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破50萬需“前台實名制”,中國“去匿名化”成大勢所趨?

粉絲破50萬需“前台實名制”,中國“去匿名化”成大勢所趨?

發布日期:

想法 Ideas


要點:
近日,中國確定在全網實施自媒體大V賬號“前台實名制”。如今,公開透明已經成為規范網絡環境的必然趨勢。在當前背景下,“前台實名制”不僅僅是一種時代的象徵,更是滿足社會需求的必要舉措。但隨着個人在網絡空間真實身份的揭示,伴隨而來的可能是網絡暴力和侵權等亂象的進一步加劇。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截至2023年10月31日,中國主要社交媒體,包括新浪微博、抖音、微信、小紅書、快手、Bilibili、百度等,紛紛宣布新政策:自媒體賬號的粉絲數達到50萬和100萬以上的用戶,需在個人主頁上展示實名認證的真實姓名,這一舉措將分階段實施。此外,機構類賬號將展示企業或機構的名稱,而相關的實名信息將能夠在賬號資料頁上查看。

另外,社交媒體平台明確表示,僅有在平台上完成實名認證的用戶才能查看其他人的實名信息。而對於未按要求實名的大V賬號,平台將實施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但不限於推薦曝光限制、熱門搜尋曝光限制、廣告分潤限制以及打賞收入限制等。這則消息發出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多家平台官宣“前台實名制”
新浪微博 - 為了塑造更加安全、文明和融洽的網絡環境,提高平台上頂級自媒體賬號的可信度和權威性,新浪微博即將採取措施,要求在社會時事、軍事、財經、法律、醫療等專業領域擁有100萬以上粉絲的“自媒體”賬號填寫真實身份信息。用戶同意並完成實名信息填報後,將在個人資料頁顯示用戶的真實姓名,以方便公眾對社會公共利益進行監督。這一舉措將來會逐步擴大至那些在相關領域擁有50萬以上粉絲的“自媒體”賬號。

抖音 - 抖音發佈了一項公告,旨在提升“自媒體”賬號的可信度。根據該公告,粉絲數量達到50萬且內容涉及時政、社會、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的賬號,需授權平台在賬號主頁上顯示經過認證的實名信息。這一舉措意在加強賬號真實性,提供更可信的內容。

微信 - 微信宣布將針對擁有50萬以上“粉絲”的公眾號和視頻號進行實名信息展示,並分階段實施。首批引導的是擁有100萬以上粉絲的自媒體賬號。對於未展示實名信息的100萬以上粉絲的自媒體賬號,微信將限制其賬號流量和收益等。這一舉措旨在打造更加安全和可信的網絡環境,保障用戶的資訊安全。

小紅書 - 小紅書宣布將進行分階段的實名信息展示,首批將向擁有100萬以上粉絲的賬號發送站內信,徵求用戶同意後,在其個人主頁上展示真實姓名的實名認證。這項舉措旨在提高賬號的可信度,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和透明的網絡體驗。

快手 - 快手宣布將對涉及國內外新聞、社會熱點、醫療和司法等專業領域的自媒體賬號進行調整。粉絲量達到50萬以上的賬號,將逐步收到通知。經大V同意後,其自媒體賬號將在個人賬號資料頁上展示真實姓名信息。這項舉措旨在提供更可靠的資訊來源,增加內容的可信度,並加強用戶對平台的信任。

Bilibili - Bilibili社區宣布將進行系列階段性舉措,鼓勵粉絲數在50萬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實名展示。社區首批計畫引導擁有超過100萬粉絲的自媒體賬號進行前台實名操作。這項舉措旨在提高內容創作者的可信度,確保社區成員能夠更好地識別和信任他們所關注的賬號。

百度 - 百家號平台即將開始實施分階段的新舉措,針對粉絲數超過50萬的“自媒體”賬號發送站內信。一旦用戶確認同意,相應賬號的真實姓名將被公開展示。這一新舉措的首批適用範圍將包括那些擁有超過100萬粉絲、主要涉及時事、政治、財經、教育、醫療衛生和司法等領域的賬號,其目的在於增加賬號的透明度。

“前台實名制”消息發出後,引發了大眾的強烈關注和兩方熱議
不久前,一條關於“自媒體前台實名制”的網上傳言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切。微博上知名大V、洪大教育創始人洪榕發布了一條微博,聲稱“全網自媒體即將實施前台實名制,也就是大V的真實姓名將在主頁前端顯示。粉絲們可以了解到他們所關注的大V到底是男性還是女性,是現實中的哪位人物。我猜想,可能會有一些大V會因此消失。”而許多用戶對這一舉措表示支持,他們認為“大V擁有更多的粉絲,實名制有助於規範他們的行為”。然而,也有很多人持反對意見,認為這將威脅大V用戶的隱私保障,可能會發生線下的“網絡暴力”事件。

此前,新浪微博的CEO王高飛對外做出解釋,他表示這主要是出於媒體要求的角度考慮。如果一個賬號具有“媒體影響力”,那麼就需要進行實名認證。而對於普通用戶上網沖浪,新浪微博則會沿用以往的“後台實名制”,比如那些僅記錄自己生活內容的博主就無需在主頁進行前台實名。

“前台實名制”是否有必要?
淨化網絡空間
在媒體傳播的世界里,自媒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自媒體的話題性和關注度至關重要。在2023年上半年的微博熱搜中,70%的熱搜涉及社會和娛樂熱點,而科技、美食等其他領域的熱搜只占30%,充分體現了新聞和娛樂領域的強大“話題性”。

其次,自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力和擴散性。自媒體平台為用戶提供了全新的“雙重身份”,即信息接收者和發布者。互聯網的自由化和平民化特徵挑戰了官方媒體的權威性,也消除了傳統媒體單向傳播的障礙,實現了信息的“去中心化”。用戶既能接受信息,又能發布和傳播信息,這種互動模式通過點贊、評論、轉發等方式擴散,為人們提供了表達觀點和交流想法的方便途徑。因此,這種信息傳播模式具有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為爭議性話題在短時間內快速發酵提供了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擁有龐大影響力的自媒體大V常常扮演着“哨兵”的角色。他們能夠迅速將原本不引人注意的信息公之於眾,吸引大量用戶關注和參與,就像在廣袤草原上點燃一把“火”,使得話題迅速傳播、擴散,實現事件從“冷”到“熱”的轉變。百萬級別的自媒體大V,在話題性領域的影響力更是不可忽視。

眾所周知,任何信息在被確認為新聞事實之前都需要經過嚴格考證。傳統媒體通常通過調查、走訪、釆證等方式驗證信息的真實性,因此其內容相對可靠,信息來源可追溯。然而,非官方的自媒體博主缺乏這種權威性的“考證”權限,他們更多地是將已有消息進行發布和二次傳播。因此,信息的可靠性和證實性無法得到確認,這種傳播方式存在很大風險,尤其是在涉及時政、財經等關系到民生問題的領域。自媒體平台的自主性賦予了創作者更多的表達自由,但其行為和道德規范主要依賴於“自律”。在缺乏約束的情況下,為了追求“時效性”,一些自媒體可能會發布未經甄別的信息。在許多謠言傳播事件中,常常發現影響深遠的自媒體大V“推波助瀾”,造成虛假信息大規模傳播,對社會產生嚴重影響。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和網民數量的迅速增加,我們不得不面對虛假信息、網絡犯罪以及網絡暴力等問題帶來的潛在風險。為了更嚴格地監管互聯網用戶行為,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現在,“前台實名制”的理念似乎已經被提出。從過去的后台實名認證、IP地址公開,到如今的“前台實名制”,社交媒體上的“匿名”色彩正在逐漸消失。

“前台實名制”在信息發布方面,能夠提升大V賬號的責任心,激發他們更加自覺和主動地進行合法合規發言。在信息傳播層面,也有望促使信息更依法有序地傳播,即便涉及到追究違法違規言論的責任,也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問責。此外,前台實名制度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網絡訴訟中的司法資源消耗。

如今,公開透明已經成為規范網絡環境的必然趨勢。在當前背景下,“前台實名制”不僅僅是一種時代的象徵,更是滿足社會需求的必要舉措。但隨着個人在網絡空間真實身份的揭示,伴隨而來的可能是網絡暴力和侵權等亂象的進一步加劇。

或加劇網絡暴力?
在中國,實施“前台實名制”政策引發了對網絡暴力問題的擔憂。該政策要求自媒體大V博主在互聯網上公開展示他們的真實身份信息,這一政策的實施可能加劇網絡暴力的問題。如果一位大V的名字比較獨特,再加上公開的IP地址,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可能會憑藉這些信息對該人進行舉報,網路暴力甚至會更快地擴散到現實生活中。

以中國知名大V帶貨博主“李佳琦”為例,他早前在直播間的一些言論和表現,被網友們罵慘了。隨後,他在其新浪微博上發表道歉信卻依然引發了一些網民的不滿,甚至是“網絡暴力”。在實名制的環境下,一些不同意見的人可能會故意公開李佳琦的真實姓名和其他個人信息,或者散布不實信息,甚至對他進行惡意攻擊。這種情況下,網絡暴力行為可能會顯著增加,因為攻擊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受害者,使得網絡空間變得更加危險和不安全。

雖然“前台實名制”政策的初衷是為了規范網絡空間,但在一些情況下,它也可能為網絡暴力的發生提供了更多機會,使得受害者更容易受到攻擊和侵害。

“去匿名化”成大勢所趨
每項政策都有利弊,但就淨化網絡空間而言,前台實名制的“利大於弊”。對於那些百萬級自媒體博主來說,首先,前台實名制政策將有助於提升他們發布內容的質量,規范其信息的准確性。自媒體實名制要求相關領域的自媒體從業者在前台展示真實身份,這將迫使大V們更加“慎重”地發布內容,提高信息的可信度,減少虛假信息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這也將增加博主受到公眾監督的可能性,使他們對自身言論和行為負更大責任,有助於減少網絡暴力和惡意引導輿論等不良行為。

其次,前台實名制將進一步規范自媒體大V們的輿論監督,促使他們正確發揮社會引導作用。自媒體平台中的輿論監督通常能調動起廣大網民的參與。通過發動“群眾的力量”,網民們能夠快速收集和整理與事件相關的事實信息,推動監督和輿情的深入發展。自媒體作為權威媒體的補充,應當明確其定位,准確發揮其影響力。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前台實名制將為大眾提供一個判斷信息准確性的“標尺”。在身份信息公開后,人們可以根據博主的真實身份來評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從而更有選擇性地反應,也是信息二次傳播的又一層“篩選”。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發表想法、張揚個性或發泄情緒,都應當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

對於有關部門而言,前台實名制政策需要自媒體平台加大審核力度,以確保博主的實名信息得到落實并正確展示。這無疑將增加平台的管理成本,因為他們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執行政策,以確保用戶遵守規定。此外,相關監管人員應實行強有力的法律和監管,完善法律體系,嚴厲打擊網絡暴力,并對濫用他人的實名信息、侵犯他人私生活等不法行為予以制裁,確保自媒體工作者們的安全和隱私。但總體來說,對於“前台實名制”之路,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觀點1

面對“前台實名制”可能帶來的網絡暴力加劇問題,中國社交媒體抖音也作出了一系列的應對策略。

抖音在11月發布了一份公告,宣布加強網絡暴力治理,推出了“防打擾保護工具”。該平台嚴厲打擊在其服務中實施或教唆、鼓動他人實施網絡暴力的行為,禁止發布、傳播對他人實施網絡暴力的內容。為了幫助用戶更好地抵御網絡暴力行為,抖音推出了一系列功能,包括“私信屏蔽”、“評論屏蔽”、“搜索屏蔽”、“粉絲列表屏蔽”等。用戶可以選擇在3、7、30天內屏蔽陌生人的私信和評論,甚至可以選擇屏蔽自己的粉絲列表,保護個人隱私。

此外,抖音還引入了“用戶風險提醒”和“負向內容過濾”等功能。當系統識別到用戶剛接收的陌生人私信存在風險時,會彈出提醒,提示用戶是否認識該用戶,如果用戶選擇“不認識”,系統會進一步提示用戶可進行“拉黑、舉報、移除粉絲”等操作。對於含有謾罵或騷擾內容的私信,系統會直接將其放入“陌生人盒子/垃圾信息”中,有效減少了用戶受到負面信息侵擾的可能性。此外,抖音還推出了“心情暖寶寶”助手,通過消息對話的交互方式,幫助用戶緩解負面情緒。這些舉措不僅提供了實質性的保護,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網絡環境。

截至目前,抖音數據顯示頗有成效。其中8.66萬人次主動使用了“防打擾保護工具”,6.31萬人次開啟了該功能。抖音的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和心理健康,或許對其他中國社交媒體能帶來一定的參考意義。

觀點2

除了在社交媒體層面,法律專家普遍認為,實施“前台實名制”有望簡化在網絡訴訟中確認賬號真實身份的繁瑣步驟。

在一些涉及謠言、網絡暴力等糾紛升級至司法訴訟階段時,起訴人常常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試圖查明網絡賬號的真實身份。然而,平台通常在這方面無權提供相關信息。因此起訴人往往會釆取向互聯網法院起訴平台的方式,法院再要求平台提供賬號真實身份,最終起訴人才能將訴訟對象轉變為該賬號。然而,這個繁瑣的過程不僅耗費了大量司法資源,還增加了訴訟的時間和成本。

實施“前台實名制”意味着用戶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必須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信息。這樣一來,當網絡糾紛升級至法律程序時,法院可以更加迅速地確認被告的真實身份,而無需通過復雜的程序追溯網絡賬號背后的真實人物。這種簡化步驟的方法將大大提高司法效率,避免了冗長的訴訟過程,也減輕了司法系統的負擔。此外,這種做法還能有效減少網絡糾紛的滋生,因為網絡用戶在實名制下更加謹慎,避免了故意制造謠言和網絡暴力的行為。

如今,實施“前台實名制”不僅有助於社交媒體環境的清朗,還可能為司法體系的順暢運作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1 / 8
  •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1 / 4
1 / 4
  •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