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加拿大首次通过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向亚洲市场出口,标志着其能源战略迈向多元化和全球化,同时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压力与国际竞争等多重挑战。
1950年代,基蒂马特曾被誉为加拿大的“明日之城”。这座位于卑诗省、距阿拉斯加边境约150英里的沿海小镇,当年凭借大型铝冶炼厂、水力发电设施以及造纸与重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人口一度达到1.4万人。然而随着产业衰退与工厂关闭,当地经济陷入低谷,居民大量流失,城市陷入沉寂。
如今,基蒂马特正试图再次担起“未来之城”的角色。过去几个月来,一道在空中高达60公尺的橘红火焰成为当地新希望的象征,这是加拿大液化天然气公司/LNG Canada启动运作的开始。
在全球能源版图快速重塑的当下,液化天然气/LNG作为过渡时期的关键能源,正成为各国角力的新战场。面对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重组与气候目标推进的多重压力,天然气出口能力不仅意味着经济利益,更被视为国家影响力的一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加拿大这个资源大国正试图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迈出走向亚洲、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加拿大LNG首发亚洲市场
加拿大液化天然气公司于本周正式向亚洲出口液化天然气,代表加拿大首座大型液化设施正式启用。该计画由壳牌与多家亚洲能源企业共同出资,总投资超过400亿加元,也是加拿大西海岸规划中的首个LNG出口专案,将使加拿大天然气首次得以绕开美国市场,直销亚洲。
发展LNG产业反映了加拿大政府更广泛的能源战略。由新任总理马克·卡尼主导的政策主张,强调在减少对美国依赖的同时,加快开发本国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目标是将加拿大打造为全球能源超级强国。
加拿大能源部长Tim Hodgson表示,“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正在扰乱正常贸易秩序,不仅威胁到加拿大的就业与产业,也彻底改变了国际能源博弈的游戏规则。”Hodgson曾任高盛银行家,目前亦担任石油公司MEG Energy董事会成员。他指出,加拿大正在推动一系列液化天然气项目,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确保能源安全,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提升长期竞争力,并打造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然而,要实现这一战略并非易事。虽然加拿大跻身全球前五大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国之列,但多年来,联邦与地方政府始终未能建立起足够的基础设施,让本国企业能有效将碳氢资源出口至全球市场。目前,加拿大逾九成的石油与天然气仍出口至美国,并且往往以低于美国产品的价格出售,因为美国能够更便捷地将能源运往价格更高的亚洲与欧洲市场。
环境法规严苛、地理跨度广阔、资源多位于偏远地区,再加上强大的环保与反化石燃料运动,皆使得加拿大建设油气输送管道面临极大挑战。这也迫使加拿大长期依赖美国作为其主要出口市场。
与此同时,加拿大还必须面对来自美国的激烈竞争。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国,还正大力扩建墨西哥湾沿岸的一系列液化终端,计划将其LNG产能翻倍。特朗普政府高调宣示要让“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并惇促亚洲国家加大釆购美国天然气,否则可能面临惩罚性关税。加拿大在寻求突破之际,也不得不在这场激烈的全球能源竞赛中寻找自己的立足点。
对此,有分析师表示,“十年前,加拿大曾一度有望在与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竞赛中取得领先地位,毕竟从地理上更接近亚洲市场,同时与中国的关系也相对稳定。然而事实并未如预期发展。如今的问题在于,LNG Canada是一次性的项目,还是能够为后续多个大型液化天然气投资铺平道路?”
然而,批评者指出,若马可·卡尼未能抓住当前机遇,积极推动油气出口,加拿大经济不仅可能错失重要发展良机,还将面临更大压力。尤其在特朗普曾威胁若贸易谈判破裂将对加拿大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加拿大经济本已处于放缓边缘,这种不确定局势可能进一步激化资源大省阿尔伯塔的分离主义情绪。在多重挑战下,加拿大亟需找到有效路径,突破LNG发展困局。
加拿大如何突围LNG困局?
在过去15年中,加拿大共提出约20个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但截至目前,仅有位于基蒂马特的大型设施建成投产。其余多数项目要么仍在建设中,要么已被取消或陷入停滞。
目前在建的两个项目规模相对较小:其一是太平洋能源公司主导的Woodfibre LNG,选址位于斯阔米甚族/Squamish Nation原址上。其二是由原住民海斯拉族/Haisla Nation控股的Cedar LNG,一个釆用浮动平台设计的项目。另一个较具规模的计划是Ksi Lisims LNG,由Western LNG牵头、黑石集团出资支持,年产能预计达1200万吨,正在等待最终投资决定。此外,Tilbury LNG,这座自1971年运营的小型设施,正寻求扩建至年出口能力250万吨。
但与此同时,不少更大型的项目已被搁置或取消,包括雪佛龙和伍德赛德曾计划在基蒂马特建设的年产1000万吨工厂,以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主导、计划产能高达1800万吨的LNG项目。
有分析师对此指出,加拿大在发展LNG方面面临天然劣势,“美国和卡塔尔之所以能快速扩张液化终端,是因为它们已有大量现成的基础设施。而加拿大西海岸则几乎是从零起步,建设成本极高。”他补充,LNG项目还面临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抗议,往往导致工期延误和成本暴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LNG Canada配套的Coastal GasLink支线管道项目。这条长达416英里的管道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的蒙特尼盆地延伸至基蒂马特,穿越多座山脉。由TC能源牵头、KKR与阿尔伯塔投资管理公司/AIMCo参与投资,最初估算为几十亿加元,但目前成本已飙升至145亿加元,是原本预算的两倍以上。
尽管项目挑战重重,加拿大LNG业界仍保持乐观。 LNG Canada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库珀/Chris Coope表示,虽然加拿大存在特有的项目执行难度,但这类风险并非独有且可控。 “我们不认为加拿大特别有风险,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也会发生。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投资,是因为我们有信心管理这些挑战。”他进一步指出,加拿大具备成为全球LNG强国的核心条件,“我们拥有丰富的低成本天然气资源、直通海岸的管道网络、经验丰富的劳动力,以及向亚洲出口不必绕行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优势。这将为我们赢得宝贵的成本与时间优势。”
从加拿大基蒂马特出发,液化天然气运往日本仅需约10天,运输时间约为从美国墨西哥湾终端出发的一半,加快了面向亚洲市场的交付节奏。更重要的是,加拿大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釆成本极低,近期价格一度降至美国亨利港基准价的五分之一。此外,LNG Canada项目依托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清洁水力发电,能够打造全球碳足迹最低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链,进一步提升其在低碳能源市场中的吸引力。
根据能源咨询机构的评估,加拿大向日本出口液化天然气的综合成本,与来自墨西哥湾的美国竞争对手相当甚至略低。同时,在地缘政治紧张的大背景下,亚洲买家正积极寻求更加多元、稳定的供应渠道。不少专家近期纷纷指出,“太平洋盆地的需求持续上升,市场正在寻找美国以外的新兴供应来源。”
壳牌公司也对LNG前景持乐观态度。今年2月,该公司预测,随着亚洲国家努力减少煤炭使用、工业领域加速减排,到204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将较当前增长60%。壳牌认为,在这一趋势中占据更大份额,将带来可观的回报。
然而,加拿大若要兑现“能源超级大国”的雄心,仍需打破内部障碍。资源行业呼吁联邦与省级政府放宽限制、加快审批流程。新任总理马克·卡尼在气候政策上态度务实,承诺在推动减排的同时,也会与油气行业合作。他最近前往资源大省萨斯喀彻温省,与能源业高管及地方政府磋商,表示愿意在确保排放控制的前提下支持新管道建设与监管放松。
“如今的世界更加分裂和不确定,强化加拿大作为全球能源稳定力量的必要性前所未有。”卡尼在公开讲话中表示。为推进这一目标,卡尼政府上周推动通过了一项新法案,加快对被视为“国家利益”的大型项目进行环境审查。该法案计划设立一个联邦机构,确保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在两年内获得批准。然而,部分原住民团体强烈反对,认为新机制削弱协商义务,可能让政府在未经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强行推进项目。
事实上,原住民反对运动已导致多条管道计划搁浅。包括安桥公司曾提出、耗资79亿加元的“北方门户”项目,以及TC能源主导、预算157亿加元的“能源东部”计划,均因社会阻力与审批复杂而被放弃。即便是最终落地的跨山输油管扩建项目,也因审批延迟和法律诉讼,造价飙升至340亿加元,成为投资者对新项目望而却步的警讯。
2023年,加拿大每天向美国出口约390万桶原油,总值达1300亿加元。石油业者和部分政界人士提议建设横贯东西的输油管,以服务本国东部市场,并拓展欧洲出口。但由于成本高昂、政治阻力大,多数分析师对此持保留态度。
尽管新总理已废除部分碳税措施,业界仍对排放上限政策表达担忧。根据联邦去年11月公布的法规草案,加拿大油气企业需在未来八年内将排放量削减三分之一。有专家指出,“巴黎协定强调国际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但若每国各行其是,目标汇总难以真正解决全球问题。”他强调,加拿大若能扩大LNG出口,将在替代亚洲燃煤发电、全球减排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但若排放约束过紧,反可能削弱这一潜力。在此背景下,加拿大LNG产业或将迎来新的社会资本注入。
加拿大LNG或迎来社会资本新局
目前,在全球需求激增、液化天然气成为脱碳过渡关键的背景下,LNG被视为加拿大扩大能源出口的最快路径。然而,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仍面临环保组织的强烈质疑。 “从开釆到燃烧,液化天然气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污染程度仍高,是一种'脏能源',”有专家指出,“当全球正迈向再生能源,加拿大若选择加码LNG,只会陷入一个正在萎缩的市场。”
不过,情况也在逐步改变。一些曾坚决反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原住民团体,若能获得公平协商机会与股权合作机制,开始表现出对项目的支持意愿。这为卡尼提出的“能源超级大国”战略带来了重要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动力。
上月,管道运营商安桥公司/Enbridge宣布,将其位于加拿大西海岸的天然气输送系统12.5%的股份,以7.15亿加元售予一个由36个原住民族组成的联合财团。该系统总长逾1800英里,连接阿尔伯塔省与美加边境,是首宗获得联邦原住民基础设施融资机制支持的交易,旨在确保原住民族在关键能源项目中拥有实际所有权和决策权。
与此同时,在距离LNG Canada项目不远的道格拉斯海峡沿岸,海斯拉族正积极筹备Cedar LNG项目的建设。这项浮式液化天然气设施将成为加拿大首个由原住民主导的LNG项目。海斯拉族与彭比纳管道公司/Pembina Pipeline Corporation达成合作,获得每年330万吨的输气配额,天然气将通过Coastal GasLink管道,从蒙特尼盆地直送基蒂马特。
该公司代表表示,该项目不仅将为社区带来长期就业与经济红利,更有望成为推动“能源超级大国”愿景的范本。 “我们深知,真正成功的项目都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若加拿大想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让原住民族在资源开发中扮演核心角色。”
加拿大LNG产业的未来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是国家战略与社会和谐的综合体现。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加拿大必须在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强化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且可持续的能源出口体系。同时,尊重并积极融入原住民社区的利益和声音,将成为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保障,只有多方共赢,才能真正铸就“能源超级大国”的辉煌。
展望未来,加拿大正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这不仅是资源开发的机遇,更是塑造国家身份和国际影响力的时刻。只有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持续推动制度改革与社会共识的构建,加拿大才能打破固有桎梏,拓展更广阔的全球舞台,实现经济繁荣与环境责任的双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能源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