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近年来,借助人工智能和AI芯片的快速发展,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新一代掌上游戏设备,激烈竞逐下一波市场风口。
各大厂商纷纷推出全新掌上游戏设备,力图抢占下一波市场风口。上周,任天堂发布了备受瞩目的Switch 2,引发热烈关注而近日,微软携手华硕ROG推出了其首款手游掌机,直面索尼和任天堂等强劲对手,力求吸引更多玩家回归掌机阵营。
这股掌机潮流再次兴起的背后,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特别是AI芯片的发展为掌机性能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谁能掌握AI芯片的核心优势,谁就有望在掌上游戏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作为投资者,我们或许可以思考一个问题:AI驱动下的掌机浪潮,是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人工智能投资风口?
微软ROG Xbox Ally:合作打造新一代游戏掌机
6月9日,在Xbox Games Showcase发布会上,微软正式宣布推出首款Xbox品牌掌上游戏机:ROG Xbox Ally系列,由微软携手华硕ROG共同开发。该系列包括两款型号,基础版Xbox Ally和高性能版Xbox Ally X。

标准版Xbox Ally釆用更节能的Ryzen Z2 A处理器,基于Zen 2架构的4核心8线程CPU,搭配8核心RDNA 2图形处理器。该芯片TDP为6W至20W,相较于年初发布的Ryzen Z2 Go,能耗更低,主打长效续航。
而高阶版Xbox Ally X则釆用定制的Ryzen AI Z2 Extreme处理器,配备8核心16线程Zen 5架构,最高时钟频率达5.0GHz,内建16组RDNA 3.5 GPU单元,并集成具备50 TOPS算力的AI加速单元/NPU,符合微软对“Copilot+ PC”的标准定义。
两款掌机均搭载高清触觉反馈技术。 Xbox Ally配有霍尔效应模拟扳机,而Ally X则升级为具“脉冲反馈”的增强型扳机键,手感更接近PS5 DualSense手柄。同时,设备内建6轴IMU惯性传感器与可编程后键,并支持陀螺仪操作。
作为一款融合Xbox元素的掌机,相比较其他的Win掌机,Xbox Ally系列掌机将会搭载独有的Xbox按键,实现Game Bar的快速调出。此外Xbox Ally掌机也沿用了Xbox手柄出色的人体工程设计,在游玩的时候更加舒服,甚至备受好评的无障碍设计也将加入到Xbox Ally之中,来为用户提供平滑的使用体验。
微软表示,ROG Xbox Ally系列将于今年假日季正式发售,售价尚未公布,但预计与现有ROG Ally相近,高性能版可能定价约800美元,而标准版则略便宜,吸引Xbox生态用户与Win掌机玩家的关注。
Sony Portal:推出高性价比掌机
2023年,索尼/Sony推出了之前掌机PlayStation Portal Portal Remote Play,定价200美元。这款设备可搭配PS5进行串流,所以谓之“远程播放器”,属于PS5的专用串流设备。它配备了一块8英寸LCD屏,能够以60 fps的速度提供1080p分辨率画面,而且手柄支持自适应扳机和触觉回馈。

索尼表示,“PlayStation Portal是家庭游戏玩家的完美设备,他们可能需要共享客厅电视或只是想在房子的另一个房间玩PS5游戏,而PlayStation Portal可通过Wi-Fi远程连接到PS5,因此玩家就可以轻松将他们正在玩的游戏从PS5上转到PlayStation Portal上接着玩。”
据介绍,PlayStation Portal可以游玩PS5主机上安装的“受支持游戏”。它配备了专用的Dualsense控制器,还包括一个用于有线音频的3.5mm耳机孔,不支持需要耳机的PS VR2游戏以及通过PlayStation Plus Premium云流传输的游戏。
任天堂Switch2:成有史以来首发销量最高的游戏机
任天堂最新一代Switch 2一经上市,便有望改写游戏机历史纪录。据消息人士Nintendo Prime透露,Switch 2在发售首日的全球销量已突破300万台,超过了Valve Steam Deck的总销量,几乎相当于整个PC掌机市场的体量。
Nintendo Switch 2,是一款由任天堂开发的混合式游戏机,于今年6月5日正式在多地上市。该机自2019年起投入研发,重点围绕与初代Switch游戏的向下兼容性设计。在售价方面,Switch 2于日本市场定价为449美元。

与前代一样,Switch 2具备便携、平板及电视连接三种使用模式。新版Joy-Con 2控制器依然可拆卸使用,并在操控响应与人体工学设计方面有所提升。新机配备更大的LCD屏幕与更高的内部存储,同时在图形处理、社交功能与用户界面等方面全面升级。其在掌上与桌面模式下支持1080p分辨率与120Hz刷新率,通过底座连接后可输出4K/60Hz的画面表现。
而这一切的背后,正得益于AI移动芯片的突破,推动掌机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带领整个行业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AI移动芯片突破:推动掌机迈入新阶段
在AI移动芯片的强力加持下,掌机市场正走向真正的“百花齐放”时代。曾几何时,随着手机游戏的普及,传统掌机一度被视为过时产物,似乎已无生存空间。但Steam Deck的横空出世不仅重塑了x86架构掌机的可能性,也激发了整个产业链的再度繁荣。其成功点燃了PC掌机热潮,引来华硕ROG Ally、联想Legion Go、微星Claw等传统PC巨头纷纷下场,与早期玩家GPD、壹号本、AYANEO同台竞技,推动赛道迅速扩容升级。

AI移动芯片的突破,这一转型路径与AI PC的发展逻辑高度契合。 PC掌机虽小,但其结构复杂、生态独立,其本质是“游戏为核”的微型PC。在AI技术迁移的过程中,这些掌机将不仅可运行3A大作,也能承担轻办公、内容生成、AI交互等多重任务。更重要的是,芯片性能的提升让这些能力得以落地。
AMD等芯片巨头已敏锐察觉到这一趋势,加速布局。今年6月,AMD发布掌机专用SoC,Ryzen Z2 A与旗舰级Ryzen AI Z2 Extreme。后者不仅拥有顶级的CPU与GPU规格,还首次在掌机中引入高达50 TOPS的NPU(神经处理单元),为本地AI负载提供硬件支撑。这意味着AI不再只是掌机里的“宣传术语”,而是驱动交互和性能跃迁的核心引擎。
而近期微软ROG Ally X正是这一变革的落地体现。其高端机型将搭载Ryzen AI Z2 Extreme,不仅支持本地AI加速的高性能游戏体验,也兼容Xbox云串流。而面向大众市场的基本款,则以Z2 A应对入门级需求。这两款新品的推出,表明掌机产业正从“复兴”迈向“重构”阶段,不再只是手机游戏的延伸,而是全新定义下的“AI边缘终端”。

可以预见,在AI芯片的持续进化与大厂共同参与的推动下,掌机已不仅是情怀的延续,而是一个正站在新时代风口上的智能终端新品类。在技术、生态与需求三者共振下,这场由AI支撑的掌机浪潮,或将迎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
随着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创新,掌机不仅将成为玩家随身携带的娱乐神器,更有望成为连接数字生活各个维度的智能枢纽。游戏不再是单纯的消遣,它越来越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与生活方式的延伸。而下一代掌机的机会,就藏在这种生活方式转变的缝隙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投资者,我们或许可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当AI算力逐步下沉至边缘设备,掌机的技术含量与市场空间正在被重新定义,谁能在芯片、生态与用户体验上抢占先机,谁就有望引领下一轮产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