但有趣的是,不少平权法案的华裔反对者控诉哈佛大学对亚裔学子的不公平对待,却有不少华裔支持者认为,亚裔在此案中只是被用作保守派推翻平权法案的棋子。
支持者认为,平权法案能够保障学校和公司在录取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少数族裔的歧视,亚裔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但反对者却说,当亚裔与非裔、拉美裔等其他少数族裔同时进入候选名单时,该法案倾向支持非裔等其他少数族裔的录取。不过,更为年轻一代的亚裔则认为,即便会有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该法案也是为了保障学生群体组成的多元化,而不是单纯靠“考试成绩”作为人才筛选的标准。
根据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大多数(53%)亚裔美国人认可平权法案这一概念。但同时,绝大多数(76%)亚裔反对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将种族作为考虑因素。另一份研究则显示,50%的美国人反对大学在招生时将种族作为考虑因素。但有47%的非裔美国人支持这一政策,只有29%的白种人同样表示支持。
此次裁定,不仅在教育圈引发热议,还牵动着不同政党之间的“对战”。美国总统拜登对此判决,表示“极度失望”。他说,“我认为,美国仍旧存在歧视,拥有种族多元的大学会更强大。”前总统川普则称“这是美好的一天,有利于美国与全球其他国家竞争。”去年6月,保守派占多数的美国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的裁定,结束长达半世纪联邦对堕胎权的保护,交由各州制定自己的堕胎法令。如今针对平权法案的裁定,无疑是自由派的又一次重大挫败。
推翻平权法案的背后
平权法案是一项旨在确保男女平等权利的法律。如果推翻平权法案,对高等学府、亚裔群体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对于高等学院而言,推翻平权法案可能为个人和学府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该法案的实施可能会限制学校在教育领域的一些决策自主权,因为它强制执行一定的平等原则。推翻该法案后,可能使得学校和大学能够更自主地制定政策和标准,以适应其特定的需求和价值观。
其次,推翻平权法案可能减少对学术标准的扭曲。一些人认为,平权法案可能导致对性别或其他“特别关照群体”进行积极倾斜的做法,以平衡历史上存在的种族不平等事件。如果该法案被推翻,学术机构可以更加专注于选择和录取最有才能和潜力的学生,而不受对平衡性别比例的强制性要求的限制。
而对于亚裔群体来说,推翻平权法案可能有助于消除一些“特别关照群体”的利益倾向,从而减少对亚裔群体的竞争压力。在教育领域,亚裔学生常常面临激烈的竞争和高额期望,以便获得入学机会。推翻该法案可能减少对特定群体的积极倾斜,从而让亚裔学生在入学时更公平地竞争。
此外,推翻平权法案可使亚裔群体能够更自由地选择教育路径和职业发展。他们认为,该法案的实施可能导致对某些少数群体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其他群体的需求和机会。推翻该法案后,可让亚裔群体更容易获得他们认为应得的机会。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推翻平权法案后,可能带来的风险。
平权法案的实施旨在消除性别对教育机会和待遇的不公平对待。如果该法案被推翻,可能会导致学校和大学对男女学生的不公平待遇和机会差异重新出现。女性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歧视,可能受到对她们的教育资源的限制,以及对她们在教育领域的成就的低期望。
其次,平权法案的存在有助于促进多元化和包容性,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获得教育资源,并消除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如果该法案被推翻,可能会限制少数群体的进入和成功,削弱学校和大学的多样性,并降低包容性教育的质量。
而这两点,都将大大影响着高等学院未来发展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高等学院的本质所在<br>我们狂呼社会研究所团队认为,高等学院是培养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场所,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随着社会发展和AI时代的冲击,高等学院应该重点放在关注未来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核心技能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不少人认为,哈佛大学的招生标准更注重生源的多元化,希望招收具备个人特点的学生。但是纵观中国很多中产家庭,从小要求孩子学钢琴、打高尔夫、参加数学竞赛等发展路径,让彼此都「太相像了」。而能让年轻人突围而出的,是源自内心好奇心驱动下的创新和突破。
“老师好我叫何同学”是一位中国年轻的自媒体创作者,他以对科技和发明的热爱为人所知。每一期视频,他都通过制作有趣的实验产品和科普内容,向观众介绍各种科技创新和实验项目。他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和对科技的追求,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向观众展示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成果。
何同学经常制作各种DIY(自己动手做出媲美科技大品牌产品)项目,从制作机器人到设计创新的电子产品,再到今年3月制造出一台“大型中文打字机”。通过他的视频,观众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科技趋势和创新技术,同时也受到他对科技的热情和创造力的启发。
学生的好奇心是推动知识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真正定义了什么是“Education”/教育。从一个想法的萌芽,到经历挫折、试验失败,再推倒重来,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能让学生“从0到1”创造出新的东西,而这才是区别年轻人之间的核心竞争力。
观点1
针对高等学院,应该对人才的筛选标准作对应的“改革”。面对AI时代的到来,成绩高低、研究深度不再是成为衡量一个人未来能否取得成功、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要素。而更多的是,高等学院应该放弃单一的评判标准,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好奇心,这才是让学生与学院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单一的成绩评判标准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成绩往往只反映了学生在特定学科或考试中的表现,而无法准确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好奇心等关键素养。
其次,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往往更有动力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好奇心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术领域有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种兴趣驱动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创新能力和好奇心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的关键素养。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可能迅速过时。高等学院应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好奇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领导力,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历史上成功例子之一,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年轻时并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但他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驱使他在科技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也发表了一段演讲,里面提及到自己的好奇心是如何造就今天的成功。
“在我读大学的六个月后,我看不到它的价值,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大学将如何帮助我找到答案,所以我决定退学。这听起来非常可怕但回想起来,但是我做过最好的决定之一。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停止参加我不感兴趣的必修课程,并开始旁听那些看起来有趣的课程。后来我才感悟到,自己的好奇心和直觉偶然发现的东西都被证明是无价的。当时里德学院提供的书法教学课程,是全国最好的模范。整个校园的每张海报、每个抽屉上面的标签,都是精美的手绘书法。我决定参加书法班的学习,让自己了解了衬线和无衬线字体、不同字母组合之间的间距大小,以及如何使出色的排版变得出色等等。但是,以上一切,都没有“马上”在我的生活中得到应用。但在10年后,当我们设计第一台Mac电脑时,我又想起这些,并把从书法中学到的知识都应用到Mac中,创造了历史上第一台具有漂亮字体的计算机电脑。如果我在大学时从没旁听过这门课程,那就不会拥有多种字体,或是按比例间隔字体的相关知识,现在的个人电脑也可能不会拥有如此美妙的排版。”他的故事鼓励着年轻人,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学历认可,而是通过自己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追求卓越。
观点2
“平权法案”的推翻,对于企业而言,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最高法院否决平权行动的里程碑式裁决可能会损害许多公司通过“从大学到职业”的发展路径实现队伍多元化的目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凯里法学院教授表示,高等法院周四裁定,大学不能再将种族作为录取时的明确因素,这可能会有效地“阻止有色人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尽管近年来美国黑人被杀事件备受瞩目,许多企业都强调了多元化,但这些努力往往未能取得显著成果,500强企业的高层仍然以白人为主,包括苹果、谷歌、星巴克和宝洁在内的60 多家公司支持在学院和大学中采取平权行动,并担心大学缺乏多样性可能会损害工作场所多元化的努力。最高法院周四的裁决,可能会使这些努力更难取得成果。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到2022年,白人工人在所有职业群体中占多数。法律领域是当年最多元化的职业之一,组成确是9%的工人是黑人,5%是亚洲人,11%是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相比之下,84%是白人。
而且在法律、医学领域,仍缺乏多样性的组合。
根据美国律师协会的数据,只有5%的美国律师是黑人。而在美国律师联合会1999年至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不成比例地就读于排名较低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律师通过率和毕业后就业率较低。
在医疗领域,同样也缺乏多样性。只有5.7%的美国医生是黑人。 202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些实施平权行动禁令的州,医学院的多样性已经受到影响,该研究调查了八个实施此类禁令的州的公立医学院。研究发现,禁令实施五年后,代表性不足的种族和族裔群体的入学率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虽然平权法案的目标是消除职场中的不平等和歧视,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这些挑战和争议。为了确保公平和多样性,平权法案需要权衡个人能力和身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确保雇主能够基于能力和成就做出招聘和晋升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