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隨著技術進步,訂閱制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表面上提供了便利,卻隱藏著許多潛在問題。這一模式讓企業以持續的付費方式攫取利潤,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和對所擁有物品的真正掌控。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引發多個領域的變革,塑造了新的商業模式,甚至重塑了全新社會結構。我們一起,從科技創新中洞察社會轉型和升級的機遇。
狂呼科技研究所聚焦科技創新對當今世界的影響,以獨特、前瞻的科技視角,洞察科技時代下涌現的“創新革命”。
狂呼,以最具突破性的技朮塑造我們的未來,為大眾捕捉科技商業先機,探索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現在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透過訂閱制來獲得:觀看電影、啟動汽車、開啟智能家電等等。這一趨勢無處不在,給人一種智能、便利的初印象,但實際上卻隱藏著許多潛在問題。
隨著訂閱製服務模式的普及,不少品牌企業此作為攫取利潤的另一種手法,讓你不得不以“每月付費”的方式使用那些你本來就擁有的產品。企業的收入不斷攀升,而我們卻陷入了無止境的消費中。訂閱制的服務表面上看似提供了便利,但實際上卻在潛移默化中剝奪了我們的自由選擇權,甚至可能正在毀掉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失去對自己擁有物品的真正掌控。
訂閱經濟:生活無處不在
近日,惠普公司推出的“Instant Ink”墨水訂閱服務引起了廣泛的議論。這項服務在用戶的印表機使用了六個月後,開始自動監控墨水水平,並在墨水即將用盡時及時提供補充,從而幫助用戶節約成本。然而,這種便利的服務也隱含著一些潛在的問題。例如,當用戶取消訂閱服務或該服務到期未續費時,惠普會遠程操控終止墨盒的使用。這讓消費者開始思考:在訂閱製服務下,我們真的擁有這些物品嗎?還是我們只是每月付費租賃它的“使用權”?
“訂閱制”是當代商業模式的主流,它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消費方式。比如聽音樂,以前大家會去唱片行買CD,現在則訂閱 Spotify Premium;比如叫計程車,以前會在路邊攔車,現在不只可以用Uber 線上叫車,還可以通過訂閱Uber Pass享每趟10%優惠;以前大家多以報紙、廣播等形式獲取新資訊,但現在只需要隨手打開YouTube、Podcast、Livestream等,就可以輕鬆獲取內容。在當今這個訂閱經濟盛行的時代,無論是聽音樂、購物、看電影,還是玩電子遊戲、啟動汽車,我們的生活幾乎無處不在地被訂閱服務所包圍。
據相關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使用訂閱模式的企業增長速度是傳統企業的四倍,這一現象引發了許多消費者的擔憂。對於普通美國人而言,每個月在訂閱服務上的花費已達到300美金,這對個人的經濟負擔無疑是巨大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訂閱制的概念並不新鮮。早在15世紀,打印機剛剛誕生的時候,報紙的讀者便開始通過簽署協定來訂閱報紙,這一行為在拉丁語中稱為 “Subscribe”(意思是 “在下面寫上自己名字”),不僅在當時為出版商提供了穩定的客戶來源,並確保了穩定的收入。
媒體訂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當時有線電視以低廉的價格提供了更高質量的信號,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概念不斷演變。1997年,Netflix將訂閱模式擴展到DVD租賃,提供免費送貨服務,且無需支付滯留費,這一舉措改變了人們觀看電影的方式。而當2007年Netflix推出流媒體服務時,它進一步提升了訂閱的價值,讓用戶能夠無限量點播音樂、電視劇和電影,這種便利與經濟實惠的平衡貫穿了2000年代到2010年代初。
然而,訂閱制一直到近20年才有爆炸性的成長,是因為信用卡的普及與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成熟。信用卡讓線上消費更方便,同時因為有銀行與發卡機構搭建了信任的橋樑,讓消費者不需擔心企業捲款倒閉的風險,企業也有信心能定期收到消費者的付款,這是訂閱制能成立的基礎。此外,雲端運算讓我們購買的服務能即時更新,比起一次性買斷,以訂閱的方式持續獲得最新的服務內容更符合消費者的最大利益,於是有了持續消費的訂閱需求。
如今的訂閱服務卻出現了質的變化。許多服務要求用戶付費才能繼續使用那些本來就已擁有的物品,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源於Salesforce的商業模式創新。
這種新型的商業模式,表面上看似為我們提供了便利和經濟實惠的選擇,實際上卻可能在無形中讓我們養成依賴的習慣。這一轉變使得我們不再能夠完全擁有所需的產品,而是被迫接受一種持續的支付模式。
商業創新:Salesforce帶來的變革
在整個90年代以及2000年代初的大部分時間裡,購買軟件的過程是相對簡單而傳統的。用戶如果想要獲得像Microsoft Word或Adobe Photoshop這樣的應用程序,往往需要購買一張實體的CD-ROM,然後將其安裝在計算機上。
這種模式在當時被廣泛接受,但很快出現了許多問題,尤其是維護成本的上升。軟件工程師們需要不斷修復錯誤、進行安全升級,而技術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每年都有新版本推出,這對於用戶和公司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Salesforce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並成功地將自己定位為“反軟件”。與傳統軟件不同,Salesforce提供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Software-as-a-Service/SaaS) ,允許用戶以每月支付小額費用的方式,獲取最新的軟件版本,並不需要面對龐大的前期成本。這種轉變意味著,軟件不再是一次性的購買產品,而是轉變為需要持續支付才能使用的服務。這一創新使得Salesforce迅速獲得了市場的青睞,並在2004年IPO上市時,其股票表現成為當年的亮點之一。
隨著這一模式的成功,許多其他科技巨頭也開始效仿。2010年,微軟推出了Office 365,收入增長了70%;2013 年,Adobe則推出了Creative Cloud,其訂閱用戶數量增長了16倍,這使得其市值達到了2000億美元。此外,人們常常認為蘋果是一家以硬體產品為主的公司,但實際上,蘋果收入增長最快的部分卻是其240億美元的訂閱業務,增長達14%。這些例子無不顯示出訂閱經濟的潛力。
然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轉變真的帶來了更多的價值嗎?事實上,並不是
以Photoshop為例,現在每年支付263美元的訂閱費用,雖然比之前需要一次性支付700美元來得便宜,但如果長期計算,兩年半後的總費用將超過最初的購買價格。這樣的變化引發了人們對價值的思考:相比於1990年和2023年的版本,核心功能似乎沒有太大變化,甚至可能只增加了一兩個新功能。
一些專家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訂閱服務開始被視為企業向消費者施加額外費用的方式。訂閱模式從軟件延伸到實體產品,幾乎無處不在。在智能家居領域,軟件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賣點,然而這些新功能的實際使用情況卻不如預期,並且許多智能設備的壽命甚至低於傳統產品。有時候,這些功能的故障還會導致使用者的困擾。
實際上,軟件實際上已經成為企業控制消費者的一個關鍵工具。比如,惠普的打印機墨盒上配備了芯片,這使得消費者的打印行為與惠普之間產生了依賴關係。如果失去網絡連接,打印機將無法工作;如果支付方式出現問題,則無法打印。這種策略被稱為“軟件網絡共享”/Software Tethering,不僅加強了企業對消費者的控制,還增加了消費者的依賴性。
隨著訂閱服務的普及,許多汽車製造商也開始將某些功能鎖定在付費區域
2022年7月,BMW推出了一項頗具爭議的功能:前排座椅加熱服務,月訂閱費用約為18美元,並提供一年(180美元)、三年(300美元)或415美元的無限使用選項。然而,許多車主對此表示不解,既然這項功能已經安裝在車輛上,為什麼還需要額外付費來解鎖?
除了加熱座椅外,BMW還嘗試了其他多項訂閱功能,包括安全攝像頭、輔助駕駛、遠光燈助手和地圖更新,價格從10美元到幾十美元不等。此外,他們曾計劃對Apple CarPlay收取解鎖費,消費者可以選擇一次性支付300美元或每年80美元的訂閱費用。甚至,BMW還推出“Access by BMW”計劃,允許用戶(非車主)每月支付約2000美元來使用車輛。
這些本應包含在購車價格中的功能,卻以“使用權”的名義再次收費,這讓消費者感到困惑和不滿。隨著消費者反抗的聲音越來越大,終於在2023年,加熱座椅、CarPlay和Access by BMW的訂閱服務都被取消了。
這樣的現象顯示出許多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卻忽視了客戶的價值。許多流媒體和訂閱服務不得不使用一些“詐騙手段”來吸引消費者,例如免費試用期、後續難以取消的訂閱等,這些做法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對這些服務的不滿。
更加離譜的是,為了推廣訂閱服務,一些企業甚至會“殺死”自己的產品。例如,Nest曾開發一款名為Revolv的家庭自動化中心,但在某一天,他們決定不再支持該設備,並通知所有為此支付了300美元的用戶,自某個日期起,該設備將無法再使用。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Spotify的設備Car Thing上,這一產品在上市不到兩年後就遭到了相似的命運。
總的來看,軟件即服務/SaaS這一商業模式在提升企業收益的同時,也使消費者的選擇權和使用體驗受到了影響。從最初的購買軟件到如今的訂閱服務,這一過程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消費習慣,也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擁有的真正意義。在追求便捷和經濟的同時,我們是否在無意中成為了企業利潤的工具?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消費者覺醒:重新掌握主動權
199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數位千年版權法案/DMCA,旨在防止盜版行為,保護創作者的版權。然而,如今的情況卻變得越來越複雜,隨著數位內容和訂閱服務的普及,這一法律的應用範圍似乎已經擴展到了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公司們利用版權法作為法律武器,來限制我們對自己所購買產品的訪問權。從最初針對DVD的保護,到現在針對各種數位服務的控制,這種趨勢反映了企業對消費者權利的日益侵蝕。
在當今的訂閱經濟中,很多人會發現,取消訂閱意味著他們所擁有的產品或服務瞬間失去價值。以惠普的打印機為例,初期購買價格為80美元,但如果用戶需要更換墨水,卻發現一盒墨水的價格幾乎達到打印機一半的成本。這種情況迫使消費者不得不持續投入金錢,讓原本應該是一次性購買的產品,變成了一種持續性的經濟負擔。事實上,許多企業的高層也承認,這種商業模式正在改變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關係,將我們推向一個不斷充值的循環中。
如今,企業不再需要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來獲利,因為它們可以通過軟件控制我們的使用權,並在過時的版權法保護下,隨意進行商業操作。然而,這種情況的發展也開始讓不少消費者“覺醒”,並開始反抗。
近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近日推出了“點擊取消”/Click to cancel規則,這一新規定要求如果消費者主動取消訂閱,企業必須遵循。若企業不遵守,將面臨民事處罰。這項法律嚴厲打擊那些在免費試用或自動續約功能中,未能按時取消就向消費者收費的行為。
這種消費者對抗行為不僅關乎經濟利益,更觸及到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選擇權。隨著訂閱服務的普及,我們變得越來越依賴這些服務,漸漸地放棄了對產品的真正擁有感。這不僅是一種經濟上的損失,也在潛移默化中侵蝕了我們的自主選擇權。
在享受訂閱服務所帶來的便利和經濟實惠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反思這種模式對我們生活的深遠影響。面對不斷增長的訂閱需求,我們是否能夠重新獲得對自己生活的掌控?還是會在未來的日子裡,越陷越深,無法自拔?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隨著消費者的覺醒與反抗,我們期待未來能夠回歸到一種更加公平、透明的消費模式,讓我們的生活重回自主的掌控之中。
在如此動蕩的金融市場中,你會選擇怎樣投資?
一起深入了解資深投資者的交易策略。在投入股市之前,多認識金融市場,才可提高投資回報率。關注狂呼"思錢想後"欄目,緊密跟蹤股市走勢,尋找更多投資機會。
點擊此處了解更多
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一種洞察宏觀經濟的態度,見證社會演變與科技發展。我們一起,從大變局中看清發展趨勢,希望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
狂呼金融研究所聚焦於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金融與經濟對當今世界日益凸顯的影響。以全面、理性的投資視角,洞察分析每一個趨勢與機會,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高質量、更獨特的金融投資觀點。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場,讓大眾洞察金融經濟的核心。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