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OpenAI正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师Jony Ive合作,试图打造一款颠覆传统手机形态的AI硬件设备,意图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争夺“下一代入口”。
今天,OpenAI对外宣布,将以64亿美元全股权交易收购前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y Ive的人工智能AI硬件新创公司io Products,其中包括其目前在该公司的股份。这项声明凸显了硅谷日益增长的意识:人工智能AI可能会颠覆电子产品世界,用外观和功能完全不同的新产品取代苹果/Apple目前生产的笔记型电脑和智慧型手机。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科技巨头们正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端口”的控制权。无论是智能手机、耳机还是AR眼镜,这些贴近用户日常生活的设备,正成为AI能力真正发挥影响力的关键“落地场”。在这一趋势下,OpenAI的野心逐渐浮出水面。
OpenAI打造AI时代的“新iPhone”?
据相关资料显示,io Products负责硬件工程,OpenAI提供AI技术,由Jony Ive创立的设计公司LoveFrom主导工业设计与用户体验。 Jony Ive将负责“OpenAI与其子公司io Products的深度创意与设计工作”。此外,io Products将并入OpenAI旗下运营,但Jony Ive及其创立的设计公司LoveFrom将继续保持独立身份。
io Products的成立始于Airbnb CEO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牵线,将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介绍给Jony Ive。在苹果任职近30年间,Jony Ive主导设计了iPhone、Mac、Apple Watch等一系列标志性产品。
Jony Ive与Jony Ive自一年多前即开始探讨打造一种以语音互动为核心、类似电影“Her”中AI助手的设备。 io Products目前正在开发该设备,初步构想包括一款可能“无屏幕”的AI设备,以及面向智能家居的终端产品。虽然该项目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但其核心理念是创造一款“与现有手机完全不同”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消息公布之际,OpenAI正值估值高达300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阶段,由软银领投。在谷歌、Anthropic、xAI等竞争对手竞相推出生成式AI产品的背景下,OpenAI加码布局硬件业务,意在巩固其技术领先优势。
就在数周前,OpenAI才刚以约30亿美元收购AI编码工具Windsurf(前身为Codeium),后者是与Cursor、微软及Anthropic等AI编码方案展开竞争的热门产品。而OpenAI对io Products这一收购将进一步完善OpenAI的AI生态布局,并强势争夺接触用户的“端口入口”。
人工智能的下一轮战场:通过“端口入口”争夺用户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语音交互、个性化助手和多模态理解等能力日渐成熟,但这些创新若无法稳定“落地”至用户手中,便难以形成商业闭环。手机、耳机、眼镜等“入口型”设备正逐渐成为各大AI企业的必争之地。谁能占据终端,谁就能长期掌握用户数据、交互习惯和生态主导权。
OpenAI近期的举措表明,它并不满足于只做“技术提供者”。在与io Products和LoveFrom联手开发AI设备后,OpenAI显然正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硬件生态。这种布局不仅是对当前模型商业化路径的延伸,更是一次有意“包圆”AI体验的全面进军,类似于苹果当年软硬整合的战略转型。
尽管OpenAI与苹果曾因Siri整合ChatGPT达成合作,但双方的关系因硬件布局变得复杂。苹果从未为ChatGPT的接入支付费用,且该合作并未显著推动用户增长。如今,OpenAI亲自下场打造“AI终端”,其战略意图恐已越过了“合作”的界线,更像是在对苹果占据用户入口的垄断地位发起挑战。
就连苹果高层也表示,AI硬体可能会威胁iPhone业务。苹果服务主管本月稍早表示,他相信人工智能设备可能会在10年内取代iPhone。 “人工智能是一项新的技术转变,它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新的机会。”
相比传统手机,下一代AI设备有望摆脱屏幕束缚,实现随时在线、低干预的人机互动体验。 OpenAI对“无屏AI设备”的设想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
实际上,在硬件端布局的不仅是OpenAI。谷歌持续推进Pixel设备与Gemini模型的深度整合,Meta则押注AI可穿戴设备,将虚拟助手延伸至生活场景中。 OpenAI此番入局,将直接与这些科技巨头在终端入口层面展开激烈竞争,而非仅仅在模型性能或API服务上较量。
历史经验表明,真正能主导技术标准和生态发展路径的,是那些掌握硬件终端控制权的企业。 OpenAI若能通过io Products成功推出AI硬件产品,不仅有望建立起闭环体验,还能摆脱对其他平台(如iOS、安卓)的依赖,减少平台政策变化带来的限制。
Jony Ive曾定义了iPhone时代的工业美学,如今携LoveFrom再次出山,其与Sam Altman的合作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OpenAI不只是探索性的试水,而是意图重塑“下一代AI终端”的认知与形态。
AI公司若要将服务常驻于用户生活,单靠云端服务和应用程序已远远不够。 OpenAI通过自研硬件、芯片和操作界面的综合战略,正在打通从大模型到用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这场围绕AI未来端口的战争,实质是新一轮平台化主导权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