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中美贸易政策的积极进展提振市场信心,实体经济数据稳定,关税水准逐步回落,专家建议投资人透过多元配置应对波动,并偏好增持美国大型及中型股票。
上周,贸易政策依然是推动市场情绪与走势的关键因素。中美关系出现正面进展,特别是在科技贸易合作方面释出积极讯号,显著提振市场信心。
此外,最新公布的硬数据也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尽管消费者与企业信心仍受到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实体经济指标显示,目前贸易紧张对通膨与整体经济的压力仍属可控范畴,未对成长基本面造成实质性破坏。
市场对极端关税政策的担忧开始降温,整体关税水准正逐步向专家预估的10%至15%区间靠拢。虽短期内或对通膨与经济动能形成一定压力,但随着政策焦点有望在下半年转向稳增长与防衰退,市场对最坏情境的预期已逐渐淡化。
考量贸易磋商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投资人应为潜在波动保留空间。透过资产类别的分散配置与规律再平衡,能有效因应未来变数,同时维持投资组合与长期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在此环境下,专家普遍建议维持偏多股票的策略配置,特别是聚焦美国大型与中型企业股,以把握其相对优势与成长潜力,相较之下,债券资产可保持中性偏低配置。
中美达成90天关税缓冲协议,市场信心回暖
在瑞士举行的贸易谈判初步展现积极成果后,美国与中国于上周初宣布,双方已同意在未来90天内大幅调降关税,并努力推动达成一项长期贸易协议。此前,4月2日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制定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中国随即反制,对美国商品课征125%关税,导致双边贸易关系迅速恶化。
根据最新协议内容,美国同意将多数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降至30%,其中包括针对与打击芬太尼相关商品的20%关税。中国则将对大部分美国商品的关税降至10%,并同步放宽若干非关税壁垒措施,如稀土出口限制。受此影响,市场信心显著回升,股市强势上扬,利率同步上行。
此外,在其他贸易相关动态中,美国政府也宣布计划放宽对人工智能AI晶片出口的部分限制,为美国科技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此举与英伟达/NVIDIA与沙乌地阿拉伯达成的新合作协议共同推升投资人信心,进一步带动科技板块表现。
尽管此次中美达成的关税“停火协议”仍属暂时性安排,但其释放的积极信号显示双方在高压对抗中仍保留协商空间,并已认知到4月初推出的极端关税政策对双边经济皆非可长可久之计。
这项协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美国与其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所达成的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与英国之间也曾试图推进贸易协议,但双方贸易规模与中美之间差距显著,美国约有13%的进口来自中国,对中国的出口占比约7%。相较之下,从英国进口仅占2%,对英国的出口仅为4%。这一背景,进一步凸显了中美协议的战略意涵与市场影响力。

尽管迫在眉睫的贸易相关不确定性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并可能导致额外的市场波动,但政策不确定性的高峰似乎进一步消失。尽管关税仍高于年初水平,但降低关税有助于避免潜在的最坏的经济衰退。关税似乎正朝着我们的基本情境迈进,即美国平均关税约为10% 至15%,专家们预计这将导致通膨出现短暂上升,并导致今年经济成长放缓但仍为正值。
通膨降温与就业稳定缓解市场忧虑,或为下半年降息铺路
本周公布的多项硬经济数据(包括通膨、劳动力市场与零售销售)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这些数据显示,尽管软数据如情绪调查反映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已削弱消费者信心并冲击企业规划,但目前其对实体通膨与总体经济的实际冲击仍属可控。
4月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月增0.2%,主因来自住房价格上涨、年增率降至2.3%,低于3月的2.4%,创下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增幅。剔除食品与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月上升0.2%,年增2.8%,与上月持平,显示通膨压力有缓解迹象,且低于市场预期。
同样重要的批发物价数据也释出正面讯号。 4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意外下滑0.5%,核心PPI下降0.4%、12个月整体与核心年增率分别为2.4%与3.1%,均低于前值,可能预示未来数月消费者通膨压力将进一步趋缓。

零售方面,4月销售额微增0.1%,低于预期的0.3%。不过,3月数据从1.4%上修至1.7%。控制组销售(排除汽车、建材与燃料)则下降0.2%,反映消费力道略显疲弱。劳动力市场则保持稳定,初领失业救济金人数为22.9万人,符合预期,持续申请人数亦无明显变化。
然而,疲弱的软数据仍值得关注。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自1月以来已下跌近三成,5月初步数据续降至50.8,为2022年中以来低点。值得注意的是,该调查大多在中美宣布关税暂停前进行,意味市场情绪仍受先前高关税政策压力影响。

整体而言,尽管短期内零售销售略显疲弱,可能部分反映消费者提前因应关税调整的行为,但年增率仍达5.1%,加上稳健的家庭资产负债表、稳定就业与薪资成长,为消费驱动型经济提供基本支撑。
未来几个月内,企业或仍会采取提前备货或延后采购策略,以避开关税风险。此外,部分企业亦可能选择吸收成本,以维持产品价格竞争力。以上这些效应可能需时间,才能反映于硬数据层面。
展望后市,尽管贸易政策走向与其长期影响仍构成潜在风险,但专家们预期政策制定者将更加重视成长支撑措施,以防止经济陷入衰退。联准会目前维持观望与偏鹰的态度,静待更明确数据指引。对此,有专家仍预估,联准会有望于下半年启动降息。主席鲍威尔上周重申对2%通膨目标的承诺与通膨预期稳定性,这将为其在劳动市场转弱时调整政策提供弹性空间。
美股震荡后重返正轨,多元配置对抗未来不确定性
近期美股市场经历剧烈震荡,自2月高点至4月中旬低点回落近19%,一度逼近熊市区域,所幸上周强势反弹,使大盘年初至今重返正报酬区间。尽管重返高点仍有挑战,但这波走势再次印证:若试图避开市场的最坏时刻,也可能错失最佳反弹日。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由于债券与国际股市表现相对稳定,全球多元化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明显小于单一美股投资。
展望未来,考虑到关税水准可能仍高于年初,市场势必面对一段通膨压力持续与经济成长放缓的过渡期。同时,随着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将于年底到期,加上税改政策逐步重回华府讨论核心,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
然而,对于目标导向型投资人而言,关键仍是聚焦于可控因素。根据个人目标与风险承受度,采取多元资产配置、定期再平衡投资组合,以维持与长期财务目标一致的回报潜力。专家们建议持续分散投资于全球市场,涵盖不同规模、风格与产业类股,并纳入不同存续期与信用品质的债券配置。
在此基础上,部分专家目前偏好提高股票部位,特别是美国的大型与中型企业股票,以捕捉美国经济相对强劲的成长动能,同时保持对高品质资产的选择性配置。在债券方面,专家们建议增持中长期高品质美债部位,特别考量到10年期美债殖利率预计将回落至4%至4.5%区间的上缘,此举可提升债券在投资组合中的稳定收益潜力。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宏观环境中,市场不再仅仅对数据反应,更对政策沟通与全球互动的细微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对投资人而言,穿越政策周期与市场波动的最佳方式,并非押注短期事件,而是透过纪律性与前瞻性的资产配置,搭配对基本面与结构性变迁的持续关注。历史经验一再证明,能在不确定中稳步前行的,往往是那些在策略与心态上皆具备弹性与坚定的长线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