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2025年下半年,美国面临通膨趋缓、经济放缓与关税上升等多重挑战,联准会与政府政策动向将成为影响市场与经济前景的关键。
进入2025年下半年,投资环境正面临诸多交错变数。一方面,通膨压力虽已逐步缓解,但全球贸易政策与地缘风险仍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数据开始显示出动能放缓的迹象,市场对政策走向的敏感度也明显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准会与政府的政策反应,尤其是利率与关税的变动,将成为影响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
上周,美国联准会召开7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至4.5%的区间不变。主席鲍威尔表示,目前关税对通膨的具体影响仍不明朗,预期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全面反映。他并未明确释出9月降息讯号,但市场对下次会议启动降息的预期明显升温。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在8月1日贸易协议最后期限前,明确了其关税政策走向。在部分情况下,美方与英国、日本及欧盟等达成了新协议。但对其他贸易伙伴则调升了关税,多数税率达15%甚至更高。根据相关资料估算,美国整体平均关税可能已由原本约2%上升至超过3%,预示未来商品价格与消费力或将面临持续压力。
此外,美国劳动市场也显现出降温迹象。最新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上月新增就业人数仅7.3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4万人,且前两月数据亦遭大幅下修。同时,失业率由4.1%小幅升至4.2%,为年内新高。
整体而言,尽管市场先前反弹强劲,但投资人正逐步消化关税上调、就业放缓等潜在风险。不过,联准会降息预期升高,加上新税法可能释出的财政刺激,有望在未来数季为经济提供更稳健的支撑,为迈向2026年铺平基础。
联准会目前维持利率不变,但9月降息的可能性增加
在7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上,美国联准会决定维持基准利率于4.25%至4.5%之间,未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有两位委员反对维持利率不变,表明内部对降息时机已出现明显分歧。
联准会主席鲍威尔在会后记者会中强调,目前仍有多项不确定性影响决策。尤其在关税政策方面,尽管美国已与部分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协议,关税走势趋于清晰,但其对通膨与整体经济的实质冲击尚未完全显现。他指出,这些影响可能会较市场预期更缓慢地反映在数据上,这也是本次决策保持观望立场的重要原因之一。鲍威尔进一步表示,联准会仍倾向认为关税造成的物价上涨将是一次性影响,而非结构性通膨压力。然而,在缺乏足够证据前,联准会选择维持政策弹性,以便根据未来数据灵活调整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或许成为联准会立场转变的关键推动力。尽管此前鲍威尔认为就业市场总体平衡,职位空缺逐步减少,但最新的7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新增职位大幅低于预期,且过去数月的数据也被向下修正,失业率小幅上升至4.2%。这些数据突显出劳动市场正在显著放缓。
鉴于联准会的双重使命“稳定物价与实现充分就业”,市场普遍预期其政策焦点将逐步转向支持疲弱的劳动市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认为联准会9月启动降息的可能性已升至约80%,远高于FOMC会议结束后的38%,显示预期出现快速转向。

关税税率正在上升,可能意味着商品通膨上升
8月1日关税截止日期已过,美国政府已与许多贸易伙伴商定了贸易协议和关税税率。这些关税税率从10%到41%不等。目前,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将从年初的2%左右升至约18.3%,达到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准。而最新一轮关税将于8月7日生效。
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税率范例:

虽然过去几个月关税已陆续上调,多数贸易伙伴的税率已达约10%,但若关税进一步上调并维持高位,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推升商品通膨,进而压抑消费需求。企业若在关税正式生效前大量囤货,短期内可能转向消化库存,并需加快补货速度。而原本愿意透过压缩利润吸收部分关税成本的企业与供应链伙伴,可能难以长期承受,进一步导致商品价格上行、部分品类需求下滑,整体可支配支出亦面临压力。
不过,有专家认为,正如联准会所暗示,关税的影响或将仅限于一次性价格调整,随后对通膨的推动力可望趋缓。值得注意的是,美国CPI通膨篮子的主要构成为服务类支出,约占64%,而商品仅占36%。因此,尽管商品通膨可能受到关税推升,但若服务通膨如近月所见持续放缓,整体通膨压力可能仍相对可控。
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情势正在显著下滑
在上周美国就业报告公布之前,市场普遍认为通膨正在上升但似乎受到控制,美国劳动市场也显得韧性十足。然而,7月的就业报告凸显出,美国劳动市场的表现比数据所显示的更为疲软。
7月就业报告显示,美国新增就业人数共7.3万个,远低于预期的10.4万个。或许最重要的是,过去两个月的数据被大幅下调,总计减少了约26万个就业机会。这使得过去三个月的平均就业人数增幅为3.5万个,远低于前三个月12.7万个的平均增幅。

失业率从4.1%小幅上升至4.2%,虽略有走高,但仍远低于历史均值。与此同时,劳动参与率降至62.2%,为2022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新增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领域,而政府与制造业岗位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年薪资增长率为3.9%,仍高于约2.7%的通胀率,意味着消费者仍享有实质薪资的正增长。
专家们认为,就业数据显著放缓,显示美国经济可能正步入增长减速阶段。疲软的劳动力市场叠加关税上调,或将对家庭支出构成一定压力。然而,这也增加了联准会尽早降息的可能性,而市场对此已有所反应。尽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减弱,但专家们预期不会出现衰退。展望2026年,随着利率下调以及税收立法带来边际财政刺激,经济有望逐步恢复动能。
保持多元化和高品质,并理性投资
自4月8日以来,标普500指数已从低点反弹超过20%,反映出金融市场早前表现强劲。然而,随着投资人逐步消化关税上调与就业市场疲软的影响,市场波动性可能加剧。在这样的环境下,专家建议,投资人可考虑藉由波动时机重新平衡资产配置,在股票与债券之间实现多元化,并伺机增持具吸引力估值的优质资产。
目前正值第二季财报公布期,截至目前已有超过八成企业的获利超出市场预期,显示整体企业获利仍有望维持正成长。此外,联准会今年可能展开降息,而新一轮税改亦预计将于2026年生效,这些政策面利多有望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在资产配置方面,部分专家持续看好美国的大型与中型股。产业选择上则偏好结合成长性与价值潜力的领域,包括非必需消费品、金融以及医疗保健。在固定收益市场中,美国投资等级债券,特别是7至10年期的中长天期债券,目前仍具吸引力,不仅可锁定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准,若联准会如预期降息,亦具备资本增值的潜力。
当前的经济与政策环境正处于转型交汇的关键时刻。面对利率政策的不确定、关税变化所引发的供应链重组,以及就业市场动能放缓,市场短期内势必持续震荡。然而,历史证明,真正具备前瞻眼光的投资人,往往能在充满挑战的时期识别机会、积极布局。专家们认为,透过长期思维与稳健配置,不仅能穿越周期波动,更能在下一轮经济扩张中站上更高的起点。未来,唯有结合宏观视野与灵活策略,方能在多变的金融环境中掌握主动权、持续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