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窮的人越胖?揭示“美式快餐”背后的資本陷阱

為什麼越窮的人越胖?揭示“美式快餐”背后的資本陷阱

發布日期:

商業 Business 狂呼金融 Convo Finance


要點:
美國肥胖危機背后,是一場由結搆性貧困、食品工業和醫療資本交織形成的復雜“陷阱”。廉價高糖高脂的超加工食品成為低收入群體的主食,推動肥胖和慢性病高發。而疾病帶來的龐大醫療需求又反過來滋養着醫療產業的利潤循環,兩者形成一個相互依賴、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瘦”是貧窮的象徵,而“胖”則代表富有。然而,進入21世紀,這一傳統觀念在許多西方國家被徹底顛覆。特別是在美國、墨西哥、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越富有的人反而越注重身材管理,體型相對勻稱。而肥胖,逐漸成為窮人的顯著標簽。

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作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國家,其成年人口中超過三分之二體重超標。而在20歲以上人口中,有高達71.6%處於體重超標狀態,許多人的體重早已超過200斤,達到病態肥胖的程度,嚴重威脅健康。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深陷肥胖困境的大多是社會底層的貧困人群,而非人們傳統印象中“天天吃大魚大肉”的富人。為什么在美國,越窮的人越容易變胖?這背后不僅是營養結搆失衡,更藏着一整套圍繞“美式快餐”編織下的資本陷阱。

肥胖的代價:當貧困與肥胖成為生存危機

據2023年數據顯示,美國成年人的整體肥胖率已突破41.9%,其中非洲裔和拉丁裔群體的肥胖率更是分別高達49.9%和45.6%,凸顯少數族裔在健康問題上的脆弱處境。此外,地域層面同樣呈現明顯差異。農村地區居民的肥胖比例遠高於城市與郊區,尤以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與西弗吉尼亞州為甚。這三個全美收入最低的州,卻在肥胖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這種“越窮越胖”的現象,也反映在各類慢性病的高發上:窮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比平均水平高出70%,高血壓發病率也高出近20%。

美國社會對這一問題也并非毫無警覺。在2012年熱播的真人秀節目“我的600磅人生”/My 600lb Life中,節目曾聚焦極度肥胖人群的生活與掙扎,展示他們通過手朮與飲食重塑人生的過程。但這些故事背后隱藏的,卻往往是結搆性貧困帶來的無力感。節目中的主人公大多生活在經濟貧困地區,飲食以炸雞、薯條、漢堡、披薩等高熱量快餐為主,營養嚴重失衡。令人唏噓的是,這檔節目中已有多達16位嘉賓相繼離世,其中不少人在成功減重后依舊難逃猝逝的命運。

更為現實的是,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在政府發放的營養援助/SNAP中,超過一半的補助被用於購買高糖、高脂的廉價加工食品。

這場全民肥胖危機,早已不是單一的健康問題,而是貧富差距、食品系統、醫療資源分配等多重結搆性問題的交匯點。當超加工食品成為窮人的“剛需”,當健康飲食的門檻高於一頓快餐的成本,美國所面臨的,是一場橫跨經濟、社會與公共政策層面的深層危機。

而要理解這場危機的根源,就必須追溯糖的曆史,如何從古代王侯專享的奢侈品,演變為今日滲透於各類食品、悄然改變代謝、操控味蕾,乃至主導全球飲食模式的健康隱患。

糖的曆史與濫用:從奢侈品到健康危機

在人類與糖的千年關系中,從“奢侈的象徵”走向“健康的隱患”,糖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甘蔗最早起源於新几內亞,最初只是牲畜的飼料。公元前500年左右,它傳入印度,人類首次掌握了提煉和制造蔗糖的技朮。這項突破性的發現,讓糖從原始植物中“提純”出來,成為一種可固態儲存和長途運輸的食品。隨着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蔗糖逐步傳播至歐洲,但因工藝落后、產量稀少,糖在當時價格極高,僅供貴族享用,甚至“爛牙”都被視為地位象徵。

16世紀新航路開辟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糖迎來曆史性轉折。美洲成為歐洲的“制糖工廠”,大量非洲黑奴被販至新大陸,種植甘蔗并從事制糖。這種殘酷的奴役體系,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械化生產,使糖的產量激增、成本下降,逐漸從奢侈品變為大眾餐桌上的日常。

然而,真正引發全球“糖災難”的并非蔗糖的普及,而是1970年代美國農業政策的轉向。為壓低食品成本、穩定選票并將糧食變成外交工具,尼克松政府鼓勵玉米大規模種植,造成嚴重產能過剩。

在這一背景下,日本科學家開發出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工業化技朮被迅速引入美國,將廉價玉米轉化為更甜、成本更低的人工糖替代品。可口可樂等飲料巨頭率先將配方從蔗糖改為HFCS,引發整個食品行業競相效仿。從碳酸飲料到谷物棒、從冷凍餐到調味醬,HFCS迅速滲透至几乎所有加工食品中,開啟了“隱形糖”時代。

但這種以果糖為核心的甜味劑與葡萄糖相比之下,健康危害極為隱蔽而致命。葡萄糖作為人體主要能量來源,代謝路徑清晰、受胰島素調控。而果糖則几乎完全由肝臟處理,會直接轉化為脂肪,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內臟脂肪堆積,并顯著提升心血管疾病和痛風的發病風險。

更嚴重的是,果糖無法有效抑制飢餓激素/ghrelin,導致人們即便攝入大量糖分,也難以獲得飽足感,從而陷入持續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與此同時,科學研究證實,糖對大腦獎賞系統的刺激作用不亞於毒品,甚至其成癮性可能超過可卡因。它能促使大腦大量釋放血清素與多巴胺,產生短暫的快感,讓人對甜食欲罷不能。

在現代社會,肥胖及其引發的慢性疾病日益普遍,這遠非簡單的個人選擇問題。其背后隱藏着一個由食品工業與醫療健康產業共同編織的復雜“陷阱”。一端是食品公司用低價、高糖、高脂的超加工食品鎖定消費者的味覺與錢包,另一端則是醫療體系悄然張開“兜底”的利潤之網,把因病所困的個體轉化為穩定的收入來源。兩者表面無關,實則共生。

資本的陷阱:超加工食品與醫療利潤的共生循環

“陷阱”的第一環
超加工食品在市場上的泛濫。這類食品的盛行并非偶然,它們普遍具備几大核心特徵:生產成本低廉、保質期極長以及價格親民。這些特性使其成為低收入家庭的優先選擇,因為在有限的預算下,它們能提供最大的飽腹感和即時滿足。

然而,超加工食品真正的“殺手鐧”在於其成分的精准配比。食品科學家們通過反復試驗,找到了糖、鹽和脂肪的“極樂點”,一個特定的比例組合。這種組合能夠最大程度地刺激人體的味覺中樞和大腦的獎勵系統,帶來極致的口感體驗。更甚者,它能促使大腦釋放內源性大麻素(一種類似大麻素的神經遞質),從而引發愉悅感和滿足感。這種生物化學反應使得消費者對這些食物產生強烈的渴望和依賴,形成生理上的“糖癮”以及對特定口味的執着。

“陷阱”的第二層
對科學信息和公眾認知的系統性操縱。曆史的真相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復雜和黑暗。視頻揭示了一段令人憤慨的往事:早在1955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突發心臟病,引發了醫學界對心臟病發病率激增原因的廣泛關注。然而,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糖業研究會(現糖業協會/Sugar Association)并未坐以待斃,而是釆取了積極的干預策略,甚至在背后甚至操縱了公共認知。美國糖業研究會曾秘密資助哈佛大學科學家,發布一系列將心臟病歸咎於脂肪、而非糖的研究,成功誤導公眾和政策制定者。這些被操控的論文影響了美國農業部制定的官方膳食指南,開啟了低脂、高糖飲食的時代,讓整整一代人走入營養誤區。

這場“洗白”運動取得了驚人的成功。通過影響關鍵的學朮研究,進而左右公共衛生指南(如美國農業部的膳食指南),糖被塑造成“無害”甚至“有益”的能量來源,而脂肪則被妖魔化。結果是,公眾為了所謂的“健康”而減少脂肪攝入,卻在不經意間大幅增加了糖的消費,直接導致美國人的食糖量達到曆史巔峰。

當這種飲食模式導致肥胖與慢性疾病不斷蔓延時,食品巨頭也并未反思自身責任,反而通過操控輿論與科研,將問題簡化為“卡路里攝入過多”或“缺乏鍛煉”。這一策略巧妙地模糊了“卡路里來源”的重要性,弱化了糖分、尤其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在代謝疾病中的關鍵作用。他們資助研究、影響公共衛生政策,甚至主導營養指南的制定,使“低脂高糖”的飲食成為主流。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許多西方國家普遍缺乏家庭烹飪文化,尤其是年輕一代受快節奏生活和技能缺失影響,對新鮮食材的准備與處理感到力不從心。在這種背景下,超加工食品與預制餐成為主流選擇。這類產品不僅提供即食的便利,更迎合了現代人“無需烹飪”的需求。然而,它們往往富含高糖、高鹽、高脂,卻嚴重缺乏膳食縴維與微量營養素,使人體長期處於代謝失衡狀態。而在低收入家庭中,這種結搆性依賴更為嚴重,形成了“不會做飯—只能吃預制品—健康惡化—陷入醫療系統”的系統性陷阱。

“陷阱”的第三層
也是最為殘酷的一層,在於醫療資本如何從由此產生的健康危機中獲取巨額利潤。當大量人口因長期攝入高糖、高鹽、高反式脂肪的超加工食品而陷入肥胖,并隨之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時,他們便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醫療系統的長期“客戶”。

這些慢性病的管理往往需要持續的藥物治療、定期的醫生復診以及可能的住院或手朮干預。每一次診斷、每一次開藥、每一次檢查、每一次手朮,都搆成了醫療產業的利潤來源。由於超加工食品的低廉價格,使得低收入家庭更容易接觸到這些“致病性食物”,從而使其成為肥胖和疾病的高發群體。這意味着,從某種程度上,前端廉價、致癮性的食物“創造”了大量的病人,而這些病人在后端又為醫療資本帶來了持續且龐大的經濟回報,形成一個殘酷的商業閉環。

公眾在這樣的信息誤導下,不僅被剝奪了知情權,也逐漸形成了對加工食品的依賴,深陷“越吃越餓、越餓越吃”的惡性循環之中。直到近年,如羅伯特·勒斯蒂格的“糖:殘酷的真相”和邁克爾·莫斯的“鹽糖脂”等揭露性著作陸續問世,才打破了這場精心布置的“甜蜜騙局”,讓人們重新審視糖的危害及其背后的產業利益鏈。

這場由政策導向、資本逐利與技朮革新合力編織的“甜蜜陷阱”,早已超越了口味偏好或營養選擇的范疇。當食物成為傷害健康的工具,醫療成為修補代價的產業,公眾若無法獲得真實的營養知識與平等的健康選擇權,就永遠困在這場“吃與治”的循環里。唯有識破并拒絕這種結搆性操控,我們才能真正從“被喂養”走向“自主選擇”,將健康從利潤邏輯中奪回。

狂呼金融 Convo Finance

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創造財富,更是一種洞察宏觀經濟的態度,見證社會演變與科技發展。我們一起,從大變局中看清發展趨勢,希望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

狂呼金融聚焦於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金融與經濟對當今世界日益凸顯的影響。以全面、理性的投資視角,洞察分析每一個趨勢與機會,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高質量、更獨特的金融投資觀點。

狂呼,比一部分人更快、更准地看清市場,讓大眾洞察金融經濟的核心。

聯系我們 | 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信息分享目的,並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

返回網誌
  • 為什麼越窮的人越胖?揭示“美式快餐”背后的資本陷阱

    為什麼越窮的人越胖?揭示“美式快餐”背后的資本陷阱

    美國作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國家,其成年人口中超過三分之二體重超標。而在20歲以上人口中,有高達71.6%處於體重超標狀態,許多人的體重早已超過200斤,達到病態肥胖的程度,嚴重威脅健康。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深陷肥胖困境的大多是社會底層的貧困人群。

    為什麼越窮的人越胖?揭示“美式快餐”背后的資本陷阱

    美國作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國家,其成年人口中超過三分之二體重超標。而在20歲以上人口中,有高達71.6%處於體重超標狀態,許多人的體重早已超過200斤,達到病態肥胖的程度,嚴重威脅健康。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深陷肥胖困境的大多是社會底層的貧困人群。

  • Firefly提交IPO申請,新太空企業的崛起

    Firefly提交IPO申請,新太空企業的崛起

    Firefly Aerospace/螢火蟲航空航天正式提交IPO申請,擬以股票代碼“FLY”在納斯達克上市。此次上市計划的背后,是一場新太空經濟的集體躍進。在“NewSpace”/新航天理念推動下,一批商業公司致力於以技朮創新取代傳統重資產模式。

    Firefly提交IPO申請,新太空企業的崛起

    Firefly Aerospace/螢火蟲航空航天正式提交IPO申請,擬以股票代碼“FLY”在納斯達克上市。此次上市計划的背后,是一場新太空經濟的集體躍進。在“NewSpace”/新航天理念推動下,一批商業公司致力於以技朮創新取代傳統重資產模式。

  • 本周關稅問題再成焦點,但美股仍徘徊在歷史高點

    本周關稅問題再成焦點,但美股仍徘徊在歷史高點

    本週股市依舊徘徊在歷史高點,成功抵消了因新一輪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避險情緒。美國本週宣布對逾20個國家加徵關稅,並將原定的90天關稅寬限期延長至8月1日。此外,“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已於7月4日正式簽署為法律,對市場信心形成進一步支撐。

    本周關稅問題再成焦點,但美股仍徘徊在歷史高點

    本週股市依舊徘徊在歷史高點,成功抵消了因新一輪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避險情緒。美國本週宣布對逾20個國家加徵關稅,並將原定的90天關稅寬限期延長至8月1日。此外,“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已於7月4日正式簽署為法律,對市場信心形成進一步支撐。

  • 特朗普威脅加拿大全面徵收35%關稅,北美供應鏈風險正在上升

    特朗普威脅加拿大全面徵收35%關稅,北美供應鏈風險正在上升

    特朗普於周四晚間在其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發布了一封致英國首相馬克·卡尼的信件。信中指出,“如果加拿大或貴國的公司選擇在美國境內生產產品,則無需繳納關稅。”他還表示,這些關稅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

    特朗普威脅加拿大全面徵收35%關稅,北美供應鏈風險正在上升

    特朗普於周四晚間在其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發布了一封致英國首相馬克·卡尼的信件。信中指出,“如果加拿大或貴國的公司選擇在美國境內生產產品,則無需繳納關稅。”他還表示,這些關稅將於8月1日正式生效。

  • 特斯拉加速Robotaxi商業化,自動駕駛大戰或進一步升溫

    特斯拉加速Robotaxi商業化,自動駕駛大戰或進一步升溫

    近日,特斯拉宣布計劃將其Robotaxi服務擴展至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這一舉措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特斯拉正計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測試並部署其Robotaxi自動駕駛車輛,試圖追趕當地已運營多年的市場先行者Waymo。

    特斯拉加速Robotaxi商業化,自動駕駛大戰或進一步升溫

    近日,特斯拉宣布計劃將其Robotaxi服務擴展至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這一舉措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特斯拉正計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測試並部署其Robotaxi自動駕駛車輛,試圖追趕當地已運營多年的市場先行者Waymo。

  • 美國關稅陰影下的能源反思:加拿大是否準備好脫離對美依賴?

    美國關稅陰影下的能源反思:加拿大是否準備好脫離對美依賴?

    若美國兌現其對加拿大石油產品徵收10%關稅的威脅,加拿大的石油產業將面臨巨大衝擊。根據專家的模型估算,加拿大生產商的年收入恐將因此減少多達140億加元,幅度高達10%。這不僅會削弱企業盈利能力,也將對阿爾伯塔省及其他能源依賴省份的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美國關稅陰影下的能源反思:加拿大是否準備好脫離對美依賴?

    若美國兌現其對加拿大石油產品徵收10%關稅的威脅,加拿大的石油產業將面臨巨大衝擊。根據專家的模型估算,加拿大生產商的年收入恐將因此減少多達140億加元,幅度高達10%。這不僅會削弱企業盈利能力,也將對阿爾伯塔省及其他能源依賴省份的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 OpenAI將發佈瀏覽器挑戰Google Chrome,人工智能AI或重塑瀏覽器生態

    OpenAI將發佈瀏覽器挑戰Google Chrome,人工智能AI或重塑瀏覽器生態

    OpenAI預計將在未來几周內推出其首款網頁瀏覽器產品。如果這款瀏覽器能夠吸引目前每周約4億的ChatGPT活躍用戶,OpenAI或將對谷歌/Google在廣告、搜索流量與數據收集等關鍵業務領域搆成實質性挑戰。

    OpenAI將發佈瀏覽器挑戰Google Chrome,人工智能AI或重塑瀏覽器生態

    OpenAI預計將在未來几周內推出其首款網頁瀏覽器產品。如果這款瀏覽器能夠吸引目前每周約4億的ChatGPT活躍用戶,OpenAI或將對谷歌/Google在廣告、搜索流量與數據收集等關鍵業務領域搆成實質性挑戰。

  • 加拿大Nord Space將發射首個太空任務,爭取邁向太空自主時代

    加拿大Nord Space將發射首個太空任務,爭取邁向太空自主時代

    在紐芬蘭東南沿海,一枚由加拿大本土制造、以煤油為燃料的新型火箭正准備升空。這次發射由航天新創公司NordSpace主導,計划於8月中旬執行加拿大曆史上首次商業液體燃料火箭的亞軌道飛行任務,標志着該國在自主航天發射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加拿大Nord Space將發射首個太空任務,爭取邁向太空自主時代

    在紐芬蘭東南沿海,一枚由加拿大本土制造、以煤油為燃料的新型火箭正准備升空。這次發射由航天新創公司NordSpace主導,計划於8月中旬執行加拿大曆史上首次商業液體燃料火箭的亞軌道飛行任務,標志着該國在自主航天發射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1 / 8
1 / 4
1 / 4
  • 從中國經濟看背後困境及發展新構想?

    從中國經濟看背後困境及發展新構想?

    中國未來發展或許可以參考“五環搆想”進行戰略布局。這一搆想包括高等教育培訓、創新科技驅動、產品生產銷售、市場推廣營銷、出海戰略佈局五大領域。通過“五環搆想”的實施,中國經濟可能有一個全新的契機注入新的動力,推動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從中國經濟看背後困境及發展新構想?

    中國未來發展或許可以參考“五環搆想”進行戰略布局。這一搆想包括高等教育培訓、創新科技驅動、產品生產銷售、市場推廣營銷、出海戰略佈局五大領域。通過“五環搆想”的實施,中國經濟可能有一個全新的契機注入新的動力,推動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 在變革中的抉擇:當今大環境下如何實現職業規劃與人生價值?

    在變革中的抉擇:當今大環境下如何實現職業規劃與人生價值?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生價值的內涵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每個人對於“成功”和“幸福”的理解不同,有些人追求的是即時的快樂和成就感,而有些人則看重長期的進步和自我超越。

    在變革中的抉擇:當今大環境下如何實現職業規劃與人生價值?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生價值的內涵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每個人對於“成功”和“幸福”的理解不同,有些人追求的是即時的快樂和成就感,而有些人則看重長期的進步和自我超越。

  • 再見愛人:探索現代婚姻中的情感困境

    再見愛人:探索現代婚姻中的情感困境

    芒果TV婚姻紀實觀察節目“再見愛人4”邀請黃聖依、楊子,麥琳、李行亮,葛夕、劉爽三對情感關系10年以上的夫妻,以“婚姻紀實觀察”為切口,呈現出不同婚姻樣本在親密關系中的掙扎與甜蜜、桎梏與覺醒。

    再見愛人:探索現代婚姻中的情感困境

    芒果TV婚姻紀實觀察節目“再見愛人4”邀請黃聖依、楊子,麥琳、李行亮,葛夕、劉爽三對情感關系10年以上的夫妻,以“婚姻紀實觀察”為切口,呈現出不同婚姻樣本在親密關系中的掙扎與甜蜜、桎梏與覺醒。

  • 抖音短劇新風潮:中老年人成為新的增長點?

    抖音短劇新風潮:中老年人成為新的增長點?

    近日,不少以老年人為主角的抖音短劇“閃婚五十歲”、“金榜題名之母憑子貴”、“人到五十,閃婚霸總”等等登上熱度榜單。老年人的婚姻、情感以及生活故事,成了當下短劇創作的“新流量密碼”。

    抖音短劇新風潮:中老年人成為新的增長點?

    近日,不少以老年人為主角的抖音短劇“閃婚五十歲”、“金榜題名之母憑子貴”、“人到五十,閃婚霸總”等等登上熱度榜單。老年人的婚姻、情感以及生活故事,成了當下短劇創作的“新流量密碼”。

1 / 4