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熱播劇引發台灣#MeToo運動?

Netflix熱播劇引發台灣#MeToo運動?

發布日期:

想法 Ideas


要點:
#MeToo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這次台灣#MeToo運動更是“借鑒”了全球的經驗,在政治界、娛樂界、商業界大規模掀起了一鼓“站出來”的風潮,讓受害者和社會開啟了全新對話的“空間”。這次運動中,也出現了“男性受害者”的獨特例子,背後揭示了父權社會中的“男性困境”。此外,從“鼓勵發聲”到“反彈”的階段轉變,也揭示著背後,“證詞不正義”和“社會性無知”的本質問題。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近期台灣頻發的“#MeToo”運動,由Netflix一部熱播電視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簡稱造浪者)引發。“造浪者”的剧情主线围绕台湾总统选举的政治幕僚发展,裡面設有兩大主角,女主角为出柜的议员文方,遭遇女性从政的困境、同婚、多元家庭等问题。而另外一位則是初入職場的年輕女性亞靜,遭遇職場性騷擾,被前上司一直PUA並卷入婚外情當中。

“造浪者”已經不只是一部精準映照現實的影集,更成為推進台灣#MeToo運動的催化劑。事實上,該劇所涵蓋之議題與時下這一運動延展之各面向並無二致,劇中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的殘酷真實,作為一面鏡子引領觀眾看向人生百態,引起強烈的共鳴。“造浪者”所掀起的輿論浪潮,間接促使了許多性騷擾受害者突破父權體制和文化的姑息縱容,勇於說出自己曾經遭遇性騷擾的困境經歷。在民進黨內部相繼爆出多起性騷案後,屬於台灣的 #MeToo效應正式延燒到媒體圈、教育界、社運界與藝文界,受害者們紛紛團結起來,揭露自己多年以來揮之不去的夢魘,數十名政治人物、社會名人和娛樂圈大咖陸續被指控”性”行為不端,每天都有更多的倖存者站出來講述被人騷擾、不當觸摸或性侵犯的故事。

#MeToo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女性能夠勇敢地分享自己在性侵和性騷擾方面的經歷。透過這一運動,女性敢於發聲,迫使社會進行對話和改變,而不需過度擔心侵犯者的社會地位、權利和影響力。而本次#MeToo在台灣地區迅速蔓延,背後更是一浪高於一浪的社會問題發酵。

#MeToo的誕生
#MeToo是2017年10月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骚扰事件后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一个主题标签,用于谴责性侵犯与性骚扰行为。自此之后,数百万人使用了这一标签来公开她们的经历,其中也包括许多知名人士。而在同一個月,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鼓勵她的Twitter粉絲使用#MeToo一詞討論自己遭受性騷擾和性侵犯的經歷,該詞很快就成為了一個熱門標籤並在谷歌上的搜索量迅速上升。

#MeToo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自它的兴起以来,已经涉及多个国家和城市,并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讨论,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示威活动和法律改革,#MeToo运动都为性别平等和反性侵犯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声音和平台。例如2017年,法国BalanceTonPorc運動,启发了法国女性勇敢地分享自己在工作场所和社交圈中遭受的性骚扰和性侵犯经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討論,促使法国政府采取行动,通过改革法律来加强对性侵犯的惩罚,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措施给受害者;2018年,印度的#MeToo InIndia运动,旨在揭露印度娱乐界和其他领域的性骚扰和性侵犯问题,揭示了印度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和对性犯罪的沉默文化。

而這次台灣#MeToo運動更是“借鑒”了全球的經驗,在政治界、娛樂界、商業界大規模掀起了一鼓“站出來”的風潮,讓受害者和社會開啟了全新對話的“空間”。

台灣#MeToo運動爆發
引發事件最初是政黨內部等人指控曾遭遇到职场性骚扰未得到处理,还遭到隐匿案情、职场霸凌,致使代表官員等人致歉,并开始检讨性别平等机制,之后這種揭露的做法在台湾便蔓延到社會各界,並形成了#MeToo运动。到目前为止,台湾的#MeToo运动更是因為涉及許傑輝、宥勝、黄子佼、陳建州等知名藝人,而每天都登上熱搜,被大眾廣泛議論。

近期,一位名叫邱耀樂的TikTok網紅召開新聞發布會,指責著名演員兼歌手炎亞綸在他年僅16歲時強迫他與他拍攝性愛錄像。邱只說了幾句話,被告炎亞綸本人就衝進房間,深深鞠了一躬,距離邱只有幾英尺遠。

“我想在這裡鄭重地向你們說一聲對不起,讓你們承受了生命中不該承受的事情,”嚴說,“對不起。”嚴說他“絕對沒有偷拍邱”,並且他“沒有做任何違背任何人意願的事情”。然後他離開了房間。邱先生顯然很震驚,稍事休息,然後繼續舉行新聞發布會。回來後,邱某拒絕接受道歉,稱道歉不真誠。“對於拍攝未成年人的親密視頻,這是非法的,這是毫無疑問”邱說。

這是台灣#MeToo運動中如此獨特的一個例子,備受矚目的指控者是男性。隨著台灣#MeToo運動不斷向社會各界蔓延,多位性騷、性侵受害者都陸續出面指控惡行,不過這當中,男性受害者的聲音確是寥寥無幾。曆史至今,這一運動更多受關注的是女性受害者,而相比之下,男性受害者卻得到了社會的“忽視”,這現象背後揭示的在父權社會中的“男性困境”。

在父權社會裡,男性會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感,從而讓自己處於優勢的位置不將脆弱暴露。更有研究表明,在“男子氣概”的影響下,男性很難有情緒上的表達,而大部分時間表達的真正情緒只有:憤怒。作為亞洲男性群體,更是受到不同性別、文化、種族和群體的影響,男性長期處於情緒表達的弱勢位置,當受害者為女性時,會普遍被社會鼓勵說出真話及受害經歷,而當受害者是男性時,通常會被質疑“不可能吧!”、“你是男性怎麼會經歷這些?”,致使男性受害者往往處於被忽視的位置。但實際數據表明,男性與女性在受侵害這方面,比例幾乎一致,但受以上各種客觀原因的影響,加之男性長期以來塑造的“對外形象”,導致在#Metoo運動中,男性發聲的僅在小比例範圍,並且一般願意發聲的男性都是做好了很大的準備,備好了足夠的勇氣才敢站出來面對各種質疑。

有台灣學者提出,這種現象是一種“認知性失調”。它指的是,在性侵犯和性騷擾等問題上,男性和女性所處的社會認知和意識存在不平衡和不一致,導致對於性侵犯的認知和反應存在差異。而在本次台灣#MeToo運動中,男性受害者現象背後並不是絕對的“男性問題”,而是“權利”的本質問題,只是在當今社會體系中,用“性別”的具體形式表達出來而已。對於男女性別的平等性,不能用生理性別看,要看更廣闊一點。

男性受害者的出現提醒著我們,性侵和性騷擾問題的根源是權力不平等。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當他們處於弱勢和被剝奪權力的位置時,都容易成為性侵和性騷擾的對象。這種問題不僅僅關乎個體的性別身份,更與社會結構和文化觀念密切相關。因此,解決性侵和性騷擾問題需要整體性的努力,包括改變社會對性別角色和權力關係的觀念,以及建立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會環境。

#MeToo運動的反彈
過去,大眾普遍認為,#MeToo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平台,這種發聲行動有助於擴大對性侵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推動法律和制度上的變革,以保護受害者並追求正義。同時,它還傳達了一個強烈的訊息,即女性追求獨立、平等路上向前邁進了一步,擁有權力和自主權,不再容忍性侵和性騷擾。但在美國,早已經從“鼓勵發聲”的第一階段走向“BackLash”/反彈”的第二階段。

2018年,一名匿名女性公開指控喜劇演員Aziz Ansari在約會中對她進行不當行為。這一指控引起了大眾熱議,一些人認為這是對於個人關係中細微節點過度敏感的例子,並將其視為運動的極端表現;同年,知名法國編劇Rachid Slimi也被多名女性指控性侵犯和性騷擾。然而,他的辯護人和一些人認為這些指控可能是出於報復或攻擊他的動機,並質疑指控的真實性。

#MeToo運動風潮興起,帶領全球反思性侵害及性騷擾議題。但是美國最新調查顯示,企業中男性主管因為「避嫌」而不與女性下屬互動,避免與女性下屬單獨開會或出差,恐會導致女性員工失去在企業向資深主管學習的空間,失去升遷的機會。這是否#MeToo運動風潮意想不到的結果,企業男性主管變成驚弓之鳥。在美國有60%的男主管為求避嫌,「不敢與女員工單獨見面」或「一對一地開會或出差」,甚至不敢與女員工在工作時間單獨到餐廳共膳。這個現象恐怕會導致女性員工失去在企業向資深主管學習和升遷的機會。對於這是否因MeToo運動風潮而帶來的意想不到結果,現時已經引起公眾討論,而怎樣取得平衡是一個大學問。

而這一切背後,反映的是“證詞不正義”和“社會性無知”的本質問題
“證詞的不正義” - 指的是在性侵犯和性騷擾的指控中,受害者的證詞常常受到質疑、忽視或輕視,進而對受害者產生具體影響,而這背後受到了性別、種族、偏見所影響。在美國過往的案件中,當女性提出申訴,會被要求提供大量的整局證明,而當男性進行反駁申訴時,卻無人要求。這強烈反差,似乎在說明“男性說話比女性更有說服力”,讓女性處於弱勢位置當中。這一問題,加深了對女性受害者的影響,包括在法律程序中遇到困難、社會聲譽的損害、心理創傷的加劇以及對她們尋求正義和支援的阻礙。

“社會性無知” - 也會導致對女性受害者的經歷和感受缺乏理解和同理心。“社會性無知”,指的是社會對於性侵犯和性騷擾問題的無知、缺乏意識或忽視,進而對受害者和整個社會產生具體影響。在“社會性無知”下,男女兩性別面對受害經歷表現出的態度竟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次台灣#MeToo運動發生後,引起社會震驚的更多是男性群體,在女性群體角度,卻覺得這一切都不足為奇,甚至早已存在只是未被發現。這,都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社會性無知”的存在性。

#MeToo運動的影響
參考美國#MeToo運動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鼓勵發聲、第二階段開始出現BackLash反彈趨勢,目前台灣更像處於第一階段。但這一運動對台灣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甚至可能成為這次性改革的關鍵轉折點。

#MeToo運動的本質是通過集體行動來對抗"證詞的不正義",鼓勵受害者分享他們的故事和經歷,通過公開揭露來揭示性侵犯和性騷擾的規模和嚴重性。這種集體行動有助於打破沉默和孤立感,讓受害者感到被支持和聽見。

同時,這一運動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受害者能夠相互支持、分享資源和提供情感支持。這種連結和支持的力量使得受害者能夠更堅強地面對挑戰,並找到應對性侵犯的方式。使得個別的受害者的聲音得以彙聚成整體,形成一個集體行動的力量,這種集體行動使得社會更加難以忽視和輕視受害者的聲音,迫使社會進行反省和改變。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MeToo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平權。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男女性別的“鬥爭”。

由於#MeToo運動對於性別權力和性暴力問題的不同觀點和經歷,以及對於傳統性別角色和社會結構的反思和挑戰。一些男性可能感到被誤解或冤枉,並被大眾認為運動將所有男性視為加害者。這種認識可能導致男性感到憤怒和不公平對待,並引發性別對立和鬥爭。

此外,#MeToo運動的興起可能引發對於傳統性別角色和權力結構的反思和挑戰。一些人可能對於這種改變感到不安,認為這威脅到男性的權力和地位,進而引發性別鬥爭和對立。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間的分歧可能導致男女性別鬥爭的出現,並使對話變得困難和具有敵對性。

而這一切,都可能導致男女兩性間的不理解、不認同甚至是相互競爭。

#MeToo運動的成功部分歸因於它揭示了長期存在但被忽視的問題,並推動了社會對性別平等和對待性暴力的改變意識。然而,運動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和挑戰。我們需要平衡對待被指控者的權益和確保公正程序的重要性。同時,還需要持續努力推動教育、改革和意識提高,以解決性暴力和性騷擾問題,並建立一個更公正和尊重的社會。對於#MeToo運動,我們既要看到運動的成就也要看到背後的挑戰,並努力找到平衡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觀點1

對於這次台灣#MeToo運動,也存在有一種“聲音”,認為部分受害者願意站出來是想借著這一運動炒作自己博取眼球和流量,讓自己出名。這一聲音的背後,並不是無跡可尋。

2018年,Asia Argento也是#MeToo運動的參與者之一,但她後來也受到爭議。有報導指稱她涉嫌與未成年人發生不當關係,這引起了對於她自身真實性和動機的質疑,並導致一些人認為她利用這一運動來轉移注意力。諸如此類,借著#MeToo運動來增加流量和出名的網紅行為的確存在,但我們更應該從正面思考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受害者不在第一時間告發?

在法律程序上,因為大部分“性騷擾”、“性侵”案件現場都沒有第三者,所以對於受害者而言,很大可能會被判為“證據不當而令加害者無罪”的結果發生。而且,受害者經常會有一種心理暗示,覺得這是“自己的錯”。久而久之,本來就不具備客觀優勢的證據加之對自我高度的自責感,都會讓本應發生後第一時間告發的案件被無限拖延,直至到可能被誤認為這是一起“誹謗”、“假案”。

在2009到2014年,因為以上各要素的不具備,美國50%的強暴案件,警方均用“例外”這個理由進行處理,只有0.6%的加害者能真正入獄。這更加劇不少受害者的“錯誤判斷”,認為,對於強暴如此大的罪行都難以定罪,更別說看起來“更輕”的性騷擾。而本應對女性受害者給予同理心的現狀,卻受“同理他的心”思維的影響,在講受害同理心時,大家會普遍認為男生比較值得同情,同樣事情發生下就會責備女性,這一切都會給女性帶來了二次傷害。

而真正讓“輿論定罪”轉變為“證據定罪”歸功於強尼戴普案。

強尼戴普案是指美國演員強尼戴普被其前妻艾姬·帕拉迪勒(Amber Heard)指控家暴的案件,這個案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在這個案件中,艾姬·帕拉迪勒公開指控強尼戴普施虐並提供了一些照片和聲音錄音作為證據。這些指控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強烈的輿論譴責,許多人對戴普形成了負面印象。然而,後續的調查和法庭訴訟揭示了一些疑點和反證,並出現了其他證人的陳述,聲稱帕拉迪勒也參與了家庭暴力行為,這些證據和證詞的出現改變了公眾對案件的觀點,導致輿論由一開始的定罪轉變為對證據的關注和質疑。

這種轉變的影響意義在於呼籲公眾和媒體不僅僅基於輿論和指控就對個人進行定罪,而是需要更多的證據和客觀的調查。這一轉變強調了在法律和公正中證據的重要性,並提醒人們避免過度偏見和偏見的情緒影響。它也促使社會更加關注處理家庭暴力和性騷擾案件時的公平程序和人權保護。而以上這一切,都成為女性敢在#MeToo運動中勇敢站出來的背後支撐。

觀點2

而在#MeToo運動中,也出現了歷史上的一個“大亮點”,男性開始在這一運動中,集體表達"我相信她"的舉動。這些男性表達出對受害者的支持和相信,無論是她們所指控的性騷擾或性侵犯事件,具體體現為男性公開聲明、在社交媒體上使用相關標籤、參加示威遊行等方式。

而這種男性集體表達的舉動,對#MeToo具有重要的長遠影響。

從男性角度來看,男性集體表達"我相信她"有助於改變社會對受害者的態度和文化觀念,這種表達打破了以往對於受害者的懷疑和責怪,鼓勵社會更加支持和相信性騷擾和性侵犯的受害者,促進了性別平等和尊重。同時,男性集體表達"我相信她"向受害者傳達了重要的訊息,讓她們感受到被聆聽、支持和相信的力量。這種支持有助於增強女性受害者的信心,鼓勵她們勇敢地站出來,講述自己的故事,並尋求正義和改變。

此外,男性集體表達"我相信她"強調了性別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這種表達揭示了男性不僅應該成為問題的一部分,而且應該是推動變革的一部分。它提醒社會所有成員,無論性別如何,都應該共同努力打破性別不平等和不公正。"我相信她"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對建立更公平正義的社會奠定了基礎,鼓勵了對受害者的支持和相信,同時促進了對性別平等的重要討論和改變。

而從受害者女性角度看,這種男性集體表達讓她們感受到被聆聽、支持和相信的力量,讓女性更加勇敢去分享自己的經歷,因為她們知道有人支持他們,並且不會被責怪或懷疑。此外,男性集體表達"我相信她"破除了受害者沉默的障礙,鼓勵受害者敢於發聲,揭示自己所經歷的性騷擾或性侵犯,將這些問題帶入公眾討論,從而引起社會對性暴力問題的關注。

"我相信她"對女性受害者的影響也同樣是積極的,它增強了受害者的信心,打破了沉默,提供了情感支持,並推動了社會的變革。這種集體行動使受害者感受到她們並不孤單,並且有人站在他們一起對抗性騷擾和性侵犯。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1 / 8
  •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1 / 4
1 / 4
  •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