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斯凱奇宣布以94億美元私有化,在關稅陰影與市場重壓下尋求戰略重塑,迎來其發展的新轉折點。
近日,憑借大眾化定位和舒適性優勢在全球鞋類市場“殺”出重圍的斯凱奇/SKECHERS,突然宣布私有化決定。作為全球第三大運動鞋零售商、兩度入選“財富500強”的行業巨頭,這一舉措引發市場震動。
如今,這家靠務實路線走紅的美國運動品牌,正站在命運的新轉折點上。斯凱奇被3G資本以94億美元收購不僅震動資本市場,也讓人重新審視它的品牌戰略與未來新走向。
SKECHERS斯凱奇: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
斯凱奇/SKECHERS成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曼哈頓海灘。品牌創始人羅伯特·格林伯格曾是L.A. Gear的創辦人,在那段美國有氧健身潮流退卻、公司破產后,他并未止步,反而從街頭文化中重新發現了商機。他為斯凱奇品牌推出的第一款產品“Chrome Dome”光頭靴,憑借粗獷的街頭風格迅速走紅,單月銷量突破十萬雙,為品牌打下了第一桶金。

隨后,斯凱奇避開耐克、阿迪達斯等巨頭主攻的專業運動領域,轉而聚焦“休閑運動”市場,尤其是在女性鞋履方面精准布局。品牌主打舒適性,釆用輕盈透氣的材料與柔軟結搆,在沒有復雜科技朮語加持的前提下,用“穿得舒服”贏得了不同年齡層消費者的認可。
2000年,斯凱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初期推出的“GO WALK”系列被稱作“老頭鞋”,但卻恰好契合了中國中老年消費者對舒適鞋履的需求。雖然斯凱奇的產品一度被指“設計土”、“不時尚”,但這種“不迎合潮流”的態度,反而在人口老齡化和消費務實化的背景下脫穎而出。正如網友調侃道,“我很丑,但我很舒適。”舒適成為了斯凱奇最強有力的品牌標簽。
而在2014年,一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熱播帶火了D'Lites“熊貓鞋”系列,該系列融合復古與街頭風格,單季銷量突破百萬雙,累計在中國銷售超過300萬雙。這次爆款效應也讓斯凱奇意識到本土化經營的必要性。

此后,斯凱奇在中國不斷加碼投資:在江蘇太倉建立了30億元的智慧物流中心、上海虹橋總部升級為亞太研發中心、廣東東莞設立了2000平米的直播基地,日均帶貨超過1萬單。品牌90%的在華銷售產品實現了本土設計和生產,并不斷推出閃燈童鞋、國潮聯名款等面向本地市場的定制產品。
2024年,斯凱奇首度推出瑜伽系列鞋款,主攻女性市場,效果顯著,當年女性消費者占比上升至58%。同年11月,公司宣布在山東汶上縣投資8000萬美元建設中國北方最大的研發與生產基地,預計2026年投產后年銷售額將達12億元,并帶動4000人就業。
與強調潮流與品牌調性的耐克、阿迪達斯不同,斯凱奇堅持“舒適科技+高性價比”的務實路線。2023年,公司首次躋身“財富”全球500強,運動鞋市場份額全球排名第三。
但與此同時,斯凱奇的市場表現也成為網絡熱議話題。有消費者感嘆,“明明就是一雙‘老頭鞋’,居然能賣全球第三?”但也有人認為,“腳踏實地、不靠噱頭,這才是真本事。”盡管仍有人吐槽其“厚底設計像踩磚頭”,但更多人認同,“土也好,丑也罷,能穿一整天腳不累,才是真正的好鞋。”
斯凱奇用舒適走出了一條差異化之路,從一個小眾街頭品牌,成長為全球數十億美金規模的運動鞋巨頭。盡管斯凱奇全球市場業績亮眼,但作為海外市場中最大的市場,近年來斯凱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速明顯放緩。而如今全球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更是成為了斯凱奇的“懸頂之劍”。
斯凱奇宣布退市:被3G資本以94億美元收購
5月6日,斯凱奇已正式同意接受全球知名投資公司3G資本/3G Capital的收購,交易金額高達94.2億美元。這項私有化交易預計將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被認為是全球鞋類行業迄今金額最高的一宗并購案。
3G資本是一家以精於控制成本和提升運營效率著稱的投資公司,掌門人是巴西億萬富翁豪爾赫·保羅·萊曼/Jorge Paulo Lemann,其在消費品領域的投資組合包括百威英博/AB InBev和漢堡王/Burger King等全球知名品牌。
根據最終合并協議,3G資本將以每股63美元的現金收購斯凱奇全部流通股,較斯凱奇過去15個交易日成交量加權平均股價溢價約30%。交易完成后,斯凱奇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成為一家私人控股公司。受消息刺激,5月5日開槃后斯凱奇股價一度飆升逾25%,創下自2017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此次交易的另一亮點是3G資本為股東提供了兩種選擇:一種是每股63美元的全現金收購,另一種是每股57美元現金加上未來私有化后母公司的部分股權。目前,該交易已獲得斯凱奇董事會的一致通過。
未來,斯凱奇公司將繼續由現任管理層領導,包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總裁邁克爾·格林伯格/Michael Greenberg以及首席運營官戴維·溫伯格/David Weinberg。
戰略重心仍將圍繞產品設計創新、國際市場擴張、直營業務/DTC發展、本土批發增長以及全球供應鏈、科技與基礎設施的持續投資。斯凱奇中國、韓國及東南亞地區CEO、聯泰集團副主席也對交易前景表示樂觀,稱品牌將在新股東支持下繼續深化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推進既定的發展計划。
此前,斯凱奇在4月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受到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影響,公司撤回了全年業績指引,并明確指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已對其業務造成顯著沖擊。這或許成為交易加速推進的催化因素之一。
對此,華爾街投行分析師認為,面對持續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消費者信心疲弱與關稅壁壘,斯凱奇可能希望在擺脫資本市場短期壓力的情況下,尋求更加靈活的發展路徑。不過,也有分析師指出,若3G資本成功通過其慣有的成本控制與效率優化策略提升斯凱奇的盈利能力,不排除未來斯凱奇再次上市的可能性。
關稅陰影下的斯凱奇:貿易政策成關鍵挑戰
自2007年進入中國以來,斯凱奇由其美國總部與中國香港聯泰集團共同設立的合資公司“斯凱奇中國”負責運營。截至目前,品牌已在全中國范圍內開設近3500家門店,并搭建起覆蓋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的全渠道網絡體系。斯凱奇中國、韓國及東南亞首席執行官陳偉利曾表示,為更靈活地適應本地市場變化,公司已實現高度本土化的供應鏈管理,當前在中國銷售的產品中約90%為“中國制造”。
根據斯凱奇2024年財報提出的發展目標,公司計划到2026年實現全球年營收突破10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預計貢獻約300億元人民幣,成為實現該目標的關鍵增長引擎。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斯凱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滑16%,跌幅明顯擴大,相較前一季度的11.5%進一步惡化。這一走勢令外界對其在中國的增長前景產生疑問。
與此同時,全球貿易局勢的動蕩也對斯凱奇搆成了嚴峻考驗。由於生產基地高度集中於亞洲地區,公司在最新發布的證券文件中坦言,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政策已對業務搆成重大風險,可能引發利潤率下降、產品售價上調和市場需求萎縮等連鎖反應。
這一背景下,斯凱奇撤回了2025財年的業績預期,市場隨即對其供應鏈韌性和未來盈利能力表示擔憂。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美國市場占斯凱奇全球銷售額的38%,而其大部分產能仍依賴亞洲國家,令公司在貿易政策變動下面臨較大沖擊。
在行業整體承壓的局勢下,美國鞋類企業正在尋求政策松綁。
近日,包括耐克、阿迪達斯、斯凱奇、安德瑪在內的76家鞋類品牌,聯合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FDRA致信白宮,呼吁取消針對鞋類產品的新增關稅。FDRA警告稱,美國童鞋現行稅率已高達20%至37%,若新關稅落地,整體稅負可能飆升至150%至220%,對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甚至可能導致數百家鞋企倒閉和全國鞋類庫存短缺。
在時代的浪潮中,斯凱奇憑借“舒適”這一簡單卻堅定的品牌信念,從街頭走向全球。如今,面對宏觀經濟震蕩、關稅重壓與市場格局洗牌,這家曾以務實著稱的運動品牌選擇了暫別資本市場,以圖重塑其全球戰略重心。也許正如其產品哲學所示,真正的長遠發展并不在於一時的喧嘩,而是步步為營、腳踏實地。斯凱奇的私有化,不只是一次商業操作,更是一場關於“慢即是快”的品牌哲學實踐。下一程,它能否繼續能贏得消費者的心,還需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