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推動了貿易保護主義和本土化生產,對全球化進程造成了阻力。隨着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蘋果必須在兩國政策之間找到平衡,既要迎合美國政策,又不能放棄中國市場,面臨着復雜的商業與政治挑戰。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成為了經濟政策的核心概念。特朗普政府強烈推動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本土化的“美國優先”理念,旨在提升美國本土製造業,並通過貿易協定來保障美國企業的競爭優勢。然而,這種“美國優先”的政策不僅對美國本土經濟產生了深刻影響,也給全球化的進程帶來了不小的發展阻力。
蘋果(AAPL)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一直以中美兩大市場爲主,推動市場擴展、供應鏈優化及跨國投資。在過去幾十年中,蘋果利用全球化帶來的優勢不斷開拓新市場,尤其在中國的發展,對蘋果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中美兩國政治經濟關係日益緊張,蘋果在這兩個關鍵市場之間的平衡愈發困難。早在上個月,蘋果已經宣佈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超5000億美元,向特朗普“獻忠心”。而近日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卻出現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釋放出依然看重中國市場的訊號。庫克此舉不僅反映了蘋果在中美政治經濟環境下的靈活應對,也暴露出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公司面臨的復雜挑戰。
加碼美國投資:回應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
近幾個月,隨著特朗普政府繼續推動其“美國優先”政策,不少科技巨頭紛紛擴大在美國的投資,以表達對美國經濟發展的支持,並藉此迎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導向。
英偉達(NVDA)首席執行官黃仁勳透露,未來四年,該公司計劃投資數千億美元於美國生產的晶片和其他電子產品,並將其部分生產環節從亞洲轉移到美國。微軟計劃在2025財年投入800億美元,用於建設能夠處理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的數據中心,且超過一半的AI基礎設施投資將集中在美國境內。此外,Meta也計劃在2025年底之前在美國投資600億美元。
蘋果公司也在此背景下宣布了一項重大投資計劃,對特朗普政府政策作出快速的積極回應2月24日,蘋果宣布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支出計劃,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庫克表示,蘋果將通過將先進製造業基金/Advanced Manufacturing Fund的規模翻倍,以及在德克薩斯州建設先進技術設施,來加大對美國製造業的支持。庫克還強調,蘋果將繼續與美國各地的企業和社群合作,進一步加強在美國市場的布局。
作為這一系列美國投資計划的一部分,蘋果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將在休斯頓開設一家新的先進制造工廠,專門生產支持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運行的服務器。根據蘋果公司透露的計划,生產將於今年晚些時候與制造合作伙伴正式啟動,工廠面積將達到25萬平方英尺,預計將於2026年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此外,該工廠的建立預計將為當地創造數千個高質量的工作崗位,不僅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還能夠為蘋果提供更加本地化的生產資源,提升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蘋果這一大規模投資卻引發了外界對其戰略方向的廣泛討論,雖然這一投資計划似乎是“討好”特朗普政府,表明蘋果與美國政府保持良好合作關系,但也有人認為,蘋果此舉背后不僅是基於商業考量,還與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密切相關。
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和稅收改革的推動,促使科技巨頭將生產線更多地轉向美國,以應對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和政策壓力。在這種背景下,蘋果的投資決策無疑也具有強烈的政治和經濟意味,它既是在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在適應美國政府當前的政策導向。
然而,正當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已在“傾向”美國時,庫克近日的舉動卻表明,蘋果并未完全放棄其全球化戰略,尤其是在面臨中國市場的復雜局勢時,庫克對中國的態度依然較為積極。
Tim Cook庫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對中國態度依然較為積極
近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跨國企業代表,參與人數超過100名。此次論壇不僅是中國展示經濟開放信號的一個重要平台,也是多國企業與中國高層直接互動的寶貴機會。
此次論壇上,除了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Time Cook,還有多位國際知名企業的領袖參與,其中包括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首席執行官博樂仁/Roland Busch、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Jay Y. Lee,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Oliver Zipse,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高通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安蒙/Cristiano Amon等。
庫克在接受提問時被問到是否試用過中國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庫克對此表示,“That’s great”。此番簡單而積極的回應引發了大衆的廣泛關注,顯示出蘋果對中國在科技領域,特別是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的肯定。

蘋果公司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外資科技企業之一,庫克此次出席並表態支持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無疑成為此次論壇的亮點之一。庫克的互動被視為蘋果對中國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的肯定,並進一步強化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立場。
此外,蘋果公司今天宣布,將在中國投入約1億美元,成立一個新的清潔能源基金
根據蘋果公司發表的聲明,這筆投資將致力於每年為中國電網增添約55萬兆瓦時的風能與太陽能發電容量,隨著更多投資者的加入,該數字預計將進一步上升。
蘋果首席運營官在聲明中提到,蘋果在中國的供應商已在智慧與綠色製造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的進展。他補充說,隨著這個基金的成立,蘋果將進一步加深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環保創新。
庫克則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微博上發文表示,“我們很高興宣布在中國成立一隻新的清潔能源基金!目前,我們在中國供應鏈中已有三分之二的部分運行使用可再生能源。”他進一步指出,該基金將幫助蘋果實現到2030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庫克此次訪華期間宣布了這一消息,並強調,商界在中美關係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蘋果也願意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健康與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隨著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中的崛起,蘋果不僅要在產品上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還必須在技術創新方面加大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這也讓蘋果的策略更加複雜化,需在中美兩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
中美博弈下:蘋果公司如何在全球貿易沖突中尋求平衡?
自特朗普政府開啟第二任期以來,不斷強化“關稅戰”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不僅延續了上一屆政府的策略,還在範圍、力度及針對性上進行了全面升級。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嚴重挑戰了傳統的多邊貿易體系,也明顯體現出美國透過單邊主義重塑全球產業鏈的企圖。這一系列政策不僅遭到了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多國反對,還對全球貿易環境和供應鏈布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對於蘋果而言,中美貿易摩擦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其在中國市場的運營產生了極大影響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及國際形勢的變化,蘋果作為全球化經濟的代表企業,其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運營策略變得日益微妙。
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銷售增長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的主要製造基地在中國,且中國也是其最大的市場之一,這讓蘋果面臨在兩大市場之間的雙重困境。甚至,蘋果的股價表現正變得越來越依賴中國。在美國大企業投資者們越來越關注中國的當下,面臨關稅相關風險的蘋果,正在爭取中國客戶群。
“中國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市場。”這不僅僅是對一個國家市場潛力的簡單評價,而是基於蘋果公司多年深耕中國市場的一份深刻洞察。蘋果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同時也參與了中國消費者對品質生活追求的演變過程。
與此同時,美國又是蘋果最大且最重要的市場,這種雙重依賴讓蘋果無法輕易偏向任何一方,卻也面臨著兩邊的政策壓力。
隨著美中貿易戰的不斷升級,蘋果如果選擇支持其中一方,可能會引發另一方的不滿,從而影響其在全球市場的表現。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強調美國本土製造和對中國的貿易限制,蘋果面臨著如何平衡兩國利益的艱巨挑戰,這要求蘋果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美國的強勢貿易政策和中國市場的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蘋果能否在兩大經濟體之間穩住腳步,並在遵守各自政策要求的同時保持其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從長遠來看,蘋果如何處理與美國和中國兩國的關係,將不僅影響其企業策略,也將對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國公司運營模式及國際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