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自苹果发布iPhone与谷歌推出Gphone以来,双方在智能手机移动操作系统入口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未来移动端“新入口”的占据成为颠覆当前体验的关键。
自2007年苹果/Apple公司发布了第一代iPhone,谷歌/Google则在2008年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手机Gphone,双方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两者的关系,亦由最初的合作逐渐转变为对立,竞争的核心聚焦于智能手机移动操作系统的入口。
在过去十年间,手机体验的巨大变革一直由硬件引领。电容屏、前置摄像头、指纹识别等硬件技术,在卓越的软件产品经理手中,逐一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工具。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谁能率先占据人工智能时代下移动端的“新入口”,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关键时刻,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它将彻底颠覆我们当前的体验。
Apple推出ChatGPT与Siri集成
今天,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iPad和Mac软件的更新,此次更新中融入了用户期待已久的ChatGPT与Siri的整合功能。当用户向Siri提出复杂问题时,将触发ChatGPT的整合机制。若Siri被问及Apple软件与ChatGPT的适配性问题,它会请求用户授权访问OpenAI服务。
苹果强调,此功能内置了隐私保护,OpenAI不会存储用户的请求数据。此次整合釆用的是OpenAI的模型。 Apple用户无需拥有OpenAI账户即可体验ChatGPT集成功能,但可通过Apple付费升级到ChatGPT的高级版本。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文本菜单轻松访问ChatGPT。
iOS 18.2的发布标志着苹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司正依托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功能套件来引领iPhone 16系列。
早前,苹果在6月就首次宣布了ChatGPT的整合计划。 10月,苹果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的首批功能,包括可以校对或重写文本的书写工具、全新设计的Siri以及通知摘要等。
据公司透露,明年将发布Apple Intelligence的又一次更新,其中Siri将迎来重大改进,包括在应用内执行操作的能力。
许多投资者认为,随着Apple Intelligence功能的不断增加,它将推动iPhone销量增长,加速升级周期,并有望巩固苹果在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尽管ChatGPT整合功能主要依赖云端服务器,且要求用户拥有iPhone 15、iPhone 15 Pro或iPhone 16系列才能安装和使用Apple Intelligence(该功能可通过iPhone“设置”应用的“常规”部分开启软件更新来获取),但这一整合对OpenAI而言仍是一次重大胜利,因为它成功地将自己的核心产品推广给了数百万iPhone用户。与此同时,谷歌也发表了其首款Gemini 2.0人工智能模型,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谷歌发表首款Gemini 2.0人工智能模型
在同一天,谷歌也推出了Gemini 2.0系列人工智能模型的首个版本“Gemini 2.0 Flash。其中,聊天版本面向全球用户开放,而具备文字转语音和图像生成功能的实验性多模式版本则专供开发人员使用。
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声明中指出,“如果说Gemini 1.0是关于信息的组织和理解,那么Gemini 2.0则是要让这些信息变得更加实用。”
相较于前代,谷歌最新的大型语言模型在多数用户请求领域均表现出色,例如代码生成和根据用户请求提供准确事实回应的能力。但在处理较长上下文时,它稍逊于Gemini 1.5 Pro。
Gemini用户可通过桌面和移动网络上的模型下拉菜单选择实验性Flash 2.0的聊天优化版本进行访问。谷歌表示,该功能将很快在Gemini移动应用上推出。
Gemini Flash 2.0的多模式版本将通过Google的AI Studio和Vertex AI开发者平台提供。此外,Gemini 2.0 Flash的多模式版本将于1月全面上市,并将推出更多Gemini 2.0型号。
该公司还计划于2025年初将Gemini 2.0扩展至更多Google产品。随着新Flash模型的发布,谷歌还展示了其他研究原型,旨在开发更具“代理性”的AI模型和体验。该公司表示,代理模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周围环境,提前思考多个步骤,并在用户监督下代表用户釆取行动。
Gemini 2.0代表了谷歌在科技行业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竞赛中的最新努力,旨在与包括科技巨头微软在内的竞争对手,以及如Meta、推特/Twitter、亚马逊/Amazon、特斯拉/Tesla等展开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智能手机作为用户接入AI服务的重要入口,也成为了各大科技公司争夺的焦点,一场智能手机的入口之战正在悄然上演。
智能手机的AI入口之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通信工具,而是成为了连接用户与AI服务的桥梁。在这场科技的浪潮中,智能手机作为用户接入AI服务的重要入口,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的关注。
为了在这场智能手机的入口之战中占据先机,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大了对智能手机技术的研发投入。不仅致力于提升手机的硬件配置,更在软件层面进行了深度优化,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智能的使用体验。
在这场竞争中,谷歌、苹果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AI积累,试图通过智能手机这一入口,将AI服务普及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中。与此同时,、Meta、推特/Twitter、亚马逊/Amazon、特斯拉/Tesla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试图在智能手机领域找到突破口。
近年来,关于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正在研发个人智能手机“Tesla Pi”或类似产品的传闻不绝于耳。这一猜测源于马斯克在多个场合展现出的对科技领域的广泛兴趣和深远布局。此前,业内更有传闻称,特斯拉的首款手机最早可能在2024年就会面世,这一消息无疑加剧了市场对此类产品的期待和猜测。
早在今年6月,电动汽车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完全有能力推出一款“颠覆性”的手机。这款手机可以借助特斯拉在电池和存储等硬件方面的优势,支持功能强大的AI应用,成为一把“重型车钥匙”,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
近日,马斯克对特斯拉是否会进军手机市场的传闻给出了明确的回应。他直言不讳地表示,“造手机不是我们想做的事,除非Apple和Google开始做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这句话不仅透露了特斯拉目前对于手机市场的态度,也暗示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特斯拉才会考虑涉足这一领域。
马斯克进一步解释道,“虽然Tesla有能力造手机,因为我们的操作系统是基于Linux的,并且我们开发了大量的软件,所以在某些方面,Tesla比其他公司更适合开发一款既非Android也非iPhone的手机。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除非我们别无选择。”这段话不仅展示了特斯拉在技术上的自信和实力,也再次强调了特斯拉对于手机市场的谨慎态度。
如今,随着谷歌和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开始关注并布局这一领域。特斯拉作为拥有完整自主技术栈的少数几家公司之一,其技术栈并非基于iOS、Android或Android的分支,这使得他们在手机市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面对当前的市场格局和竞争态势,特斯拉是否会趁机加入这场智能手机之战,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在手机领域的动向将继续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期待。
智能手机的入口之战,其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的范畴,它直接关系到未来AI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用户体验的升级。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层面的激烈竞争,更是对未来科技生态主导权的争夺。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智能手机作为AI服务的关键入口,其竞争态势愈发激烈。而在这场战役中,谁能率先迈出关键一步,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生活体验,并有望成为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