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红旗,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象征,正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重塑,迎接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新时代,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红旗,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符号,承载着无数的时代记忆与文化象征。从1958年诞生至今,它经历了无数次的蜕变与创新,始终站在中国汽车发展的前沿。如今,随着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红旗正以崭新的姿态踏上品牌重塑之路。
对于一个深植于国家象征与民族情感的传统品牌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品牌之一,红旗正以全新姿态重塑自我,加速迈向智能化、电动化的新时代。
从“国车”到新能源:红旗品牌的新起点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红旗不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更承载着一代人的情感记忆和家国情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轿车曾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代表,象征着自主制造的荣耀。改革开放以来,红旗在继续承担“国车”角色的同时,也逐步迈向市场化,开启品牌重塑之路。
红旗品牌诞生于1958年,名称寓意“红旗飘扬”,象征着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精神。首款红旗轿车以美国克莱斯勒帝国C69为原型设计,起初仅供国家高级官员使用,具有极高的政治象征意义。
作为中国一汽集团旗下的高端汽车品牌,红旗自创立之初便参与国家重大活动,是中国本土高端汽车的代表之一。自那时开始,红旗轿车一直是国家阅兵、庆典等重要场合的指定用车。

2018年1月8日,中国一汽正式发布红旗品牌新战略,提出“中国式新高尚精致主义”作为品牌核心理念。此后,红旗频频亮相重大场合并积极拓展文化、科技等多元合作。同年7月举行品牌60周年庆典、10月成为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钻石合作伙伴。 2019年起,红旗与故宫博物院展开战略合作,并参与原创音乐剧“真爱·梁祝”的制作、同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红旗嘉年华并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而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2022年4月,红旗携旗舰车型E-HS9进军以色列,于特拉维夫正式上市,标志着品牌全球化布局迈出坚实一步。 2024年4月25日,红旗全新车型H9发布,并于北京车展首日推出全新子品牌“金葵花”,旗下“国雅”、“国耀”、“国礼”三款车型同步亮相。同年11月12日,红旗在“红旗品牌新能源之夜”发布“天工”纯电平台与“九章”智能平台,并推出中大型豪华纯电SUV“天工08”,彰显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与战略决心。
尽管红旗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但其特殊的国家象征意义仍不可忽视。 202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时所乘坐的正是红旗N701防弹豪华轿车,而前美国总统拜登虽然乘坐号称“野兽”的全装甲凯迪拉克,但他对红旗座驾亦表现出浓厚兴趣,称其“很漂亮”。
发展至今,红旗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老派”形象的束缚。有专家表示,“背靠一汽集团,红旗拥有坚实的品质保障、品牌传承和历史积淀,这些要素都共同构建了红旗品牌的真实信誉和广阔前景。”
在此基础上,红旗加速了新能源转型步伐,从技术创新到品牌重构不断取得突破。红旗不仅在高端定制领域展示了豪华气度,更在智能科技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创新能力,成功勾勒出品牌未来的清晰蓝图。
新能源转型提速:从技术突围到品牌重构
自2023年宣布“全面转向新能源”战略以来,红旗并未止步于产品电动化,而是展开一场涵盖品牌、技术、产品架构的全方位重。其战略核心在于将“国车”时代积累的文化与情感资产,转化为新能源时代的独特竞争优势。
如今,红旗通过品牌架构重组,打造“金葵花”子品牌以及“天工”、“H”两大产品序列,实现由单一身份向多元价值的转变。
在4月结束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汽红旗以一场科技盛宴全面展示其产品矩阵与转型成果。从千万级定制车型“兰亭雅韵”、主打主流市场的纯电SUV天工06,到搭载自研芯片的智能座舱系统,再到首次亮相的飞行汽车“天辇1号”,红旗在高端定制与智能科技两端同时发力,勾勒出清晰的未来图景。
“金葵花”系列瞄准超高端市场,以“耀”、“礼”、“雅”、“悦”四大国宾车队为原型,将非遗技艺与东方美学融入千万级定制座驾。而天工家族则以智能科技、年轻化设计为核心,主攻15万至3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打通更广泛消费层。

红旗不仅推出了价格亲民的智能产品,践行“科技平权”,也通过高端定制车型彰显“文化溢价”,实现品牌价值双向延展。
售价17.98万元起的纯电SUV“天工06”,是红旗抢占主流市场的关键之作。其搭载“司南智驾”系统,支持城市领航辅助功能,7纳米双核芯片实现“可见即可说”的语音交互,毫秒级响应的超级四驱系统更显科技实力。相较同级产品,其智能化配置对标30万元车型,但售价仅为特斯拉Model Y的60%,极具性价比。
此外,近日红旗电动车也计划进军香港出租车市场,推出“红旗换电的士”。其售价18.8万元,较目前企业采用的比亚迪和上汽电动的士便宜约一半。此次合作由香港政府资助的企业购买3000辆红旗电动出租车,以配合“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据相关消息指出,红旗本月20日在香港举行新车发布会,港府更会派出高层官员出席,据悉第二把手、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亦受邀,可见官方重视程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红旗的技术战略同样体现出高度聚焦与长期主义。公司将每年营收的8%至10%投入研发,远高于行业5%的平均水平,核心聚焦于全固态电池、车规级芯片与智能驾驶三大关键领域。
在电池方面,红旗投资超50亿元打造专项实验室,携手清华大学与中科院物理所,攻克固态电解质与界面稳定性难题,实现66Ah固态电芯量产验证。该电池相较主流三元锂产品能量密度提升30%,并顺利通过枪击、针刺等极端测试,展现优异的安全性能。
在芯片方面,红旗发起“红芯工程”,联合中芯国际、寒武纪等科技企业,投入30亿元推动5纳米制程技术突破,向自主算力迈进。
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斥资20亿元构建“司南智驾”技术体系,自建占地1200亩的测试场,覆盖300余种复杂路况,包括雨雪、沙尘、隧道等极端环境,累计测试里程已超1000万公里。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红旗正将发展重心拓展至海外市场。公司计划于今年在全球范围内建设超过700个体验中心和1,000个售后服务网点,力争将海外销量占比从当前的10%提升至2030年的25%。在去年巴黎车展上,红旗展出了其纯电车型EH7与EHS7,并已启动海外预订,布局已初见成效。
早在2022年,红旗便成为首个加入迪拜警方巡逻车队的中国电动车品牌,标志其国际影响力初步建立。与此同时,红旗还与电池制造巨头宁德时代及朗新新能源合作,在香港启动E-QM5电动出租车的电池更换网络建设,并计划将该模式推广至整个香港及东南亚市场。
在产业协同方面,2025年3月,红旗母公司一汽集团与新兴电动车制造商零跑汽车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开发方面展开深度协作,重点聚焦出口车型的研发与布局。
红旗坚信其深厚的品牌历史将助力打开全球市场,同时通过产品现代化转型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公司强调,在总部所在地长春市冬季气温常年低至-10℃至-30℃时,其新能源车型电池仍可保持98%的电量输出,这一性能优势有望成为打动寒带市场用户的关键因素。正如有行业专家对此分析,“这完全可以成为红旗的一张王牌。虽然入局略晚,但只要方向对,就永远不算晚。”
红旗在短短两年间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新能源车型销量年均增长4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用户总量突破200万。得益于持续投入与技术聚焦,红旗两年内累计突破核心专利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65%,为其新能源战略提供坚实技术支撑。目前,公司正朝着2025年年销50万辆的目标稳步迈进。
红旗重建生态:围绕用户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能源时代,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卖产品”转向“建生态”。红旗也在加速从单一制造商转型为用户共创平台,致力于以差异化服务与全场景连接,打造专属的品牌生态系统。
围绕“金葵花”高端用户,红旗构建起“五大专属”服务体系:设立专属本部响应团队、定制城市会客厅、提供直升机救援等极致服务体验。在“兰亭雅韵”交付仪式中,红旗更邀请非遗大师打造手工礼盒,借助文化仪式感提升品牌认同,赋予车辆更多情感与身份象征。
而面向主流市场的“天工”系列,红旗则通过尊享俱乐部链接政商资源、组织高端交流活动,将车主培育为品牌传播者。据统计,30%以上的新增用户来自老车主推荐,口碑裂变效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尤为显著。
在智能座舱方面,红旗灵犀系统接入DeepSeek大模型,具备主动学习与场景触发能力,例如可依据通勤习惯自动推荐充电站与路线规划。这一“无感交互”的背后,是对超300万用户出行数据的深度学习与算法优化。
而更具前瞻性的,是用户共创机制。红旗开放越野车型命名权并承诺将001号车赠予优胜者,同时推进改装端口开发计划,邀请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定义。共创模式打破传统产品单向交付的局限,实现用户与品牌间的价值双向流动。
面对全球产业链波动与技术的困局,红旗构建“芯片+”“绿电+”“氢能+”产业集群,探索可复制的中国解决方案。
其中,“红旗1号”芯片是“红芯工程”落地成果之一。该项目釆用“定制研发+生态共建”模式:携手中芯国际突破5纳米制程瓶颈,联合“旗芯联盟”聚合设计、封测与软件企业,共筑国产芯片生态,既降低对外依赖,也通过规模化应用平衡成本。
在电池安全方面,红旗推出矩阵式绝缘防护技术,实现“单芯失效不起火”,并配备主动喷淋系统,将热失控降温速率提升至每分钟200℃。此外,红旗电池工厂率先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从矿源追溯到回收闭环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而在氢能领域,红旗借助东北地区极寒气候,在季冻区推动氢燃料示范运营,探索氢能在严苛场景下的规模化落地路径,加快全产业链成熟。
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竞争焦点从“性价比”转向体系力比拼。红旗则以全面重构的技术架构、差异化用户运营、产业协同能力,以及对未来能源多路径的前瞻布局,为品牌攀登价值链高端提供全新支撑。
从1958年打造出首辆“东风”轿车,到2025年飞行汽车问世,红旗66年的演进史不仅浓缩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轨迹,更成为中国品牌突破重围、向全球价值高地跃升的缩影。红旗的转型不仅是一次技术和市场的跨越,更是品牌精神的升华。从“国车”到新能源先锋,红旗通过不断创新和深耕用户需求,展现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的新风貌。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红旗不仅仅是在追逐市场份额,它更是在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为新时代的中国汽车工业书写新的篇章。未来,红旗将继续秉承初心,深度联结用户,与产业链各方共同推动中国品牌的全球崛起,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智慧、情感与力量的中国汽车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