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印度登月成功,象徵著人類首次著陸月球南極。這背後,不僅突出印度航天部門成本競爭力的優勢,更意味著南亞國家新生的航天工業將得到提振。印度將太空視為一項戰略資產,目標是成為外太空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之一,這可能是一個讓印度成為該行業先驅的重大機會。然而,在這場全球競爭中,各國都為了成為“首個着陸月球南極”而暗暗較量中,即使挑戰重重,經歷多次失敗也不願放棄。誰掌握了太空的話語權,誰就掌握了更大的國際地位和權力。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引發多個領域的變革,塑造了新的商業模式,甚至重塑了全新社會結構。我們一起,從科技創新中洞察社會轉型和升級的機遇。
狂呼科技研究所聚焦科技創新對當今世界的影響,以獨特、前瞻的科技視角,洞察科技時代下涌現的“創新革命”。
狂呼,以最具突破性的技朮塑造我們的未來,為大眾捕捉科技商業先機,探索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2023年8月23日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務“月船3號”成功着陸月球南極。印度成為繼美國、蘇聯和中國之后第四個在月球表面軟着陸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探測器。這一切,都在推進印度的“太空雄心”。狂呼媒體曾有一文“新的太空競賽2.0已經開始,這一次中國將力爭成為贏家”,揭示了中國正在太空競賽中飛速前進,在太空科技的核心領域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前列,追上美國已不再是天荒夜談。而如今,又出現了印度這一位“新對手”。
印度登月之路“一波三折”
時隔4年再出徵,印度此次獲得廣泛關注和熱議。在“月船3號”之前,印度第一個月球探測任務“月船1號”於2008年10月發射升空,軌道器攜帶11件科學儀器,分別來自印度、英國和美國等。基於“月船1號”上一台來自NASA的礦物學繪圖儀收集的數據,2018年科學家證實月球上存在水冰。在11年后,印度第二個月球探測任務“月船2號”於2019年7月22日發射,計划讓月球車登陸月球南極。但在2019年9月7日,“月船2號”的着陸器在預計軟着陸前几分鐘墜毀於月球表面,也表明了印度首次探測器登月嘗試失敗。
月船3號”是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務,也是印度第二次嘗試將探測器送上月球。“月船3號”的着陸器攜帶了4個有效載荷,用於研究月震、月球表面如何允許熱量通過、等離子環境,以及更准確地測量地月距離,而月球車上的兩個載荷將使用X射線和激光用於研究月球表面的成分。
值得註意的是,“月船3號” 預算不到7500萬美元,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價格。這次探月任務的成功挑戰,意味著印度航天部門將利用這種成本競爭力去參與全球競爭。在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推動下,印度將太空發射私有化并尋求向外國投資開放該行業,目標是未來10年內印度在全球發射市場的份額增加5倍。據分析人士預計,這次登月成功,使得這一個南亞國家新生的航天工業立即得到提振。
印度“太空雄心”能走多遠?
除了為太空探索帶來科學價值,還承載莫迪的太空雄心。印度的太空計划可以追溯到六十多年前。如今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第五大經濟體,它擁有不斷增長的年輕人口,也是不斷發展的創新和技朮中心的所在地。在莫迪的領導下,印度的太空雄心一直在追趕。
2023 年 8 月 23 日,印度新德里,人們舉行“havan”(印度教傳統火儀式),作為月船 3 號航天器安全著陸月球特別祈禱的一部分。路透社
莫迪曾稱,“月船3號譜寫了印度太空冒險的新篇章。它展翅高飛,承載着每一個印度人的夢想和抱負。這一重大成就證明了我們科學家的不懈奉獻,我向他們的精神和聰明才智致敬!”2020年,莫迪政府開始鼓勵私人航天發射及衛星業務投資,“月船3號”被視為該系列政策執行以來的首次重大任務。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印度太空初創公司數量增加了一倍多。2022年底,印度更是發射了該國首枚私人制造火箭。此外,印度還積極參與國際合作。2023年7月,印度與美國簽署“阿耳忒彌斯協議”。雄心勃勃的阿耳忒彌斯計划的目標之一,是讓人類曆史上第一批宇航員登陸火星,并最終登陸其他行星。印度將太空視為一項戰略資產,其目標是成為外太空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之一,這可能是一個讓印度成為該行業先驅的重大機會。
月球南極“必爭之地”
水是全球各國生存的關鍵資源,因此大家把目光轉向月球南極。實際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就推測月球上可能存在水。但美國阿波羅任務的宇航員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帶回用於分析的樣本是干燥的。直到2008年,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用新技朮重新審視了這些月球樣本,并在火山玻璃微珠里發現了氫。而印度“月船1號”搭載的NASA儀器釆集到了數據,2018年科學家證實月球上存在水冰。
NASA月球勘探者號/Lunar Prospector任務發現,水冰濃度最高的地方是月球南極的陰影環形山。這里處於永久陰影中,數十億年來不見陽光,非常寒冷,溫度低至零下200多攝氏度。科學家對這些遠古的水冰感興趣。而南極的水冰可以追溯到數十億年前,它們沒有受到太陽輻射的污染,也沒有受到地質過程的影響,為人類提供了解早期太陽系的窗口,可提供月球火山、彗星和小行星帶到地球的物質、海洋起源的線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也表示,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水很有趣,因為它可以提供線索,解釋這種賦予生命的化合物是如何來到太陽系的。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任何國家只要掌握了這些水,就可以用來做各種各樣的事,例如可以制造火箭燃料或為宇航員制造可呼吸的空氣。俄羅斯天文學家同樣表示,月球上的水可以供給宇航員自身、技朮裝備以及制備火箭燃料使用。如果存在足夠數量的水冰,就可能成為月球探測的飲用水來源,也有助於冷卻設備。它可以分解產生氫氣用作燃料,產生氧氣用於呼吸,支持火星或月球釆礦任務。
但登月并非易事
今年4月,日本商業航天企業ispace開發的月球表面探測項目“HAKUTO-R”的着陸器在執行着陸進程后,地面團隊無法確認着陸情況。后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着陸器撞擊到月球表面的可能性較大,探月計划未能達成。8月,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在試圖進入着陸前軌道時,發動機點火運轉127秒,比預定的84秒多出43秒,最后導致探測器撞向月球表面。也有部分聲音認為,西方因莫斯科在烏克蘭的戰爭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這些懲罰措施阻止了俄羅斯微芯片和其他關鍵西方部件的進口,并限制了科技的發展。而這,可能是導致月球-25號失敗的原因之一。
在這場全球競爭中,各國都為了成為“首個着陸月球南極”而暗暗較量中,即使挑戰重重,經歷多次失敗也不願放棄。因為,一旦放棄了月球的探索,可能意味着不僅失去航天強國的位置,更將失去在這場時局敏感時刻為國家爭光添彩的難得機會。如今印度的登月成功,無疑是印度太空計划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它不僅證明了印度在太空技朮方面的進步和創新,也提高了印度在國際太空競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對於印度民眾來說更是樹立了強大的民族自信心。而誰又會是下一個脫穎而出的“新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