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ie芭比娃娃真人電影,超越女性主義!

Barbie芭比娃娃真人電影,超越女性主義!

發布日期:

文化 Culture


要點:
近期上映的真人版電影“芭比”目前獲得了90%的好評。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導演在電影中極大程度地實現了她對芭比所想象的創意。電影的切入視角的確揭示了芭比娃娃的另一面,它不僅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而且是一部恰逢其時的女性主義電影。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2023年7月21日,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Warner Bros制作的真人電影“芭比”,在北美與中國影院同步上映。截止目前,影片在爛番茄/Rotten Tomatoes APP上的新鮮度為90%,共280條評論,其中253條好評,27條差評。此外,在中國的豆瓣APP上,評分更為8.8分,共36135人評價,其中5 星評價占54.7%。截至7月22日0時0分,影片票房已突破 1000萬。但這一切“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芭比”真人電影的艱難曆程。時隔14年,一部真正關於芭比娃娃的電影,才得以向大眾市場面世。

芭比娃娃的由來
芭比Barbie,最知名的玩偶娃娃之一,由美國成功女性企業家羅絲·漢德勒/Ruth Mosko Handler發明,“芭比”則是取自她的女兒芭芭拉/Barbara的暱稱。她發現女兒不喜歡當時流行的嬰兒造型的玩具娃娃,而很喜歡玩當時流行的一種可以換衣服、換搭配的紙娃娃,於是產生了制作“成年人造型娃娃的念頭。1956年,羅絲在瑞士發現了一款成年人造型的娃娃,她以此為靈感,設計出第一款芭比娃娃,并於1959年3月9日亮相國際玩具展,這個日子后來也成為芭比的官方生日。此外,芭比還有一位帥哥男朋友,名字叫“肯/Ken”,這也是來自她兒子的名字,從此就有了芭比與“肯/Ken”的愛情長跑故事。

芭比最初的職業以時裝模特為主,以便於配套多款時裝和配飾,一經推出后果然大受歡迎。多年來芭比的職業、身材和容貌也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進行調整和補充。芭比娃娃能夠風靡世界并保持多年不衰的地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能讓人充滿無限的想象力,女孩子們可以盡情地裝扮她們的芭比娃娃。

根據芭比改編的動畫作品不少,包括“芭比與胡桃夾子的夢幻之旅”、“芭比之長發公主”、“芭比之天鵝湖”、“芭比之奇幻日記”、“芭比之真假公主”、“芭比之12芭蕾舞公主”等。而今年,由“小婦人”、“伯德小姐”導演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自殺小隊”瑪格特·羅比/Margot Robbie以及“愛樂之城”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主演的“芭比”真人版電影,更是導演面向大眾市場進行的一次大膽創新。

真人電影的艱難歷程
2009年,芭比娃娃制造商美泰/Mattel與環球影業/Universal Picture簽署協議,計划拍攝一部關於芭比娃娃的電影,可惜最后還是合作失敗。2014年,索尼公司/Sony Group Corporation收購了芭比娃娃的版權,并邀請一些作家開始劇本的嘗試,其中包括“欲望都市”作家珍妮·比克斯/Jenny Bicks,但都半途而廢而以失敗告終。

在2016年,“火車殘骸”主演喜劇演員艾米·舒默/Amy Beth Schumer被選中出演真人版芭比娃娃電影,她在與金·卡拉梅爾/Jimmy Kimmel共同撰寫劇本時獲得了許可,他們的想法被描述為一個關於舒默扮演的玩偶,因不夠完美而被芭比樂園踢出的故事。2017年,舒默以“日程安排沖突”為由退出了該項目。她后來在2022年的釆訪中表示,創意差異是主要原因。舒默曾將芭比寫成一位雄心勃勃的發明家,并表示要求芭比的發明是一款由果凍制成的高跟鞋。她說,“這正是每個女人都想要的,但他們不想按照我想要的方式來做。”几個月后,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奧利維婭·米爾奇/Olivia Milch和導演阿萊莎·瓊斯/Alex Jones一起參與“芭比娃娃”電影的制作。但這個版本同樣失敗了。2019年,“自殺小隊”主演瑪格特成功地讓華納兄弟公司參與進來,嘗試開發另一版本的芭比娃娃。電影制作人格雷塔於2021年7月加入,同年10月,劇組確定瑞安飾演肯的角色。2020-2021年,葛維格和鮑姆巴赫創作劇本,參考了從“復活奧菲利亞”到“紅鞋”再到“類人猿星球”的故事。

2022年,這部電影主要在英國的華納兄弟李維斯登工作室拍攝。華納兄弟公司發布了瑪格特作為標志性玩偶的第一張照片。2023年,芭比娃娃以1.45億美元的成本完成制作。華納兄弟通過一場大規模的營銷閃電戰,在Airbnb到Xbox的各種合作伙伴中,投入了至少7000萬美元的成本,掀起了一陣芭比娃娃的營銷狂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馬里布創造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的芭比夢幻屋,堪稱每位女生心目中的“粉色世界”。

近期,“芭比”電影的第一波口碑和隨后的評論都很熱烈,目前獲得了90%的好評。葛維格在這部電影中展現出她對素材使用的丰富性和多樣化,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電影中極大程度地實現了她對芭比所想象的創意。

芭比背后的“女性主義”
在“芭比”影片中,講述的是在芭比樂園里,各種各樣的芭比和“肯/Ken”每天都過着童話般的完美生活。但是某一天,芭比發現自己的生活開始有了變化,她的一天不再一帆風順、她開始思考死亡的意義,甚至她的雙腳也不再是完美的高跟鞋形,竟然可以腳掌落地了。接連出現的不完美打破了芭比樂園的平靜,芭比也意識到存在的感危機,因此她被迫前往真實世界探尋真相,男友肯也一路同行,一場大冒險就此開啟。電影里從芭比發現自己永不改變的高跟鞋腳型(寓意塑料玩具的腳直接會做成高跟鞋腳型)忽然落地開始,她開始有了像人類一樣的感知,會摔倒、會感到悲傷、會想到死亡。

值得關注的是,芭比找到芭比世界隱藏角落里一個被玩壞了的“怪人芭比”進行咨詢。而“芭比被玩壞”也是現實生活里經常發生的事情,2005年心理學研究報告提出,女孩人生中通常經曆一個討厭芭比的階段,她們回用不同刑罰對待芭比,包括斬首和將娃娃放進微波爐等極端行為。該研究認為,否定芭比猶如一個“否定自己過去”的儀式。在電影里,“怪人芭比”經常會劈叉,這一點見過損壞玩具的人完全能懂,小孩就是喜歡把娃娃的腿掰到劈叉狀態。被損壞的“怪人芭比”似乎更懂得真實的世界,像個有預見的哲人。“怪人芭比”在其他完美芭比之外,像是補充了女性形象的一部分,代表着不願意再為了別人而美麗、願意擁有更多不完美和鋒芒的女性。

我們都知道,長久以來,“芭比娃娃”可能會被視作女權的反面,批評者認為她的身材比例是反人類的,是男性凝視下的美女形象。用現在的話說,小女孩從小就玩芭比,增加了“容貌和身材焦慮”,不自覺就去學習“服美役”。

但電影的切入視角的確揭示了芭比娃娃的另一面。自誕生起,芭比娃娃便在世界各地收獲了無數小朋友的喜愛。在它64年的曆史中,衍生出各種長相、身份和職業的形象,并和男友肯以及一眾親朋好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芭比玩具產業鏈。長久以來,芭比始終占據美泰旗下玩具銷量龍頭老大的地位。然而,進入新千年后,芭比的銷量卻是一路慘跌,一方面是因為電子游戲以及迪士尼等背靠影視IP的衍生產品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在於,芭比的最大受眾是小女孩,但隨着性別思潮的突飛猛進,丰乳細腰、身材苗條的芭比被認為是男性凝視下的女性形象,是男權世界中女性被物化的明證,因而受到外界的批判,也被家長冷落。不過,多年以來,美泰其實一直在多元化上尋求突破,從最典型的金發碧眼的芭比到各種膚色、發色的芭比,從護士、空服員芭比到宇航員芭比,甚至今年美泰還推出了唐氏綜合徵芭比,儼然是希望世界上每個女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款芭比,打破認識的固化。

毫無疑問,“芭比”不僅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而且是一部恰逢其時的女性主義電影。它通過芭比在樂園中和現實世界中待遇的差別,戳破了許多當下女性主義的幻象,比如所謂的性別平等,很多時候只是資本用來賺錢或者捂嘴的工具,父權制社會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改變。值得肯定的是,導演并沒有釆用說教的方式呈現她的觀點和看法,反倒是將它們化作黑色幽默的橋段,從而也增加了影片的娛樂性,比如生產芭比的美泰公司的董事會全體成員都是男性。當然,這也有賴於身為出品方之一的美泰敢於自黑。事實上,美泰執行副總裁兼芭比娃娃全球業務負責人麗莎·麥克奈特/Lisa McKnight就是女性。

至此,影片的主題其實已超越了女性主義,上升到覆蓋面更廣的存在主義的范疇中。所以,“芭比”并不是一部排除了男性觀眾的電影,更不是一部以男性觀眾為假想敵的電影。最大的驚喜還是在影片的尾聲中,滿以為選擇從玩偶變成人類的芭比,要去面試一份工作,結果沒有生殖器官的她,鼓足勇氣去約見的是婦產科醫生。這個情節設計不啻扇了一記那些將已婚已育女性開除出“女籍”的極端女權主義者的耳光。而在肆無忌憚地表現主題的同時,“芭比”還做到了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芭比的各種變裝、多款芭比的輪番出場、樂園里等比例放大的房子和配件,都將這一經典玩具的特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完美還原并串聯起了玩具芭比的發展史。因此,對於觀眾而言,這部電影同樣不會讓她們感到失望,可以說是真正達成了寓教於樂,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女性主義覺醒”。

觀點1

近年來,“包容性營銷”是一個新的流行趨勢。狂呼媒體曾有一文“首款唐氏綜合症芭比面世,提倡多元化尊重及包容!”,分析了唐氏綜合芭比娃娃背后的思考。美國玩具製造商美泰/Mattel2023年4月推出了首個唐氏症/Down's syndrome芭比娃娃,希望讓風靡全球的芭比娃娃系列更具包容性。這款與美國國家唐氏症協會/National Down Syndrome Society合作製造的芭比,還原唐氏症患者的特徵,包括較小的骨架、軀幹也較長,同時有著圓圓的臉龐、杏仁般的眼睛、較小的耳朵與較為扁平的鼻樑,甚至還有斷掌。唐氏症芭比身穿黃、藍色花花洋裝,這是支持唐氏症的代表色;她還帶著一條粉紅色項鍊,上面有3個向上的人字形圖案,代表3條21號染色體,這是造成唐氏症的原因,同時象徵著足部矯具。美泰表示目標是讓所有孩子,都能在芭比娃娃中找到自己,同時也鼓勵孩子們認識不同於自己的娃娃。此款娃娃屬於Barbie Fashionistas系列的一部分,該系列推出了各式多樣性與包容性的芭比,包括有義肢、坐輪椅的娃娃以及瘦小的男性芭比。

重要的是,唐氏綜合症芭比對孩子的教育有着深遠的意義。通過擁有唐氏綜合症芭比娃娃,孩子們可能會對這種遺傳病症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有助於喚起對不同能力和特殊需求的認識,促進尊重和包容。其次,唐氏綜合症芭比娃娃可以幫助打破傳統的美麗標准和社會期望,鼓勵孩子們在游戲中包容不同的外貌和特點,有助於消除歧視和偏見。此外,擁有唐氏綜合症芭比娃娃的孩子們可能會引起家長和老師的注意,進而促進有關殘疾和特殊需求話題的開放對話,有助於教育大眾并消除對殘疾人士的誤解。

但是,也有部分人擔心,這一款唐氏綜合症芭比是否只是美泰公司的“營銷手段”,其背后仍舊是商業利益。盡管它的推出旨在提高公眾對唐氏綜合症的認識和理解,但作為一個商業產品,它也有可能被用作營銷策略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推出特殊版的芭比娃娃,特別是針對唐氏綜合症的版本,有助於增強玩具制造商美泰的品牌形象。這種關注社會問題并釆取行動的舉措,可能會為美泰贏得更多消費者的好感和認可。此外,唐氏綜合症芭比娃娃作為一種特殊版娃娃,具有獨特性,這可能吸引那些尋求不同和新奇玩具的消費者。這種特殊性可以成為營銷活動的重要話題,激發人們的興趣和購買欲望。

但是,即使唐氏綜合症芭比娃娃是一種營銷手段,其出現也確實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價值,比如增加對唐氏綜合症的認知,促進包容和理解。但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應該對營銷活動保持一定的理性思考,明辨真偽,并在購買決策中權衡產品的實際質量與品牌的社會責任。

觀點2

在“芭比”影片中,全片有一個高光片段是,男主“肯/Ken” 見了真實的世界后立刻學會了男權社會的要義,閱讀父權制理論書籍。當他回到芭比世界后,立刻着手用父權制改造這個“女兒國”。而這一點,絕對不是導演的個人臆想,而是有着對應的曆史理論依據。

有一種學朮觀點認為,曆史上在母系文明向父系文明轉變的過程里,存在着“掠奪”和“摧毀”。“聖杯與劍”這本書,它的第一版副標題就是“男女之間的戰爭”,2009年再版時副標題改為“我們的曆史,我們的未來”。劍和聖杯是兩種權力的象徵物,劍(父系社會)象徵武力強行貫徹等級制,代表統治、和殺戮的權力。聖杯(母系社會)則象徵給予生命、促進發展的權力,是一種伙伴關系。網絡上動輒將男權和女權進行所謂“性別互換”的時候,總是說,女人就是要踩在男人頭上。但母系文明里存在過的是合作與包容,并非踐踏性的社會關系。

電影里不是隨意空想了“肯/Ken”奪權的過程,某種意義上是模擬了“聖杯與劍”的交替輪回。當"肯/Ken"們仿造人類的男權世界改造芭比們之后,她們就不再是有職業屬性和社會身份的人,甘願退到一個附屬品位置,只為了取悅男性而存在。轉變之快令經典芭比驚訝,雖然是笑料,但是從法官、科學家、作家到啤酒銷售員、按摩侍者和啦啦隊的轉變真的是很觸目。職業無分貴賤,但所有人應該可以從事所有職業,而不是一種性別只能被圈在某一種屬性內,提供服務時還必須提供美貌與幻想。一想到生活里的確有很多女孩正是從小到大被“好女人之道”洗腦,又被有毒的“愛情”和過度的“照料責任感”所蒙蔽,那種集中展示女性作為附屬品的場面,即便在粉紅色世界里拍攝也讓人心痛。

女性定義自身在世界中的獨立存在是一個個體化和多維度的過程。首先,女性應該尋找內在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以及個人優勢和弱點。其次,她們應該堅持追求教育和知識,不斷學習和成長,以拓展自己的視野和認知范圍。在經濟方面,女性應該努力實現經濟獨立,減少對他人的依賴,這可以通過職業發展、創業或者財務規划等方式來實現。同時,女性也應該爭取社會和政治平等,參與決策和社會事務,為自己和其他女性爭取平等權利和機會。最后,女性要強調身心的平衡,關注自身的健康和幸福,并在家庭和社會角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總體而言,女性的獨立存在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需要個人的自我探索、自主決策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在“速食”成為主流的視聽傳播時代,社會每天都在產生大量信息。而應該探討的深度,卻永不止於話題或事件本身。我們一起,從社會發展中洞察有價值、有趣、有爭論點的生活方式及現象。

狂呼社會研究所聚焦社會變革下不同的聲音,向外延申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思考深度,以多角度剖析、獨特的社會視角,引領大眾感知社會的“人間百態”。

狂呼,為每一個社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提供具有探討價值的觀點,始於洞察、終於啟發。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返回網誌
1 / 8
  •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未來智能眼鏡會將取代智能手機嗎?

    1901年,“萬能鑰匙”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男孩收到一副眼鏡,可以在他看到的人的額頭上顯示數據,這是“擴增實境”沒成概念前的早期案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擴增實境技術“智能眼鏡”,將成為下一個改變生活科技設備?

  •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Bill Gates投入數十億美元建造新核電廠,以應對AI電力需求困境

    Bill Gates向外界表明,美國即將迎來長期以來的首次大幅電力需求增長。截至目前,微軟與美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公司聯合能源已達成合作協議。聯合能源預測,隨著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達到電動車充電需求的5至6倍。

  •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擺脫世界飢餓困境的3種技術趨勢

    目前,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這個沒有飢餓的未來似乎只是一個白日夢。截至現在,全世界有近8億人處於飢餓之中,而三分之一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頓飯從哪來。不過,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是可能的。

  •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中國EX Robots人形機器人創新,引發全球市場競爭白熱化?

    仿真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幻作品的熱門題材。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這些機器人已經不再局限於虛搆的世界。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搆正專注於開發和制造高度仿真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和幫助。

1 / 4
1 / 4
  •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出海網紅經濟,是陷阱還是機遇?

    隨著中國品牌出海,網紅經濟席捲北美、東南亞兩大市場。在網紅經濟的迅速發展下,也催生了網紅主播、MCN機構一條成熟的“全產業鏈”。網紅主播為了流量可能會採取什麼極端的手段? MCN機構和主播間到底又存在哪些內幕?

  •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中國年輕人“逃離”一線城市,一線城市風光不再還是迫於現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去到二、三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然而,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重新回歸,在一線城市漂泊、打工、旅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回籠漂”。

  •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溫哥華明星脫口秀抽獎贈票!中外喜劇,以幽默形式傳遞思考

    作為喜劇的“非常態”表達形式,“即興喜劇”完完全全由现场观众给一些主題、線索或是關鍵信息,再由喜劇演員們把这些东西用随机、自然的形式演绎出来。今天,我們和麦浪娱乐创始人之一、大麦喜剧即兴喜剧负责人紫琪一起探討即興喜劇背後的思考。

  •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Netflix 韓劇D.P: 逃兵追缉令,霸凌黑暗面背後的思考

    大多數人將霸凌與童年聯繫在一起,但任何年齡段的任何人都可能發生欺凌行為。它也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言語騷擾到身體虐待等等。欺凌行為也不只發生在操場上。個人可能會在網上、辦公室、家里和其他地方遭受霸凌。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