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面臨著各種選擇,小至選擇穿什麼、吃什麼,大至我們的財富規劃、職涯方向、人生規劃等等。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總會對自己的決策感到“懊悔”。為什麼因為害怕錯過而買入不會漲的股票導致自己買在高位?為甚麼看到商家買一送一的優惠,就迫不及待衝動型購物消費?其實,這一切都是“前景理論”的對外反映。今天,我們將透過行為經濟學中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對人的決策行為影響進行介紹及探討。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引發多個領域的變革,塑造了新的商業模式,甚至重塑了全新社會結構。我們一起,從科技創新中洞察社會轉型和升級的機遇。
狂呼科技研究所聚焦科技創新對當今世界的影響,以獨特、前瞻的科技視角,洞察科技時代下涌現的“創新革命”。
狂呼,以最具突破性的技朮塑造我們的未來,為大眾捕捉科技商業先機,探索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又被稱為“展望理論”,是將心理學的研究應用於經濟學領域,特別是在人們面對不確定情況時的決策和判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理論在經濟投資、職場以及人際關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產生了深遠影響。
什麼是前景理論?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出了前景理論,作為決策理論中的一種期望理論。該理論認為,個體在面對不同的參考點時會表現出不同的風險態度。該理論被用來實證研究風險與收益的關系,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成果之一。
前景理論假設個體對於損失和收益的價值感知不對稱,即“損失厭惡理論”。其核心概念在於,個體在決策時不僅關注預期結果本身,還會考慮這一結果相對於其感知的參考點是“獲得”還是“失去”。相比等量的收益,損失會給個體帶來更大的負面情緒影響,因此當兩種選擇提供相同的結果時,個體更傾向於選擇那個看似帶來感知收益的選項。
此外,前景理論有三個特徵:
1. 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得時是風險規避
2. 大多數人在面臨損失時是風險偏愛
3. 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
前景理論具體表現為五種效應:
確定效應 - 假設有兩個投資項目,一個有100%的機會賺到100萬元,另一個只有50%的機會,卻可以賺到200萬元,大部分企業會選擇前者作為投資對象。這個實驗說明大部分人處於收益狀態時,往往喜歡“見好就收”,而不是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選擇。
反射效應 - 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因為人都有僥幸心理,希望一次性把輸的都全部贏回來。
損失規避 - 一個人工資漲了500 元,他可能覺得沒什么。但如果減薪500 元,那他肯定要問個明白,且感覺很不舒服,這是為什么?簡單點理解就是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迷戀小概率事件 - 在風險和收益的抉擇中,人們的心理往往呈現出一種偏向。當涉及到潛在的收益時,我們往往表現出對風險的厭惡。但處於可能的損失情境下時,我們的態度卻截然相反,變成了風險喜好者。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許多人對購買彩票的熱衷。盡管中彩的概率非常低,甚至遠遠低於其他投資或儲蓄方式的回報率,但人們仍然樂此不疲地購買彩票。這種行為反映了在面對可能的巨大收益時人們會願意承擔相對高的風險,盡管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決策是不理性的。
參照依賴 - 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照點決定,舉例來說,在“其他人一年掙6 萬元,你年收入7 萬元”和“其他人年收入為9 萬元,你一年收入8 萬元”的選擇題中,大部分人會選擇前者。所謂損失和獲得,一定是相對於參照點而言的。卡尼曼稱為“參照依賴”,即多數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照點決定。
而以上種種跡象背後“隱藏”的前景理論,在各個領域的影響顯而易見,尤其是在經濟投資、職場和人際關系中。
前景理論在投資上的影響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前景理論指出,投資者對於收益和損失的評估存在顯著差異。換句話說,如果給投資者提供兩種選擇:一種是基於可能的收益,另一種是基於可能的損失,他們通常會選擇前者。
具體舉例來說,一位投資者收到了兩位顧問關於同一個股票基金的推荐。第一位顧問介紹了該基金過去三年的平均回報率為10%。而第二位顧問則告訴投資者,該基金在過去十年中的表現高於平均水平,但在最近三年中表現一直在下滑。
根據前景理論,盡管這兩位顧問推荐的是完全相同的股票基金,投資者很可能會選擇從第一位顧問那里購買。因為在實際中,投資者更有可能從只強調收益的顧問那里購買基金,而忽視第二位顧問提到的潛在損失。
在實際進行投資決策時,人們通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涵蓋了收益和損失的可能性、預期的價值以及個人的風險偏好等。運用前景理論來進行投資思考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了解個人的參照點和感知期望值 - 投資者通常會根據他們對潛在收益和損失的感知來評估投資選擇。例如,一個投資者可能更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提供穩定和可預測收益的投資選項,以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
考慮投資決策中的風險偏好 - 前景理論表明,人們在面對風險時的態度取決於他們是處於收益還是損失狀態。因此,在選擇投資時,要考慮個體的風險偏好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風險承受能力。
避免情緒化的決策 - 前景理論強調了情緒在決策中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損失的厭惡。投資者應該努力減少情緒化的投資決策,而是基於理性和深思熟慮來評估每一個投資選擇。
多樣化投資組合以降低風險 - 通過在不同資產類別和市場之間分散投資,投資者可以有效地管理風險并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穩定性。這種方法不僅符合前景理論中的損失規避傾向,還有助於優化收益與風險之間的平衡。
前景理論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有力的理論框架,幫助理解和預測個體決策背后的心理機制。通過充分理解和運用前景理論,作為聰明的投資者,我們可以更加有效地進行投資決策,以實現其財務目標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
前景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
除了經濟投資領域外,這種心理現象不僅在經濟領域顯現,也在職業和人際關系中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職業領域中,前景理論對人們的職業選擇、晉升決策以及工作滿意度產生深遠影響。人們通常傾向於選擇安全穩定的職業,因為這可以降低損失的風險。他們可能會避免可能帶來損失的決策,即使這些決策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機會。這種心理機制可能導致人們錯過一些職業發展的潛在機會,因為他們更容易陷入舒適區,不願承擔潛在的損失。
此外,前景理論還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們對失業和職業下降如此敏感。失去工作不僅意味着經濟損失,還可能帶來自尊心受損和社會地位下降的影響。因此,人們可能更傾向於保持目前的工作,即使他們并不滿意,以避免可能的損失。
在人際關系中,前景理論同樣產生重要影響。人們對損失的敏感性可能導致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回避行為。例如,害怕在感情上受傷害的人可能會避免建立深入的人際關系,因為他們擔心失去會帶來巨大的情感損失。他們可能會保持一定的情感距離,以減少潛在的傷害風險。
前景理論還能解釋為什么人們在人際沖突中更關注潛在的損失。他們可能會過度關注爭吵和分歧可能帶來的負面后果,而忽視潛在的積極結果。這種心理現象可能會導致人們在解決問題和維護關系時更為謹慎,但也可能阻礙了有效溝通和沖突解決的能力。
雖然前景理論在職業和人際關系中產生影響,但人們可以釆取一些策略來克服損失恐懼,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首先,意識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機制對決策的影響是重要的一步。通過認識到自己可能會因為對損失敏感而做出不理性的決策,人們可以更好地進行思考和權衡。
其次,積極尋求信息和建議是減輕前景理論影響的重要途徑。在職業決策中,人們可以嘗試尋求專業意見,了解不同選擇可能帶來的機會和風險。而在人際關系中,通過開放的溝通和理解對方的立場,可以減少因為損失恐懼而產生的不必要擔憂。
最重要的是,培養積極的心態和應對能力。了解到即使面臨損失,也有許多途徑可以重新調整和恢復,有助於減輕前景理論帶來的不理性判斷。通過培養心理彈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人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損失恐懼,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
前景理論在經濟投資、職業以及人際關系中對人們的決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理論揭示了人們在面對潛在收益和潛在損失時的不對稱態度,即損失厭惡和風險偏好的心理機制。了解到人們對損失更敏感的心理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決策行為,并釆取相應的策略來減輕其影響。
在如此動蕩的金融市場中,你會選擇怎樣投資?
一起深入了解資深投資者的交易策略。在投入股市之前,多認識金融市場,才可提高投資回報率。關注狂呼"思錢想後"欄目,緊密跟蹤股市走勢,尋找更多投資機會。
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一種洞察宏觀經濟的態度,見證社會演變與科技發展。我們一起,從大變局中看清發展趨勢,希望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
狂呼金融研究所聚焦於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金融與經濟對當今世界日益凸顯的影響。以全面、理性的投資視角,洞察分析每一個趨勢與機會,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高質量、更獨特的金融投資觀點。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場,讓大眾洞察金融經濟的核心。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