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近日,奢侈品神秘光環被中國工廠型賣家在TikTok上逐步揭開。隨着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不少賣家通過短視頻等平台,借“源頭直供”開拓B2C市場,掀起一股跨境電商轉型賣貨新機遇。
在全球消費市場,奢侈品牌向來以“稀缺”、“高端”為核心賣點,成功塑造了一個高價、象徵社會地位的形象。但隨着短視頻平台的興起,這“神秘面紗”正在被一批來自生產源頭的聲音悄然揭開。
在美國關稅持續上調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中國工廠受到了影響,被迫選擇了一條新的賣貨方式。許多廠商通過在TikTok上分享揭露奢侈品背后生產成本的視頻,吸引到海外民眾們的強烈關注。他們借力TikTok,借“源頭直供”開拓B2C市場,開拓了一條新的轉型之路。
TikTok揭示驚人內幕:全球大牌奢侈品成本極低?
近期,中國的工廠主們卻在TikTok上掀起了一場“奢侈品去神秘化”風潮,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國際大牌背后的真相。那些標價動輒几千甚至上萬美元的奢侈品,大多產自中國,而實際制造成本卻低得驚人。
有工廠主公開表示,他們可以以每條5到6美元的價格出售與 Lululemon 使用同款面料、出自同一家工廠的瑜伽褲,而這條褲子在美國專櫃售價高達100美元,且“材質和工藝几乎完全一致”。
更夸張的是,有多年為奢侈品牌代工的包袋廠商爆料,一款售價高達2萬美元的名牌包,在他們這里的出廠價竟不足零售價的二十分之一。
據他自己介紹,在過去30年里,他一直在為這些高奢品牌代工。他表示其實做這行賺不了多少錢,不要看這些包在外面來不來就賣好几萬,但其實真正制造這些包包的人拿的利潤卻低的要命。比如說某售價約2萬美元的名牌包,如果從工廠進貨,價格只要到原價的二十分之一不到。作為奢牌背后的代工廠,他從不以此為榮,反而真正值得自豪和驕傲的是,中國制造才是真正的物美價廉。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超80%的奢侈品包包都是中國制造。即使美國和歐洲一直想將代工業務撤出中國,但也一直沒有完全撤出,只因付出的代價將相當巨大。“他們沒有技朮,工人太貴或太懶。而我們擁有最好的品控,最好的工藝,中國工匠總是聰明勤奮,而且我們也擁有着最完美的供應鏈。”制造廠商表示。
關於奢侈品由中國低成本制造的內容迅速在海外社交媒體引發轟動。無數的視頻都傳達了一個令人震撼的信息:許多國際奢侈品牌實際上是在中國以極低的成本制造商品,隨后通過品牌塑造和營銷,以高昂價格售往全球。
視頻一出,海外網友反應激烈,不少人直呼“顛覆三觀”
“我花那么多錢買的奢侈包,居然全是中國制造的?”、“原來贗品就是正品啊!”如今在TikTok上搜索 “Chinese manufacturers luxury brand”,就會跳出大量相關視頻,內容涵蓋化妝品、手袋、服飾、墨鏡、香水等多個領域。
更出人意料的是,憤怒之余,不少網友反而開啟了“買買買”模式,紛紛在評論區求購鏈接,甚至建議工廠主趕快搭建網站方便他們購買。此外,評論區也變成了大型推荐現場,不少網友現身說法支持視頻內容:
“我在中國買了婚紗,省了几千美元,還超級漂亮。”、“中國的手工藝品真的很精致,尤其是刺繡、珠寶和家居類商品。”更有“老買家”熱心支招,“記得討價還價,中國買東西可以砍價的!”
目前,在TikTok上以“中國揭露真相”/China Exposed the Truth為標題的視頻播放量已接近一千萬次,熱度仍在持續攀升。而另一條曝光Lululemon中國供應商的視頻也收獲了260萬次觀看和超過21.5萬個點贊。與此同時,名為“我們如何繞過關稅”/How We Bypass Tariffs的視頻播放量也已突破百萬,點贊數同樣達到數十萬。
從這些視頻的評論區關鍵詞來看,用戶討論最熱的詞匯包括“overpriced”/溢價過高、“where to buy”/求購鏈接以及“fake”/真假爭議,反映出觀眾對奢侈品價格、來源渠道以及真實性的高度關注。與此同時,這些工廠類賬號的粉絲增長速度卻迅猛提升,日均漲粉率飆升至300%。
盡管特朗普政府的高額關稅一度攪亂了全球供應鏈,但中國制造卻在“性價比”這張牌上打得異常漂亮,不僅未被邊緣化,反而吸引了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關注與購買欲望。
與此同時,TikTok正悄然成為中國工廠型賣家的賣貨轉型新渠道。這一策略不僅打通了從生產端到消費者之間的“最后一公里”,也激發了全球用戶對“高性價比中國制造”的新一輪認知與消費熱情。TikTok,正成為這場逆勢突圍戰的主陣地。
反擊關稅霸凌:中國廠商從B2B轉型為B2C?
在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中國工廠型賣家借助TikTok等平台,通過“揭秘中國工廠”、“源頭直供”、“代工內幕”等短視頻,向海外消費者展示生產流程與價格優勢,掀起一波“工廠直達消費者”的新消費趨勢。
在美國持續上調對華關稅的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越來越多中國制造企業深受其害,尤其是那些長期依賴海外訂單的工廠,突然之間面臨訂單銳減甚至被取消的困境。這些工廠過去主要服務於國外大品牌,如今在失去穩定的訂單來源后,被迫思考如何尋找新的出路來維持生存。
長期以來,中國由於制造成本低、勞動力充足,一直是全球奢侈品品牌青睞的代工基地。像愛馬仕、路易威登等知名奢侈品牌,會在中國完成大部分產品的生產流程,然后將成品運送回歐洲進行貼牌銷售。這樣一來,一款成本僅為几百元人民幣的包包,貼上品牌標簽后即可賣出數萬元的高價,利潤空間極為可觀。
然而,隨着特朗普政府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加徵關稅政策,奢侈品牌出於成本和政策風險的考量,開始逐步將生產鏈從中國轉移至越南、孟加拉、印度等更廉價的國家。這一轉變不僅削弱了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也使得大量原本依附於品牌代工的中國工廠陷入了生存危機。
面對訂單減少、工廠停工的嚴峻現實,不少中國制造企業開始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他們不再將目光局限於B2B的代工合作,而是轉向B2C的零售渠道,試圖跳過中間商,直接將產品賣給消費者。其中,TikTok成為他們實現轉型的關鍵平台。
這些工廠開始在TikTok上發布視頻,揭示奢侈品的真實生產成本與代工流程。他們向海外消費者展示:那些售價上千美元的奢侈品,其實在中國的出廠成本往往不足十分之一。這種“揭秘式”內容迅速吸引了大量關注,一方面擊中了消費者對品牌溢價的不滿,另一方面也喚起了人們對“源頭直供”的興趣。
借助這一波關注熱潮,越來越多中國工廠在TikTok等社交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直接向海外消費者銷售產品。他們通過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實現了從代工廠到品牌賣家的轉型。這不僅幫助企業走出低迷,也為“Made in China”開辟了全新的國際化道路。
受此影響,近日在美國地區的iOS App Store購物類排行榜中,排名前三的應用均由中國開發。其中,惇煌網高居榜首,淘寶位列第二,SHEIN排在第三。此外,其他中國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AliExpress、Temu等也紛紛進入排行榜,顯示出中國電商在海外市場的強勁表現。
當“工廠直連用戶”成為新的商業范式,中國制造不只是憑借價格優勢在重塑跨境電商格局,更是在重新定義全球消費的公平、真實與理性。這場由短視頻引爆的認知變革,也許正是全球消費文明進入下一階段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