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吉利擬將上市未滿一年的高端電動車品牌極氪私有化,不僅是應對中美關系緊張的防御性舉措,更是其加速品牌整合、優化全球布局的關鍵一步。
在中國電動車品牌極氪/Zeekr上市不滿一年,吉利汽車就計划將其私有化,進一步整合旗下汽車品牌。目前,吉利汽車持有極氪約65.7%的股權。如交易完成,極氪將成為吉利汽車的獨資子公司,并從紐交所下市。
在全球汽車產業邁入電動化與智能化深水區的當下,頭部車企的戰略決策正越來越頻繁地與地緣政治、資本流向和產業重搆交織在一起。曾被視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窗口”的極氪,現卻在上市僅一年后被母公司吉利提出私有化計划,這一看似突如其來的動作,實則是吉利集團在多重壓力之下對品牌結搆、國際布局及資本路徑做出的系統性調整。它不僅回應了中美關系變化帶來的外部挑戰,也揭示了吉利在集團戰略整合與全球競爭格局中謀篇布局的新方向。
吉利計划私有化極氪:高達65億美元估值
近日,據極氪/Zeekr提交給監管機搆的文件顯示,中國吉利汽車計划在極氪於紐交所上市僅一年后,將其私有化并申請退市。此舉發生在美中關系持續緊張、美國曾提出將中概股逐步清退的大背景下,也被外界解讀為吉利主動規避潛在政治與合規風險的防御性動作。
根據吉利5月7日發布的公告,其已向極氪發出一份非約束性私有化建議,擬以每股2.57美元的價格收購極氪所有已發行及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或每股25.66美元的美國存托股票/ADS,相較前一交易日收槃價溢價約14%。按照該報價,極氪估值約為65億美元。與此同時,投資者亦可選擇將每股ADS兌換為12.3股吉利新發行股份。
據相關資料顯示,吉利當前通過其創始人李書福控制的實體持有極氪65.7%的股權,若此次私有化計划順利推進,其僅需支付約22億美元,即可實現完全控股并將極氪退市。這一舉動有助於吉利在當前電動車市場劇烈震蕩的環境中更靈活地對極氪進行資本與業務調配,同時減輕其在美國市場的監管與輿論壓力。
而更引起大眾驚訝的是,實際上,極氪在一年前才剛剛成功上市。
極氪是由吉利控股於2021年3月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近年來在銷量和營收方面表現活躍。2025年4月,極氪科技集團實現整體現車銷量4.13萬輛,同比增長18.7%,其中“極氪”品牌貢獻銷量1.37萬輛。
該公司於2024年5月10日正式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為“ZK”。根據其2024年年報披露,全年營業收入達759.13億元人民幣(約合104億美元),同比增長46.9%。第四季度單季營收227.78億元,同比增長39.2%。得益於銷量提升及成本控制,整車銷售毛利率在全年達15.6%,第四季度進一步提升至17.3%。
盡管營收增長強勁,極氪依舊處於虧損狀態。2024年全年淨虧損為57.91億元,但較2023年收窄29.9%。第四季度淨虧損為8.21億元,同比下降72.1%,環比下降28.0%,顯示其虧損控制能力正在逐步改善。
有專家指出,極氪的私有化計划并非毫無預兆。早在2024年11月14日,吉利控股便宣布將其所持11.3%的極氪股份轉讓給吉利汽車。該項交易使極氪由吉利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轉變為吉利汽車的控股子公司,為后續的資本結搆調整及私有化操作打下基礎。
此外,市場普遍關注的是,此番退市是否會影響極氪與Waymo等美國科技企業的現有合作。當前,極氪正與Waymo聯合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出租車,計划於2025年下半年在亞利桑那工廠完成系統集成。
對此,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強調,面對市場高度競爭與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集團將“根據“台州宣言”精神,持續推動整合重組,回歸‘一個吉利’,在技朮協同與品牌聚合的基礎上,搆建全球領先的智能電動車產業體系”。他補充表示,吉利仍將保持與美國及國際資本市場的合作通道開放,表明此次私有化并不等於“脫鈎”。
極氪退市背后:吉利加速品牌整合
極氪從紐交所退市的動作,雖然迅速卻并不突然。這一決定正契合吉利控股近半年以來持續推進的品牌戰略整合節奏。在當前電動汽車市場高度內卷、利潤承壓、競爭格局劇烈變動的背景下,吉利加快了對旗下多元品牌的聚合與優化,試圖借此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削減冗余成本,并搆建更具競爭力的集團化作戰體系。
在過去十余年間,吉利持續對外擴張,先后完成對沃爾沃、路特斯等海外品牌的收購,并投資或孵化了多家子品牌,形成覆蓋從大眾市場到豪華、高端甚至超豪華市場的完整產品矩陣。然而,隨着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多個品牌之間的產品定位趨於重疊,資源分散、協同不足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尤其在新能源轉型加速后,吉利旗下品牌之間的邊界開始模糊。例如,2024年9月,領克推出首款純電轎車Z10時,便被廣泛質疑與極氪007在定位上高度重合。對此,吉利管理層并未回避,領克銷售公司曾公開表示,“集團內部的品牌用戶確實存在一定重疊。”而這一問題也直接推動了兩大品牌的合并與業務重組。2025年2月,極氪與領克正式完成股權交割,成立極氪科技集團,極氪持有新集團51%股份。
事實上,極氪退市不過是吉利系統性整合行動中的一環。早在2024年10月,吉利便宣布將旗下翼真、雷達兩大新能源品牌并入吉利汽車體系,搆建統一的產品矩陣,從轎車、SUV到皮卡、MPV全面覆蓋主流市場。而更早之前的2024年9月,吉利掌門人李書福發布“台州宣言”,提出“戰略整合、戰略協同”作為集團未來五大戰略方向之一,明確要求清理重復定位、優化股權結搆、重組業務板塊。
根據“台州宣言”中的分工,吉利汽車集團將整合吉利、銀河、雷達、翼真等品牌,主攻大眾新能源市場;而極氪科技集團則由極氪與領克聯合組成,專注於中高端及豪華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承擔吉利出海和高端突破的戰略任務。此次極氪退市,正是落實這一集團雙軌戰略的重要一環。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退市還可有效規避當前中美關系緊張背景下可能面臨的監管與資本市場不確定性。極氪自2024年5月掛牌紐交所以來,盡管營收快速增長,但仍處於持續虧損狀態,2024年全年虧損接近58億元。進入2025年,其股價已較年初下跌約兩成,背后既有外部環境影響,也反映出市場對其盈利前景的審慎態度。通過私有化回歸,極氪不僅可獲得更大的戰略靈活性,也有助於吉利在整體整合中實現更高效的資源調度與運營控制。
在極氪之外,越來越多的吉利系子品牌正在悄然“消失”或重組。几何、領克、翼真、雷達等品牌已陸續并入新架搆,昔日多達14個整車品牌的“吉利系”,如今正朝着“品牌精簡、定位清晰、資源集中”的方向蛻變。通過這一輪組織瘦身與戰略聚焦,吉利顯然正試圖從一家多品牌運營的汽車集團,轉型為以平台能力、核心技朮和全球化運營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電動汽車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