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從一個企業離職的原因往往是個人原因或公司原因兩大方面,而個人原因90%主要是個人價值和公司給予的薪酬不匹配,但背后的真相是,個人價值除了能力之外,更多受到大環境的重大影響。對於年輕人而言,在成長的最佳黃金期,如何有效地把自己放在資源最充足的地方,找到一個未來更有“錢途”的行業,甚至比努力更重要。不同的環境終將導致不同的人生境遇。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副院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環球經濟與金融跨學科主修課程聯席主任,2013-2016年兼任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
莊教授199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并於1995年獲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經濟學博士,其專業研究範疇為計量財務學。
莊教授為全球首百分之5經濟學家(RePEc),傑出作品量為全球首百分之1,2000-2005年於全球理論計量經濟學排名37,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一書及10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及中港報章。
莊教授熱心服務社會,經常接受電子傳媒及報章訪問,與中港政府官員和商界領袖交流經濟意見,並出任多項公職:曾任世界銀行及聯合國世界綠色組織項目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標凖工時委員會委員、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以及康樂園國際學校校董,現為電訊(競爭條文)上訴委員會成員、香港總商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專家小組委員、香港賽馬會會員,及多份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
莊教授2022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 MH,以表揚其在推動香港貿易和工業發展的突出貢獻。 同時,莊教授經常和大眾在他的YouTube頻道《經濟人生》分享他對全球經濟和個人發展的看法。
相關文章
今天我們與莊太量教授探討了關於“年輕人個人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關係”,引發了雙方深刻的思考,特此我們和讀者們分享一些想法。
從一個企業離職的原因往往是個人原因或公司原因兩大方面,而個人原因90%主要是個人價值和公司給予的薪酬不匹配,簡單來說,錢少,事還多。當今社會,年輕人的工作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政府、集體機構、企業等用人單位以及個體創業兩種主要渠道。撇除個體創業外,一個人的價值和市場價格之間一般不會完全匹配,要么市場價格大於個人價值、要么個人價值大於市場價格。
年輕人在剛畢業時,個體之間的差異都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此階段的用人單位也不需提供高額的薪資成本,只要能滿足招聘員工的日常消費即可。但是,隨着年輕人的年資增長,個人價值逐漸大於用人單位所能支付的薪酬水平,甚至已經達到用人單位能支付的薪資“天花板”。那這個時候,年輕人就會重點考慮,到底應該離職跳槽以獲得更好的薪酬還是繼續苟活以求穩定?
但背后的真相是,個人價值除了能力之外,更多受到大環境的重大影響。假如你所處的行業處於紅利衰退期,比如后疫情時代的旅游、餐飲服務等實體行業,那么對於每個從事該相關行業的人來說都是巨大的市場價值減少。無論你是職場老手還是職場精英,在社會大環境下你已經不處於上升勢頭的行業,這個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原來不是自己的價值高,而是這個行業已經沒有上升空間。
而如果你是在一個新型或是充滿藍海機遇的行業,如AI智能/機器人自動化、新能源等,由於整個行業處於一個上升的趨勢,公司不斷擴張,個人的機會也多、晉升的空間也大,這個時候個人價值就能更好地體現,甚至高於市場價格。所以認清楚自己的個人價值有助於你判断是不是該上進?是不是該跳槽?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想做井底之蛙,就要認清你的個人價值在市場價值中的關系,明白你在市場中處於什么位置,不然單一的“個人價值論”會閉塞你的思路,限制你的發展,甚至影響你人生事業十字路口的判斷。
關於“如何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個人價值”,在世界上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與行為。有一些瘋狂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扭曲世界常規價值觀,比如借炒作加密資產去影響產品本身價值、使用金融產品來操控公司估值、抑或是將一家初創公司估值推至極限甚至吹噓泡沫狀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
除了上述提到的觀點外,對於大部分身負工作壓力的年輕人來說,剛畢業應首選大企業還是初創公司?是很多人纏結的一步。我們都知道,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妙。在大公司可接受系統化的培訓,獲得踏實感;而在小公司能做更多的業務,讓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劣勢,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弊端。大公司的工作多是流水線作業,一環扣一環,每個人都只負責其中的一個環節,能力可展示的范圍非常有限;而在小公司就職穩定性比較差,時刻面臨公司倒閉、團隊解散的風險。
而從轉換難度來看,一般從小公司轉換到大公司比較困難,而從大公司轉換到小公司則容易得多。因此,很多職場成功人士的建議是:畢業后先到一家大公司就職,用几年的時間做出成績,然后跳槽到一家小公司做部門總監甚至是合伙人。
如果用能量轉換的原理來解釋這個過程,去大公司就職就是積累勢能,而轉換到小公司則是把所積攢的勢能轉變成動能。
這就如同古代曆史中,秦朝宰相李斯的“老鼠哲學”,實際上也是他對人與社會環境關系的一種反思。在他看來,無論能力如何,都要找到往上爬的機會和一個優越的環境。因為,有的人就像廁所里面的老鼠,一輩子待在骯臟的環境之中吃着骯臟的東西;而有的人就像糧倉裡的鼠,人沒吃着之前它們已經挑着好的吃了個飽,富足且無憂無慮。
所謂“老鼠哲學”,就是“一個人有沒有出息,便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所決定的”,自此李斯開始將之奉為自己的處世哲學。不甘於一生只做一名小吏的李斯,就此辭去職務,踏上了求學之路,並拜在了著名學者荀子門下,學習帝王治國之術。
學成之後,李斯縱觀七國形勢,見山東六國皆以衰弱不堪,便決定前往秦國尋求發展,而從其向荀子辭行的話語判斷,李斯顯然是極為渴望功名利祿的。抵達秦國之後,李斯很快便贏得了呂不韋的欣賞,被任命為郎官(秦王的侍從),彼時秦莊襄王新喪,秦始皇嬴政剛剛繼位,這便給了李斯見到始皇帝的機會。
李斯尚年輕的時候其實是一名倉庫管理員,這職位算是一個公務員,比起貧民來說已經不愁溫飽,但在整個官僚體系上來看,他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下等小吏。這就有點像我們現代人所說的舒適區,比上不足卻比下有余,可能就這樣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對於年輕人而言,在成長的最佳黃金期,如何有效地把自己放在資源最充足的地方,找到一個未來更有“錢途”的行業,甚至比努力更重要。不同的環境終將導致不同的人生境遇。在最應該加速奮斗的時間,千萬別渾渾噩噩,被“個人價值陷阱”所捕獲,掉進自我認知的盲盒。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看得更遠,看得更高,時刻處於擁有自主選擇權的優勢位置。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副院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環球經濟與金融跨學科主修課程聯席主任,2013-2016年兼任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
莊教授199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并於1995年獲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經濟學博士,其專業研究範疇為計量財務學。
莊教授為全球首百分之5經濟學家(RePEc),傑出作品量為全球首百分之1,2000-2005年於全球理論計量經濟學排名37,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一書及10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及中港報章。
莊教授熱心服務社會,經常接受電子傳媒及報章訪問,與中港政府官員和商界領袖交流經濟意見,並出任多項公職:曾任世界銀行及聯合國世界綠色組織項目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標凖工時委員會委員、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以及康樂園國際學校校董,現為電訊(競爭條文)上訴委員會成員、香港總商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專家小組委員、香港賽馬會會員,及多份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
莊教授2022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 MH,以表揚其在推動香港貿易和工業發展的突出貢獻。 同時,莊教授經常和大眾在他的YouTube頻道《經濟人生》分享他對全球經濟和個人發展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