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美國新關稅政策可能打擊中國電商平台Temu、SHEIN的市場份額,并加劇中美經濟緊張與全球供應鏈的挑戰。
隨着全球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如Temu、SHEIN和AliExpress在美國市場的快速擴張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
近日,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特朗普除了簽署了針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關稅的總統令,還明確規定800美元以下的小額進口商品也被納入徵稅範圍。
隨着新的關稅政策實施,不少利用小額進口免稅政策,在美國市場迅速擴大份額的中國電商平台預計不僅會增加運營成本,還可能導致配送時間延長,進而影響消費者體驗。此舉突顯了全球電商競爭的復雜性,同時反映了中美經濟關系緊張和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
Temu母公司PDD股價暴跌
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決定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同時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額外關稅。盡管今天,特朗普同意將對墨西哥、加拿大的關稅暫緩一個月,但仍保留對中國的進口稅。
此前,若進口商品金額在800美元以下,適用於免稅措施,但此次總統令規定為避免(芬太尼混入的)疑慮,將不再適用。總統令表面上的目的是阻止芬太尼等非法藥物流入美國,實質無疑在打擊中國電商巨頭和其他線上零售商利用的貿易漏洞的局面。受此消息影響,Temu母公司拼多多 (PDD) 在周一收槃時下跌了5.96%。
該行政命令中的一項被忽視的條款取消了中國電商平台依賴的“最低限度”貿易漏洞
根據現行的“最低限度豁免”政策/De Minimis,價值低於800美元的進口商品可以免繳關稅和其他費用,這使得許多跨境電商賣家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進入美國市場。這項政策自實施以來,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電商平台在美國市場的快速擴張。據統計,過去十年間,利用該政策進入美國的商品數量從每年約1.4億件激增至超過10億件,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的電商平台。
免稅政策一直被Temu、SHEIN等近年來在美國等地迅速增長的中國低價電商企業使用。這些企業通過航空運輸等方式,直接將商品從中國工廠和倉庫配送至美國消費者手中,從而壓低價格。與在美國境內建設倉庫和物流網路的亞馬遜等美國電商相比,中國電商的價格競爭力更強。
該漏洞允許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免稅進入美國,這對Temu和Shein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借此以低價銷售各類商品,從服裝、家具到電子產品和家居裝飾,迅速擴大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
如今這一政策將被取消的消息公布后,市場迅速作出了反應。跨境行業資深賣家一致認為,那些依賴跨境小包、沒有備貨海外倉的中小賣家受到此次改革的影響最大,他們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其實近年來,立法者一直關注這一免稅政策,認為它讓中國企業繞過關稅,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官員們還表示,最低限度的包裹只需接受簡化的文件和檢查,導致了對產品安全的擔憂。此外,貿易組織和倡導團體也呼吁特朗普限制最低限度貨運,因其可能讓芬太尼等非法物品進入美國。美國前總統拜登也曾認為中國電商將免稅政策規則作為關稅制度的漏洞進行利用,並著手加強監管。
如果沒有這項稅收優惠,目前還不清楚Temu、Shein和其他中國電商平台是否能繼續維持低價并保持在美國市場的快速增長。但是,新措施對中國電商的沖擊或將深遠且復雜。
新關稅政策或重創中國電商
對於像Temu和SHEIN這樣的中國電商巨頭,它們過去一直通過利用免稅政策來實現低成本、大規模的進口,這一新規定的實施可能會顛覆其在美國市場的業務模式。
根據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的報告,這兩家公司通過免稅政策每天平均向美國發送60萬個小包裹,而這些包裹的進口總量在2022年占到了該制度下所有進口量的約30%。這一數字背后,代表了Temu和SHEIN通過低於800美元的免稅額度,在美國市場迅速積累了強大的市場份額,并降低了其運營成本。
然而,若新政策最終得以執行,情況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除了直接增加關稅成本外,新的規定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例如通關手續的復雜化,導致商品配送時間的延長。美國消費者對快速配送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任何一項延誤都可能影響到這些平台的客戶體驗,進而影響銷量。盡管這些平台已經在美國設立了多個本地配送中心,理論上能夠減少跨國運輸的時間,但這仍無法完全避免關稅及通關程序帶來的負面影響。
據相關分析報告指出,盡管Temu已在過去一年間擴展本地倉庫與半托管模式,旨在減輕關稅帶來的壓力,但到2025年及以后,新的關稅政策仍可能對Temu的增長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
另外,免稅政策的取消還可能引發其他潛在的風險。一方面,美國海關部門能否有效建立起全面的檢查體系以應對新的物流與關稅政策,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由於取消了最低限度免稅政策,Temu和SHEIN等電商可能會因此增加廣告支出,以吸引更多美國消費者,以彌補產品成本上漲所帶來的壓力。這些平台已是Meta的主要廣告收入貢獻者,Temu和SHEIN的廣告投入可能占據谷歌和Meta廣告支出的2%到4%。
而這一切變化的背后,深刻揭示出全球電商產業面臨的復雜競爭局勢。在美國加強關稅和監管的同時,中國電商公司在美國市場的迅速崛起暴露了全球貿易規則的漏洞,也表明了中美經濟關系緊張的背景下,全球供應鏈、消費者需求和市場准入等多方面的挑戰。對於中國電商來說,如何應對這些政策調整,平衡低價競爭優勢與合規成本,成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題。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一事件不僅僅是對中國電商的挑戰,它也映射了全球化進程中的不確定性。市場經濟和全球供應鏈本就脆弱,隨時可能因政策變化而受到沖擊。面對這種不確定性,企業不僅需要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還需要在戰略規划中更加注重靈活性和前瞻性。隨着全球經濟的復雜化與貿易摩擦的加劇,未來的商業競爭不僅是技朮與價格的較量,更是國際政治和經濟博弈中的智慧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