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本周,政策变化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标普500指数自熊市区间反弹。近日,白宫暂停部分关税措施,智能手机和芯片等电子产品豁免关税,市场前景引发新的关注。
本周,在一连串重大新闻和贸易动态的推动下,政策变化持续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标普500指数自2月19日高点下跌20%,正式进入熊市区间后,出现了自二战以来第三大单日涨幅。而在白宫宣布将针对未对4月2日关税声明做出报复的国家、暂缓90天实施新提出的“互惠关税”之后,标普500反弹迎来历史性单日涨幅。
而4月11日晚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突然宣布,将智能手机、电脑和芯片等排除在征收的对等关税之外。这一重磅消息,或给下周的市场带来更大的兴奋感。

美国豁免智能手机、芯片等电子产品“对等关税”
4月11日晚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对外宣布,联邦政府决定豁免智能手机、电脑、晶片等多项电子产品于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中的适用范围。根据同日签署的总统备忘录,这项豁免措施适用于4月5日以后输美的相关产品,先前已缴纳关税者亦可提出退税申请。
这项政策调整为苹果、英伟达等在中国设有大规模供应链的科技企业带来显著缓解。以苹果为例,其约80%的iPhone产品在中国生产,受关税政策影响尤为深远。
有分析师指出,随着特朗普政府对热门消费性电子产品及关键零组件实施豁免,美国科技产业得以暂时避开危机。他表示,“若没有这些豁免措施,美国科技业恐将倒退十年,人工智能AI革命也可能面临重大延宕。”
值得关注的是,前总统特朗普于13日上午表示,他计划在周一公布有关半导体产品的进口关税细节。市场普遍预期,尽管未来某些类别的产品仍可能被纳入加征关税范围,但其最终税率可能会低于先前宣布的水准,显示政策立场已有所软化。
美国关税引爆市场震荡,标普一周重挫12%
过去一周,因美国于4月2日推出新一轮关税政策,迅速引发多国反应。中国与欧洲选择祭出报复性关税,而日本、韩国与越南则倾向透过谈判解决争端。美中两国随即陷入互相加征关税的回合战,升高了全球对贸易战全面升级的忧虑,并对金融市场造成显著冲击。仅在4月3日至8日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便重挫12%,波动亦蔓延至债市与美元市场¹。
在股市临近熊市边缘之际,美国政府调整立场,决定对除中国以外的国家暂缓90天实施所谓互惠关税政策,以缓解市场压力。
无论这次的关税转向是出于长期战略部署,抑或是对日益加剧的经济与市场风险的回应,它无疑释放出中国有意采取更克制、务实立场的信号。这90天的宽限期为双边谈判提供了空间,也为缓解局势、寻求共识创造可能。然而,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并未根除,市场仍可能面对频繁交替的利多与利空消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与投资人要取得清晰方向,恐怕仍需时间与耐心等待谈判进一步明朗。
未来成长放缓,美国经济进入不确定过渡期
与4月2日宣布的关税相比,目前设定为10%的普遍基准税率,对整体经济来说相对温和且可控。然而,针对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的高额关税调升,可能导致整体平均关税率自2.3%大幅攀升至2024年时的20%至25%,对贸易与供应链形成实质压力。
上周政策的转向显示政府在贸易谈判方面仍保留一定弹性。然而,若高关税政策长期存在,势必对经济活动产生抑制效果。根据美联储在2018年设计、用以评估特朗普政府第一轮贸易战影响的模型测算,在缺乏减税或其他财政刺激作为对冲情况下,未来数年美国GDP可能因此缩减达2.4%。
此外,目前的经济前景呈现高度不确定性,企业已显露出放缓招聘的迹象,消费者则在缩减非必要开支。但也存在一定的缓冲条件,有助于避免经济从放缓走向深度衰退。整体而言,经济在进入这段波动期前仍处于相对稳健的起点,无论从家庭财务状况、企业资产负债表还是就业市场来看,均未出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严重失衡或过热现象。
此次市场波动的主因来自政策层面,而政策导向本身具备变动弹性。年初市场焦点集中于贸易问题与政府支出紧缩,但未来政策方向可能转向更具支持性的市场化措施,尽管这类政策见效需时较长。
与2022年那场熊市不同,目前联准会仍处于降息周期中,若就业市场出现明显恶化,联准会可能采取比市场预期更积极的宽松行动。虽然3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尚未反映最新关税政策的潜在影响,但数据本身带来了政策制定上的鼓舞,核心CPI由3.1%降至2.8%,为自2021年3月通膨开始飙升以来的最低水准¹,显示通膨压力可能正逐步缓解。
标普波动飙升至7%,市场恐惧情绪蔓延
从历史数据来看,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日内波动幅度(即每日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距)平均约为1%。然而,自4月2日公布电价上调计画以来,该指数的日内波动已急剧上升,平均波动幅度骤增至惊人的7%,显示市场情绪剧烈动荡。
同时,市场波动性的代表指标CBOE波动率指数(VIX,又称恐慌指数)也飙升至自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以来的最高水平,突显投资者对当前局势的极度不安。在过去35年中,VIX仅有8次达到如此高位。历史经验显示,当市场波动性飙升至极端水准后,通常需要平均约八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步回稳。
尽管如此,高波动往往也伴随潜在的投资契机。历史数据表明,当VIX突破43(2025年4月8日曾触及52的高点)之后,未来6个月至12个月的市场回报往往表现强劲²。这并非因为波动性本身带来利多,而是因为高度悲观情绪已充分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为有纪律、有耐心的投资人创造了相对有利的进场时机。

股市波动加剧,估值回落为长期回报创造机会
专家认为,只要贸易逆风仍未消散,股市短期内出现V型反弹的机会恐怕有限。随着新一季财报季即将揭幕(本周五银行业将率先公布业绩),预计许多企业可能会下修2025年的财测,进一步压抑市场信心。
然而,这波市场下跌也带来一项积极变化,估值水准明显回落。此前市场对估值过高的担忧如今已大幅缓解。目前,所有主要指数的本益比均已回落至或低于过去十年的历史均值,这可能为未来的长期回报创造更有利的起点。

专家们分析,尽管波动性升高且不确定性依旧存在,但估值重置与贸易冲突最坏情境似乎已部分被市场消化,显示股市可能正在寻找底部支撑。风险确实升温,但经济衰退尚非既定事实,许多悲观情境已反映在当前股价中。

参考历次经济衰退期间的市场表现,此轮回调已隐含企业获利将大幅下滑的预期。如果实际结果未如预期悲观,市场有望率先稳定,并逐步走向复苏。
专家们认为,尽管当前市场动荡不安,且短期内充满不确定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波动为投资者提供了审视市场的机会。在政策的多变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投资者可以通过保持冷静、耐心和纪律来发现潜在的价值。历史经验表明,正是在这些动荡时刻,经过充分市场调整后的估值往往为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随着市场逐渐适应这一转折点,前景依然充满可能,投资者需要精准把握时机,稳步前行,迎接可能的反弹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