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在美國貿易政策放緩與市場對聯準會信心回升的帶動下,股債市反彈,雖短期震盪,但多元化投資組合和醫療、金融板塊的成長潛力有望超越美股表現。
隨著美國貿易立場緩和與市場對聯準會信心回升,股債市出現反彈,雖短期仍將區間震盪,但在國際股市領先、企業獲利穩健等因素支撐下,多元化投資組合有望跑贏美股,醫療與金融板塊則具備成長潛力。
在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充滿變數的當下,投資者的情緒與信心往往受到外部政策和市場走勢的深刻影響。尤其是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對全球市場的波動性造成了直接衝擊。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穩定的投資機會,並洞察經濟發展的潛在轉機,成為了當前市場分析中的核心問題。
美國高關稅政策轉向緩和,市場波動或已過去
起初,外界擔憂美國在4月2日宣布的歷史性高關稅將長期實施。但一連串正面訊號顯示,美方正逐步緩和其貿易強硬立場。雖然90天暫緩徵收新關稅是一項重要起點,但針對中國的報復性加稅仍可能使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率從去年約2.5%躍升至逾20%。
不過,上週有資料指出,美國正考慮下調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以降溫緊張氛圍。與此同時,中方也因成本壓力考慮對部分美國商品予以關稅豁免。財政部長貝森特則表示,美韓貿易談判非常成功,有望迅速達成協議,並強調美印貿易磋商也在取得重大進展。
近幾週的發展顯示,貿易局勢的轉變速度非常快。在與主要經濟體達成具體協議前,市場的不確定性仍會持續,但隨著美方展現出降低關稅的意願,最劇烈的波動期或許已經過去。

聯準會獨立性擔憂暫緩,政策走向仍待觀察
在對聯準會未如預期進一步降息表達不滿後,特朗普上週表示“無意撤換”主席鮑威爾,這一聲明有助於緩解外界對聯準會獨立性受損的擔憂。事實上,維護聯準會的獨立性是確保貨幣政策可信度的根本,而這類擔憂一度推升美國公債殖利率。隨著市場情緒趨穩,10年期美債殖利率已回升至4.0%至4.5%的中段水準,不少專家預估今年大致將維持在該區間。
在專家的基本預測情境中,若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施加10%的廣泛關稅,並對中國及半導體、製藥等特定產業加徵更高稅率,將導致GDP成長率降至1.5%至1.7%,低於趨勢水準。隨著內需轉弱,核心通膨可能在3.5%至4%左右見頂,隨後回落。考量到經濟雖趨緩但尚未衰退,且關稅水準若穩定於10%至15%而非目前超過20%的高位,聯準會大幅放鬆政策的空間有限。
目前,聯準會處於觀望階段,預期5月7日的會議將維持利率不變,而至6月或7月,政策官員可能對關稅影響有更清晰評估。若經濟與就業市場持續降溫,聯準會在今年內可能會降息兩至三次。

從恐慌到理性,市場修正後的反彈與挑戰
自4月9日關稅暫緩措施宣布以來,市場情緒明顯回暖,帶動標普500指數自低點反彈約10%,目前仍較2月19日的高點低約10%。價格目前正處於關鍵震盪區間,介於4月2日政策轉折前的低點與之後的高點之間。儘管市場已脫離先前的極度悲觀,但若要進一步推升,仍需依賴更具體的貿易進展與實質性協議,而非僅止於緩和局勢的言論。
歷史經驗顯示,在出現如今年這般的大幅修正後,市場波動性通常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回落至正常水準,股市觸底往往是個反覆測試的過程。雖然這一過程也存在例外,例如2018年和2020年分別因聯準會政策轉向與疫情下的強力財政與貨幣刺激導致的V型反彈,但在當前高通膨與財政壓力限制下,類似快速反彈的條件難以重現。
儘管如此,專家們不認為股市將步入長期熊市。與2008年不同,目前經濟並無明顯失衡或泡沫跡象。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比例低於長期平均,失業率維持低位,過去23個月實質薪資持續正成長。此外,聯準會也已進入降息週期,與2022年的緊縮環境大不相同。
展望未來,市場走勢將高度依賴貿易政策進展及能否轉向促進成長的經濟議程。在基本情境下,預計股市將持續區間震盪、呈週期性波動,並於2025年初回升至年初水準。儘管標普500指數今年表現預期持平,但多元化投資組合仍有望表現更佳,特別是國際市場在部分情境下仍領先美股,甚至可能擴大領先幅度。

市場轉向觀察,關稅與消費前景
在4月21日至5月2日這兩週內,標普500指數中約60%的公司將公布財報,其中包含七大科技巨頭中的六家。儘管財報季開局強勁,約75%的企業盈餘優於市場預期,遠高於過去10年平均約65%的水準。但這些數據尚未體現近期關稅上升對營收與獲利的潛在衝擊,因此市場更加關注企業對未來的展望。
部分消費相關企業已開始示警,在經濟前景不明與消費信心趨弱的背景下,預期全年業績將承壓,導致市場對2024年整體獲利成長的預估由年初的14%下調至9.5%。有專家對此認為,在基本情境中,只要經濟成長放緩不惡化,中低個位數的企業獲利增長仍有望實現。雖然今年企業估值可能下調約10%,但這部分壓力有望被盈餘成長所部分對沖。此外,以過去兩年的不確定性和高估值基期來看,這樣的結果仍屬合理。
就行業配置而言,專家們表示,特別看好醫療保健與金融板塊。醫療保健具備防禦性與成長性兼備的特質,預計將引領本季獲利增長。而金融業不僅較少受到貿易變數影響,還有望受惠於美國政府在下半年可能實施的減稅與監管鬆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整體市場氛圍偏向保守,但上週金融類股的表現已相對優於大盤,對經濟回溫的敏感度亦有所體現。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未來幾個月將是關鍵觀察期,投資者不僅需關注即將公布的企業財報,還應密切留意美國及全球貿易政策的最新動向。儘管短期內市場情緒可能依賴於政策緩解與企業獲利增長的支持,但從長遠來看,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高通膨壓力將成為決定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
隨著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逐步轉向合作與妥協,市場可能迎來穩步復甦的機會,但仍需謹慎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經濟與金融風險。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保持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和靈活調整風險敞口,將是對抗不確定性、抓住潛在增長機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