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Lululemon作为运动休闲服饰行业的领军品牌,正因全球经济变化和激烈竞争面临重大挑战,其下调利润预期引发股价大跌,未来全球战略备受关注。
作为运动休闲服饰行业的领先品牌,Lululemon凭借持续的创新设计和鲜明的品牌特色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和竞争日益激烈,这家曾经的“瑜伽裤之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压力。
近日,Lululemon在发布业绩的同时下调了利润预期,导致其股价槃后暴跌约22%。从昔日的市场霸主地位,到如今在关税与激烈竞争夹击下的艰难处境,Lululemon未来的全球发展何去何从?
第一季度业绩:营收增长但下调利润
据Lululemon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继续增长,但盈利能力面临一定压力。报告期内,净利润为3.14亿美元,合每股收益2.60美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3.21亿美元(每股2.54美元)。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从22.1亿美元升至23.7亿美元。
核心运营数据方面,公司总净收入达24亿美元、全球门店总数达770家、单季净增3家。数字渠道贡献收入9.61亿美元,占总营收的41%。其中,男装收入同比增长8%,女装增长7%,表现稳健。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7.7%小幅提升至58.3%。不过,营业利润率从上年同期的19.6%下降至18.5%,反映出成本结构和运营效率面临一定挑战。
而从市场结构来看,公司近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北美市场(美国和加拿大),中国大陆市场占比约12%至14%。其全球供应链布局广泛。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最新财测中假设,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30%的关税、对其他釆购国征收10%的关税,这一因素已开始对成本结构造成影响。
受以上关税影响,Lululemon表示,展望第二季度,预计营收将在25.35亿至25.6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7%至8%。净增14家门店,并完成9项门店优化工程。与此同时,毛利率预计将同比下滑约200个基点。全年营收指引虽然仍然维持在111.5亿至113亿美元,但营业利润率展望则由同比下降100个基点下调至下降160个基点,显示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
在公布利润预期后,Lululemon(LULU)股价暴跌20%。面对市场如此剧烈的反应,该公司也迅速作出回应,指出由于在美国关税政策及市场日益竞争的影响下,其供应链和定价策略都面临着重大调整。
美国关税阴影下:价格与供应链策略
今年以来,受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影响,Lululemon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面对不断加剧的关税压力和消费环境变化,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坦言,公司正处于应对复杂挑战的关键阶段。他指出,“关税为零售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消费者正重新评估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去几个月,多家美国零售商陆续下调或撤回财测。例如,Abercrombie&Fitch和梅西百货因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纷纷下调利润预期。 American Eagle更是撤回全年指引。 Lululemon的竞争对手Gap则预计其旗下Athleta品牌可能面临1亿至1.5亿美元的关税影响。此外,Nike亦表示将提高部分产品售价,尽管未明确是否与关税相关。
作为回应,过去几个月,Lululemon已在全组织范围内启动应对机制,重点包括严控运营开支、优化供应链效率,并评估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定价策略此外,还加快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强化与供应商的协同,并充分运用“双源釆购”策略以分散风险。同时,公司对价格策略进行了系统性审视。
McDonald对此表示,“我们的定价始终与产品创新同步推进,并聚焦于扩大市场份额。我们将继续坚持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提价策略,同时反映出我们对产品弹性的精准把控。”Lululemon首席财务官Meghan Frank在财报电话会议中也进一步说明,“为了缓解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我们将对部分产品线进行小幅度、策略性提价。这些调整将自本财季后半段起陆续展开,并延续至第三季度。”
尽管面临短期挑战,McDonald强调Lululemon的基本面仍极为稳健,“我们拥有行业领先的营业利润率,这为我们提供充足空间,应对与关税相关的成本上涨,同时维持对长期战略的持续投入。”目前公司账面持有现金约13亿美元,且无长期债务,为未来增长保驾护航。 ”他表示,公司将凭借强大的财务结构与核心竞争力,把挑战转化为增长的起点。
然而,Lululemon眼下面对的却不仅是关税影响下消费者信心疲软的“内忧”,还有来自其他品牌竞争白热化的“外患”。
品牌竞争日益加剧:不再独领风骚
曾几何时,lululemon凭借一条标志性的瑜伽裤,在全球运动休闲领域建立了极高的品牌认同与文化认同感,尤其在中产女性消费者心中占据了独特地位。但如今,随着运动休闲风格的全面流行,Lululemon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成为众多品牌围攻的对象。
在低价位市场,来自中国的快时尚巨头Shein持续冲击Lululemon的价格优势。 Shein以惊人的上新频率、超低售价及高度社交化的电商平台,快速抢占了对价格更加敏感的年轻消费者群体。对于这些人来说,功能性和品牌不再是唯一考量,性价比与“新鲜感”成为主导,Lululemon相对高昂的定价策略因此遭遇挑战。
而在中高端领域,Alo Yoga和Vuori等新兴品牌的迅速崛起,对Lululemon构成了正面威胁。它们不仅在风格定位上与Lululemon高度重合,而且大力推进门店扩张,构建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沉浸式零售体验。在资本的强力支持下(Vuori获得软银投资,Alo则不断强化名人联动),这些品牌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发起直面竞争。
而更严峻的是,Lululemon在核心产品瑜伽裤上的领先优势正在被追平。众多新兴品牌不仅在剪裁、面料与功能性上快速模仿甚至超越,还不断推出更具设计感、风格多样的产品线,满足多样化穿着场景。 Lululemon若不加速产品创新与系列拓展,其产品力壁垒将面临瓦解的风险。
受此影响,在全球市场来看,本季度,Lululemon在加拿大收入增长达9%,在整体北美市场中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作为北美主要市场之一的美国,尽管Lululemon在其市场依旧保持增长,增速却显著放缓。
但与之相比,Lululemon在中国市场却依然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持续扮演着推动公司全球扩张的关键角色,也成为了Lululemon的“战略重心”的首选。
中国成全球战略重心:市场预计增长25%至30%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月2日的2023年第四财季(涵盖春节黄金周),Lululemon在中国大陆实现了高达39%的收入增长,远超预期。这一表现不仅显著领先于美洲市场“零增长”的同店销售额,更以一己之力拉动公司国际业务增长22%。
目前,Lululemon已在中国大陆布局154家门店,并持续加码品牌在中国的投入。 6月初,CFO Frank在财报会议中直言,“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他透露,品牌对门店表现极为满意,未来计划进一步扩展门店规模,强化男装、女装及配饰品类的全面覆盖,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中国市场的流量红利和销售潜力。
相比其他市场,中国消费者对Lululemon的忠诚度更高,折扣比例更低,全价销售占比更高,品牌利润空间优渥。 Frank进一步指出,2023年中国市场的强劲势头让管理层对2024年实现25%至30%的年增长充满信心。
此外,Lululemon高层也在持续释放战略信号,强调中国市场对品牌全球化进程的意义。 CEO McDonald表示,“就市场渗透率和品牌认知度而言,我们在中国仍处于初期阶段,但顾客增长活跃,粘性强。未来,中国将是我们全球扩张中最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地缘政治紧张交织的背景下,Lululemon正面临一场品牌、供应链与战略韧性的多重考验。但这场考验,也正倒逼这家“瑜伽裤巨头”加速完成从单一产品依赖向多元市场布局、从线下门店驱动向全球生态系统构建的转型。从全球收入历时26年增长至100亿美元,到今天将目光聚焦东方,Lululemon正以中国为战略支点,开启下一个高速增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