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任命變裝皇后網紅為“數字大使”吸引新兵,引發"Woke Culture喚醒文化"爭論!

美國海軍任命變裝皇后網紅為“數字大使”吸引新兵,引發"Woke Culture喚醒文化"爭論!

發布日期:

政治 Politics 文化 Culture


要點:
美國招不到新兵,竟然想出借“變裝皇后”的點子來吸引新兵參軍,此舉引發大規模批評。Woke Culture/覺醒文化已經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同并呈現出極強的傳播力,讓社會更加包容。與此同時,產生的矛盾也日益增加,導致社會極度分化。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近年來,美軍面臨嚴重的人員短缺問題,導致今年美國海軍打出“奇招”,使用變裝皇后網紅作為在線大使吸引年輕新兵,這引發了關於LGBTQ+包容和喚醒文化運動的激烈辯論。

Yeoman 2nd Class Joshua Kelley,藝名Harpy Daniels,於11月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他們已受邀成為海軍的“數字大使”,並為水手錶演變裝表演。事后,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引發社會激烈爭論。關於變裝皇后大使的爭論,象徵著一場LGBTQ+更廣泛的辯論。此前曾有另一宗變裝皇后事件、之前有變裝表演者在圖書館為兒童朗讀,令不少人感到擔憂,並對活動中使用變裝皇后表示憤慨。保守派在全國范圍內推動限制LGBTQ+權利,特別是針對變性人和變裝皇后。共和黨人認為法律對於保護兒童是必要的,但批評者認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並侵犯了對LGBTQ+包容性以及權利。

美國海軍發言人聲稱,該倡議旨在通過社交媒體、網紅的傳播去尋找更多合適的新兵候選人。而選擇使用變裝皇后,是為了借助LGBTQ+的包容性,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原因是海軍正在應對“自全志願部隊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招募環境”。在歷史性的徵兵危機中,海軍試圖提高年輕人的興趣。羅納德里根研究所的一項調查發現,在18至29歲的年輕人中,只有13%的人“非常願意”參軍。25%的人“有點願意”,26%的人“根本不願意”。 

但是,儘管Harpy Daniels參與的該計劃在啟動時被廣泛宣傳,現在已經結束,但在最近幾家保守派媒體報導後,它在社交媒體上受到了新的關注。TikTok的極右翼Twitter賬戶Libs週二發布了一段關於該主題的視頻,此後該視頻的瀏覽量已超過300萬次。據報導,包括Harpy Daniels在內的五名現役人員被選中,他們沒有收到工作報酬。許多人公開反對海軍利用變裝皇后網紅吸引眼球,去進行更廣泛的新兵候選人招募,也有一些人為這一決定辯護。

Convo Ave podcast list

曾在2022年參加共和黨國會初選的音樂製作人羅比·斯塔巴克/Robby Starbuck將這一舉措描述為“瘋狂”。他補充說:“軍方有一個巨大的招募/保留危機,因為他們也需要使用“Woke Culture/覺醒文化”的概念去擴大影響力,引發更多年輕人的關注。他們具體是如何使用“喚醒文化”解決這個問題的?

另一位Twitter用戶在推特上提到1979年的歌曲“In the Navy”里提及到的:“村民以前不能招募同性戀者加入海軍,所以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認為現在可行。” 這聽起來極度自我矛盾。

雖然Harpy Daniels在2022年成為海軍的數字大使,但他的變裝行為自2018年以來就一直在公開宣傳。“我在這裡有很多LGBT朋友,如果你能正確地立正並以適當的禮儀說話,這就是海軍的意義所在,”他宣稱。“作為一名同性戀者,我在軍隊中從未有過糟糕的經歷。”

美國軍方並沒有輕鬆地照顧LGBT權利。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報導,不到二十年前,海軍在12個月內記錄了968起反同性戀騷擾事件。即使在巴拉克奧巴馬總統於2011年正式廢除禁止公開的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和雙性戀者服兵役的“不問不說”政策之後,軍方仍然阻止跨性別者服役。2016年,五角大樓改變了政策,允許跨性別者加入。

美國武裝部隊試圖“覺醒化”的趨勢越來越大,軍方高層為軍官中的CRT/批判種族理論教學辯護,還有大量描繪極左概念的招聘廣告。這是一段來自海軍的培訓視頻,由海軍海底作戰中心的兩名工程師講解代詞的使用、中性語言以及如何成為LGBT社區的“好盟友”。

美國陸軍的社會正義廣告

中央情報局招聘廣告中喚醒和自戀

軍隊中左翼品牌化努力的排斥性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過去,大多數志願服兵役的人在政治上一直是保守或獨立的,目前服役的人中只有29%是民主黨人。長期以來,左派普遍普遍反對參軍,儘管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涉及俄羅斯和烏克蘭局勢時,民主黨現在正成為主要的戰爭政黨。

他們希望美國參戰,他們只是不想被迫自己去打那些戰爭。戰爭是一件醜陋的事情,充滿了不公平和不公平。試圖吸引Z世代中的進步人士對國防部來說不會奏效。

另一個因素是普通左派的心態,這是一種讓自己變得軟弱、權利和精神疾病的哲學,使訓練目標變得困難或不可能。超過42%的Z世代被診斷出至少患有一種精神疾病。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企業現在更有可能拒絕在簡歷中使用首選代詞的求職者的申請。這些人帶來的麻煩遠遠超過他們的價值。

覺醒軍人唯一的辦法是大幅降低訓練標準,將基礎訓練轉變為日托,這正是他們在過去幾年中逐步採取的措施。問題是這是妄想還是故意的自我破壞。美軍正在從內部解構嗎?或者,這些人只是無能嗎?

觀點1

一些支持者相信,如果你是覺醒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利用這運動為美國帶來積極的變化。

自我教育:推動積極變革的第一步是就手頭的問題進行自我教育。這意味著廣泛閱讀並尋求關於社會正義問題的不同觀點。

採取行動:一旦您對問題有了更好的了解,就可以採取行動支持促進社會正義和平等的事業。這可能包括為當地組織提供志願服務、為您關心的事業捐款或使用社交媒體提高對某個問題的認識。

參與建設性對話:雖然堅持您的信仰很重要,但與那些可能不同意您觀點的人進行建設性對話也很重要。這意味著傾聽他們的觀點並儘可能找到共同點。

善用您的特權:如果您是特權群體的成員,請利用該特權為那些可能沒有同樣機會的人辯護。這可能意味著公開反對歧視或積極支持促進公平和包容的政策。

練習同理心,對可能與您不同的人練習同理心和同情心很重要。這意味著承認他人的鬥爭,並努力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和公平的社會。從共同價值觀開始,首先要找到與您交談的人的共同價值觀。例如,您可以首先承認你們都關心公平、平等和正義。

關注問題,不要籠統地談論“覺醒文化”,而是關注對你來說很重要的具體問題,例如係統性種族主義、警察暴行或LGBTQ+權利。解釋為什麼這些問題很重要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準備好傾聽與您交談的人的擔憂。嘗試了解他們的觀點以及他們反對該運動的動機。提供證據使用事實、數據和現實世界的例子來支持你的論點。這有助於克服對運動的偏見和誤解。

提供解決方案,提供有助於解決手頭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可能包括支持特定政策或計劃、提高認識和教育,或倡導社區變革。以開放的心態和願意傾聽並參與建設性對話的意願來進行對話很重要。通過關注共同的價值觀和具體的解決方案,您或許能夠彌合支持和反對喚醒文化運動的人之間的鴻溝。

觀點2

LGBTQ+從一開始的民間、到商業行為、政治行為再到如今軍方也開始承認其影響力,證明“Woke Culture/覺醒文化”已經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同并呈現出極強的傳播力,讓社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矛盾,導致極度分化。

“覺醒文化”一詞指的是一種強調社會不公正和歧視意識的運動,特別是在種族和性別方面。近年來,作為促進社會正義和促進歷史上被邊緣化群體權利的一種手段,它獲得了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中。

該運動因引起人們對警察暴行、系統性種族主義和性別薪酬差距等重要問題的關注而受到讚譽。然而,它也被批評為分裂和創造一種“我們對他們”的心態,使不同的群體相互對立。

一些人認為,喚醒文化中對身份政治和“取消文化”的強調導致了一種不容忍和審查的氣氛,個人因表達被認為具有冒犯性或麻木不仁的觀點而受到攻擊或排斥。這導致了對該運動的強烈反對,特別是在保守派和右傾人士中,他們將其視為對言論自由和傳統價值觀的威脅。

覺醒文化運動造成的日益嚴重的分裂可能會對美國製度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兩極分化:美國人變得越分裂,他們的政治和文化觀點就可能越兩極分化。這會使問題的不同方面的人很難找到共同點或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僵局:隨著兩極分化加劇,政府官員更難通過立法或在關鍵問題上取得有意義的進展。這可能會導致公民感到沮喪和幻滅,他們覺得自己的聲音沒有被聽到。

歧視:雖然喚醒文化運動旨在促進社會正義,但一些人認為它實際上可以通過創造一種“取消文化”來懲罰那些表達被認為具有冒犯性或麻木不仁觀點的人,從而使歧視長期存在。這可能會導致對歷史上被邊緣化的群體的強烈反對,進一步加深歧視和不平等。

經濟不平等:如果分歧導致在創造就業、教育和醫療保健等關鍵經濟問題上缺乏進展,則可能會加劇經濟不平等並加深社會分歧。

喚醒文化運動造成的分歧可能會使美國製度惡化,因為它更難找到共同點,促進社會正義,並在關鍵問題上取得有意義的進展。總的來說,喚醒文化運動因其引起社會不公正現象和促進更大平等的努力而受到讚揚和批評。然而,它對身份政治和取消文化的強調也被視為分裂和兩極分化,導緻美國的文化和政治分裂感日益增強。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1 / 8
  •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1 / 4
1 / 4
  •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