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这几年,对于留学的滤镜大家看得越来越清晰。经济大环境不好,留学归来的人才们再接受国内薪酬时,都有着和自身预期非常大的落差。 “海归硕士”也变成不再是一个增加个人背书的强吸引力。但,留学的目的到底为的是获取一份高收入、高头衔的职位还是提高自己看待世界的思维能力和格局,这个点值得我们关注。
在“速食”成为主流的视听传播时代,社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信息。而应该探讨的深度,却永不止于话题或事件本身。我们一起,从社会发展中洞察有价值、有趣、有争论点的生活方式及现象。
狂呼社会研究所聚焦社会变革下不同的声音,向外延申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独特的社会视角,引领大众感知社会的“人间百态”。
狂呼,为每一个社会现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讨价值的观点,始于洞察、终于启发。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在如今的就业环境下,留学投入和回国后的薪资不对等,是很多海归留学生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留学似乎不再是一项双赢投资,而是一场幻灭的大型消费。虽然薪资水平与毕业院校、行业岗位、就职年限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一些海归对留学投入回报比的看法,也在发生改变。
案例1:
“我出国念书的时间比较早,初三毕业就去美国了,高中、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在美国念的,后边还回去读了两年博士,不过没读完就肄业回国工作了。算起来,我在美国待了11年,花掉的钱少说也有300万。” 2018年10月,我回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北京的一家民营企业,月薪1.5万。因为公司偏远,我住得也很远,基本算六环了,租房每个月2000多,还算比较便宜。再加上公司也有午饭供应,所以花的钱也不多,倒是可以攒下来一些钱,不过每次攒下来一点,出去旅游玩了两趟之后就没有。
案例2:
“我本科是英语专业,大学期间就和父母商量好了要去国外读一个研究生。当时的想法倒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学位,只是觉得做了4年的英专生,总归要体验一下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因为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出国留学的,我也就从来没有什么要在几年内赚回留学资金的想法。我现在在一所小学当英语老师,前年靠家里全款买了车,去年也贷款买了房。但是,我的月薪只有三千多。
案例3:
“我是在国内学了医学相关的专业,本科上了5年,决定去学制更短的英国读一年研究生。虽然是在伦敦,不过我住的房子比较便宜,我平时吃的也不多,所以这一年算上学费在内一共花了30至40万元。” 在我入职的前一年,我的师姐跟我说,企业现在都很缺人,尤其是有留学背景、英语好的员工,叫我不用太担心。回国之前,我对自己薪资的最低预期是税后一万块,但我完全没有想到,去年就业形势这么不好。很多我想去的公司都不招聘了,投简历四处碰壁,要么收到拒信,要么干脆杳无音讯。
后来我只好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要求,找了一家在北京的医药类500强外企,月薪税前9千到一万左右。虽然说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其实生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几年身边朋友的例子,让我慢慢地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留学滤镜。我知道当中有一些朋友是家里卖了一套房供他们去留学,所以回国后大家的心里落差难免都非常的大。因为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学历和收入早已不再是强相关,而“海外硕士”这个头衔,给个体带来的背书已经十分有限。
但是留学更多的是一个特别的经历,它的时间价值更重要,可以让你拓宽国际的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最关键的是,让你在国外受到思维、文化等不同冲击的时候,会激起你对世界的新思考一些新的观念。而这个闪光点,才是很多企业寻找高薪人才的关键,如果一定要讲求什么“回本心态”,还倒不如前几年拿这个钱去买房,可能投入产出比会更高,当然也可能更亏。
观点1
留学的价值不能与赚取的工资直接挂钩。不必拿读书时投入的资金与毕业后赚取的工资做数字上的简单比较,教育和远行给一个人带来的影响往往不在一朝一夕,也并非立竿见影,留学对一个人学识和阅历上的提升是难以用金钱去量化的。
倘若真要把教育利益化,当成是一场商业投资,那去选择高成本的出国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明智的决策。教育的作用是用金钱无法量化的,而教育带给人见识和才能的升级,也绝非一般的钱财可以统计。
留学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确实很多东西没法用金钱衡量,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完全无视金钱上的投入和回报。读大学的费用对美国的中产阶级来说也是巨款,20万美元大概可以供四口之家吃住开销三年多,我认识好多美国朋友都是贷款上的大学,毕业后拼命工作四五年才刚刚还清了贷款。
但留学带来的事业开拓、身在他乡思考问题的新角度以及对文化冲击下的创新力,是没有办法用回国后的薪酬高低而做直接的值不值得的最终决定。
但当然,许多家庭的基本目标是尽最大努力让他们的孩子进入高等教育系统,以便在未来获得一份高薪工作,所以有时候无法想像用这样的投资动机去培养孩子的话,他们用尽了全家积蓄,最后也没有达到目的的话会是一个怎么样的结局。也许值得我们质疑的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收入与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成正比吗?
观点2
这几年,对于留学的滤镜大家看得越来越清晰。经济大环境不好,留学归来的人才们再接受国内薪酬时,都有着和自身预期非常大落差。 “海归硕士”也变成不再是一个增加个人背书的强吸引力,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国内211、985重点大学毕业的本科学生,积累了三五年的工作经验,在职场上会更为吃香。
海归人数近几年来,只增不减。本以为,飘洋过海去国外镀了一层金,回国后定是各名企眼中的香饽饽。然而现实却是,在“202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中,数据说明,近3成海归年薪低于10万!海归找工作陷入困境。但即使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但作为海外留学生,在求职市场上给HR还是会带来天然的“好感度”。 HR普遍认为,海归人才通常具备以下职场优势。
跨文化背景:
留学生在海外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心态,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外语能力:
留学生在海外学习期间,必须使用外语进行学习和生活,因此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更好地与国际企业沟通和交流。
学习能力:
留学生在海外学习中,需要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国际化视野:
留学生在海外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具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际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方式。
人际关系:留学生在海外学习和生活中,结交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具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这些关系对于求职和职业发展都非常有帮助。
以上五点,用人单位也会作为考核海归候选人的重要指标,务必是用较高性价比的薪酬,找到最复合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