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美国最新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5月物价环比微涨0.1%,年通胀率从2.3%回升至2.4%,好于市场预期。尽管关税影响尚未全面显现,但整体物价压力和消费需求仍显疲软。
今天,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显示,上个月消费者物价环比上涨0.1%,年通胀率则从4月份的四年低点2.3%回升至2.4%。这一通胀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对那些因生活成本上升而忧虑关税是否会进一步推高物价的美国民众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不过,尽管关税的影响在本次报告中尚未完全显现,整体消费者物价指数表现却略显疲软,暗示物价上涨压力与消费需求均有所减弱。
五月通胀数据优于预期,关税效应仍待显现
5月份的整体通胀数据好于预期。经济学家此前预测,油价下跌将抑制当月通胀涨幅,但同比通胀率可能会有所下降。根据FactSet的数据,市场预计当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5%。
经济学家表示,周三发布的报告“无疑表现相当不错”。 “从通胀放缓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份积极的数据,但现在断言关税会产生'X'效应还是'Y'效应还为时过早。”
数据公布后,股指期货大幅上涨,道琼斯指数午槃上涨约165点,涨幅0.38%。与此同时,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0.15%,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18%。
目前,市场高度关注的潜在通胀指标保持稳定。 4月份以来,核心CPI(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仅环比上涨0.1%,同比维持在2.8%。
经济学家预计,随着企业努力适应特朗普总统大幅提升的关税税率以及不可预测的贸易政策,价格压力将持续加大。然而,他们也提醒,关税上调对消费者商品价格的影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显现,最终推动通胀率上升。
其中原因包括:经济数据存在滞后效应;关税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一些最激进的关税被削减、暂停或降低;企业提前囤货以应对关税,增加库存并通过折扣促销避免失去客户;此外,新关税初期的部分成本可能已被零售商和制造商自行吸收。
“请注意,这份报告涵盖的是5月份的数据,而多数重大关税调整是在4月或5月才开始实施,”经济学家指出,“我提醒大家,经济数据不会像市场那样迅速反应。在现实中,公司不会在如此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仓促做出招聘、投资或定价决策。这种调整影响还将持续数月。”
受关税影响下,一些面临更高关税的企业选择立即提高价格,而另一些则试图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例如5月中旬,沃尔玛CEO表示,这家全球最大零售商将“尽最大努力保持价格尽可能低”,但价格上涨预计将在5月下旬开始。
销售各类婴幼儿产品的公司如Lalo,面临的关税风险尤为严重。有研究指出,绝大多数婴儿产品(例如99%的汽车安全座椅)均来自中国。该公司一直努力向顾客说明公司的现状,每周发送“关税星期二”邮件,分享公司如何应对关税波动。
但最近的“关税星期二”邮件带来了不太受欢迎的消息:经过数月推迟,公司将不得不提高价格。
Lalo于周二宣布,大部分产品价格将从6月23日起上调。 “我们坚持了很久,但现在进口商品面临30%到55%的关税,部分产品则需缴纳10%关税。”Lalo表示,“很难向所有人解释我们必须维持运营,需要支付员工工资。这并非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实际上我们的利润因涨价反而受压。”
目前,Lalo已承担了大部分关税上涨成本,公司零售合作伙伴也分担了一部分。 “我们尽力将消费者负担降到最低,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我们进行了无数次模拟,但都未能成功,因为情况变化太快且频繁。”
5月物价涨幅受房租推动,关税成本恐致通膨升温
5月份的CPI报告显示,整体物价上涨主要由房屋相关通膨推动。当月房屋指数(衡量居住成本)上涨0.3%,但年通膨率降至3.9%,为2021年11月以来最低。此外,食品杂货和餐厅价格同样上涨0.3%,不过鸡蛋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下跌2.7%。
服务业通膨较为温和,经济学家认为这可能反映需求疲软及消费者支出减少。不过也有经济学家指出,机票等项目的通膨下降可能与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季节性调整有关,他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该局最近的减税措施是否影响数据。
周三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报告显示,关税上调对整体物价的影响有限,但部分关税敏感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家电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上涨0.8%,创近四年来最大月涨幅。此外,玩具价格也连续第二个月上涨,季增1.3%。体育用品和工具价格呈现类似走势,但服装价格则下降0.4%。
据相关报告显示,5月CPI数据并未显示外国制造商为关税买单。报告中提到,美元并未走强,且不含关税的进口价格也未下降,表明目前承担关税成本的是进口商品的美国企业,而这种成本负担不可能永远持续,暗示未来几个月消费者物价可能会上升。
而企业是否能继续利用利润吸收价格上涨,周四即将公布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将提供更清晰的答案。
不过,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现有经济数据不足以让联准会政策制定者摆脱长期的观望态度。
有经济学家表示,最新的CPI数据会让依赖数据的联准会官员感到麻木。通膨尚未明显回升,且整体就业仍稳健,令政策行动的紧迫性降低。不过,他也警告,就业增长正开始放缓,裁员公告增加,失业率因劳动参与率降低而保持稳定,移民减少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下行压力。随着经济裂缝扩大,政策制定者可能变得麻木,选择无所作为,这是潜在的风险。
为了控制当时快速上涨的物价,央行从2022年开始大幅提高利率,此后尽管物价问题有所缓和,但只进行了有限的降息。目前,美国中央银行联准会希望看到通膨率达到2%左右。
周三,特朗普再次呼吁联准会降低借贷成本,并表示通膨问题已经消退。但分析师表示,鉴于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性,联准会可能仍会犹豫不决。有经济学家表示,“美联储将采取反应措施,并希望观察今年夏天关税对通胀造成更大打击时通胀将如何变化。”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通胀走势始终牵动着政策制定者、企业与消费者的神经。尽管短期数据带来了些许缓解,但潜藏的结构性压力和政策滞后效应提醒我们,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