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琴社國風樂團,創新演繹中國古風文化

自得琴社國風樂團,創新演繹中國古風文化

發布日期:

文化 Culture


要點:
自得琴社作為當下中國最獨特的國風樂團,由一群青年演奏家組成。他們身着中國傳統服飾,演奏傳統民族樂器,以推廣古琴為特色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甚至海外都大獲好評。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紅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在今年元宵節前夜,上海本土國風樂團“自得琴社”推出一期以元宵節為主題的“風雅詩樂會”節目。在視頻中,一位在華越南留學生獨自包着湯圓、泛起思鄉之情,接着她穿上漢服,與“自得琴社”的成員們一起讀古詩、賞雅樂,共赴一場風雅之約。

搜索“自得琴社”在網上發佈的更多視頻,我們會發現他們與傳統古典演奏不同,視頻中的藝人身着古代裝束,撫琴弄弦、吹奏擊鼓,每一幀都美得像是一幅畫卷。“自得琴社”用音樂和表演還原國家非遺“江南絲竹”,展現了一位明代太倉學人的生活。許多網友感嘆,在演奏中看到了大明的江南生活,仿佛進入了一幅會動的古代畫卷:淡黃色的背景如宣紙鋪陳,畫中人身着古代服飾,悅耳的古樂在畫中流淌。畫面就像是一個情景小劇場,時而還有小動物出沒,充滿了趣味。

視頻既保留了古風,又融入了當下的審美,一推出便受到了大眾的歡迎。據相關數據顯示,“自得琴社”各視頻全網播放量已經超過1.3億,即使遠在海外也獲得70萬粉絲的喜愛。對於相對小眾的樂器演奏來說,能獲得如此好的反響實屬不易,更有網友稱贊他們為“音樂界的李子柒”。

國風樂團火出圈,傳統高雅藝朮回歸生活
"自得琴社"是一支專注於傳承與創新古代樂譜,并以嚴謹的服飾和道具演奏傳統音樂的藝朮團隊。這個由三個人組成的古琴社已經發展成為數十人的樂團。他們曾登上中國央視中秋晚會和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的舞台,還開啟了中國全國巡演。在他們的表演中,演繹了多個朝代的生活,展現了優雅和悠閑的氛圍,令人向往。

“自得琴社”結合曆史,用想象填補了一些空白,去創造當代人心目中的古代場景
“自得琴社”成立於2014年,最初只是一個由三個人組成的古琴社。社長朱里鉞本來是IT行業的從業者,但因為對古琴的熱愛,結識了同樣痴迷古琴的唐彬和古琴專業出身的蔡珊。三人合辦了這個琴社。

到了2016年初,他們開始了第一場名為“天真自得”的演出。這場演出有些創新意味,在一個實驗劇場舉行,觀眾也只有一兩百人。隨后的演出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直到今天發展成了一個由二三十人組成的團隊,其中很多樂手都是音樂學院民樂專業畢業的。

到了2019年,他們開始自己策划、改編,并拍攝視頻。成員之一的唐彬介紹說,“我們第一支配有古裝的視頻是改編曲目《空山鳥語》。這首曲子本來是一部動畫片的配樂,原曲中有古箏和古琴,我根據現有的樂器配置進行了重新編寫。”隨着視頻的推出,播放量迅速突破百萬。

但是,這樣的“畫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自得琴社”最初的視頻中,演奏者穿着白色衣衫,坐在白色背景前演奏,氛圍顯得有些冷淡,不太貼近現實生活。后來他們找到了裝束復原小組,將背景調整為溫暖的黃色調,呈現出一種平日所見的古畫感,與裝束相呼應,逐步形成了現有的風格。

在曲目創編上,“自得琴社”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古琴雖然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但傳世曲目并不多。將傳統琴譜翻譯成現代人能讀懂的音符需要大量時間重新編寫譜子。因此,他們選擇提煉出古琴曲中較具結搆性和特點的元素,重新編排,使得旋律更易於大眾接受和記憶。

直到將古琴與現代音樂相結合,“自得琴社”開始“出圈”走向更多舞台
2019年9月發布的“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是一次早期的“出圈”嘗試。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近年來備受矚目,其與音樂的結合形成的“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自然贏得了廣泛的喜愛。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的全網播放量已接近800萬次。網友紛紛贊嘆“太美了,仿佛身臨其境!”、“聽到中間段落,突然體會到了白居易所言‘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深意,原來琵琶之音能如此雄壯!”、“前半部分的緩慢旋律令人心曠神怡,勾勒出了盛唐的繁榮景象,仿佛置身於夢幻般的盛世之中;而后半部分的節奏逐漸加快,仿佛置身戰場,萬馬奔騰,氣氛緊張激烈;最后曲風一變,仿佛漫步異域風情的街市,叫賣聲聲,熱鬧非凡,實在是太震撼了!”

截至目前,該曲也成為“自得琴社”在海外網友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在YouTube上播放量已接近200萬次。這首曲子展現了盛唐的輝煌景象,契合了外國朋友對探索唐代曆史文化的向往。這或許正是音樂最本質的魅力,能夠跨越國界、打動人心。

此外在印象中,中國傳統樂器演奏的一般都是中國古典音樂,而“自得琴社”確實也有演奏較傳統的經典曲目,但他們更受追捧的卻是另一種音樂類型,卻是新潮、調皮可愛的作品,比如播放量非常高的視頻的日本知名漫畫“哆啦A夢”主題曲。

影片中年輕樂手身穿盛唐服飾,手持傳統樂器,或坐或跪,姿態各異,背景如鋪陳的宣紙,遠看就像一幅古代畫作。忽而畫中人開始彈奏,交織出一曲輕快樂章,古代畫卷就這樣“活”了起來。畫面中還不時有貓咪行過,這些有趣的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自得琴社”的成長更像是市場推動的結果,他們抓住了大環境下的機遇。朱里鉞表示,“市場有這樣的需求,我們不斷收到邀約,然后努力去適應這樣的需求。隨着演出數量的增加,我們對整個演出流程進行了進一步的提升和迭代,從最初專注於古琴到擴大到民樂范圍,希望能夠將傳統的高雅藝朮帶回生活中。”

古風“破圈”新方式,當代中國文藝復興
在海外視頻社交平台上,“自得琴社”通過發布的國風音樂視頻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讓他們深入了解中國古典音樂文化。“許多海外華人及團體都在關注我們,他們覺得國風音樂很親切,對我們中國人能夠制作出如此精美的音樂視頻感到自信和自豪,非常樂意轉發和宣傳。

有人將“自得琴社”譽為音樂界的“李子柒”,朱里鉞表示,這是大家的期望,也讓他們感到責任重大。“我們目前還沒有達到像李子柒這樣的影響力,但我們會繼續努力。音樂可能不像美食這樣有傳播力,它相對抽象一點,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并不那么容易傳播。我也希望更多人一起努力,去傳播我們的音樂和傳統文化。”

今年4月,“自得琴社”將推出全新作品音樂會“江南好”。圍繞國家非遺“江南絲竹”,以明代太倉城碼頭為故事起點,以一日晨昏時間為序,展現一位明代太倉學人的視角與生活軌跡。融合了“四合如意”、“行街”、“歡樂歌”、“老三六”等代表性的江南絲竹曲目風格,新編了14首原創音樂。

在樂器的選擇上,“自得琴社”參考了江南絲竹樂隊的配置,精心挑選了二胡、琵琶、揚琴、中阮、古箏、古琴等彈弦樂器,笛、簫、笙等管樂器,以及鼓、板、碰鈴等打擊樂器。值得一提的是,同為國家級非遺,古琴的發展也與太倉有着深厚的淵源。本次新編的古琴獨奏曲“桃源”取材自太倉明代古琴名家徐上瀛的“大還閣琴譜”,經過重新打譜和編排而成。

此外,“自得琴社”還利用視頻平台普及民樂知識,制作了一系列樂器科普視頻。朱里鉞表示,“針對那些對國風或者民樂感興趣的觀眾,我們希望開設一些基礎性的美育課程、講座和小型演奏會。我們希望通過音樂會,讓大家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吸引力,也讓下一代從小就能夠接受這方面的燻陶。”

古風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已經不再局限於小眾圈子,而是逐漸走向大眾視野,并且以更加專業的內容產出來拓展自身影響力。過去,國風音樂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獨特而小眾的文化現象,只有少數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群會特意去關注和欣賞。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品味的變化,國風音樂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

此外,國風音樂正在通過各種渠道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除了傳統的音樂發行渠道外,現在的國風音樂也通過互聯網平台、音樂節目、演唱會等多種形式進行推廣和傳播。各種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國風音樂視頻、音頻頻道受到了廣大網民的關注和追捧,為國風音樂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國風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在當今社會中正在經曆着新的發展階段。通過專業化的制作、多樣化的傳播方式以及與其他流行文化形式的融合,國風音樂正逐漸走向更廣泛的受眾群體,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發展如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期待。

觀點1

國風流行的背后,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光芒煥發,更是年輕一代對自身民族文化認同的寄托。這種認同感不僅來自於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贊賞,更是一種自豪和自信的表現。年輕人通過國風音樂、傳統節目等形式,找到了表達自己身份認同的渠道,使得他們在當代社會中感到更加自信和自豪。更有不少年輕人在“自得琴社”賬號下評論到,“終於終於等到了。當初《空山鳥語》把我弄哭,我就一直在找古琴版本,我自己用鋼琴又復原不出來。現在它終於擁有了姓名,還是合奏版本,簡直是旋風式哭泣!”

近年來,以“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傳統文化類的爆款節目頻出,在主流媒體和在線音樂平台的助力下,大眾看到了國風在悠久曆史沉澱中蘊含的無限魅力。這些節目通過精彩的表現形式,將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觀眾緊密連接,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成為當今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近日,騰訊音樂數據研究院發布“國風音樂內容生態報告”指出,國風音樂富有極強的包容性音樂文化,包括當代流行音樂的音樂元素和民樂、曲藝等傳統文化元素,在重新融合創新后,華語流行音樂不僅具有傳統元素與民族特色,還有更強的可塑性。這種融合創新的音樂形式不僅讓國風音樂更具現代感,也為年輕一代提供了更多選擇,讓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

國風音樂作品飽受傳統文化滋養,這一特性使得國風音樂以詩意的美學特性逐漸贏得年輕聽眾認可。年輕人越來越能接受中國古典文化。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國家實力的增強,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也越來越強烈。他們開始積極探索和傳承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發揚光大。

如今國風越來越盛,國潮越來越熱,但“自得琴社”始終保持着清醒。作為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自得琴社”致力於將古老的國風音樂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在不斷創新和探索,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觀點2

"自得琴社"的作品不僅在中國廣受歡迎,同樣也受到海外觀眾的喜愛。即使有些外國人在語言和文化上與中國完全不同,但他們仍然能從“自得琴社”的視頻中發現美感并獲得樂趣。在其海外賬號的音樂視頻下面的留言也是五花八門,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都有。甚至,海外視頻下的評論數量比在中國的贊譽還要多。

在YouTube上,有許多用戶留言稱,“這是YouTube上最精彩的頻道之一,一個適合耳朵和眼睛的藝朮品頻道。”、“文化自信不是喊出來的,這個視頻才叫真正的文化自信”、“中國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參加了現代的科技元素,讓人耳目一新。說是現在的中國正在走文藝復興,一點也不為過。”

"自得琴社"的視頻在全網有六千多萬的點擊量,觀眾搆成非常多元化,來自美國、俄羅斯、波蘭、越南、泰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有些粉絲會將海外視頻轉載到B站,并加上各種語言的字幕。甚至有些時候,部分作品的官方播放量可能只有十几萬,但在YouTube轉載后的視頻卻能達到几十萬的播放量,足以顯示“自得琴社”在海外的巨大影響力。

這種跨越國界的共鳴,不僅讓"自得琴社"的一些作品獲得了百萬級的播放量,也有許多網民自發地翻譯視頻、添加字幕,讓海外觀眾了解古琴,并且甚至喜歡上了這些充滿禪意的東方樂器。有些根本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也能欣賞“自得琴社”的畫面,雖然看不懂服飾和樂器,他們也覺得好看,這一點對深處中國文化傳播時代下的我們來說,實屬欣蔚。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1 / 8
  •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1 / 4
1 / 4
  •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