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第一季表現強勁並推動股市反彈,但未來走勢和市場持續改善仍取決於貿易政策發展以及預期的後期盈利回升與聯準會行動。
過去一週,市場消化了一系列涵蓋企業財報、經濟增長與就業市場的數據。整體而言,這些數據多為第一季的回顧,顯示美國經濟開年以來表現強勁:企業獲利優於預期,GDP雖錄得負增長,但消費支出仍具韌性,就業市場也維持彈性,失業率處於低水平。
未來經濟與企業盈利的走勢,仍高度依賴於貿易與關稅政策的發展。雖然近期美國政府在對中國及其他貿易夥伴的立場上語氣轉趨溫和,但若要推動市場與經濟持續復甦,仍需更具體的進展。
得益於強勁的第一季表現與政策面上的積極信號,股市近期明顯反彈,標普500指數近兩週上漲約8%。值得留意的是,全年出現兩至三次市場修正屬正常現象,特別是在通膨壓力與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下。展望後市,隨著聯準會可能啟動降息、企業盈利預計自2026年回升,市場情緒或將在年內進一步改善。
企業財報強勁開局,但第二季度前景仍不明朗
第一季財報季進展順利,截至目前,約70%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已公布業績,其中約76%的企業優於預期的盈餘,略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驚喜比率75%。整體而言,第一季盈利增長可望達到12.5%,高於去年底市場預期的11.5%。
不過,企業普遍對消費動能、貿易環境及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表示關切,導致市場對第二季的成長預期趨於保守。最新預測顯示,第二季獲利增幅預期已下修至5.8%,遠低於去年底預估的11.3%。

過去一週,來自大型科技公司和消費品企業的財報提供了關於整體經濟支出和消費者狀況的清晰圖像。這些報告呈現出兩極化的趨勢,反映了經濟復甦中不同行業所面臨的各自挑戰與機遇。
一方面,以微軟和Meta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展示了對未來增長的強勁信心。這些公司預計將大幅增加在人工智能AI和數據中心擴建方面的資本支出/Capex。儘管宏觀政策背景存在不確定性,但兩家公司合計承諾將投入高達152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以提升其AI能力,這有效地緩解了市場先前對於整體企業資本支出可能放緩的擔憂。
另一方面,那些營收更直接受到關稅影響和消費者支出波動的企業則顯得更為謹慎。例如,亞馬遜和蘋果都發布了相對疲軟的業績展望,並報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不佳。兩家公司均將關稅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列為導致業績承壓的主要因素。
此外,餐飲服務業也傳來了消費者需求疲軟的信號。麥當勞報告了同店銷售額的負成長和客流量的下降。這家速食巨頭與星巴克和Chipotle等同行一道指出,消費者需求的減弱是一個普遍現象,尤其在低收入客群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總體而言,第一季的企業盈利增長依然表現強勁,超出了許多預期。儘管專家們預計在未來幾季的盈利預期可能會面臨進一步的下調修正,但專家們認為2025年全年盈利仍有望實現低至中個位數的增長。同時預期,盈利增長的動能在2026年可能會出現反彈。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市場對未來季度的盈利預期進行了顯著下調(特別是第二季度,以及對第三和第四季度的預期也同步調低),但目前市場對2025年企業盈利年增長的普遍預期仍維持在9.5%左右。
儘管這個9.5%的預期數字未來可能會被小幅下修,但從歷史數據來看,只要美國企業整體盈利能夠維持正增長,通常不會伴隨出現經濟衰退。
因此,雖然部分行業面臨挑戰且盈利預期存在下調風險,但強勁的科技投資以及預期中的盈利正增長態勢,表明美國經濟或許能夠避免陷入全面的衰退,儘管增長步伐可能有所放緩且各行業表現會繼續分化。

美國GDP成長轉為負值,關稅與進口激增成主因
美國第一季經濟增長低於預期,GDP成長率下滑至-0.3%,略遜於市場預估的-0.2%。拖累整體表現的主因是進口大幅上升,創下近五年來最大增幅。這一波進口激增主要源自企業為應對潛在關稅上調,提前大量進貨所致。
不過,這一衝擊在一定程度上被穩健的消費支出與企業資本投資所抵銷。第一季個人消費年化增長1.8%,雖不及去年第四季的4%,但仍優於市場原先預測的1.2%。此外,受企業趁關稅正式生效前搶先採購設備的影響,商業投資亦大幅成長21.9%,對整體經濟形成有力支撐。

關於未來經濟走向,專家們的分析顯示,第一季度GDP的下行趨勢很可能在第二季度得到扭轉。這一預期的轉變,主要由於第一季趨緩的進口大幅增長勢頭將會逆轉,從而推動第二季度GDP恢復正增長。
展望更廣泛的年度表現,專家預計美國經濟今年的增長速度將從2024年約2.8%的水平放緩。這假設與大多數貿易夥伴之間的平均關稅保持在10%或以下,對特定關鍵行業的關稅有所提高,並且與中國的平均協商關稅略低於最高水平。對此,專家們預測2025年的GDP增長率將大致落在1.5%左右。
然而,經濟前景仍然存在一個顯著的下行風險,即與主要貿易夥伴,尤其是中國之間,關稅水平可能持續上升。在這種高關稅情境下,隨著通脹壓力可能再度升高以及消費者支出的降溫,不排除會出現一次溫和的經濟衰退。儘管如此,專家們認為這種衰退不會是深度或長期的,特別是因為聯邦儲備銀行屆時可能會有更大幅度降息的空間來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不論2025年的關稅情境如何演變,如果聯邦儲備銀行能夠在2025年下半年啟動降息週期,並且稅收改革和放鬆管制等政策能夠取得進展,那麼美國經濟增長有望在2026年迎來一個反彈。這種經濟回升應能廣泛地支持消費者和企業的支出活動,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美國就業市場依然健康,或推遲市場降息時間
最後,專家們關注到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展現出的復甦與韌性跡象。根據5月2日公佈的4月非農業就業報告,美國就業人數新增了17.7萬個,這一數字超出了市場先前預期的13.8萬個。
儘管3月的就業數據向下修正了4.3萬個,但若從更宏觀的三個月滾動平均來看,美國的就業增長速度依然保持在約15.5萬個的健康水平,這顯示勞動力市場的擴張趨勢仍在持續。
同期,美國的失業率穩定維持在4.2%,與市場的普遍預期相符。雖然這一數字較2023年3.4%的低點有所回升,但當前的失業率水平仍遠低於5.7%的長期歷史平均值,反映出就業市場結構性依然偏緊。

在薪資方面,4月份的平均每小時工資率年增率小幅下降至3.8%,略低於市場預期的3.9%。薪資增長速度常被視為服務業通膨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次的放緩可能預示著服務業價格上漲壓力正在減輕。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近兩年時間裡,名義薪資的增長速度持續超過了通貨膨脹率,這意味著美國家庭的實際購買力(實際薪資)保持了正向增長。這種實際收入的改善對支持消費者支出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利於維繫經濟的韌性。
專家們分析認為,儘管勞動市場的數據繼續表現出韌性,但需要警惕的是,就業往往是一個滯後性指標。如果未來的關稅上調導致通脹壓力升高,或是整體經濟活動因其他因素而走弱,企業可能會因此增加裁員。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幾個月的勞動力市場狀況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惡化。
不過,考慮到美國就業市場在近期數據公佈前就表現出相對強勁的基礎,這種韌性應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勞動力市場的有序狀態,即使未來數據有所走軟,也不至於立即陷入混亂。
健康的就業市場數據也直接影響到聯邦儲備銀行/Fed降息的緊迫性。Fed正密切關注通膨和勞動力市場的狀況,他們明確表示,只有在看到經濟活動出現更為明顯的放緩跡象,特別是勞動力市場數據顯著走弱時,才會更傾向於考慮和實施降息操作。目前的數據顯示,Fed立即降息的壓力較小。
雖然有專家預計聯準會今年內將會採取降息行動,但基於當前的數據表現,認為這更可能發生在下半年。這是因為Fed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觀察關稅上調以及潛在的消費放緩對整體經濟增長和勞動力市場產生的更為顯著的影響,才會採取行動。
事實上,近日公佈了強勁的就業報告後,市場對聯準會今年降息的時點和次數的預期都出現了調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聯準會觀察工具就反映了這一變化,顯示市場對聯準會在即將到來的6月會議上降息的可能性已經從報告公佈前的55%顯著下降至約33%,這表明市場認為短期內降息的可能性已經降低。

美股強勁反彈後仍處修正期,長期成長仰賴政策明朗化
總體而言,過去兩週美國股市經歷了強勁的反彈。標普500指數和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均錄得顯著漲幅,分別約為8%和11%。儘管如此,從今年年初至今來看,這兩大指數仍處於下跌區域,標普500指數累計下跌約3%,那斯達克指數下跌約7%。
這波市場情緒的改善,主要受到第一季度穩健的經濟數據和超出預期的企業盈利報告所提振。同時,政府在貿易和關稅問題上展現出的相對緩和態度,也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然而,為了促使市場從當前水平實現更為可持續的進一步進展,專家們認為可能需要看到與中國及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具體貿易協議的更確鑿消息。
儘管近期市場出現反彈,但投資者應當認識到波動性是金融市場的常態。在任何一年中,市場都可能經歷兩到三次的回調,尤其是在當前關稅、通膨和經濟增長前景存在較高不確定性的時期,波動可能會更加頻繁。
然而,鑑於對未來不會出現深度或長期經濟衰退的預期,專家們傾向於將市場的波動期視為調整和增加投資的策略性機會。在這些時期,投資者可以考慮重新平衡資產配置,加強投資組合的多樣化,並在跨行業和資產類別上尋找有吸引力的入手機會。
在具體的投資領域,一些受關稅直接影響相對較小的行業,例如金融和醫療保健板塊,可能在政策環境改善時表現良好。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在稅收改革和放鬆管制方面取得切實進展,這些行業有望從中受益。在固定收益市場,有專家認為投資等級債券中,尤其是7至10年期這一期限範圍內的債券具有價值,特別是在聯邦儲備銀行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實施降息的情況下。
展望2026年,儘管今年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很高,但專家們預期金融市場的宏觀背景可能會變得更為有利。這不僅可能源於更具體和明確的貿易協議細節落地,也取決於聯準會降息的步伐、政策制定者在稅收改革和放鬆管制方面取得的實質性進展,以及屆時預期將重新加速的企業盈利增長。所有這些因素的疊加,都將有助於顯著改善市場的風險偏好和整體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