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稳定币是一种与法定货币或资产挂钩、旨在实现价格稳定的加密货币,正迅速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应用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的快速发展与数位经济的扩张,“稳定币”/Stablecoin逐渐在金融科技领域崭露头角。它试图结合法定货币的稳定性与区块链技术的高效率,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位资产世界的关键桥梁。无论是在日常支付、国际汇款还是资产避险中,稳定币都展现出愈发广泛的应用潜力,引发监管机构、投资者与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与讨论。
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是一种数位加密货币,其价值与特定资产(如美元)挂钩,这使得稳定币不同于比特币等价值受市场供需波动影响的加密资产,因此更适合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工具。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稳定币总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其中约99%与美元挂钩,其余则与其他法定货币或黄金等商品相关。大多数稳定币发行方持有相应的储备资产,并允许持有者随时以稳定币兑换对应的参考资产。
部分稳定币,如Dai,则是与现实资产挂钩,但其背后的支持主要来自于不同程度资本化的加密资产储备,因此相对波动性较高。另有一些稳定币透过演算法调节代币供应以维持价格稳定,且没有实物储备支持。
目前,法定货币支持的稳定币约占总流通量的87%,演算法稳定币则不到0.2%。而当前市场上稳定币的类型多样,各自承载着对未来货币体系的不同构想。尽管有人质疑,在美元仍具全球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稳定币不过是为解决不存在的问题而生,但加密货币支持者则相信,真正的数位未来应建立在不受中央机构控制的货币基础上。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分歧中,稳定币被设计为四种主要类型,以因应不同使用需求与风险承担偏好: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
此类稳定币以一种或多种法定货币(如美元)作为抵押资产,透过独立托管机构持有储备并定期接受审计,以维持价值稳定。最具代表性的如Tether(USDT)和TrueUSD(TUSD),均与美元等值挂钩。截至2024年6月底,USDT市值已突破112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加密货币,显示其在市场上的高度接受度。
商品抵押型稳定币-
这类稳定币则与黄金、白银或石油等实体商品的价值挂钩,具体储备可能以实物形式存放,或透过第三方投资工具持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Tether Gold(XAUt),由实体黄金作为支撑,其价值直接对应黄金市场价格,为投资人提供一种去中心化的贵金属配置方式。
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
这类稳定币由其他加密货币作为储备支持,因加密资产价格波动性高,通常采用超额抵押方式以吸收价格下跌风险。例如MakerDAO发行的Dai(DAI),虽与美元挂钩,但其背后资产主要由以太坊/ETH与其他加密代币构成,通常储备资产价值约为流通DAI的150%以上,确保稳定币在市场波动下仍具足够支持。
演算法稳定币 -
不同于其他类型,演算法稳定币依靠预设机制自动调节代币供应量以维持价格稳定,可能不持有任何实体储备。这种设计虽在技术上类似于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逻辑,但因缺乏法定货币地位与政策信任基础,容易在信心危机中迅速崩溃。最具争议性的例子便是2022年TerraUSD(UST) 的崩盘事件,其价值在数日内下跌超过六成,最终与美元脱钩,并引发链上连锁反应,重创整个加密金融市场。
这四种类型各具特色,反映出加密世界中的不同理解与技术路径选择。从法币挂钩的务实主义,到演算法自我调节的理想实验,稳定币正处于试错与演进的过程中,未来能否真正成为全球支付与储值体系的一环,仍有待时间与市场检验。
稳定币如何运作?
稳定币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路上进行存储与交易,这些网路充当着所有交易的公开帐本。交易双方无需依赖中介机构即可完成资产转移,而网路中的参与者通过运算验证交易的有效性,并因此获得少量的交易费用。这些参与者的共识机制保障了交易的可信执行,且整个区块链结构对公众开放,任何人都能查看并参与其中。
与其他许多加密资产不同,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稳定币储备是由具备铸造和销毁代币唯一权限的中心化实体发行。持有人是否能将代币兑换成参考资产,主要取决于发行方的信誉及其规定条款。例如,市值最大的稳定币Tether对兑换美元的操作收取高达1%的手续费,且通常要求持有者至少持有10万美元的代币才可兑换。
唯一显著的例外是Dai,该稳定币由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发行,其协议的调整和决策由代币持有者通过投票共同决定,体现了真正去中心化的运营模式。
如何使用稳定币?
稳定币主要用于加密资产交易、商品和服务支付、抵御本币波动以及跨境汇款。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用稳定币替代现金来买卖加密资产,因为许多交易所让加密货币交易比传统资产交易更便捷快速。
此外,一些稳定币本身也成为投资工具。尽管支付利息的稳定币数量尚有限,但这一类型正持续增长。像MakerDAO(发行Dai)和Ethena(发行USDe)等发行机构,同时推出了标准版和收益版稳定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在实体经济中,稳定币用于商品和服务支付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发展更快,但美国市场仍有很大成长空间。第二大线上支付平台Stripe已允许用户以稳定币向美国商家付款,然后以美元结算,且收费仅为信用卡交易费用的一半。其他支付巨头也在积极布局,例如PayPal计划于2025年4月为持有其稳定币PayPal USD的用户提供3.7%的利息,Visa也在推动银行发行数字代币,促使金融机构涉足稳定币生态。
在法定货币波动剧烈的国家,稳定币的使用尤为迅速。阿根廷、奈及利亚和土耳其近年来经历高通膨和汇率大幅下跌,这些国家的稳定币使用率普遍高于邻近国家。 Visa 2024年针对巴西、土耳其、奈及利亚、印度和印尼加密用户的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使用稳定币主要是为了以美元形式储蓄。
稳定币和其他加密资产在跨境支付和国际汇款中日益普及,因为它们比传统渠道如西联汇款或沃尔玛的汇款服务更快捷且成本更低。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从美国向墨西哥汇款200美元平均需支付9.61美元手续费,而今年比特币的平均交易费用约为1至2美元,且费用与交易金额无关,主要取决于网络拥堵情况。 Chainalysis采访的一位全球稳定币支付平台高管透露,一些非政府组织和慈善团体也开始采用稳定币,以便更快地向受灾区域提供资金援助。
虽然加密资产的匿名性不及现金,因为交易纪录存放在公开区块链上,但要将公钥与现实身份匹配依然具挑战性。这一特性有助于保护个人隐私,尤其是生活在压迫政权下的人们,防止资产被没收或遭政治迫害。然而,这也给非法活动提供了温床。据相关数据估计,2024年非法使用者手中持有的稳定币价值达250亿至320亿美元,约占市场总市值的12%至16%。
稳定币带来哪些风险?
稳定币持有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于发行方可能无法或不愿以面值兑换其代币。 2022年5月,演算法稳定币TerraUSD遭遇大规模抛售,最终失去与美元的挂钩,价格暴跌,市值在短短一周内蒸发超过450亿美元。尽管同期Tether依然承诺全额赎回美元,市场上其代币价格却一度跌至94美分。为提振市场信心,一些资产支持型稳定币发行者开始公开披露其储备资产组成,但由于缺乏统一监管标准,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仍参差不齐。
此外,稳定币的发展也带来宏观层面的挑战和考量。一方面,稳定币在洗钱及恐怖融资活动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公众持有稳定币的增加,可能会引发银行存款流失,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不过,如果发行方将持有的现金储备存入银行,且这部分资金来源于无银行账户者或外国人口,稳定币的普及反而可能促进存款增长,增强货币政策效能。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稳定币储备资产的组成对公共财政也有深远影响。目前,最大规模的稳定币发行方偏好持有美国国债作为储备,而非现金,这使得他们持有的美国国库券数量已与最大货币市场基金相当。稳定币市场的持续扩大,有望推动对政府债券的需求,进一步巩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挂钩货币的地位,彰显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影响力。
稳定币是如何被监管的?
美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联邦监管框架来规范稳定币,但国会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法规。 2025年6月17日,参议院通过了“GENIUS Act passing the Senate/GENIUS法案”,而“STABLE Ac/STABLE法案”仍在众议院审议中。两项法案中一个争议焦点是是否以及如何限制总统及其他联邦官员发行稳定币的权力。
目前,稳定币的监管主要由各州负责,联邦法律则将货币转移机构的监管职责委托给各州。许多州政府已依据现有法规或制定新法,要求加密资产发行者和交易者遵守消费者保护及金融稳定相关规定。货币转移机构还必须向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注册。该网络于2013年明确表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AML/CFT的报告义务同样适用于加密资产转移。
根据拜登政府的政策,银行需获得特别许可,方可托管加密资产、持有稳定币发行人的准备金作为存款及参与区块链业务,但这一规定于2025年3月被货币监理署/OCC推翻。
事实上,早在2015年,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作为加密货币监管的先行者,开始要求涉及加密资产活动的企业申请专门的比特币许可证/BitLicense,并遵守包括资本要求、反洗钱计划及消费者保护等一系列标准。纽约州于2018年首次批准持牌机构发行稳定币,并在2022年明确规定,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发行机构必须持有高度安全且流动性强的资产储备,且需每月发布由独立会计师出具的储备充足性证明,同时根据公开透明的政策,及时保障持币人将稳定币兑换为储备资产的权利。
此外,佛罗里达州、内华达州、犹他州、西弗吉尼亚州和怀俄明州等多州已设立监管沙盒,允许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在有限期限内通过简化程序进入市场。值得关注的是,怀俄明州立法机构于2023年授权成立专门委员会,发行完全以美国国债作为储备、且储备金额达到未偿还代币100%至102%的可赎回稳定币,怀俄明州稳定代币/WYST。该代币超出储备部分产生的利息,首先用于支付委员会运营费用,其余将拨付至州立学校。 WYST预计将在2025年年中开始流通。
许多政府已颁布稳定币法规,包括瑞士(2019年)、日本(2022年)、新加坡(2023年)、阿联酋(2024年)以及香港(2025年)。从英国到巴西,其他一些国家也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实施的框架。这些国家分别强调了资本化、流动性、托管、赎回、资讯揭露、消费者保护以及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等规则。
欧盟于2023年通过了“adopted the 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储备金的构成要求,禁止收取代币赎回费用,并禁止稳定币支付利息。此外,该条例还限制了任何非单一欧洲货币支持的稳定币的每日非投资交易量,理由是这些稳定币“对金融稳定、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货币政策传导或货币主权构成风险”。
作为连结传统金融体系与数位资产世界的桥梁,稳定币的潜力与风险并存。它们不仅重塑了支付与资本流动的方式,也挑战了现行货币政策与监管体系的边界。未来,稳定币的发展将取决于技术创新与全球监管协调能否同步进行。唯有在保障金融稳定与用户权益的前提下,稳定币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全球数位金融基础设施的价值,并为一个更开放、高效与包容的金融新秩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