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在“购买本地产品”浪潮席卷加拿大之际,超市高喊爱国口号行销本地制造,却因标示混乱与误导争议,引爆企业诚信与监管失灵的舆论风暴。
在加拿大“购买本地产品”/Buy Local运动快速扩张,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股重要力量。消费者不仅希望透过选购当地商品支持农民与加工业者,更视此为对抗全球化冲击、维护本土经济的一种具体实践。
面对这样的转变,各大连锁超市也积极跟进,纷纷在行销策略中强调本地制造、加拿大产品等标签语言,并广泛使用象征国族认同的红色枫叶图案,意图激起消费者的情感连结。然而,这场以爱国为名的商业操作,在实际执行上却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从标示混乱、讯息模糊,到潜在的误导与欺瞒,逐步引发一场关于企业诚信与市场监管的舆论风暴。
加拿大超市“本地制造”标签惹争议
随着“购买本地产品”运动升温,加拿大主要连锁超市纷纷打出爱国主义口号,推出一系列强调支持本地农业的广告行销,吸引关心国内经济与就业的消费者。这股趋势在社会各界获得广泛共鸣,也使得民众在选购食品时,越来越重视产品标示上的产地讯息,期望自己的消费行为能为本地产业注入实际支持。
然而,这份好意却往往在购物现场遭遇挫折。近日有消费者指出,她在货架上看到的“加拿大产品”字样与实际商品标签上的“美国产品”产地讯息不符,让人感到混淆甚至被欺骗。这种看似小疏忽的错误,对消费者信任产生实质冲击,也暴露出零售商在标示管理上的漏洞与不一致。
事实上,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调查已揭露这类标示错误普遍存在。光是在过去八个月内,CFIA就收到近百起相关投诉,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案件最终确认违规。这些案例多与散装蔬果标示不实有关,显示错误可能不是偶发现象,而是一种结构性的监管与执行问题。
而走访三大超市品牌门市时,更进一步发现问题不限于散装产品,即使是预包装的水果、坚果等食品,也常出现原产国标示与实际来源不符的情形。像杏仁这类加拿大根本无法种植的农产品,竟也以“加拿大制造”的标签上架,凸显目前的审查与标准界定过于宽松,甚至可能构成误导。
专家学者对此现象也表达担忧。他指出,标示错误可能来自商品周转快、供应链混乱等营运问题,但这不能作为规避责任的借口。他强调,“加拿大制造”的标签不应成为泛用标语,而需对应实质的生产与加工条件,否则将严重稀释本地品牌的可信度。
随着“购买加拿大产品”运动进入新阶段,消费者对杂货店的耐性也逐渐消失。有学者更是直言,零售商不能再以“非恶意错误”来搪塞过关,应建立更严格的内部稽核机制,确保每一项产地标示都经得起检验。因为对广大购物者而言,产地不只是选项,更是信任的基础。
多家超市零售商的回应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错误之一出现在Sobeys的农产品区。一个显眼的大型广告牌写着“加拿大产品蓝莓”,用红色枫叶营造出强烈的本地形象。然而,仔细查看包装上的细节标签却写明“美国产品”,这种明显矛盾让购物者难以信任现场资讯的真实性。对此,专家直言,这种标示属于虚假广告,无论是否出于疏忽,都应该受到监管机构的严肃审视。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Loblaws的门市中。发现多种蔬果如浆果、南瓜与茄子,其货架上标示来自“墨西哥”,但实际商品标签上却标明为“美国”。这种标示混乱不仅造成消费者困惑,也可能涉及违反食品原产国标示的法律规范。在Metro超市,黑莓与覆盆子的产地标签也出现了相同的矛盾,显示这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广泛存在于多个品牌与地点的系统性问题。
更夸张的例子出现在Loblaw旗下的No Frills超市,一盒草莓包装印着“加拿大制造”与枫叶图案,但其实来自美国。虽然这些草莓可能确实是在加拿大包装,但根据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的规定,仅在本地进行包装并不足以标示为“加拿大制造”,这样的标签是不合适且具有误导性的。这也揭示出目前食品标示规范与实务执行之间存在落差,容易让零售商“擦边球”。
有学者对这类现象提出严厉批评。她指出,各大连锁超市花费大量资源制作精美的购买加拿大产品广告,以展现爱国形象并吸引消费者情感共鸣,却未同步投入相应资源确保标示准确性。她直言,“既然愿意花钱做行销,也应该愿意在后台做功课,确保标示内容名实相符。”否则,只会让消费者对这些品牌失去信任。
首次影响,Loblaw虽未回应草莓标示的细节问题,但不久之后,该产品上的枫叶图案与“加拿大制造”字样便悄然下架。三家公司均在声明中强调对标示准确性的承诺,并坦言在面对庞大产品流动与快速补货时,错误难以完全避免,但他们会持续改善内部流程与员工训练,以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
Metro的发言人也表示,已向各分店下达再次检查标签的指示。 Sobeys方面则称,生鲜产品周转频繁,标示错误虽非蓄意,却确实影响消费者信任。 Loblaw与Metro进一步表示,鼓励顾客主动通报标示不符的情况,并重申会加强与门市团队的合作,确保标示政策落实,维护市场公平与消费者权益。
进口但在加拿大制造?
为了响应愈演愈烈的“购买加拿大产品”运动,加拿大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如Sobeys、Loblaws与Metro纷纷在店内推出以红色枫叶为标志的行销标示系统,试图营造出支持本地农业、促进国内就业的积极形象。在货架、包装与宣传物中,枫叶图案被大量使用,几乎成为加拿大制造的象征。然而,当这个象征被过度泛化,甚至出现在进口商品上时,其原本所承载的价值与意义便被严重稀释。
Sobeys旗下自有品牌Compliments的一系列进口产品,包括冰淇淋甜筒、沙拉酱、生坚果与全麦饼干等,都印有醒目的枫叶标志。令人疑惑的是,这些产品的包装上明确写着“为Sobeys进口”,却未见任何说明其是否经过在地加工,亦或与加拿大有何实质联系。这样的做法令消费者无从辨别,也与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对加拿大制造或加拿大产品的定义相矛盾。
根据CFIA规定,“加拿大产品”必须是完全或几乎完全在本国制造,而“加拿大制造”则要求该食品的最后一次主要加工程序需发生在加拿大境内。换句话说,仅在加国进行包装或分装的进口食品,若未达到相关标准,是不应该使用这类标识的。然而,这些Compliments进口商品包装上既无清晰说明其生产历程,也未标示任何关于加工地点的资讯,让消费者无法做出明智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场由标签错误引发的信任危机,应促使零售业者深思:如果真心希望消费者支持本地产品,就应当以同等诚意回报消费者的信任。爱国行销不该仅止于图像与口号,而必须落实于标示准确、资讯透明的每一个细节中。
从根本上说,真正的“加拿大制造”不只是商品的来源标签,更是一套对品质、诚信与责任的承诺。当枫叶成为企业推销的符号,它所代表的不该是模糊与含混,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信赖保证。唯有这样,加拿大本地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也让支持本地不再沦为一句空洞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