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比亞迪推出的“兆瓦閃充”技朮,有望突破電動車充電時間瓶頸,實現與燃油車加油速度相媲美,推動電動車普及。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充電效率一直是制約電動車普及的關鍵因素之一。與傳統燃油車加油迅速的便利相比,電動車面臨充電時間過長和續航焦慮等問題,使得許多消費者對電動車仍持觀望態度。然而,近日比亞迪/BYD推出“兆瓦閃充”技朮,或許將徹底改變這一現狀。
3月17日,比亞迪在深圳全球總部舉行了“超級e平台技朮發布暨漢L、唐L預售發布會”,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兆瓦閃充技朮。該技朮有望使電動車的充電速度與燃油車加油速度相媲美,實現真正的“油電同速”。這一消息使得比亞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價格上漲超過6%,創下了408.80港元的曆史新高。
BYD兆瓦閃充:充電5分鐘續航400公里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企業,比亞迪一直致力於技朮創新與突破。此次推出的兆瓦閃充技朮,標志着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核心充電技朮領域已經取得全球領先優勢。
首批搭載該技朮的划時代旗艦車型漢L和唐L已開啟預售,將於4月正式上市。預售價格分別為漢L EV 27至35萬元人民幣、唐L EV 28至36萬元人民幣。憑借這一划時代技朮矩陣,漢L與唐L將成為引領電動車進入新紀元的先鋒。

目前,特斯拉最新的超級充電站充電功率已達到500kW,15分鐘內可以為車輛增加270公里的續航。而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上周宣布,其全電動CLA將能在10分鐘內充電325公里。
盡管電動車技朮已取得顯著進展,“充電焦慮”依然是制約用戶體驗的最大痛點。在發布會上,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直言,“為了徹底解決用戶的充電焦慮,我們的目標就是讓電動車的充電時間與燃油車加油時間一樣短,做到‘油電同速’。”
要實現“油電同速”,在充電上就必須同時做到超高電壓和超大電流
此次比亞迪發布的超級e平台,標志着首個量產的乘用車“全域千伏高壓架搆”的誕生。電動車核心三電系統迎來了全新進化,打造出超強的專業純電平台,重新定義了電動出行,并引領全球純電技朮的發展趨勢。
比亞迪正式推出了“閃充電池”,該電池通過優化電池正負極,全面搆建了超高速的離子通道,將電池內阻降低50%,實現了充電電流高達1000A,充電倍率達到10C。借助超高電壓1000V和超大電流1000A的支持,“閃充電池”能夠實現全球量產最大充電功率1兆瓦(1000kW)。這一技朮讓兆瓦閃充能夠實現“1秒2公里”的充電速度,為用戶帶來極致的充電體驗。
搭載閃充電池的漢L車型,能夠在5分鐘內充電,行駛400公里。過去,燃油車加油需要5至8分鐘,而現在,電動車僅需5至8分鐘便可充滿同樣續航的電量,實現了充電時間與加油時間的平等。兆瓦閃充技朮的問世,開啟了“油電同速”的新時代,從此,電動出行不再是“人等車”,而是“車等人”。

在本次發布會上,比亞迪還推出了首款量產3萬轉電機。比亞迪表示,這款3萬轉電機不僅大幅提升了車輛的車速,還能有效減輕電機重量,縮小體積,提高功率密度,從而重新定義了巔峰性能,推動電驅總成進入“3”時代。
為了與超高功率充電匹配,比亞迪自主研發并量產了全新一代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該芯片的電壓等級高達1500V,成為行業首次量產應用的最高電壓等級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
此外,兆瓦閃充技朮對充電樁提出了更高要求。比亞迪自研的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閃充終端系統,最大輸出能力可達1360kW。未來,比亞迪計划在中國各地建設超過4000座“兆瓦閃充站”。除了自建兆瓦閃充站,比亞迪還獨創了“雙槍充電”技朮,使超充樁可以秒變為閃充樁,快充樁則能變為超充樁。同時,首創的“智能升壓”充電技朮全面兼容公共快充樁,確保用戶無論在哪個充電樁都能順暢充電。
實際上,比亞迪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些技朮突破,得益於其在充電技朮領域多年的深厚積累。
早在2015年,比亞迪便首創了乘用車800V高電壓平台,并將其搭載在秦EV(2015款)和唐DM(2015款)等車型上,有效提升了快充功率。此后,比亞迪陸續推出了升壓充電技朮、乘用車雙槍超充技朮、復合直冷技朮和全場景智能脈沖自加熱技朮等,不斷優化用戶的充電體驗。這些技朮積累為兆瓦閃充技朮的誕生打下了堅實基礎。
然而,兆瓦閃充技朮的落地并非易事。它不僅需要高壓架搆和超充基礎設施的支持,還需解決電池壽命損耗、充電樁兼容性和電網改造等一系列問題。為此,比亞迪在自研碳化硅電控模塊、自建產能及超充網絡方面下了大功夫。
通過自研碳化硅電控模塊,比亞迪不僅解決了電動車充電難題,還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樹立了國產替代的標杆。其碳化硅器件產能預計能夠滿足“百萬輛級”新能源車型的需求,并將向第三方車企開放供應,形成新的增長點。
而在超充網絡布局方面,比亞迪也在積極推進。深圳坪山總部已試運營1000V/1000kW充電樁,并計划在4S店優先部署千兆瓦級超充站。同時,比亞迪還與中石化、殼牌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廣公共超充站,未來可能通過加油站改造實現“光儲充”綜合能源站。這一系列舉措為兆瓦閃充技朮的落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此外,比亞迪還充分考慮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場景需求。雖然10分鐘充電速度已令人驚嘆,但實際體驗仍可能受到電池狀態、充電樁兼容性等因素的影響。比亞迪在技朮研發和用戶體驗方面雙管齊下,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穩定、便捷的充電服務。通過不斷優化充電系統和提升基礎設施兼容性,比亞迪正在突破電動車充電瓶頸,推動“油電同速”時代的到來。
BYD突破瓶頸:推動“油電同速”時代
根據環保基金會的數據顯示,當前全球市場上電動汽車一次充電的平均行駛里程為近483公里。然而,盡管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充電時間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痛點。充電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電動汽車的充電能力和充電站的技朮支持。根據不同的充電站功率,電池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可能需要從20分鐘到几個小時不等,這無疑影響了電動汽車的使用便捷性和消費者的購車決策。
在這樣的背景下,比亞迪推出的兆瓦閃充技朮,標志着電動汽車充電技朮的重大突破。這一技朮的引入,不僅將大幅提升電動汽車的充電效率,還能顯著縮短充電時間,從而改善消費者的用車體驗。比亞迪的兆瓦閃充技朮能夠使電動車充電速度接近甚至超越燃油車的加油速度,進而推動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的普及和應用。
與此同時,兆瓦閃充技朮的推出將進一步加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隨着比亞迪在充電技朮上的創新,其他汽車友商也將面臨加速研發和升級充電技朮的壓力。
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電動汽車關鍵技朮的專利申請量已經占全球總量的41%,其中充電技朮的專利申請占比達35%。比亞迪作為這一技朮的先鋒,成功推出兆瓦閃充技朮,不僅為公司贏得了技朮優勢,也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技朮領域的領先地位。
比亞迪的兆瓦閃充技朮的成功推出,標志着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了重要的技朮突破。它為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油電同速”這一夢想的實現變得更加接近。隨着這一技朮的成熟和推廣,電動汽車的市場接受度將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的購車決策也將發生變化。比亞迪作為這一變革的引領者和實踐者,必將繼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不斷推動行業向更加綠色、智能的未來發展。
展望未來,隨着技朮不斷突破,充電樁建設的完善以及消費者對電動車接受度的提高,電動出行將成為更加普及和便利的選擇。比亞迪的兆瓦閃充技朮不僅為電動汽車行業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不久的將來,電動汽車將不再是少數人的選擇,而是成為更加普及的出行方式,成為消費者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